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講座觀后感范文5篇

世濤1147 分享 時間:

于丹教授主講的《感恩教育》節(jié)目的開頭講的是一個配有畫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樹比喻成父母,大樹陪著小孩長大,奉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桿,讓小孩實現(xiàn)了愿望,小孩長大了變老了知道每天陪伴著大樹。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于丹講座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于丹講座觀后感1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懂得感恩就是幸福。就在這個周日,我觀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之《感恩教育》,這使我獲益良多。

在第一講里,于丹教授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和一棵蘋果樹,蘋果樹很愛這個小男孩,無條件的滿足他。但小男孩隨著年歲的增長,來找蘋果樹玩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為了一個老人的時候,小男孩才懂得蘋果樹對自己的付出。

聽了這個故事,我從而推想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棵蘋果樹就好比我們的父母,他們什么都滿足我們,可是我們卻驕縱,任性。從未去體會他們的感受。就拿我來說吧,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我說什么,父母都會照辦,但我卻什么都沒為他們做過,我有時會埋怨他們不夠優(yōu)秀,不夠完美,有時甚至會發(fā)脾氣。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因為爸爸不順從我,一氣之下躲了起來,盡管他拼命地叫我,我也不出現(xiàn),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

現(xiàn)在想起,我覺得自己太不應該,太不懂事了。我領悟到,雖然我的父母不夠優(yōu)秀,不夠完美,但他們有一顆十分愛我的心,為我做了許多許多事,我不應該埋怨,而更應該感恩。感謝您們?yōu)槲易鲞^的事,流過的淚。爸爸媽媽,謝謝您!

于丹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經(jīng)歷,第一次爬山的時候她是跟著自己的父母爬上山頂?shù)模琼敃r,她心情很激動。在大人休息的時候,她又從后山爬了一次,再次登峰的時候,于丹教授感覺路比前一次難走,坎坷,但到達頂峰的時候卻是比前一次興奮,自豪。于丹教授用這個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過程,小的時候從父母聽到的都很美好,但長大后自己去闖的時候,卻覺得生活欺騙了自己,生活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我們要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人生,哪有沒挫折,我都遇過挫折。我因為自己胖變得不夠自信,做什么事都不敢去做,一遇到挫折就放棄,或者躲到家人的背后。埋怨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樣進行,坐在一邊空想,覺得生活瞞騙了自己。但到了后來,我終于明白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磕磕碰碰,我必須從挫折中走出來。

我們小的時候總覺得一切都很簡單,像童話般的。但當我們長大,遇到挫折的時候,卻感到出乎意料,原來生活是激烈的,并沒有像預料中發(fā)展,倒是多了分殘酷。在這時,我們就要堅強,堅持自己的理想,向前進。就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

相信吧,

快樂的日子總會來臨。

看完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講座,我受益匪淺。

學會感恩,學會自信,學會自強,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于丹講座觀后感2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于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系。多在人群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于網(wǎng)絡,老在家里上網(wǎng),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于用雙手實現(xiàn)夢想,實現(xiàn)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系,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jīng)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贝髽浯认榈卣f:“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焙⒆诱巳康墓?,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么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贝髽湔f:“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焙⒆影褬涓龀瑟毮局?。孩子后來回來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系,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著他的到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xiàn)出來。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于丹講座觀后感3

20__年1月17日星期六早上8時,我們家長和孩子按照學校的通知,一起及時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電視講座。主要是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為主題的一個講座。受到了一次極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 于丹老師通過講述和舉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通過“一碗米的價值”的闡述,比喻一個人、一個孩子的價值的創(chuàng)造。明潦又深刻。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要幫助他發(fā)現(xiàn)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fā)。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并嚴肅的指出“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币欢ㄒ駨暮⒆拥淖匀怀砷L規(guī)律,為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第二:于丹老師剖析了《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讓我從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發(fā)覺這一點。懂得,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并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作為家長,特別是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著想,在課堂上或家庭學習中加些帶有孩子感興趣而且結合學習內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學習并接受新的知識。

第三: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fā)脾氣,他的父親就在墻上釘釘子來記錄發(fā)脾氣的次數(shù),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么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fā)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fā)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偸前l(fā)生“五個過分”的問題;在學校里受點委屈,家長就會找老師論說,試想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會有好處嗎?!

第四:于丹老師講了自己和孩子一個關于“小花籃”的故事,也讓人很受啟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經(jīng)常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困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達到了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積極想辦法去解決的素質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于丹老師還講了幾個有關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壓力過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際交往等事情中,想不開就產生和發(fā)生輕生的傾向及事件的真實事例。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輕心。

總之 ,在我認真仔細聆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進一步明潦:無論在家庭或者學校,家長還是教師,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給孩子文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笆陿淠?百年樹人”,教育是人類永恒的課題。讓我們?yōu)榱撕⒆咏】党砷L,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于丹講座觀后感4

一直喜歡著于丹的書與講座,這周學校要求觀看于丹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自然很是樂意。

長長的講座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個小寓言。

用同樣一鍋沸騰的水,用同樣的時間去煮一個雞蛋,一個蘿卜,一把茶葉。當雞蛋再取出來的時候,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當蘿卜取出來時,變成了一灘軟綿綿的蘿卜泥;而茶葉卻舒展開了,變得飽滿充實,它使一鍋無味的水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茶水。這正是三種人融入社會后的態(tài)度。沸騰的水是社會,雞蛋.蘿卜.茶葉是三種融入社會后的態(tài)度。第一種人在社會中熬得心如鐵石,忿世嫉俗;第二種人在社會中心軟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而第三種人完全融入了社會,他在社會中展現(xiàn)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變了環(huán)境。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常識,當延伸了意義后,令我深思。社會,沸水。態(tài)度,茶葉。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只有和社會融為一體才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會,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又有誰能完全做到?這是一種展現(xiàn)自己的同時,影響周邊環(huán)境的高難度境界。難!但是這值得去奮斗,達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別樣的成長,不同尋常的成功。我想,要成為茶葉,恐怕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認識。社會需要我們去真正的認識理解,社會是供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是供我們鍛煉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種人,沒有自己的認識,輕易被社會而改變。當正確的面對了社會,此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助我們攀上巔峰的階梯。

如今的我仍是學子,未涉足真正的社會。但實際上班級正是一個小的社會。如何做好茶葉?我想,作為班長,要想成為好的茶葉,就是和同學、老師處理好關系,在學習上展現(xiàn)自己,和同學將我們班變?yōu)檎嬲募w,將我們這個小集體,又融入更大的集體——學校。

社會如沸水,態(tài)度決定成敗。我,決心做片茶葉!

于丹講座觀后感5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fā)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后要是在發(fā)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jīng)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fā)現(xiàn)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于是,他每天都克制自己不要發(fā)脾氣,過了一個月后,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后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xiàn)出許多小洞洞,于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發(fā)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夸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多聽于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講座觀后感范文5篇相關文章:

看于丹講座觀后感范文五篇

于丹講座觀后感范文5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45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