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牢記歷史觀后感

倩儀1147 分享 時間:

為引導學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不少學校都組織學生觀看2020國家公祭儀式,看完后大家有什么心得體會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0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牢記歷史觀后感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一

炮火中的南京

有人說那時候的南京就中國的首都,只要占領的南京就等于是占領了中國,無辜的南京人成日本鬼子踏入中國領土的“征服”對象.

12月13日,隨著轟轟的飛機聲與隆隆的炮火聲,侵華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屠殺.千千萬萬的中國婦女慘遭蹂躪,無數(shù)的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林立的高樓頓時化為灰燼,空氣中滿是彌漫著炮火味和血腥味,廢墟上沾滿了碎肉片和血跡.“三光”政策慘無人道.

影片采訪的南京大屠殺中的受害者說了自己的經歷,這時他的臉上寫滿了悲傷與痛苦,他說那時他同他的母親及還沒有斷奶的弟弟不幸碰到了日本鬼子,弟弟還在快樂地吮吸著母親的乳汁,無情的日本人用刺刀將弟弟從母親的懷里挑到地上,母親來不及保護弟弟就被冰冷的刺刀刺進了胸膛,弟弟的屁股上也被狠狠地刺了一刀,弟弟哭了.日本人走后,母親叫他把弟弟抱到自己的懷里,一邊安撫弟弟,一邊讓弟弟繼續(xù)吮吸自己的乳汁,不久,母親就離開人世了……

無情的殘忍的日本人,在偉大的母愛面前你們是那么的可恥,那么渺小,你們可知道“弟弟”吮吸的不只是一位絕望母親的乳汁,更是她的血她的淚啊!看看你們冷冰冰的刺刀上,沾滿了多少南京人炙熱的人間血淚真情,漆黑的夜里你們是否會為此而感到恐懼!而今天的日本人在面對前人的殘酷行為后卻一口否認,他們自己尚且忍受不了自己國家的做法,更何況中國身為受害者.

南京人的救世主

身陷炮火之中的南京人最渴望的是來自政府的保護與救助,可是當時的中國軍隊正處于幼兒時期,無力對抗大舉進軍的日本軍隊.這時幾個外國人士為保護無辜的南京人積極與聯(lián)合政府聯(lián)系,幫南京人爭取到了難民營,這讓無數(shù)無家可歸的南京人得到了避風港.他們還幫無數(shù)的南京婦女逃脫日本人的淫穢魔掌,幫許多中國軍人逃離日本人的殘忍殺害.盡管救濟道路很坎坷,盡管受到很大的精神壓力,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南京人.事后其中人士幾位還因無法忘記南京屠殺的慘狀畫面而自殺了.他們是英雄,他們是希望的象征,因此南京人稱他們?yōu)椤熬仁乐鳌?

或許有人會問當時的中國軍隊在哪里,其實依據當時我國的綜合國力來看,簡單的刀槍是無法抵抗炮火的,我們的軍隊是無力對抗日本軍隊的,落后的中國注定要挨打,我們不能只指望外國的救助,只有自強自立才是拜托挨打的最根本辦法.

面對南京大屠殺,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同時建立自強自立的國家,只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2020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二

今天,我已與以往不同的心情,來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這里,我受益匪淺.

進了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遇難者300000”這幾個顯眼的大字.與其相互映襯的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幾個大字.幾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在這舉行了首個國家公……

12月13日,國家首個公祭日在濃濃的哀痛中度過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親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參加公祭儀式.這一切,都表明著南京大屠殺,將成為不可遺忘的歷史!

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今天,老師帶著我們去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舉行哀……

12月13日,中國人民永不忘記的日子,更是南京人民災難深重的日子,在首個公祭日之后,我校3——6年級的同學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去哀悼那些在大屠殺死去的冤魂,雖然紀念館我已經去過很多次,這一次卻是給了我前所未有的深思.

來到紀念館的雕……

今天下午,我們全校組織所有人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默哀,回來后,我有許多感想.

一路上,我見到了許多令人心酸的雕像,有哥哥帶著弟弟妹妹逃亡的,有年輕人背著老人逃的……進館后,我們首先要默哀,默哀完畢后,我看到了死難者300000的數(shù)字,天哪,竟……

“嘀嗚……”

在悲泣的警笛聲后,隱藏著多少冤魂的泣訴;在悲泣的警笛聲后,隱藏著多少日軍的暴行;在悲泣的警笛聲后,又隱藏著多久的腥風血雨……

1937,1213,寒冬臘月,古城淪喪.6周屠殺,慘絕人寰,腥風血雨,暴行累累.30萬死,僅百幸存,哀聲……

2020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三

南京大屠殺——讓千億中國人民寒心的事——一個使中國人民心中無法揮去的陰影——一個駭人聽聞的名字——讓美麗古。都變成人間地獄——一個千古奇恥的紀念碑——叁拾萬中國人民的鮮血。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領南京后,開始了全城大掃蕩,對南京和平居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持續(xù)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我國同胞被殺害的達30多萬人。其中,19萬人被集體屠殺。他們殺人手段非常殘忍,砍頭、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兩個令人發(fā)指的殘酷的畫面:一日寇為實施奸污將一位中國婦女的嬰兒毫不手軟地狠狠地扔到地上,剎那間,嬰兒的哭聲全無,留下的是中國婦女撕心裂肺的尖叫聲和日本野獸的奸笑聲……另一個滅絕人性的日寇,由于奸污未成,端起刺刀,向一位中國孕婦的肚子刺去,把還未完全成形的胎兒從母親肚子里挑出,掛在刺刀上,鮮血濺滿了整個屏幕。

