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作為高一的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huán)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砀咭徽Z文課后練習題及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A.儀節(jié)(yí)腦髓(suǐ)孱頭(càn)自詡(yǔ)
B.犀利(xī)針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
C.蹩進(bié)閉關(bì)冠冕(guān)殘羹(gēng)
D.磕頭(kē)挖掘(jué)玄虛(xián)吝嗇(sè)
2.下列各組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自詡冠冕孱頭祟洋媚外B.譬如國萃古董殘羹冷炙
C.腦髓磕頭蹩進故弄玄虛D.吝嗇惴摩恐怖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這個冠冕堂皇大講反腐敗、背地里卻貪污受賄的家伙,終于被揭露出來了。
B.王局長退休之后仍關心局里的事,發(fā)揮余熱,干勁十足,真是一個年富力強的人。
C.邪教的頭目為了達到騙人的目的,故弄玄虛,散布謠言。
D.魯迅先生用他那枝神來之筆為我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雜文。
4.下列各句中表意準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代替的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B.但是,如果反對這舊宅子的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進門,是孱頭。
C.有人說,掘起了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
D.于是連清醒地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怖。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為展品下落不明。)
B.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顯得寒傖可憐)
C.聽說不久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順便到歐洲傳道。(用“催進”、“傳道”諷刺“送去主義”的賣國媚態(tài)。)
D.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運用反語,是“墮落”的意思。)
6.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A.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
B.魯迅1918年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說《阿Q正傳》;他的小說主要收在《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中。
C.魯迅先生的雜文創(chuàng)作更是成果豐碩。《拿來主義》選自《且介亭雜文》,“且介亭”是魯迅書齋的名稱。
D.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散文和散文詩,分別收編在《朝花夕拾》和《野草》中。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1.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分別代表了三種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
A.“孱頭”代表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昏蛋”代表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廢物”代表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拿來主義”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什么?
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最能概括《拿來主義》基本觀點的一項是()
A.百花齊放,百家爭鳴B.各取所需,各盡所能
C.古為今用,洋為中用D.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樂一樂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氐奖逼?,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币幌掝D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參考答案】
《拿來主義》
想一想
幽默,是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jié)合物,在論辯的文章中還顯示了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第9段的那些精當而風趣的比喻。作者對于如何占用,怎樣挑選,早已深思熟慮,胸有成竹。題目雖大,道理雖深,卻能以小喻大,深入淺出。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感染。
練一練
(一)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字音。A項的“詡”應為“xǔ”,這是“形聲字,讀半邊”造成的誤讀。一定要對形聲字中聲旁和整個字的讀音不完全相同的字引起重視,平時加強積累。B項的“砭”應為“biān”,注意它跟“貶”的聲調(diào)不同。D項的“玄”應為“xuán”,C項的“冠”是多音字,這里的讀音是正確的。
2.【答案】C
【解析】A項的“祟”應為“崇”,這兩個字容易混淆,要分清它們上下結(jié)構(gòu)對應部分的不同;B
項的“萃”應為“粹”,“粹”是精華的意思,“萃”本義是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聚集,聚攏;如“薈
萃”、“出類拔萃”。D項的“惴”應為“揣”,“惴”讀“zhuì”,意思是憂愁恐懼;“揣摩”的“揣”讀“chu
ǎi”,意思是測量,量度。另“揣”是一個多音字,還有另兩個讀音,要注意掌握。
4.【答案】D
【解析】A項中“活人代替的古董”應改為“活人代替了古董”,前者是偏正短語,后者是主謂短語。B項“不敢徘徊走進門”語序不當,“徘徊”應放在“不敢”前;C項是一個假設關系的句子,不能用表完成的“掘起了”,刪掉“了”。D項要注意“對于”的用法,凡用“對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對”。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及對雜文語言特點的把握情況。
6.【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魯迅先生有一段時間,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扒医橥ぁ睒嗣鬟@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但不是魯迅書齋的名稱。
(二)1.【答案】A.怯弱的逃避主義。B.“左”傾的虛無主義。C.右傾的投降主義。
2.【答案】態(tài)度是:占有、挑選,即“大膽的拿來”。方法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注意第3段的段首句的“總之”后面的內(nèi)容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情況。聯(lián)系文章“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中心論點可知準確答案是D。
高一語文課后練習題及答案參考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鴻門宴》,完成下題。
1.從詞類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沛公軍霸上②素善留侯張良
③項伯殺人,臣活之④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⑦范增數(shù)目項王⑧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⑨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①距關,毋內(nèi)諸侯②沛公不勝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數(shù)目項王
⑤令將軍與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劍切而啖之⑧張良出,要項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3.下列各句中加紅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B.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C.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D.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4.仿照下面的話,借助對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語言形式,寫兩句耐人尋味的話。
