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心得體會最新精選大全
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疫情當前,黨員干部眾志成城、同心同力,構筑了一座堅實的防疫戰(zhàn)斗堡壘。他們當中有沖鋒在前的醫(yī)護黨員、有心系群眾的“第一書記”、有奔走農戶間的鄉(xiāng)村書記……他們都是奮斗在戰(zhàn)“疫”一線共產黨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上下十四億人感受到病毒的無情、但同時也看到了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在面對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沖鋒在前、個人在后的奉獻精神。
這場戰(zhàn)役是全民族的戰(zhàn)役,也是對社會全方面的一個考驗,而絕非一個單純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從疫情發(fā)生到嚴重,從認識疫情到救助和隔離病人,從全國支援武漢到口罩、物價哄抬,從一方面地報喜不報憂到輿論滿天飛,這次戰(zhàn)役帶給我的認識是社會各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也認識到輿論的重要性,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規(guī)模如此龐大國家,在行政和社會治理上的諸多挑戰(zhàn),也沒有看到最近央視帶頭為了防止某些別有用心的謠言過分解讀,開始在多個城市試點直播、在武漢小湯山模式醫(yī)院建造過程直播、讓新聞和事實呈現(xiàn)到觀眾眼前、跑過謠言。當然,最近很多事件需要帶給我們認識的反思,需要我們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行政能力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疫情結束后深入調查、吸取教訓,但目前的首要任務是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
在另一方面,我看到的是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的史跡。一批批黨員先鋒隊沖在了防空疫情最需要的第一線上,醫(yī)療沖鋒隊、基建沖鋒隊、黨政沖鋒隊,這些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讓我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熱淚盈眶,讓我們對擊敗病毒、對國家的明天充滿希望。天災無情人有情,隔離并不不隔離愛,希望在全國各民族齊心協(xié)力下,早日戰(zhàn)勝病毒,恢復美好生活。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2
戊戌庚子交替之際,一場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疫情自武漢萌芽,席卷了整個華夏大地,伴隨著冬日的嚴寒無情地肆虐著每一個焦灼的家庭。門庭若市的大街小巷瞬間空無一人,冷冷清清,可共產黨員是“哪里有危險就往哪里沖”的義無反顧的先鋒,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絕對踐行者,他們一往無前、不顧生死、主動請纓,用樸實無華的“永遠在路上”踐行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擔當別樣的初心使命,以一名黨員對中華民族的大愛,化作為萬物布德澤的陽光,必將沖破疫情的云層,照耀華夏的每一寸土地。
愛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為國出征,這名老黨員在18號傍晚收到最新的一線疫情消息后便匆匆搭乘廣州開往武漢的高鐵,在餐車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細細研讀。英雄暮年出征為哪般?為的是黨員心中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鐘南山院士接受采訪時噙著淚水堅定地說;“只要大家攜起手來,武漢一定能夠過關!”信念是無數(shù)個如同南方醫(yī)院醫(yī)療隊隊員一般的一線醫(yī)護人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奔赴一線,責無旁貸,一個個手印的鮮紅就是那抹高高飄揚的黨旗紅,用黨員對祖國的熱愛,堅定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信念。
愛是“若有戰(zhàn),召必回,戰(zhàn)必勝”的雷厲風行。1月24日起,全國共52支醫(yī)療隊馳援武漢,物資從全國各地運往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開建。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施工者拋家棄子,舍去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匆匆趕到施工現(xiàn)場貢獻自己的力量。還有很多的施工者甚至舉目無親、在武漢一個人也不認識只聽聞需要人手來共同抗疫便義無反顧地加入這場偉大的施工建設。他們夜以繼日,爭分奪秒與疫魔競賽、與時間賽跑,僅僅用了10天時間就交付了火神山醫(yī)院——一座建筑面積34000平米,可使用1000張床的野戰(zhàn)醫(yī)院。他們用不眠不休訴說了對祖國的愛,只因疫情就是命令,現(xiàn)場就是戰(zhàn)場,提前一分鐘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鐘遏制疫情蔓延。愛是武漢農民騎行40公里給醫(yī)療隊送蔬菜,不知道如何使用導航,便一路問到工作酒店,被風吹得通紅的臉;愛是常德村民將抵扣打工工資的1.5萬只口罩無償捐贈給醫(yī)護人員,不求功與名的平淡中的真情。
