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觀后感精選范文5篇5100字
《第一書記》是以事實為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向我們描述了安徽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第一書記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書記觀后感1
按照縣基層辦的通知要求,9月12日晚上10點,收看了廣西衛(wèi)視《第一書記》欄目拍攝的自治區(qū)水產畜牧獸醫(yī)局派駐我市三江縣良口鄉(xiāng)產口村第一書記羅良鴻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專題片。
片中講述了“十歲女娃沒有娘,錯把奶奶喊作媽”的侗家女孩石欣顏,出生38天母親改嫁他鄉(xiāng),與奶奶相依為命?!凹腋F偏無頂梁柱,姐弟有淚不輕彈”的姐弟李愿娥、李愿恒,因父親去世早,母親身患重病,靠殘疾伯父支撐一家生活的感人事跡。
作為第一書記羅良鴻,為了改變山區(qū)貧窮面貌,想方設法帶領廣大村民發(fā)展稻田養(yǎng)魚、種植茶葉、侗繡等項目,來增加群眾經濟收入,讓村民早日脫貧致富。但由于扶貧項目缺乏資金和技術,也是紙上談兵。借助廣西衛(wèi)視《第一書記》這個平臺,事跡播出后,得到了相關單位及社會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三個貧困小孩得到了共計10.7425萬元的愛心款,扶貧項目得到了151.97萬元的愛心啟動資金。在這些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的關愛和支持下,讓石欣顏、李愿娥、李愿恒等3個貧困村小孩改變了生活,實現讀書夢;使該村的稻田養(yǎng)魚、種植茶葉、侗繡等扶貧項目得以順利開發(fā),實現廣大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指日可待。
看完該期節(jié)目后,同樣作為一名貧困村第一書記,感同身受,在被事跡感動的同時,也有所啟發(fā)。
首先,扶貧要先扶人。廣大村民祖祖輩輩、世襲沿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陳舊思想觀念、參差不齊的人文素質等因素,要想在短期內得到轉變,是不切實際的,只有通過政府引導感化,駐村干部深入農戶示范帶頭,加強生產生活技能的培訓,尊重群眾的意愿,在扶貧項目的開發(fā)、設計、實施、管理上,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在得到更多實惠的同時,逐步轉變和提高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開拓意識,變“輸血”為“造血”。
其次,扶貧項目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受地理氣候、土壤、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在開發(fā)扶貧項目的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在制定一些扶貧政策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多方因素,科學論證,不能搞“一言堂”,要因地施策。只有這樣,才能讓扶貧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達到預期的效果。
再次,扶貧項目需要后盾單位、職能部門、社會資源的共同支持和參與。要想改變貧困村面貌,早日脫貧致富。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制定扶貧計劃的基礎上,作為后盾單位要把扶貧工作列入單位重要議事日程,在資金、技術、協調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作為相關職能部門,要大力配合,給予扶貧政策、信息、項目、專項資金、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協調和參與。作為社會資源,要充分利用一些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的資源,讓他們共同參與和支持扶貧項目的開發(fā)。
只有充分借助社會資源,后盾單位、職能部門、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三方共同參與,全社會共同關注,才能有效推進扶貧項目的實施。廣大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才得以早日實現。
第一書記觀后感2
看完電影《第一書記》,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動和敬佩。這部影片之所以被觀眾接受,是因為它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特點,而是通過再現沈浩在小崗村工作6年的點點滴滴,著重挖掘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感人的生活細節(jié)。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觀眾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給我們的感覺:沈浩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但普通卻不平凡,他用行動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范,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在我看來沈浩同志和我們身邊的同志是何等的相似,沈浩在合肥的省財政廳,是一個有十幾年工齡的科級干部,他工作穩(wěn)定、生活優(yōu)裕、有房有車,與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yè)?盡管他在小崗村只有6年時間,但他的作為為何讓那些樸實的農民三次按下紅手印而深情地挽留?因為沈浩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共產黨員,他不愿在機關里平平淡淡地度過為黨工作的時光,他到小崗村是因為那里是他的舞臺,他在機關無法實現的很多想法在那里可以實現。他并非是要去小崗村做犧牲、做奉獻的,而是在那里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的追求。6年里,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溫馨、對孩子學業(yè)的幫助、對老母親的盡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崗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小崗人的信賴。
從某種意義上,對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但一生卻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的人來講,沈浩是幸運的。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于超越傳統(tǒng)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梢哉f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于我們每一個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是值得去思考和學習的。
第一書記觀后感3
5號我們由學校組織去看了《第一書記》這部電影。我做為一名預備共產黨員在看完《第一書記》后,心中感慨良多。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干部,2019年2月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201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6年間,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影片雖然沒有好萊塢大片絢麗恢弘的場面與特效,也沒有懸疑驚悚片那么跌宕起伏的劇情與情節(jié),僅僅是平鋪直敘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六年的工作經歷,但卻幾次使人落淚。
我感到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種類不同的職業(yè)分工,我們每個人可能身處不同的崗位,面臨的困惑與問題也都不一樣,但沈浩書記這種做事的精神,做人的境界,克艱的韌勁卻是值得我認真學習。這些品質,正是造就精彩人生,譜寫業(yè)績所必不可少的。影片中沈浩書記所表現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風范、心無旁騖的執(zhí)著、咬定青山的堅韌、永不放棄的頑強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書記對自己人生選擇的崇高責任感和專注于目標心無旁騖的定力,使他能夠用心地去踐行自己的承諾。用心去做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需要很強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選擇,人生的道路本來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選擇本來就很難,選擇后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就更難。能夠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選擇做到極致、做到一流就更難。沈浩在省財政廳機關工作了十八年,在面臨放棄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鄉(xiāng)到堅苦的農村工作這一選擇時,他也有過思想斗爭,但當他看到"世界給中國一個機會;中國給世界一個驚喜"的廣告牌時,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對沈浩而言"小崗給沈浩一個機會,沈浩給小崗一個驚喜"就是他的選擇。決定去小崗村任職后中,他用高度的責任感承擔起了自己的選擇。
