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

小龍0 分享 時間:

《國家寶藏》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節(jié)目,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篇1】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摸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陰似箭?!蹦闶欠耨雎犨^那英這一首蘊涵著歷史的,飽含著深情的,飽含著滄桑的歌曲?你是否觀看過《國家寶藏》這個充斥著國家文物,滿載著國家寶藏,滿溢著國家文明的節(jié)目?如果你有聽過,有看過,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無上的榮耀,無比的自傲和無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護文物,想要傳承歷史,想要弘揚文化的沖動和想法呢?

中華歷史貫穿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綿延千年亙古今。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征也早已印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而在這個漫長而又曲折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代代的文化傳承者,一個個的寶藏締造者,一輩輩的文化守護者,讓中國人對于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中華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寶藏》這一節(jié)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探討國寶寶藏,欣賞國家寶藏,保護國家寶藏的行列中來了。而這也就說明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另一個層面。總之,《國家寶藏》這一檔節(jié)目之所以能夠博得大眾認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極其關注中華文化,極其重視民族文化,極其熱愛傳統(tǒng)文化之外,他還以民族文化為驕傲,以民族文化為自豪,以守護璀璨寶藏為己任,以弘揚民族文化為擔當。

《國家寶藏》這一檔高大尚的節(jié)目,是立足在中華文化寶庫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它通過展示來自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通過邀請一些專家人士對一件件寶貴文物進行梳理與總結,通過邀請一些知名人士演繹文物背后潛在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從而來引導更多的觀眾去愛上國寶,去愛上文物,去保護傳統(tǒng),去弘揚歷史。

事實上,除了抒發(fā)文化情懷,愛國情懷之外,《國家寶藏》這一節(jié)目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演繹。通過明星們對國寶背后的故事的重現與演繹,可以讓人們瞬時穿越到那段歷史當中去,去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歲月,去體會一下那種情懷。正是因為這檔節(jié)目讓文物重新“活”了起來,讓歷史事件重新演繹了出來,所以人們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國家寶藏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所積淀的文化內涵,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所體現的強大生命力。

保護國家寶藏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我們個人的使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有義務去傳承和延續(xù)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有必要去培養(yǎng)對文物保護的和守護,也有必要去喚起國民對文物的保護,對文明的重視。我希望人們不要把《國家寶藏》這一個節(jié)目當成是一種形式,看作是一種笑談;我希望人們可以真正的看到國寶的價值,真正理解文化的價值;我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國寶的守護人,成為傳統(tǒng)的繼承人,成為文化的弘揚人,成為文明的推動人。

《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篇2】

近日,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制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zhèn)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處可見人們?yōu)檫@部節(jié)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傳統(tǒng)的文化節(jié)目固有思路,敢于創(chuàng)新,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tǒng)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采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愿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chuàng)新之舉,況且在節(jié)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于在文物背后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么火。正是因為在節(jié)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jié)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jié)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繪畫顏料的制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里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愿者的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yè)。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xiāng)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chuàng)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篇3】

央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興很激動看到綜藝節(jié)目的文化屬性越來強了!真好看。

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給我們看,烹熟了給我們吃。如果不是這樣一檔節(jié)目,很多人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文化饑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覺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視邀請到的嘉賓,故宮博物院的志愿者們也都是非常專業(yè)和熱愛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們是當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熱愛,執(zhí)著和夢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東西,需要這樣一群真正熱愛它的人守護,因為文化,歷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溫柔的愛來呵護。尤其是講千里江山圖時,那個現場磨顏料的老先生,感覺很奇妙的緣分,好像這輩子可能就這一次能和這些永遠不會與自己的生活產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許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識不到,在我們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這樣一件與文化有關,看似微小但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我覺得肅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義,卻不為人知,我們大眾其實需要參與和關注,給這些人一個舞臺,讓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眾,被看見和理解,被延續(xù)和傳承。很感動,老先生現場示范做的一切,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敬佩。他讓我們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極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絕不僅僅是大宋的航拍中國這一層意義,更是中國畫,顏料的登峰造極,這是封建時代才可能產生的一件瑰寶,這是只能在皇權鼎盛時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這種事財力,物力,審美,都不可能。聽解說的時候,覺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處死該多好。天才,僅有一件傳世杰作。為節(jié)目的小劇場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從互相拍馬屁開始,覺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論怎樣弄權,之所以能做到這么高的位置,絕對跟他對藝術的赤誠分不開,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這個小孩,但面對足夠優(yōu)秀的作品,還是會禁不住贊嘆,這才是他跟宋徽宗靈魂上的最高契合點,對藝術的共同追求,熱愛。從某個角度說,宋徽宗,大概是用藝術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過藝術,所以他是投錯了胎,用錯了人。他的本質是藝術家,他的硬件和軟件的悖逆的,他的靈魂是藝術家,他的身體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靈魂,卻有大樹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殘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歡乾隆,和許多文化人對他的評論一樣鄙視他,看完節(jié)目忽然覺得乾隆很單純,很可愛,他的審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誠,瓷母瓶的工藝價值大于審美,真正的藝術并不僅僅是以美打動人的,真也很重要,記錄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種對傳統(tǒng)工藝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個活的釉彩工藝秘笈,記錄著中國陶瓷文化的工藝巔峰,展示著那個時代的驕傲。要感謝乾隆的炫技,把這么珍貴的工藝作品保留下來了。

