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
2020年的中國,多災多難。疫情好不容易接近尾聲了,電影院也終于開放了。一場命叫《八佰》的電影在電影院放映,之后引起了網(wǎng)友的熱烈反響。今天小編整理了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1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__年的票房冠軍《戰(zhàn)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zhàn)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zhàn)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_攝影機拍攝的商業(yè)影片,本應該于20__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后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jù)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zhàn)。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并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fā)生在淞滬會戰(zhàn)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占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占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后,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并據(jù)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于中國軍隊守衛(wèi)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只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后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xié)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zhàn)斗,我軍共消滅敵兵80余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 "皇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干,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采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八佰
八佰的歷史背景
1937年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以后,中國軍隊第88師是最先進入戰(zhàn)場抗擊日軍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是作
為第262旅參謀主任,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樓上在最前線指揮戰(zhàn)斗。戰(zhàn)斗到9月中旬,第524團團附
黃永淮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第262旅旅長便 任命謝晉元為新任團附,指揮該團負責正面陣地的防守任務。
因戰(zhàn)況激烈,該團先后補充了4次兵員,原來的老兵在戰(zhàn)火中不斷犧牲,補充人員主要來自地方保安團。戰(zhàn)斗至10月下旬,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中國軍隊發(fā)現(xiàn)如果死守閘北,將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于是下令中國軍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守。但為了配合外交,給世人留下中國軍隊仍堅守蘇州河北岸抗戰(zhàn)
的印象,于是決定讓第88師留下一部分部隊,作為中國最后的軍隊堅守。
對于留下來最后堅守的軍隊,師長孫元良很清楚他們將面臨的結果,曾表示留置閘北守備最后陣地
的部隊,最多是犧牲,最少也是犧牲。”最終 孫元良決定以中校團附謝晉元率第262旅524團固守原第
88師師部所在的四行倉庫為據(jù)點,作為中國在閘北的最后一支 部隊堅守蘇州河北岸。這便是堅守四行倉
庫的謝晉元及所率領的部隊被稱為“四行孤軍的原因。
孫元良親自向謝晉元在四行倉庫下達了率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后陣地的命令。之所以將最后兩支中國軍隊死守的陣地設在四行倉庫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藥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2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nèi)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nèi),置身于82年前那個特殊戰(zhàn)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zhàn)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xiàn)了對整場戰(zhàn)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zhàn)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zhàn)場與宏大敘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zhàn)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zhàn)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說,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nèi)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xiāng)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jīng)歷這場特殊戰(zhàn)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3