二是用情做人。沈浩書記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但他又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對小崗村的每一件事都投入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沒有官腔、沒有官架,有的是對小崗村父老鄉(xiāng)親樸實無華的情感和厚德載物的品行修養(yǎng)。正如譚晶在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樣,"一撇一捺寫出個人,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做人,做大寫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樸實無華的歌聲真切地抒發(fā)出了所有人對"第一書記"用情做人的風范的敬仰與眷戀。
沈浩對小崗村的感情就像綠葉對根的情意,無私、潔凈、久遠。影片中有幾幕讓我很感動,一是他的妻子王曉勤擔心他在農村工作時身體吃不消,就特意給他買了一只奶羊,讓東家給他擠奶喝。但他沒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給了村里的特困戶吳奶奶。這種舉動不是作秀,更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出于對小崗人民的一種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實體現。另一件事是為了GLG集團征地建廠需要遷墳時,村里吳奶奶丈夫的墳被強行挖遷,當她在雨中傷心苦守空墳痛哭時,沈浩連夜從家趕回了小崗村,用真情去溫暖吳奶奶心中的孤冷。當了解到吳奶奶丈夫為了淮海戰(zhàn)役被炸斷雙腿的事實時,他帶頭要披麻戴孝重新為吳奶奶丈夫安葬,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胸懷,如果沒有對人民的真實感情,是斷然做不出這種壯舉的!
影片中有一幕給我印象特別深,那就是在他的臥室里,有一幅字畫寫著"厚德載物",我感覺這確實是沈浩同志思想境界的真實寫照,他用深厚的品德修養(yǎng)詮釋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
實踐鍛煉是年輕干部成才的大熔爐、大課堂和大舞臺。在小崗村艱苦的環(huán)境中,沈浩一干就是6年。他帶領群眾轉變觀念,推動土地流轉,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旅游業(yè);他組織村里修路通水,修建學校、醫(yī)院和敬老院,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讓112戶群眾住進規(guī)劃齊整的樓房新居……正是深入到群眾之中,感知群眾疾苦,傾聽群眾之聲,切實解民之憂,沈浩才贏得了群眾的信賴,譜寫出精彩的人生。向沈浩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這種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精神。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fā)于卒伍?!苯陙?,一些年輕干部由于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在把握大局、化解矛盾、處理復雜問題方面經驗和能力有所不足;有的長期高高在上,與群眾接觸較少,缺乏對基層的了解和對群眾的感情。
實際上,基層有人民群眾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新實踐,也有各種各樣的復雜矛盾和問題。年輕干部有了基層鍛煉的經驗,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和群眾最真實的需要和困難,才能真切體會到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對人民群眾產生深厚感情,才能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并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向群眾學習、向基層學習、向實踐學習是年輕干部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
黨的會議強調,加大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力度,鼓勵年輕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qū)鍛煉成長,提高年輕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當前,農村發(fā)展急需沈浩這樣的優(yōu)秀干部帶領群眾發(fā)家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人們期盼,有更多的年輕干部能像沈浩一樣,到基層磨煉意志,增長才干,成為老百姓離不開的好干部。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雖然沒有正式加入黨組織,但是沈浩作為一名黨員的崇高境界已成為我精神上追求的標榜。我個人也來自于農村,對基層的真實情況有深刻的體會,唯有千千萬萬的黨員深入基層,為基層百姓設身處地的著想,我們的黨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的心,如果我能成為正式黨員,必將以沈浩作為榜樣,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人民服務。
第一書記觀后感4
7月21日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片中講述了安徽省財政廳干部沈浩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在任職期間,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的感人事跡。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長在農村,當影片片頭音樂響起時,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這種感覺早已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一起進入了小崗村。
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況,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情況,可見這是一個多么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具體困難以及村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他通過收回村里集體財產、幫助貧困戶、為小崗村修路、修大包干紀念館、為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等一系列事跡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愛戴。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幾度落淚。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后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第一書記觀后感5
看了電影《第一書記》,被沈浩同志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沈浩同志扎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故事情節(jié)緊湊、真實可信;沒有口號、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傊@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yè)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么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yōu)椤罢娼稹?。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干,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干。他的感人事跡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里。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后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yè)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yè)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xù)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chuàng)優(yōu)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心情激動的看了根據安徽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跡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棄相對優(yōu)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希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后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仆--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tǒng)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么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范,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于超越傳統(tǒng)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梢哉f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xù)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扎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作風。
第一書記觀后感精選范文5篇51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