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

曉芬0 分享 時間:

如果你在找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的資料,那么請好好看看小編整理的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優(yōu)秀6篇,這里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文小秘精心整理的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優(yōu)秀6篇,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寫作上的難題。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1】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大家左手邊的就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邇榷错?shù)窨塘艘欢浯笊徎?,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yōu)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請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側并排坐西向東的這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后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_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歷時達24年之久。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唔斪霏偮⌒危醒氲窨讨匕甏笊徎嫵傻纳徎▽毶w。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2】

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yǎng)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xiàn)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范例之一。

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市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征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市后北魏后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yōu)榍逍?、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各位,龍門石窟的游覽到此結束?,F(xiàn)在給各位留20分鐘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全貌。謝謝各位!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游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qū)里,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tǒng)計,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yī)藥發(fā)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游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里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4】

洛陽市,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市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市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市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市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洛陽市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xiàn)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__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5】

由洛河可以引出黃河,從走洛陽橋的時候看到洛河,每一位南方人過來之后都要去看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洛河其實就是黃河的一個支流,和伊河匯流之后流到黃河里,[黃河的一些概況]黃河是以怎樣的魅力去征服中國人,在我們心中奠定了怎樣的地位呢?那我們可以看到洛河水是非常非常清澈的,是因為這里的水是從小浪底庫區(qū)經過沉沙流下來的水,百分之七十五的生活用水都是來自于洛河。那么黃河在我們河南段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是三十七點五公斤,所以老百姓是這樣講的,一碗黃河水,半碗黃河沙,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呢?我們的歷史學家給了三方面的一個原因:一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文明發(fā)祥地就是在黃河流域,夏商周三代斷代工程。登封的名片非常多,我們可以通過歷史名人來介紹登封。公元兩千多年前,揭午而起,陳勝,一千年多年前,西漢王朝漢武帝劉徹[山呼萬歲]中國最早的旅游業(yè)導游都開始于登封,武則天來嵩山進行封禪大典,登嵩山封中岳,大功靠成而得名。清代風流天子乾隆皇帝也來到嵩山進行封禪大典,近代兩千年的時候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還可以加上李連杰加上釋小龍。三首詩歌來說黃河。黃土高原象屏障一樣擋去了黃河的去路,臺灣飛人柯受良飛越黃河的地方,也就是黃河最窄的地方——壺口瀑布,黃河以六百米的落差沖刷著黃土高原,沙土特別容易流失,黃河就攜帶大量的黃土泥沙來到下游形成了沖積平原。黃河每年攜帶的泥沙量達到了16。4億噸,我們無法想像這么多的泥沙堆到我們面前是多么龐大的一堆,把它堆成一米高一米寬的土墻的話它可以圍繞地球二十七圈,把這些泥沙分給每個中國人的話,每人每年都可以分到一點六噸,那么我們吃不了這么多的糧食,但是每人卻可以分到這么多的泥沙,剩下的被黃河沖入到渤海,黃河用兩百多年的時間沖刷出了多少土地呢?我們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數(shù)字:五千四百九十平方公里。

河南省山東省三十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黃河沖積出來的,所以稱沖積大平原,比鄭州地面高多少,比開封地面高多少,所以我們的李白在中岳嵩山上面吟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不是李白喝醉了,也是經過一番實地研究才得出來的一句總結。如果說大家感興趣的話這一次我們也可以到黃河邊走一走,到時候您可以用黃河水洗洗臉,洗洗手,在干的皮膚上面就會留下一層泥沙,怎么洗都洗不掉,所以造成了我們平時所講的:跳進黃河洗不清。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么究竟是不是這回事,那么我們可以到黃河邊上去走一走。很多帝王把都城建在河南之后,都把治理黃河作為興國安邦的最重要的政策,可是以前生產水平比較低下,黃河水一直是時好時壞,真正治理黃河是在1952年,鄭州黃河邊上,大手一揮,發(fā)出了“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到過長江,到過淮河,都說一定要把長江的事情給治理好,唯有在黃河的時候說辦好,偉人就是偉人,說話講究藝術性,治理黃河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可以根治的。有三門峽黃河大壩,三門峽大壩的建成就把三年兩泛濫的黃河水控制到五十年一次,那么還出現(xiàn)了劉家峽(把黃河水泛濫控制到百年一遇)青羊峽,我們濟源的小浪底工程把黃河水泛濫控制在千年一遇,我們現(xiàn)在是千年等一回,等什么呢,等黃河泛濫?,F(xiàn)在黃河水泛濫解決了,但是黃河上游還有兩大問題解決不了:黃河自古難架橋、黃河自古難行船。直接引出汽勢船。在黃河上面架設的最早的橋梁是在清朝慈禧老佛爺讓張之洞架設的第一座黃河大橋,橋身距離河面已經不足一米了,小浪底修好之后可以延緩它的壽命二十年,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到,但是以后肯定就看不到了就被黃河水給淹沒了。旁邊是1958年京廣鐵路橋,橋身距離河面不足七米,建了拆,拆了再建,這是解決不了的難題。黃河自古難行船,我們去過長江,去過淮河,那里一直以來都是有船只的,但是在黃河上面我們看不到船只,為什么呢?因為黃河河流流速緩慢,泥沙沉積,船只容易擱淺在這個地方,第二點呢,大海有邊,黃河無底,水最深的地方也只是十米左右,而泥沙的深度大概有多少呢,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最大新的數(shù)據,我們現(xiàn)在正在修建的鐵路公路兩用橋,象武漢的長江大橋一樣,往下打了一百一十三米還看不到巖石層,充分表明了老百姓這樣一句俗語。第三點呢就是九曲黃河十八彎,它沒有一定的航線不能航船。有的地方呢中間都是流水,中間是河床,河床是流動的,普通船是不可能在這上面行船的,但是現(xiàn)在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我們現(xiàn)在可以在黃河上面渡船,什么船呢?水陸兩棲汽墊船,它有輪船全密封的駕駛艙,飛機的螺旋漿,汽車的方向盤,就是出現(xiàn)在成龍主演的電影《紅番區(qū)》里面的那種船只,在六七八月份的時候用于防洪,(當然六七八月的時候可以不講)它屬于黃河河務局,在黃河流經的九個省中,是直接屬于國家水利部管轄的,不屬于河南省。即使在六七八月份來到黃河您也不可能跟我們的黃河母親作親密接觸,這段時間是用來防洪,那你冬天過來也不可能,因為有雪,深秋過來也不行,有雨,現(xiàn)在陽春三月看黃河正好,可以海陸空三方位觀看黃河。因為機會不多,所以很多客人只要是這個月份來,都會來看看黃河。

世界遺產導游詞龍門石窟【篇6】

請大家跟我一起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因洞內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F(xiàn)存于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請大家跟我繼續(xù)前行,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這里為什么叫“蓮花洞”呢?這是因為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于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屬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

朋友們,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其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1年左右。

137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