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
屈原,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zhàn)國末期楚國歸鄉(xiāng)樂平里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而被流放。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后,自沉于汨羅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guān)于一些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1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郁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于考場之上,端午佳節(jié),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終于郁郁而沉于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fù)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dāng)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yuǎn)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dāng)?shù)?,以美色來誘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yuǎn)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yuǎn)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yuǎn)近,正道無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xiāng),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yuǎn)謀,有遠(yuǎn)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于情于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余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shù),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于冥冥之中,定當(dāng)后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2
伴隨著歷史的輪回,許多事物都被歲月消耗殆盡,而被篩選下來的不朽之物,則是人類的精華和結(jié)晶?,F(xiàn)在,就讓我們穿越歷史,去撿拾遺失的美好。我們小步在汨羅江邊,沉浸在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钡陌柪?,“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誓言里,和著波浪的翻騰,望著混濁的江濤隨風(fēng)而去,不禁低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p>
面對小人的挑撥離間,眾臣不名辯是非,屈原帶著憤恨與無奈被流放邊境,倡導(dǎo)國家團(tuán)結(jié)的壯志未酬,為君主效力的愿望未圓,誰也無法理解忠臣的赤誠之心。就這樣,在那個陰雨朦朦的日子,帶著極度憤慨的心理,屈原終于遠(yuǎn)離了世俗,遠(yuǎn)離這個充滿污穢的世界!
的確,他本可以享受鶯歌燕舞,但保衛(wèi)國家的責(zé)任心讓他努力力挽狂瀾;他本可以與君主一樣沉浸在歡樂之中,但楚國的弱勢讓他憂心忡忡,終于,他絕望了,將生命斷送在大海里……
廣博的大海包容了屈原,洗清了他所容忍的屈辱。他曾經(jīng)的宣言:“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尋回了他的清白,他的壯語:“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將剛正不阿詮釋;他自謙:“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斌w現(xiàn)了自我完善。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堅定不屈的'意志,將愛國精神推向了高潮。當(dāng)我們在五月初五感受當(dāng)年的意境時,愿我們的誠心能贖回秦王的罪過!愿喧鬧的場面能將屈原的靈魂喚醒!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屈原迸射出的強烈愛國之情,體會他的遠(yuǎn)大抱負(fù)!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3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但我選擇了與汩羅江存亡。不管路邊行人的異樣眼光,拋去多年前女嬃講得一番道理,拾起一根枯樹枝,無力的揮舞,眼前浮現(xiàn)的是當(dāng)年佩劍。又突然怔住,我想是時候結(jié)束了……