《八佰》公映,口碑爆棚。雖有對淞滬會戰(zhàn)的不同意見者,也有對管虎是否對戰(zhàn)爭本身的價值進行了有關修改,其實這并不是最主要的。
影片首先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不需要完全地還原歷史。電影是從不斷沖突中,解讀一種氣節(jié),生命的張力,以及人性的各種繁復、懦弱和剛強。
戰(zhàn)爭的殘酷,軍人的血性,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邁,所謂的無畏的犧牲都是在積攢力量。其實影片能夠給我們傳遞出來的,就是每一次抗爭都是有價值的,無論是對國對人,對個體還是這個國家,所有的抗爭,都應該值得銘記,都應該值得思索,都應該值得反復咀嚼。讓歷史不要忘記,雖然我們有很多人已經(jīng)開始選擇了遺忘。
歷史總有沉重和厚重的地方。尤其是我們這個民族,遭受了太多的苦難。中國近代史更是千瘡百孔,受盡了了欺凌和霸權,侵略和掠奪。如今的打壓,相比歷史上赤裸裸的侵略已經(jīng)好了許多,而這恰恰是我們強大起來的一種抗擊代價。不抗爭就是任人宰割,一味地妥協(xié),只能被反復訛詐。
雖然對歷史,對淞滬會戰(zhàn)有分歧,對影片呈現(xiàn)的部分戰(zhàn)爭的歷史性還有糾結。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單純地從影片呈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爭場景、抗日情懷,就值得我們對管虎多一份尊重。這樣呈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爭影片,其實可以更多一些。
根據(jù)貓眼數(shù)據(jù),截至8月25日零時,《八佰》累計票房突破10億元,成為2020年首部票房10億的電影,也是中國影史上第75部達成票房10億成績的電影。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8月21日至23日,全國累計票房6.43億、觀影人次1631萬,票房和觀影人次紛紛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暑期檔的水平(2019年8月21-8月23日:票房5.7億、觀影人次1643萬)。這其中,《八佰》對觀影人次、票房大盤的帶動是不言而喻。而筆者也奉獻了一份力量,這個時候,影院觀影,是對電影人的尊重和支援。
據(jù)悉,管虎拍這部影片一波三折,經(jīng)歷了多年的積累,才有如今正式上映的過程。大場景的運作,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都是令人欽佩的。為了還原歷史場景,影片對大部分建筑按照1:1的比例進行實景搭建,甚至還親自鑿了一條蘇州河出來。算下來,所有重建的建筑群占地達到了2000畝。而且,演員陣容實力爆棚,杜淳、張譯、姜武、王千源、李晨、鄭愷、歐豪、魏晨、俞灝明、唐藝昕、侯勇、梁靜、阮經(jīng)天、劉曉慶、姚晨、黃曉明等,全程采用IMA_攝影機拍攝。
《八佰》取材淞滬會戰(zhàn)的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隊駐守上海閘北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戰(zhàn)士也是人,有膽怯、親情、思念,也不想死,還有對殘酷戰(zhàn)場的猶豫和掙扎。但是面對戰(zhàn)爭,他們最終都是挺身而出,無懼生死,用血肉筑成了一道堡壘,留下一個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身影,這才是軍人的本色,這才是戰(zhàn)爭中值得弘揚的能量。雖然我們不想戰(zhàn)爭,但不懼怕戰(zhàn)爭。
民族情懷是值得銘記的,是需要不斷地夯實的,《八佰》憑借恢弘戰(zhàn)爭場景,以及宏大戰(zhàn)場下立體動人的蕓蕓眾生相,讓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有觀眾表示:“《八佰》每一個人物都那么動人立體,南岸北岸,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睈蹏鴮㈩I謝晉元為首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明知必死,卻奉命堅守上海,抗擊日本侵略者,以與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為據(jù)點,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孤軍奮戰(zhàn)四晝夜的故事。
蘇州河北岸是尸橫遍野、炮火紛飛的人間地獄,對岸則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英租界。戰(zhàn)爭就是這么殘酷,甚至還有觀眾在現(xiàn)場觀看戰(zhàn)爭的“表演”,一水之隔,已然是地獄與天堂的區(qū)別。根據(jù)歷史,國民黨政府希望借助八百壯士的英勇反抗來博得英、美的同情與支援,事實雖然事與愿違,也和國民政府的決斷有關。但我們僅僅從影片本來看戰(zhàn)爭的殘酷和戰(zhàn)士的血性,讓人血脈噴發(fā)。
有觀眾表示看完電影對李晨和歐豪演繹的兄弟情感觸最深:“看完《八佰》,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沒想到最戳我的竟然是李晨和歐豪的兄弟情,李晨在歐豪臨死前緊緊握住他的手,還叫記者幫他拍照片完成遺愿,看得我一個爆哭啊,兩個人演技都很棒。”李晨結尾的一句“來生再見”,四字訣別引人淚崩。再看看南岸,代表一部分真實老百姓的心態(tài),也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但是,當最終對面的勇士做出了一些驚人舉動的時候,大家都被感動了。這就是一種情懷的激發(fā)。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4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來,如同戰(zhàn)場上槍炮齊鳴、流彈橫飛,各種評論各種角度夾雜各種思維管涌刷屏,各類媒體平臺“無人不道看片回”!