例句:項羽輕易地放走了劉邦,不,那不是劉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業(yè)。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問題(17分)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①曰“舜目蓋重瞳子②”,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何興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④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自矜功伐⑤,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⑥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周生:漢時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兩個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興起之意。④五諸侯:指齊、魏、趙、韓、燕五國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勛自詡。⑥寤:同“悟”。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舜目蓋重瞳子(大概)
B.自矜功伐(矜持)
C.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奮:振,這里有極力施展的意思。師古:效法古人)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竟然)
2.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以下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放逐義帝而自立
②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
③欲以力征
④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3.下面對項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像舜的后代。
B.項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學習了陳涉等前人起義的經(jīng)驗教訓。
C.項羽成功的一面,是由于他能把握時機,發(fā)難于隴畝之中,率領和團結(jié)五諸侯滅秦。
D.項羽的成功,是由于他英勇善戰(zhàn),神威無比。
4.項羽失敗的原因何在?請結(jié)合文中句子分條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這段文字中,太史公司馬遷是如何評價項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一樂
劉邦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么,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p>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后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劉邦很崇尚孝道,稱帝后將父親劉太公接到皇宮居住,封父親為太上皇。太上皇在皇宮生活日久了就終日悶悶不樂,劉邦忐忑不安,私下問太上皇侍從,侍從回答說:“太上皇以前在家鄉(xiāng)豐邑城生活時每天都和鄰居親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雞、喝酒為樂,沒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悶悶不樂?!庇谑莿钤诨蕦m附近為父親蓋起一座新豐城,又將豐縣部分親朋鄰居遷來居住。新豐城街巷布局跟家鄉(xiāng)豐邑城一模一樣,連遷來的相鄰老幼和雞犬都能認得各自的居所。
【參考答案】
《鴻門宴》
想一想
1.劉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應變,圓滑_詐,巧舌如簧,
張良: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眼光銳利,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義,膽識過人,干練透辟
樊噲:忠勇豪膽,有勇有謀,粗中有細,忠貞不二。
項羽:自矜功伐,有勇無謀,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沖動,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驕傲自滿。
范增:老謀深算,見識長遠,足智多謀。
2.說明凡屬嚴重事情,必須有膽有識,充分分析客觀實際,依據(jù)之制定周詳計劃,在進行上要有嚴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艱難,獲得勝利。通過本文中劉邦集團的一系列活動,可以印證此點。劉邦在接到項羽要擊破他的消息時,雖然顯得有些慌亂,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膽有識,能細致地分析客觀,進行周詳?shù)挠媱澓蛧烂馨才诺娜宋铩!而欓T宴》雄辯地說明劉邦集團在處理這樣一個嚴重事件時,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條有理,并且能順理成章,因敵制勝,所有舉措都是符合客觀實際,從而獲得最后勝利。
練一練(一)課內(nèi)閱讀
1.【答案】選D。
【解析】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名詞作狀語。
2.【答案】D
【解析】(①“距”通“拒”“內(nèi)”通“納”,③“倍”通“背”,⑤“郤”通“隙”,
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二)拓展延伸
1.【答案】B
【解析】夸耀
2.【答案】D
【解析】①承接②遞進③介詞,用④不翻譯,相當于“而”
3.【答案】C
【解析】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A曲解文意;B無中生有;D于文中無據(jù)
4.【答案】(1)戰(zhàn)略的錯誤——“背關懷楚”。
(2)政策錯誤——“放逐義帝”。
(3)性格錯誤——“自矜功伐”“欲專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
【解析】主要集中在“及羽背關懷楚⑤,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⑥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在這部分,然后分層高概括即可。
【解析】結(jié)合上一小題,文段下本部分是分析項羽的失誤原因,“尚不覺寤,而不自責”“豈
不謬哉”可以看出作者對其情感:批評、惋惜、同情。語段上半部分則是對其成就的肯定“號
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參考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說:我聽周先生說:“舜的眼睛好象是雙瞳孔?!庇致犝f項羽也是雙瞳孔。
項羽難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嗎?(要不)怎么興起得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陳勝
首先發(fā)難,(之后各路)豪杰蜂擁起義,一起爭奪(天下),不可勝數(shù)。而項羽沒有一尺一寸
土地,乘著這形勢(也)在田野中(鄉(xiāng)間)起義,三年后,就率領五路諸侯消滅了秦王朝,
把天下分封給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從項羽那發(fā)出,(他)號稱為“霸王”。
(他的帝)位雖然沒有最終的結(jié)論,(他也是)近古以來未曾有過的(人物)啊。等到項羽懷念楚國離棄關中(回到楚國),放逐了楚懷王而立自己為王,(卻要)怨恨王侯們背叛自己,難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勛,張顯他自己的能力卻不效法古人,稱其為霸王的偉業(yè),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內(nèi))最終亡了他的國家,自己死在東城,還不覺悟,也不自責,(這都是)過錯啊。竟然說“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過啊”,這豈不是謬誤啊
學好語文的方法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shù)恼n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wǎng)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tài),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nèi)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fā)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