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后感1000字左右
《八佰》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勇士們自爆只為炸開敵人的鐵盾故事。他們有家呀,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啊,但是他們知道他們是中國人,他們要為中國統(tǒng)一而戰(zhàn),他們不犧牲,只為祖國的和平與安全。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八佰》的觀后感,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八佰觀后感1
9月19日下午四點,我滿懷期待和草原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一起來看電影《八佰》。
起初,我對這部電影沒有一點了解。當我看完這部稱得上是史詩級的電影后收獲頗多,甚至真心感謝老師們能給我們這個機會去看這場震撼人心、驚心動魄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1937年淞瀘會戰(zhàn)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zhàn)四晝夜,造就了罕見被圍觀的戰(zhàn)爭故事。
電影時長147分鐘,卻讓我每分每秒都熱淚盈眶。甚至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全程精神緊繃,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
影片全程震撼、緊張、充滿壯士的血性、士氣,其中三個場面,永生難忘......
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用防彈盾組成了一個大盾向倉庫猛攻。在這個迫在眉睫的時刻,壯士們只能用血肉之軀,換來國人的安寧,只能在自己身上裹炸彈,跳下去犧牲自己,一個、一個、又一個慷慨赴死。當時我的眼淚就已經(jīng)繃不住了,嘩嘩的往下流。壯士們這種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二個場面是在第三日的時候,壯士們要把鮮紅的旗幟立起來。當時是國民黨國旗,并不是五星紅旗。那時候的國旗另一個角上是藍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紅色的。河對面的年輕人用生命把旗子送過來,壯士們用生命把旗子立起來,旗幟在,國就在;旗幟在,家就在,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尊嚴!日本人當時開著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讓我痛恨又難過。當紅旗緩緩落下的時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有一名戰(zhàn)士他的鮮血與旗幟同在,他用信念在支撐著旗子,堅決不讓國旗倒下。悲壯的場面,不朽的意志,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愿意讓國旗倒下。對面租界的中國同胞都在看著那面飄揚的旗幟......
第三個場面就是英國租界答應讓國民黨戰(zhàn)士過河英租界,但是中途定會遭到日本人的圍剿。團座說:“不要戀戰(zhàn),不要回頭,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們每個人都活著。”聽到團座這句話時,我已淚流滿面,這讓我看到了在戰(zhàn)爭中人性的光輝,所表現(xiàn)的是人的尊嚴和民族的偉大。
從電影院出來時,我的口罩已經(jīng)被我的淚水打濕,心中百感交集,那種感覺千言萬語都說不出。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茍活者在淡紅色的血色之中,會依稀看見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將更奮然前行。”沒錯!在血色之中,我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八佰,不僅僅是八百人,更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觀后感2
看完《八佰》,有一種理不清頭緒的亂,影片展現(xiàn)的場面多人物多,鏡頭切換頻繁,讓我一度懷疑觀影前瀏覽的好評了。也許正是這種質疑,或許是ALEXA IMAX 65mm鏡頭的沖擊力,使我的腦海對電影的情節(jié)不停地回放,甚至半夜橫豎睡不著……爬下床,再回放,再反芻,猛然蹦出兩個字——血勇!
亂糟糟的感覺似望遠鏡的對焦,清晰了!依我看,《八佰》就是一幅浮世繪作品,通過一個個特寫鏡頭描摹了戰(zhàn)爭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眾生相,呼喚一種為國家命運抗爭而不惜犧牲生命的“血勇”精神。
作為侵略者的日軍是兇狠殘暴的,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對戰(zhàn)爭是渴望甚至是瘋狂的,一聽到有仗打高興得嗷嗷叫。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如《菊與刀》描寫的一樣,近似乎狂巔。當鏡頭推行到一隊赤膊日軍潛水進入四行倉庫偷襲時,個個像噬血的惡魔,一絲一毫的恐懼都沒有。
反觀當時的國軍和國民,大部分聞戰(zhàn)色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七十萬國軍潰敗如泥,最后僅余四百多混編部隊退守四行倉庫。國民呢,影片前段描寫的是麻木不仁、愚昧無知且自私自利的,幾組特寫鏡頭將戰(zhàn)爭當前的眾生相刻畫得活脫脫的:打麻將的闊太太關心的是霞飛路的房產,冷漠的賭場老板將逃避戰(zhàn)火的同胞關在門外,隔岸炮火來襲的妓女歌星影星戲子“隔江猶唱后庭花”,當慣了天朝國民的小商販和農民還在幻想小日本不敢欺我泱泱中華,冷酷無情的外國政要和商賈將四行倉庫戰(zhàn)役作為一場賭局……他們的人性尚不如一名捐款助戰(zhàn)的俄國妓女。
