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觀后感1000字作文

小龍0 分享 時間:

《山海情》這部劇關乎“扶貧”這一重大主題,但觀眾卻沒有感覺自己在看“扶貧劇”,“劇”本身的藝術魅力讓“扶貧”這一主題成為了潛藏在其中的后景,而生活自身則浮出了水面。那么你知道《山海情》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山海情觀后感1000字作文,希望你喜歡。

山海情觀后感1000字作文【篇1】

從上山下鄉(xiāng)帶領梁家河父老鄉(xiāng)親開啟反貧困生動實踐,到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職不斷豐富扶貧開發(fā)重要論述,再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承諾;從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到大涼山火煻邊與彝族群眾促膝長談脫貧攻堅,再到深入重慶華溪村農(nóng)戶家中和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情況;總書記始終將脫貧攻堅系于心間,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踐行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情系扶貧,一枝一葉總關情。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到陜西延川縣文安驛鎮(zhèn)的梁家河插隊落戶,在這里一干就是7年,他帶領群眾打淤泥壩、修梯田、建沼氣,辦鐵業(yè)社、縫紉社、小賣部等,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生活,開啟了反貧困的生動實踐。7年的農(nóng)村生活、7年的甘苦與共,不僅使他和陜北鄉(xiāng)親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也使他從小就對農(nóng)村、農(nóng)民和腳下的熱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對中國“三農(nóng)”和貧困問題有了深刻理解,對改變國家、人民、民族的命運增添了毅然決然的抱負和擔當。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關于“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的提問時說道:“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近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低保補助有多少?”“土地流轉一年收入多少?”“醫(yī)藥費花了多少?報銷了多少?”這一連串關切的問詢發(fā)生在重慶石柱自治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貧困戶譚登周家中。言之諄諄,情之切切,這片赤子之心始終如一,情牽著百姓民生的一枝一葉,閃耀著“民為根、民為本、民為天”的思想光輝。

127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