針對影片帶來的震撼、對歷史的反思和聯(lián)系當前的思索,太多的影評分析精辟而深迥,值得深思借鑒。當然少數(shù)依然嘴硬的的影評家還在糾結所謂政治正確愛國,對比,我的態(tài)度是,您至少先去看了影片,然后再評論吧?
影片《八佰》制作水準已經(jīng)得到絕大多數(shù)電影業(yè)內(nèi)專業(yè)人士的解析和好評,被贊為“頂級的制作,瘋狂的構思,極限的創(chuàng)作力”。票房也是屢刷國產(chǎn)影片票房的多項紀錄,成為近期票房貢獻最高的一部電影,應該說為戰(zhàn)疫期間的影院回暖破冰先拔頭籌!這也是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
有專家把這歸納為影片喚起經(jīng)歷疫情的共情;有文章指出是近期列強肆意打壓激發(fā)的民族主義情緒。不過,《八佰》不是《戰(zhàn)狼》,影片掀起國內(nèi)人們情感波瀾或理性思考之潮,更多的反想是電影還可以這么看!電影是自嗨!電影不光自嗨!電影不是歷史,電影反映歷史!電影帶來娛樂,電影又不僅僅是娛樂那么簡單!
縱橫捭闔的好萊塢大片宣講的常常都是一個道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帝國主義理論確定的兩大主要目標:“經(jīng)濟上是要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場,政治上則是要通過改造大眾意識來建立霸權?!睂Ρ?,在影片《八佰》沒播出來,就一直持洪水猛獸論的專家可以放心了,中國觀眾還是能分的清好壞是非,還是能加大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
影院里常常是從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應該說,影片最大的激發(fā)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
電影是歷史的藝術濃縮,影片展示的歷史,并沒有美化國民政府和舊社會!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征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在日本公然違背國際條約公侵略中國。蔣介石卻錯誤認為“友邦”的同情與干預是迫使日軍停止進攻,坐下來和談的唯一辦法。淞滬戰(zhàn)場只是他向國際社會表演的秀場。
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國難當頭,山河破碎。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可怕的不是無男兒,可怕的是臨陣政府的腐敗無能。首鼠兩端,心存幻想,又怎能堅決斗爭?于是該堅決進攻的時候突然叫停,該緊急撤退的時候,又突然讓部隊再堅持幾天。錯誤判斷,皆基于沒有丟下西方國家干涉日本的幻想。為此付出的代價是:20個德械師全部葬送在黃浦江畔,空軍也折損了大半戰(zhàn)機,海軍艦只幾乎全部自沉封鎖長江航道,抗戰(zhàn)初期庫存的彈藥裝備全部耗用在淞滬之戰(zhàn)…
有影評家總結,《八佰》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所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不止是戰(zhàn)爭的殘酷、軍人的英勇,還有豐富的社會場景、政治博弈,以及生死存亡面前的人性掙扎,是一種經(jīng)過冷峻的審視與反思的愛國主義教育。
更有學者指出,《八佰》是一部反映培養(yǎng)中國公共精神的縮影。當時的士兵,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操著湖北口音,東北口音,陜西口音,河南口音,廣東口音的漢子,就這么來了上海幫打仗。蘇州河對岸租界的華人也不認為老蔣的軍隊代表國家。她們還在打麻將,跳舞,討論老蔣走了,英國人會繼續(xù)保護她們。她們眼里的老蔣,并不代表國家。
影片一開始,更多民眾完全一副事不關己的架勢,民眾的麻木和冷漠,實在是因幾十萬國軍在面對日軍時一敗涂地,甚至只要日軍吼一聲,就徹底潰敗。然而當親臨一個個士兵抱著手榴彈與日軍同歸于盡,對岸的吃瓜群眾,內(nèi)心都燃起了熊熊斗志,民眾的信念與態(tài)度的改變,才是這場戰(zhàn)斗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也是“八百壯士”的壯舉能夠超越時間感染人們的根本原因。有一種愛國心像一種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憑信仰和感情行事。另有一種愛國心比樸素的愛國心富有理智,更堅定和持久。它來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幫助下成長。這是在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所稱“理智的愛國心”。
在侵略和反侵略的斗爭中,公共精神也在不斷發(fā)育。這種精神激發(fā)了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老百姓開始慢慢的理解了一件事,我們不是上海人,不是湖北人,不是東北人……我們是中國人。如果說八百壯士在當時是一場秀,那么這場秀最大的作用不是秀給國際友人,而是給當時人民樹立了保家衛(wèi)國的豐碑。以致后來,那個最初賣情報的記者、杜月笙手下的混混排隊簽生死狀,冒著狙擊闖橋;同樣的一支部隊,同樣的88師士兵,在抗日戰(zhàn)爭中潰敗窩囊,卻在抗美援朝中神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是為國而戰(zhàn),為家而戰(zhàn)!