極其具有諷刺意味吧,中外上流社會精英的思想境界倒不如一名妓女,就像《羊脂球》揭露的一樣,在冷酷的戰(zhàn)爭面前,上流社會精英丑態(tài)百出,惟有作為妓女的羊脂球閃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中國當時的狀況就是這樣,國民黨政府和上流社會的精英階層“投降派”居多,民眾尚不覺醒,全國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已經(jīng)不能以勝敗來衡量了,其意義不可估量?;貞浻捌_詞,我們可以獲得更直觀的感受。
“戰(zhàn)況至此,全上海的百姓都會看著我們,四行倉庫是我們最后的陣地,也就是我們的墳墓?!?/p>
“這邊是天堂,那這邊便是地獄”
“我不想死,但總有人會死?!?/p>
“我們不只是在這里抵抗日本人,我們是在給他們看,中國人還在?!?/p>
“靠我們區(qū)區(qū)這四百來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這四萬萬人來抗?!?/p>
“我們的國家病了,一聽日本人要開戰(zhàn),多少人撤退??晌覀円慌聽奚?,要讓國人看看,用行動喚醒更多的國人?!?/p>
“這些民眾,也會作為種子去叫醒更多的人?!?/p>
謝晉元將軍一次次的訓話很樸實,就是要讓戰(zhàn)士們覺醒:國家病了,我們必須用一場死戰(zhàn)來喚醒國民。最后,壯士們全體覺醒了,不再想逃,不再當“瓜慫”,抱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必死決心,,個個變得異常血勇,在氣勢上壓倒了日軍。當全身捆綁著炸彈的壯士跳樓襲擊日軍時,當老葫蘆、端午等舍身護旗時,當山東兵、羊拐、朱勝忠、小湖北等正面出擊日軍三十萬日軍主力掩護戰(zhàn)友沖橋時……不可一世的日軍也不禁退卻。在槍林彈雨中視死如歸,其膽氣何其壯哉!
以區(qū)區(qū)四百混編兵力何以阻擋三十萬日本侵略軍,壯士們是明知要當炮灰而甘愿當之,他們要將滿腔碧血化為他日之松柏,化為青氣直沖霄漢。
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正是魯迅先生呼喚的精神。
影片的片尾曲也引用了魯迅先生的詩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一并提一下魯迅先生的兩句名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p>
四百多壯士有缺點也平凡,但他們早先覺醒,并以死呼喚國民要有一種“血勇”精神,為國家命運抗爭而不惜犧牲生命。我尊他們?yōu)椤凹沽骸?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在新時代,我們更需呼喚一種“底線不低,高線更高”精神格局,更需將“血勇”精神迸發(fā)出來,勇當新時代的排頭兵,于百年變局中開新局,團結一致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八佰觀后感3
昨天下午,在回住處的路上,心血來潮,買了一張龍德廣場萬達影院的電影票《八佰》,當我看到日本人夸下??冢谌齻€小時的時間內,拿下堅守陣地的400多位壯士的領地的時候,當日本爆破兵開始要炸留在上海繼續(xù)堅守的國民黨軍隊的陣地的時候,八佰壯士中剩下來的英雄們?yōu)榱撕葱l(wèi)自己和祖國不可侵犯的尊嚴,他們開始不約而同地用自己的身體背上炸藥包一個一個的前仆后繼地從樓上跳下去與日本爆破兵同歸于盡的方式,來阻擋日本軍隊厚顏無恥的侵略??吹竭@個地方,我不由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了兩種舉動:第一個表現(xiàn)是:我忍無可忍地說出了一句臟話:"____,王八蛋!”第二個表現(xiàn)是:我情非得已地哭得泣不成聲。
這個時候,我又開始浮想聯(lián)翩,我想到,兩軍對抗,如果雙方的攻擊性和對抗性實力懸殊,又不遵守任何基于平等,友愛和和平的游戲規(guī)則,那么,必定會變成一場血腥的,殘暴的殺戮和屠殺;如果雙方的攻擊性和對抗性旗鼓相當,棋逢敵手,實力相當,并且并且有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友愛的規(guī)則,那么,這種對抗會充滿了扣人心弦,也會變得很精彩,驚心動魄;在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和友愛的規(guī)則的前提下,實力均衡的對抗中,如果通過某些人事物的介入,而讓這場實力均衡的對抗,引入了足夠的彈性,那么,這場游戲才會變得“有意思”,“好玩”,“極具觀賞性”。
就好比在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又或者排球比賽中,第一,雙方都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和友愛的規(guī)則,第二,雙方的攻擊性和對抗性都不相伯仲,旗鼓相當,第三,雙方在對抗的過程中,都讓那個充滿了“彈性”的球介入了他們之間的對抗,那么,游戲就變得“有意思”起來,而且變得扣人心弦,極富有觀賞性。
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第一,要遵守那些基于平等,和平,自由,民主,互相尊重的規(guī)則,第二,雙方在攻擊性,對抗性,侵略性方面,要“門當戶對,棋逢敵手”,第三,雙方要借助于某些人事物,讓足夠的“彈性”介入,那么,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碰撞和交往才會變得有意思,好玩,極具觀賞性,這樣,對內才會建立更加真實的親密關系,對外才會給鄰舍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力。
我在琢磨著,思索著,為什么我們所在的家庭,學校,教會,又或者公司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既失去天性中的對抗性,也失去了與生俱來的彈性呢?我覺得,人之所以會失去了天性中本能的對抗性,是因為我們過于渴望得到被愛的感覺和歸屬感,與此同時,我們又執(zhí)迷不悟地認為,我們是否值得被愛,我們是否配享受歸屬感,取決于我們的外在表現(xiàn)行為,所以,那種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心理和自卑心理,導致我們不敢表達自己天性中那種本能的對抗性,侵略性,所以,我們很多男人(又或者女人)就通過在家里特別狠,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為所欲為,恃強凌弱,來釋放自己天性中的對抗性和侵略性,我們很多人在家里家外,判若兩人,難道不是嗎?人之所以失去了天性中與生俱來的彈性,我覺得,是因為人天性中的自我為中心,自大和高人一等導致的,而“受害者心態(tài)”和“我是你的供應者的心態(tài)”更加讓我們內心中的那種悄無聲息地自大和高人一等的心態(tài)變得無可救藥和永不妥協(xié)。
