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5篇_《好記
《好記者講好故事》拉近了普通民眾與新聞一線工作者——記者之間的距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最新2019《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一>
《好記者講好故事》拉近了普通民眾與新聞一線工作者——記者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個學習媒體的大學生,我不僅對記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對他們的職責和追求有了更多的理解。記者,應始終不忘初心,用家國情懷講述平凡、歌頌偉大。
節(jié)目上的記者用深沉的情感講述了他們工作中的所見所聞。
記者桂嘉晨驕傲地講起了港珠澳大橋。這座大橋的建設極其困難??偣こ處熡H臨的33次交接都在海底涌動的水流中精準地進行。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人民智慧勤勞的結晶,彰顯了中國的團結富強。
彈片飛濺的也門,中國人們唱起《義勇軍進行曲》,乘上回到祖國的飛機。“中國人優(yōu)先”,記者劉萬利親身感受祖國對她的人民無處不在的保護。中國的繁榮安定在國外戰(zhàn)火紛飛的動蕩中更加珍貴。
來自西藏的澤仁拉姆向我們講述了“三人鄉(xiāng)”——玉麥上的人家的故事。老共產黨員帶著親人堅守在這高原上,拒絕了誘惑,等來了邊防軍人和家鄉(xiāng)的興盛。
此外,記者們講述的故事中還有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平凡樸實的植樹造林人、幾十年始終堅守的守島人和英勇頑強的軍人們。這些人無不展現(xiàn)著愛國精神、家國情懷。但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還有講述故事,同樣砥礪前行的記者們。無論是橫跨大海的橋梁、在艱苦中堅守著的軍人,還是探索未知的植物學家,這些動人的故事都來自同樣處在第一線的記者們。
記者的偉大同樣不亞于他報道的人物:劉萬利在槍林彈雨中報道:澤仁拉姆徒步十四公里,行走了四十多個小時到達玉麥。他們同樣堅持著報道真實,做黨和人民的喉舌的初心,砥礪前行。在這些記者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的頑強堅韌、獨立自主、熱愛祖國的精神。他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一員,始終與人民群眾共進退。
作為學習媒體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為這些故事中的人感動,也必須學會做一個為人民發(fā)聲、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添磚加瓦的新聞人、媒體人。學習優(yōu)秀記者們不為艱苦、不懼危險、熱愛國家、關注民生的品質,有家國情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是新時代下我們新聞人、媒體人所應該做到的。這一課,著實讓我學到了很多。
《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二>
今天下午,我們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同學聚在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節(jié)目并進行了學習。
《好記者講好故事》節(jié)目以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力”要求的10位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講親歷故事、談采訪過程、說內心感受等方式,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中國故事,充分反映出全國廣大新聞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九大為新起點、新征程,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這10個故事無不令人感到感動,讓人深刻思考。
而這些故事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由西藏電視臺的澤仁拉姆以“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為主題的報道,她講述了在西藏自治區(qū)隆子縣玉麥鄉(xiāng)里一家三口守鄉(xiāng)的故事。即使環(huán)境惡劣,但因為對國家的熱愛,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這三人用54年的堅守,讓這座孤島以家的名義永遠烙在了祖國的版圖上,保護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并等到了玉麥鄉(xiāng)發(fā)展的機會,見證了國家的繁榮和發(fā)展。雖然我們沒有她們那樣的艱辛的故事,但熱愛這片養(yǎng)育著我們的土地的心是一致的,我們也應該將我們對這片土的愛化作力所能及的行動上的珍惜和保護。
作為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學生,我們學習的正好是與新聞、傳播等與記者有關的內容,屏幕上的記者們講述著他們不辭艱辛追蹤到的民間故事時,無不給現(xiàn)在正在學習的我們帶來巨大的鼓舞。作為一個記者,新聞便是他們的生命,而新聞故事內的深度和溫度,他們所追尋的的靈魂。而節(jié)目里的這十個記者,有的是地方電視臺,有的是新華社或是解放軍記者,他們報道的新聞有地方的小事,也有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大事,但這些故事之中都有讓國人感動讓國人振奮的共同的精神—即使是作為一個平凡的社會公民,不管我們的職業(yè)身份如何,即使我們手中的力量微小,但是我們都可以盡我們的所能做好我們應做的事情,當好國家公民的義務,這微小的力量都是將我們國家推向前向未來向繁榮發(fā)展的動力。小小的火星聚集在一起最終會變成巨大的火焰,當大家都齊心協(xié)力時,微小的力量最終會凝聚成強大的推力,推動國家發(fā)展。
《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三>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jié)目中,十位優(yōu)秀的記者在臺上講述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故事,字字擲地有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他們都是當代新聞工作者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他們所講述的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全國廣大的新聞工作者,以黨的十九大為時代征程新起點,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決心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秀形象。