愛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默默堅守。身患漸凍癥的武漢市金銀灘院長張定宇在妻子被感染的情況下,已經連續(xù)30多天奔走在抗疫第一線,當記者問他為什么不歇歇的時候,他帶著笑意說:“以后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xiàn)在為什么不多做一點。”這就是我們的英雄,他有家人,有血有肉,會生病,他是個普通人,也是從死神手里硬生生奪回生命的那個英雄,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張定宇在危難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迎難而上、攻克時艱。像張定宇這樣舍小家、為大家全心全意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共產黨員還有很多,2月3日零點衡山縣東湖鎮(zhèn)馬跡為省議員宋英杰因公殉職,28歲的他從大年初一起,就加入岳臨高速東湖高速路口收費站體溫檢測排查團隊,為抗疫默默堅守甚至燃燒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位中華兒女對自己祖國深深的愛。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上下一條心,共同抗擊疫情,將對祖國的熱愛化為堅守崗位的身體力行,便能發(fā)出小小的光芒,14億人民的光芒匯聚在一起就是那沖破疫情霧團的太陽,布德萬物生光暉。你瞧,我們的春天就要來了!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3
始于疫情,情系武漢,從疫情爆發(fā)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心就被武漢的“一舉一動”所牽動。在關注疫情消息的同時,我們也常常看到在一線作戰(zhàn)的醫(yī)護人員的無私大愛與堅持奮斗,在感嘆敬佩與贊美聲中,我們還看到了疫情下的人間百態(tài)。
有些百姓因此次疫情的突然來臨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沖擊,疫情下的人間百態(tài)是艱難且艱辛的,但能被壓倒的是疫情,壓不倒的是我們14億國人團結的心,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卻從全國到武漢,疫情雖寒冷,但人間有真愛。
面對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國攜手戰(zhàn)“疫”,打一場全球阻擊戰(zhàn)是不二選擇。中國對此采取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集中領導、積極應對、組織動員、貫徹執(zhí)行,為世界防御贏得時間,提供了經驗,樹立了典范。
疫情需要財力物力,疫情需要人力,疫情需要醫(yī)療設施,疫情防控需要專業(yè)醫(yī)療隊伍,疫情防控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是完全可以轉換為治理效能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對疫情我們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櫛風沐雨,不畏浮云,自信擊“疫”,我們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穩(wěn)致遠!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4
疫情仍在持續(xù),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把好每一道關口、留意每一個細節(jié)。在醫(yī)院、在卡口、在田間地頭……堅守一線的抗疫戰(zhàn)士們不敢懈怠,日復一日,這份堅守不曾中斷。春已至,人未歸,只因病疫的陰霾還未消散。但我們都相信,會有一天,一切都會還原。東風總有歸來日,且看英雄正凱旋。這就是我們戰(zhàn)疫的信念。
在全民抗“疫”的鏗鏘節(jié)奏中,立春已過,元宵節(jié)也到了,但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還在持續(xù),還在威脅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戰(zhàn)斗在防“疫”一線的黨員干部、醫(yī)務工作者,以及廣大志愿者們,正懷著滿腔熱情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zhàn)而日夜奮戰(zhàn)。此刻,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腳步便越來越近了。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經過連日的陰雨,在這元宵佳節(jié)將至的時候,天公頗有“作美”的意思,將那有些清冷的月光灑向大地。透過窗戶,那一片銀白雖說不那么熱列,但也并不顯得寂寞。因為,此時此刻,無數(shù)的抗“疫”勇士們,都堅守在一線,用心用情用行動詮釋著“初心使命”,書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答卷,接受著黨和人民的檢閱。在這靜謐的月夜里,大家都有“一簾幽夢”,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落實到當前的細節(jié)中,就是把訪“疫”工作做實、做細,用滿含“柔情”的十里春風去吹開滿樹繁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 各地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加緊對抗病毒“特效藥”的研發(fā),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審批程序。