電影畢竟是電影!四行倉庫大樓今天依然矗立在蘇州河畔,彈孔及戰(zhàn)火的痕跡依然,歷史的記憶依然。戰(zhàn)爭因何而起?英雄為誰流血?歷史和現(xiàn)實交織!家國情懷,個人的命運永遠與國運緊緊相連,唇齒相依。
大國博弈,優(yōu)勝劣汰,將伴隨著我們民族復興的全過程,斗爭只會越來越尖銳,環(huán)境只會越來越復雜。而今,在面臨依然囂張跋扈的列強的步步緊逼,任何國民都無法置身局外!無論是對香港的制裁,對華為的打壓,對字節(jié)跳動的“霸凌”,科技戰(zhàn),聯(lián)手打壓和攻擊頻頻加碼。
所幸,現(xiàn)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現(xiàn)在的中國人也不同于當年的中國人了!放棄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不斷充盈自身的優(yōu)勢和潛力,內(nèi)生動力,外辟新局,以發(fā)展求得競爭的主動,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5
從影片公布的信息來看,電影《八佰》耗資逾5億,于20__年底在蘇州拍攝,歷時230天。其中,劇組為1:1還原真實場景,挖了一條長達200米的“蘇州河”。論布景花費,《八佰》在近代華語電影史上可算是名列前茅了。雖然影片中有多位知名影星參與,但鑒于出品方華誼兄弟、影片題材以及戲份的關系,我們認為明星片酬并不是《八佰》預算的大頭。另從影片預告來看,戰(zhàn)爭場面相當震撼,預算確實是花到了實處。
但是考慮到電影《八佰》臨時(因技術原因)撤檔,對于影片本身重新剪輯(為了過審)帶來的劇情缺失、立意表達不明確等風險,我們認為電影《八佰》的票房下限大約在10億左右,并降低了影片的票房上限預期,調(diào)整至20億元。
顯然,《八佰》是華誼兄弟的一步險棋。若是電影原版順利上映,從題材、制作、卡司班底來看,20多億票房基本沒得跑了。但是考慮到為了上映而進行的妥協(xié),確實是給片方帶去了一定風險。
因此,我們預計電影《八佰》的票房大概率在15億元左右。若影片經(jīng)過撤檔風波后依然沒有丟掉本來的立意和精髓,那么有望沖擊20億朝上的票房成績。只是即使達到這個成績,對于華誼兄弟來講,也只有30%左右的利潤空間。畢竟5億成本太高,而且話題又過于沉重,還放在這個賀歲檔上映,想要票房超預期真是太難了。
另從電影《八佰》的拍攝歷程來分析,我們判斷該片的原預算應該在3億左右,由于布景等因素大幅延長了影片的攝制周期,導致影片成本有所上升。
若是3億就能拍出《八佰》,按照15-20億的票房預期計算,華誼兄弟則有望收獲67%-122%的收益空間,而不是現(xiàn)如今最多怕是只能賺30%的窘迫境地了。
2020《八佰》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