另外,出于對乾隆的好奇,發(fā)現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獨地在堅持自己的審美,感覺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紅很美!他就像乾隆紅,是一朵徹底的男版紅玫瑰!活的熱鬧,絢麗,美得喧囂!誰說這樣就不好呢?我不覺得乾隆審美很好(我覺得他的乾隆紅很好,但有時候會審美會偏移?還不太了解,不能妄斷!也許他的蝴蝶結審美是一種未成熟的蹊徑,也許他的靈魂里住了一個現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態(tài)很赤誠,很感動,雖然蝴蝶結,條紋瓶很像是像現代人仿古的拙作贗品,不好看,只能說明他審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說他審美不好,畢竟乾隆紅又很出彩!只能說他審美很大膽,發(fā)揮正常時很棒,發(fā)揮不好會偏。

感謝《國家寶藏》這個節(jié)目,很棒,你們的工作很有意義,把高冷的文物介紹給大眾,讓許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價值,我們這個時代很需要這樣的節(jié)目。

《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篇4】

自《國家寶藏》推上熒幕起,我就一直在關注著這個文博綜藝節(jié)目,大眾們無不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這款“現象級”綜藝的熱愛。由張國立擔任的001號講解員,集結了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長,并邀請李晨、王凱、梁家輝、王剛、段奕宏、劉濤等國寶守護人,為傾情演繹了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的每一集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國寶守護人則會為觀眾演繹歷史中的文物的由來。同時,之后再由當代守護人講述文物流轉故事,與觀眾共同分享中華文化的百轉千回。對于文博知識匱乏的我來說,這無疑是我觸碰歷史,了解中華文化的絕佳時機。因此,斷斷續(xù)續(xù)地,我把個綜藝節(jié)目看完了,并且有了很深的感觸。雖然說這個節(jié)目一共有10期,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數第一期的《千里江山圖》橋段。在這個橋段中,眾演員重新演繹了《千里江山圖》的創(chuàng)作由來。北宋時期,宋徽宗器重雖然只有18歲卻才華橫溢的少年畫家王希孟,并向他親授繪畫技巧。之后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卷。當舞臺呈現出山勢綿亙、水天一色的畫卷時,我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起來。不同于印象中的水墨畫,王希孟大膽地將石青、石綠揮灑在畫卷之中,顯得如此大氣磅礴,燦爛而奪目又艷而不俗。正如節(jié)目中的點評所說,也只有青春盎然、意氣奮發(fā),剛好18歲的王希孟才能做出如此驚世之作??吹竭@里,我不免暗暗贊嘆,中華大地多英才,中華文化中的藝術之美是如此的絢麗多彩!

此外,我除了對古人高超的技藝有著崇高的欽佩之情,《千里江山圖》的今生故事,也讓我感慨萬千。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馮海濤先生,潛心研究4年,閉館兩個月,終于復制了這幅《千里江山圖》(十分之一)。為了尋覓原作中的顏料,更是不辭辛苦跋山涉水,只為傳承這山水畫的藝術之美。這也讓我不禁有了一種責任感,雖然,作為我們常人來講,也許并不能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多么驚人的貢獻。但是我們至少要有敬重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這才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才不枉生長于中華大地。

《國家寶藏》觀后感滿分作文【篇5】

《國家寶藏》是一類的文博探索類的題材,主旨主要是讓文物活起來,走進去,傳下去。而它的陣容主要是主講人張國立001號講解人(類似主持)、九大館長(故宮、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陜西、湖北、浙江、遼寧博物館),及請的明星類人物。不瞞大家說,本人基本上僅僅去過恐龍博物館,慚愧,慚愧。自身的知識受限,對于博物館來說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儲備不夠,恐有沽名釣譽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國家寶藏》之后發(fā)現,在下簡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畫卷、書法等,光是一項就足以讓人研究數十載。實在感到羞愧。

27件國寶共賞,27位國寶守護人(明星陣容),演譯國寶的前世今生(是真的進行表演啊喂)。(這樣的形式其實倒是讓我想起了啞舍那本書)每期有三個國寶進行講解,由三件選一件,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微信進行投票。

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每一個國寶的背后的故事作為代入點,解讀它的生命密碼,把我們拉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而對于人員的選擇上則是李晨這一類的演員,保證了表演的可觀性和真實性,與此同時舞臺的效果也是極為用心將用3D效果完全呈現了出來,當時的鋪陳擺設,及氣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筆。

2、講解細致、問題深入淺出,同時又具有趣味性,不同于以往的講解人獨自解說,而加入了張國立老師和李晨作為代表,以大眾與自己的角度進行發(fā)問,這樣保證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以這第一幅《千里江山圖》為例,首先李晨尋問了它的制作過程,而這位馮海濤老師,他事先自己還原了它的畫法,來進行的講解(以VCR作為輔助)。再有當我看到這幅青綠山水畫時,我在畫中卻看到最后一層是藍,故而有此問,不是藍嗎?哪來的青?沒想到剛想出來,張國立老師就問了起來,原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當時的第一個感覺,震撼。簡直不要再親民了。讓我們知道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在哪里,經千年而不變色來自于寶石顏料,“上等的材料都用來畫畫,中等的才用來吃”這也是沒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在后面,還專門請了仇慶年來實操這些顏料的來源及制作工藝。匠人之心。在最后時仇慶年表達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光是傳承問題,還有資源的稀缺。原來在我們世界中還有這樣的一群匠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眼中只有明星、只會關注他們,而對于我們國家的珍貴文化財富卻視而不見。(看了看自己手機里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后則是九位專家進行點評,更加權威,可以說是重重把關。

其中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說“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點信仰都糊涂,那我們何以為人呢”我聽了這翻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我也問過自己為什么沒有信仰,身邊人也沒有感覺到。我很郁悶,而這句話解讀了一切,不管對錯,原來我想聽到的,就只是這個答案。這是來自于國家的自豪,更是屬于我們的驕傲。想起了開場的張國立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jié)目?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拔矣芍缘南M梢韵破鹨魂嚾駥W習中華文化的浪潮,而我們面對傳承,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126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