全國黨、政、軍、民擰成一股繩,就會形成磅礴的抗“疫”力量。無論病毒多么頑固,多么惡劣,但要相信,陰霾是暫時的,自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黨和人民的“正道”,必將戰(zhàn)勝一切“妖魔”。須知,“滿園春色”是“關不住”的,那“出墻來”的“紅杏”,詮釋著春天的到來。從全民戰(zhàn)“疫”的進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勝利即將到來的“一枝紅杏”。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我們期望新一年的“東風勁吹”,期望新一年的“萬紫千紅”。在這個不平凡的春天里,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在多舉措抗“疫”的同時,還要爭取各行各業(yè)的全面勝利。這不,各地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的工作,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和返鄉(xiāng)農民工搶抓時節(jié),實現(xiàn)防控疫情和抓春耕生產“兩不誤”。那些戴著口罩,為居家隔離觀察的村民翻整秧田、鏟除雜草的黨員志愿者們,在這春風輕拂的田野里,裝點出一道別樣的風景。通過這動人的奮斗場面,我們看到的是華夏大地的春暖花開。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雖說目前陰霾未散,疫情持續(xù),但一心“喚回”東風的“子規(guī)”們,正在付出“夜半”“啼血”的努力,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而戰(zhàn),為春天的全面到來而戰(zhàn)。我們堅信,勠力同心齊戰(zhàn)“疫”,不信東風喚不回。那東風歸來之日,正是英雄凱旋之時。同志們,讓我們心懷百倍的信心,付出百倍的努力,用無疆的大愛,用實際的行動,全力驅除病毒陰霾,喚回姍姍來遲的東風,走進那萬紫千紅的春天。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5
“白衣執(zhí)甲”的豪邁當中,蘊含的更多是科學防控的能力和手段。2月下旬,隨著山西省扛住了新冠疫情的沖擊,山西省衛(wèi)生健康委將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作為收治患者的定點醫(yī)院,要求所有確診、疑似患者均送往這家醫(yī)院治療,為其他醫(yī)院穩(wěn)步復工復產創(chuàng)造條件。
“在我院篩檢出的1000多名發(fā)熱患者中,最終在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確診了3位。”趙斌說,醫(yī)院扎實的防控手段在精準找出患者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同樣也提示,復工復產時刻不能麻痹大意,防控意識仍要時刻到位。
如何在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重點保障腎功能衰竭、心血管、腫瘤以及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患者的醫(yī)療需求,保障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醫(yī)療服務,保障必須的急診服務,成了趙斌時刻放在心頭的大事。
疫情嚴峻期間,醫(yī)院的日門診量最多不超過300人次,住院量只維持了平常時期的三分之一;復工復產階段,日門診量大增,住院病區(qū)全部開放。趙斌更是不敢離開醫(yī)院,經常定期、不定期到科室督導檢查,全方位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開展,不斷優(yōu)化工作流程,確保方案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指導性,確保了整體防控流程的最優(yōu)化、局部醫(yī)療流程的最合理。
疫情防控的同時醫(yī)院的發(fā)展不能掉隊,當前,該院的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次已經基本達到了去年同期水平,手術人次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趙斌開始關注醫(yī)院的長遠發(fā)展——
如何減輕患者負擔、便利患者治療?為了進一步推動日間手術工作,他帶領醫(yī)務處、醫(yī)??曝撠熑?,親赴太原市中醫(yī)院調研洽談,為日間手術術后患者安全康復提供“出路”。
如何總結疫情教訓、順應患者需求,實現(xiàn)服務流程的優(yōu)化?該院是山西省遠程醫(yī)療管理平臺承擔單位,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遠程醫(yī)療系統(tǒng)為各個縣(市)提供醫(yī)療支援,還先后連線為山省定點支援的湖北省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進行了遠程會診。為更好地提供服務,4月份工人一復工,就開始了軟硬件升級改造。
“今年是艱難的一年,也是在困難中創(chuàng)造發(fā)展機遇的一年?!壁w斌表示,受疫情影響,醫(yī)院盡管面臨著較大的資金流壓力,但越是艱難越是要迎難而上,通過發(fā)展好醫(yī)院,為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0戰(zhàn)疫一線黨旗紅觀后感心得體會最新精選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