在雪花飛舞的玉麥鄉(xiāng),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他們懷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的信念,守護了數(shù)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半個多世紀。寒冷的冰雪冷卻不了內心的熱情,巍峨的雪山阻擋不了守護的決心,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西藏廣播電視臺記者澤仁拉姆,將“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故事講給全國聽、講給全世界聽,用自己的文字和鏡頭向全世界展現(xiàn)美麗新西藏的信仰、厚度、生動、溫暖和力量……同時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忠貞愛國的形象,傳遞了中國正能量,傳播了中國好聲音。
戰(zhàn)地記者劉萬利,輾轉多個戰(zhàn)場,為戰(zhàn)地報道提供第一手資料。他在危難中工作,戰(zhàn)火在他的身旁燃燒,子彈在他腳下落地,生死考驗和戰(zhàn)火硝煙沒有使他退卻,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恪守一份職責;在心的最高點,掛有一面國旗。劉萬利記者就是中國眾多?優(yōu)秀中國記者的代表,他們有溫度、有力量、有感情,對黨和人民始終懷著忠誠,對新聞職業(yè)理想一直飽含熱忱。他們相信通過媒體的力量,能振奮人心,給人溫暖,給人希望。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崔真真說,她感謝融合媒體時代下經歷的磨礪和鍛煉,讓她不斷成長。時代在不斷變遷,中國在飛速發(fā)展,在諸多的挑戰(zhàn)和困難面前,他們沒有忘記初心,永遠牢記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時代的列車呼嘯前進,他們也在砥礪前行。
作為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新聞專業(yè)和職業(yè)前途,我也曾一度感到困惑:我應如何堅守和追尋心中的新聞職業(yè)理想?應如何堅定信念、提高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應以怎樣的心態(tài)記錄這美好的時代?“好記者講好故事”節(jié)目中,優(yōu)秀的記者代表們給了我答案。他們的故事和經歷親切而生動,深深感染了我,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更是深深地激勵了我。新時代變化再多,我們的初心永遠不變,我們一直相信:堅定信念,能帶來力量;傳播溫暖,能夠帶來希望?!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赤子之心維護無暇的新聞理想,認真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記者身上的光亮,永不褪色。
記者們的小幸運,展現(xiàn)了大時代?,F(xiàn)在已經是2019年,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億萬中華兒女正懷著滿腔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心,在復興之路上意氣風發(fā)、矢志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獻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闭雇聲r代,我們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我們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唯有披荊斬棘、風雨兼程,才能讓中國更加富強。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責任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需要每一個人身體力行。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努力做一個具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溝通能力的講故事者,認真地講好故事、傳遞聲音,中國故事會更加精彩,中國力量會更加澎湃。
《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四>
今日,我們廣電181班觀看了特別節(jié)目《好記者講好故事》,我深有感觸。筆力可扛鼎,無悔寫春秋。在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篇章中,記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從開山島上升起的五星紅旗,到雪域高原撒下的一顆種子,再到伶仃洋上如長龍臥波的跨海大橋……它們流淌于記者的筆端,幻化為無數(shù)新聞記者的使命初心,凝鑄成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引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供給奔涌的力量。當一名好記者,以真實為原則,以人民為生命,才能講出振奮人心的好故事,才能將時代的滾滾洪流氣勢恢宏地載入史詩,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筑城建壘。
什么是一名好記者?節(jié)目中,優(yōu)秀的記者們有的手捧滾燙故事,傳遞楷模精神;有的見證中國奇跡,展現(xiàn)大國風采;有的深入基層,解決人民最關心的生活問題…身為記者,他們不為關注量、金錢利益所誘惑,不追求吸引眼球的低質新聞,堅持以國家、人民為導向,以真實準確為原則,挖掘這個創(chuàng)新源泉迸發(fā)的時代下,勞動人民追求幸福揮灑的汗水,體現(xiàn)新時代新中國發(fā)展的潛力與思考。這樣的記者,發(fā)出了這個時代的鏗鏘回聲,是不可多得的好記者。
作為一名好記者,我們該怎么寫好故事呢?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速度,信息知識爆炸。雖然網(wǎng)絡增加了獲取信息的便利度,虛假新聞、低俗新聞卻層出不窮。有的新聞博眼球,成為“標題黨”,標題與內容相去甚遠;有的新聞不經求證,只求速度與點擊量,發(fā)布不實消息,引發(fā)輿論嘩然;有的新聞寥寥幾筆,不深入詳細報道…“寫好故事”仍困難重重。一個好故事,是記者經過實地考察、細心觀察、認真構思后的作品。想要寫好故事,既要放遠目光,拓展視野,將新聞與社會發(fā)展融合,思考事件背后的本質問題,反映新聞人對時代的獨特見解,又要腳踏實地,注重細節(jié),善于發(fā)現(xiàn)群眾生活中的新聞價值,從事實出發(fā),捕捉社會變化。
好記者不僅僅要靠一手好文章,更要走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好故事。‘不忘初心’這一點很重要,不能為了寫新聞而寫新聞,要知道為了什么而寫,不僅僅要學新聞理論,還要拜人民為師。新聞的源泉在一線,在現(xiàn)場、在基層。作為記者,要不斷提高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媒體人更應該擔當起記者的使命。做時代的弄潮兒,擔當時代的使命。
《好記者講好故事》青少年觀后感心得精選素材<五>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