對于屈原,人們縱說紛紜,“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卑炎约赫f成是世界上最清醒的人。何等的傲慢,但卻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即使被流放,被排擠,但仍然堅持。那種堅持,那種不與世同濁的堅持,是很少有人做得到的。
“繁華的背后卻潛伏著危機。屈原是洞察危機的先知”是的,每次危機屈原都了解,他也具有鬼谷子師徒那樣強大的目光穿透力,但耐不住身邊小人和缺心眼的君主啊!第二次外交好不容易成功,不成氣的楚懷王又聽信那奸臣靳尚和鄭袖的話,放走了張儀。待屈原返回,講清局勢才后悔。但后悔中還堅信自己國力強大,借書中的話“懷王這個人往往在緊要關(guān)頭展示他的愚蠢?!?/p>
開端性的詩人,開端性的被流放,但無論漂泊到哪里,屈原都深深的看著自己的祖國。
待屈原再次回超時,世道已變了,人們不再擁戴他,追捧他。執(zhí)拗的屈原很是孤單。在秦昭王邀請懷王在秦地武關(guān)面談時,屈原勸他別去,仍是一片忠心。但令尹子蘭、各種奸臣又出現(xiàn)勸行,懷王又改主意了,拍拍屁股走到秦國被五花大綁了。
“這個男人的勇氣,常常顯得莫名其妙。所謂軟蛋發(fā)狠要硬給全天下人看。”這句話說的真是沒毛病啊。
屈原是文藝、完美的,他的眼里不允許存在瑕疵,但生活不會照顧任何人,屈原這一生過的很激烈。但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異常鮮明的個性烙印。
用盡全身力氣,我抱緊一塊兒石頭,再見了世界,重逢啊楚國……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4
從秭歸的樂平里啟程,打汨羅江畔那塊屈原石旁經(jīng)過,以詩情傳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腳步丈量屈原坎坷的一生。
戰(zhàn)國風(fēng)云,群雄并立,大爭之世,你搶我奪,弱肉強食,合縱連橫,兼并覆滅,屈子何其有幸,生于強國大楚,而他,又何其不幸,雖受懷王一時重用,卻又難逃奸人讒言。
懷王不聽其勸,自恃強大,執(zhí)意前往秦國,殊不知楚國的外強中干,已被看得一清二楚。懷王被扣押,秦國趁亂,攻入郢都。滿城內(nèi),昔日繁華,煙消云散,國破家亡,悲愴哀痛,屈子佇立汨羅江邊,心如死灰,連發(fā)九問,問天問地問鬼神。威王時的鼎盛、少司命的庇佑、將士大臣的舍生忘死,前朝舊事早已岑寂,而今,楚國已亡,樓起樓塌,只在一瞬。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日光流瀉在汨羅江畔,耀眼若星,安能以我察察之身,受物之汶汶。淙淙流水邊,是否是他逐流的身影,亙古于青天大地;舊日宮墻下,是否是他諍諍諫言、拳拳忠心,燃燒了楚國的河山?屈原的歲月里,沒有春秋冬夏,只有一片心系天下,效忠君主的赤誠之心。
凝望江水,他抱石而沉,彰顯了浩然千古的忠魂。
這是屈原的故事,亦是五月初五那日背后的血色浪漫。
魂兮歸來,屈子,你可知你為國盡忠、與國共存亡的堅定意志已流傳了千古,成為了整個中華民族前進(jìn)路上的動力?
魂兮歸來,屈子,你也許不愿看到虎狼之秦贏得天下,但你的心里一定希望天下蒼生安寧生活。繁榮與衰敗本就交替更迭。而今盛世盛景,你的名字在泛黃史書上益發(fā)偉大。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5
屈原,我要感激的人——是你。
不辱使命,終身奉行,為了這些人格的尊嚴(yán),你不惜縱然一躍,投身汨羅江,上天把富有詩性的河流給了你,也把楚國國民的眾人之心留給了你。是什么讓你不屈使節(jié)放棄生命,是什么?噢,我懂了,那是尊嚴(yán),生命的尊嚴(yán),對上官百姓的尊嚴(yán)。你將臣心喻為指南針,不知南邊不罷休,這是你終身奉行的吧!可這又是什么?是忠誠的心。啊,是的,因為你的尊嚴(yán)與忠臣的心。感動了上蒼,感動了楚國國民,也感動了我。雖被流放,依然執(zhí)著,那被石頭所壓的身軀啊,是一種精神,一種永垂不朽的精神!
很小的時候,我便知道了屈原,那時的我,僅僅只是惋惜于他的投江逝去;現(xiàn)在的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質(zhì)——尊嚴(yán),為了尊嚴(yán)逝去,這是壯舉,屈原,他不愧為民族英雄,每一分尊嚴(yán)都因為他的逝去而增加了重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時常思考,當(dāng)時,是否有其他方法來保全性命與尊嚴(yán),但我沒有找到。是的,屈原是用生命詮釋了這尊嚴(yán)。他——是第一個讓我恍悟尊嚴(yán)是什么的人。
生活中,我可能為了個人的小尊嚴(yán)而不低頭,為了自己的尊嚴(yán),我也可能會與別人爭辯。尊嚴(yán),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尊嚴(yán)是在正義面前的不低頭,在坎坷面前的坦然,在風(fēng)雨當(dāng)中的執(zhí)著。
屈原,你那深層的精神,不知是我還不夠成熟,還是沒有思考透徹,我還沒有完全懂得,或許當(dāng)我正確理解時,我會再次感嘆與你的那種精神。
你讓我明白了尊嚴(yán)是什么,怎么維護(hù)尊嚴(yán),我很感激你。不愧為中華英雄,你用生命詮釋了完美的尊嚴(yán),用執(zhí)著完成了艱苦的使命,用信念鑄造了美好的精神。
我很感激他——屈原。
屈原人物個人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上一篇:晚會《向祖國報告》觀后感
下一篇:于丹講座欄目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