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五篇
書,即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寫的字,一般寫字,只求正確無訛,在應(yīng)用上不發(fā)生錯誤即可。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一>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媽媽帶我去參觀書畫展,我們迎著清爽的微風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路邊的花草在微風吹拂下點著頭,好像在歡迎我們呢。
博物館到了,我們踩著鮮紅的地毯走進大門。抬頭一看,啊!兒童畫、國畫、水粉畫、素描畫以及各種書法作品琳瑯滿目,精彩紛呈。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一幅名叫《小花貓》的國畫了,作者是兗州的李寶亮。只見兩只可愛的小花貓在一束芬芳撲鼻的牽?;ㄏ旅嫱嫠#鼈兒闷娴氐芍{寶石似的眼睛望著一只小蝸牛,黃色的小貓好像在說:“小樣,看你往哪兒逃!”,灰色的小貓好像在說:“別出聲,我們把它捉住”,小蝸牛伸著兩只觸角,歪著頭不慌不忙的看著他們好像說:“想的倒美,做夢去吧你們!”
我們又來到書法作品展區(qū),一幅幅作品漂亮極了,我又仔細一看,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我真的好羨慕他們。我想他們一定在家里練習的很刻苦,如果我在家里努力練習的話,一定能和他們一樣的優(yōu)秀。時間過的真快,該回家了。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博物館。
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二>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師生書畫展觀后感。2月14日,岐山關(guān)中大廈門前彩門奪目,鞭炮齊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曹宇先生從藝五十年暨師生書畫展隆重開幕。來自社會各界的書畫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領(lǐng)導約千余人匯聚西岐,于關(guān)中大廈八樓展廳內(nèi)觀賞作品,暢談藝術(shù),座談交流。此次展覽嘉賓之盛,規(guī)模之大,氛圍之濃,讓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為自己是書畫圈外的人,也不懂書法藝術(shù),卻無意中認識了一些圈子內(nèi)的老師和朋友,和書畫結(jié)了緣,觀后感《師生書畫展觀后感》。這次,承蒙趙老師邀請,我這個即不會寫毛筆和硬筆書法,又不會畫畫的人,也充當了嘉賓中的一員。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參加了曹宇老師從藝五十年暨師生書畫展座談會,參觀了這次不平凡的展覽。雖然對曹宇老師的篆刻、書法、繪畫、剪紙已早有耳聞,卻遲遲未能謀面。通過這次展覽和座談交流,讓我對曹宇老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藝術(shù)的力量和執(zhí)著的追求,讓我這個不是藝術(shù)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頓生欽佩和敬仰之情。
當日展廳內(nèi),熱烈的氛圍,激情的場面,涌動的人群,這無疑是對曹宇老師從藝五十年藝術(shù)生涯的總結(jié)和定位。尤其是,藝術(shù)界老前輩們專業(yè)的評論和點評,讓我感受出了有一種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師身上閃閃發(fā)光。正如大家所說,曹宇老師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藝術(shù)家,同時,又是一位學者、一位奇人。他獻身藝術(shù)生涯五十載,追求真實、自然、平淡、永恒,這是他的一種境界、一種作為、一個文化人的心態(tài)。
此次展覽取材豐富,風格迥異,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師和他的學生之手,而且參展的作品都是經(jīng)過統(tǒng)一裝裱,皆為新作。因為自己不懂書法,對專業(yè)的評論術(shù)語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賞各位老師的佳作,卻不敢妄加評論。以上所述,也就個人的觀后感,用外行話做以總結(jié),不到之處,還請曹老師多見諒!