人與人之間,不如,夫妻之間,情侶之間,又或者父子之間,為什么會突然在某一個瞬間,變得爭鋒相對,劍拔弩張,勢不兩立,我覺得,他們雙方的內心中都有一個潛臺詞:“像你這種人,我根本就不值得跟你好好說話,像你這種人,根本就不配擁有我對你充滿耐心!”,你們看看,是不是這樣,如果真的如我所說,你用心思量一下,我們到底是有多么的自大和高人一等啊,而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如果一個人(又或者一個群體)變得有錢了,又或者變得有文化了,會讓他們(或者她們)變得更加的自大和高人一等,我覺得,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交往慢慢地失去了彈性的根本原因!所以說,對于我們中的很多人來說,一窮二白,一無所有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只有我們看到自己的一無所有,一無所知,我們才有可能謙卑下來,讓我們天性中與生俱來的“彈性”死灰復燃,與此同時,我們在窮困潦倒的處境中,如果因著神的愛,仍然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神每時每刻都與我們同在,那么,我們天性中與生俱來的對抗性才會起死回生。而一個人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如果可以把天性中與生俱來的對抗性和彈性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那么,我們才不會變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玻璃心”,那樣,人性中的“真善美”才可以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那樣,我們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連貫的“安靜時間”去培養(yǎng)自己的內在空間(與自己的關系),而且可以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地聚焦和影響外部空間(與他人的關系)。
八佰觀后感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因此小編也有些空余的時間去看我一直想要看的電影《八佰》。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戰(zhàn)役進行到最后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wèi)大場防線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余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jù)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wèi)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孤軍奮戰(zhàn)4晝夜。戰(zhàn)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后,他們沖出重圍,退入公共租界,困守孤軍營。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特務暗殺。同年12月,日軍突入公共租界,將困守在此手無寸鐵的"八百壯士"余部俘獲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日軍集中營。
謝晉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位。
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zhàn)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zhàn)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zhàn)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
可以這么說,這次看電影小編從一開始哭到最后,真的太讓我敬佩了,有誰敢說我不怕死,誰不想好好的活著,他們,大部分人都怕死,都想要活著,電影中,一開始,他們也想要逃跑,不敢去面對日本人,后來,因為自己兄弟在眼前的犧牲,因為對面那些百姓注視著他們,他們也已經(jīng)慢慢變得舍身取義,他們想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喚醒人們,侵略者并不可怕,國人亦如此,倭寇何敢為,那些英雄們,用他們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中國的軍人,什么叫舍身取義。一座倉庫,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滬戰(zhàn)場的血肉磨盤,已經(jīng)將整個城市化為廢墟。當謝晉元站在樓頂遠望南岸,那一片燈紅酒綠的繁華氣象,越發(fā)襯托得北岸宛如地獄。我認為,此刻謝晉元想的更多是國家,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其他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后來小編查了相關資料,讓我更加憤怒,反正總的來說,就一句話,我們國人沒有被侵略者打敗,卻被自己的國人給打敗了。總之,我只想說,中國幸好有他們這樣的英雄,讓我們的精神永不磨滅,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八佰觀后感1000字左右相關文章:
八佰觀后感10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