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三>
這一天,張永初老人帶著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書畫來我們江南實小展覽。
雖然這是幾幅甲骨文,但是它們卻是古人用無窮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更是張永初老先生用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出來的。張永初老先生從40多歲就開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現(xiàn)在,他雖然已84歲高齡,但是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去研究吳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個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著研究的歡樂。
張永初老先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珍貴的甲骨文 ,還讓我們了解了吳文化。吳文化是吳地區(qū)域文化的簡稱,也可以說這是吳地古今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說到吳文化,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人物——泰伯。
傳說,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yīng)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們二兄弟一致決定主動把繼承權(quán)讓給季歷。然后就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其他二人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yōu)橥醯牡哪铑^,泰伯、仲雍便逃到吳地在這兒繁衍生息并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禮儀全都教給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見泰伯寧愿將吳國的文化禮儀教給幼弟的義舉所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追隨。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已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也許就在這豐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奮斗著;寒冷的冬季,大雪紛飛,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許當你還沉醉在家人團圓,新年快樂的氛圍中時,張老師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著甲骨文。張老師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
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四>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南京市美術(shù)館看了一次書畫展,這使我深有感觸。那一天,細雨蒙蒙,可我和媽媽去看書畫展的興趣依然不減,這時我因為樹木的遮擋,使我朦朧間看見了南京市美術(shù)館,我興奮的大叫:“到了,到了,到南京市美術(shù)館了!”一會兒,媽媽停好了車,我們便走進了雄偉的南京市美術(shù)館。我們來到了展廳里,先是由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慧芬的講話,她激勵我們要加強新一代人的文化水平,我聽了連連點頭。接下來是那些獲獎的小 選手來露一手了。
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大群人,原來,他們是少年美術(shù)隊、兒童美術(shù)隊、少年書法隊、兒童書法隊的隊員。媽媽對我說;“我們跟著少年美術(shù)隊走,去看看他們的作品,好嗎?”我高興的說:“好的!我們走!”說罷,就向少年美術(shù)隊走去。我們來到跟著少年美術(shù)隊來到另一個展廳,只見他們每一個人都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坐了下來。我悄悄的來到第一張桌子旁看小隊員們畫。有一個小隊員用毛筆先沾上黑墨,再在一張黑呼呼的板上畫一些蘆葦,然后撒上一些五顏六色的沙子,一片蘆葦就畫好了,真實神奇!這個小選手總共畫了好多蘆葦——一大片蘆葦蕩!真的非常的漂亮。我小聲問道:“這叫什么畫兒呀?”“哦!這叫‘漆畫’!”她說。我連忙道謝,原來畫畫也有這么多學問。接著,我們又走到了兒童美術(shù)隊的展去,看到有一個隊員先用“大頭筆”畫了一個“外星人”接下來可難了——她要把撕碎了,再在畫好了的紙上先抹上膠,用夾子把各個顏色的紙夾著放在抹了膠的畫上。我想:這可多難呀!而且還要多少耐心呀!我也滿懷崇拜的問她:“請問,這是什么畫呀?”“這個呀,這個叫‘剪貼畫’!”“哦,我明白了,謝謝你?!?/p>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漂亮的畫,比如:《中華龍》,小作者把龍畫的栩栩如生,畫的都如同電腦畫的一樣了,真是了不起;又如《奶奶的花瓶》,畫的幾乎是真的一樣了,最后還得了“優(yōu)秀獎”呀!通過這次畫展讓我長了很多的見識,畫畫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看到這么多和我同年齡的小朋友竟然可以畫得這么好,還有一個小選手只學了15天已經(jīng)可以參加比賽了,作品還得獎了!我暗暗下決心,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簡評:有夢想才有可能,利用平時時間多去練習,也許有一天你也能展示自我。
關(guān)于觀看書畫展觀后感400字<五>
為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促進校園文化繁榮發(fā)展,展現(xiàn)廣大師生高雅健康的藝術(shù)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舉辦了首屆師生書繪畫畫展。展出了全校師生優(yōu)秀作品230幅,其中學生作品154幅,教師作品76幅。資料包括水彩畫、剪貼畫、國畫、木刻畫、書法、攝影、十字繡等。
11月3日,學校組織六年級學生去文化廣播中心參觀書畫作品展。我本帶著一種沉重的工作情緒去到展廳,但當我到達展廳后,我的情緒立刻激動起來。()哇!展廳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畫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方桂珍老師幾幅工筆畫:《微笑》、《三月紅》、《遐想》、《樹下》,畫中的人物描繪得那么溫雅嫻靜,他們姿態(tài)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氣質(zhì)高貴、清純無暇,心靈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頓生不忍褻瀆的愛憐之情。
這時家長帶著學生陸陸續(xù)續(xù)進場了,我?guī)е鴰孜粚W生、家長到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畫,內(nèi)心開始感起興趣來。我仔細觀望著每幅畫,我發(fā)現(xiàn)每幅畫筆法都蒼翠有力,畫的使人覺得實有行云流水,筆走龍蛇之感!讓人感到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學們的畫,那更不用說了,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又來到書法作品展區(qū),一個個毛筆字清秀俊逸,透露著深深的文化氣息,同時也激起了我對書法的興趣。我又仔細一看,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齡那么小的孩子!真是為他們感到自豪。一位家長觀看完這些作品,不禁地贊嘆到:“河田小學能夠舉行這么大的書繪畫畫展,真不簡單呀!”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由www..com整理]
看完了書繪畫畫展,我感覺很不錯,能欣賞到藝術(shù),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繽紛色彩的世界!同事們和學生們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與他們相比我實在是太慚愧了。也許我該身體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狹隘,認真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