這是中國人的血恥,是中國人的仇恨。

縱觀人類文明史,日本發(fā)動的這場侵略戰(zhàn)爭,其手段之殘忍、殘酷、滅絕人性,實屬罕見,無數(shù)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野心的槍口和刀口下。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zhàn),是對和平的挑戰(zhàn),是對世界的挑戰(zhàn),全世界遭受了痛苦和死亡。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罪犯應該得到嚴懲!但是,當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們仍不悔改,妄圖篡改歷史,掩蓋侵略罪行,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南京大屠殺就像一根又粗又長的鐵棍,給了我狠狠的一擊!中國人蒙受了太多的恥辱!中國必須發(fā)展,必須自強!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中國人不可辱!血債要用血來還!我們將永遠牢記著這筆血債!!”

大屠殺就是抹不去的鐵證!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勝于雄辯,更何況還有如山的鐵證!我要大聲疾呼:“牢記血恥,勿忘國仇!”

2020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四

“我要去南京.”

電話接通了.12月5日晚上7點40分,在北京工作的樊杰正在趕往北京南站的路上.地鐵里信號不好加上環(huán)境嘈雜,他對記者重復了一遍:“我要去南京!”

一個小時前,得知公司要派人去南京送一份重要文件,樊杰立刻請纓,只借了臺手機充電器,連行李箱都沒帶,即刻出發(fā).

說走就走,關鍵點在于目的地——南京.

這更像是一場與7年前自己的重逢.2010年,他作為上海位育中學高二(7)班的學生,第一次貼近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世界,拜訪了唯一親歷對日訴訟終審勝利并獲得賠償金的幸存者夏淑琴.

80年了.80年前的這一天,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這一天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在今年11月15日,83歲的幸存者佘子清和86歲的楊明貞同日離世,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人數(shù)減少至“98”,不足百人.

即使未曾親歷,沒有親人遭受戕害,也非從事史學研究,多少中國人都記得歷史課本上“30萬”的數(shù)字,也許還看過《南京!南京!》《二十二》等影片,或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下稱“紀念館”)咬緊牙關、眼角濕潤.

除此之外,南京大屠殺與生于和平年代的你我,到底還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

“在研究南京大屠殺之前,我只是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樊杰說,因為當年研究南京大屠殺的這段經歷,自己的價值觀,甚至整個人生走向,都被徹底顛覆.

而追尋并傳播這段歷史真相的普通人,致力于對世界發(fā)聲、喚醒裝睡者良知的普通人,遠不止樊杰.

路過簽名墻時,南京大學口述歷史協(xié)會的學生們寫下留言.

“這事不該到此為止”

“就在一個上午,我們一家9口,只剩下了我和妹妹.”2010年4月,在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81歲的夏淑琴與16歲的樊杰面談.

樊杰是主動找去的.

那一年,正逢位育中學組織學生赴南京開展社會考察.當別的同學大多選擇城市建筑、特色小吃等課題時,樊杰決定啃“南京大屠殺研究”這個硬骨頭.生于貴州、長于上海的樊杰從小對歷史話題感興趣.

他從新聞里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代表性人物夏淑琴.他通過聯(lián)系夏淑琴“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找到老人.

兩個小時的交流,夏淑琴憤慨、激動,淚水滿眶,樊杰說,“我只能傾聽”.這畫面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此后,樊杰讀到南京炮兵學院退休教授費仲興寫的《城東生死劫》,這本書影響不大,是費老自費出版的.樊杰說,費老是他最敬重的人.這位老教授從2001年起,利用課余和退休時間,在7年間走訪了南京城東湯山地區(qū)的近百個村莊,找到350名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整理出834個死難者姓名.這份“湯山名單”后來被悉數(shù)刻上“哭墻”——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墻.如今,費老的這項工作仍在繼續(xù),“再不抓緊時間就來不及了!”

他后來曾多次跟隨費老到南京城東走訪.一次,樊杰看到麒麟鎮(zhèn)丁家村87歲的周王氏還在田間勞作,便主動要求幫提菜籃,卻被老人一再拒絕.孤僻、警惕、不信任,是那場災難給老人留下的精神創(chuàng)傷.

4天的調研結束后,樊杰回到上海,向班主任提交了十幾頁的報告,被評為南京社會實踐小組一等獎.這份報告被作為生日禮物贈予夏淑琴.

看似圓滿.但樊杰覺得,這事不該到此為止.

對這些目睹親人被殺、家破人亡的戰(zhàn)爭親歷者,我們還能做些什么?樊杰是徐匯區(qū)教育局2010年創(chuàng)辦的青少年光啟創(chuàng)新基地的首批學員.在指導老師高暉的鼓勵下,樊杰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后遺癥”為題,開展了長達一年的研究.

他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幸存者在回憶傷痛時,會表現(xiàn)出仇恨、恐懼、情緒失控,而有的則異常平靜,甚至冷漠.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會維護每一個公民的尊嚴.我們需要給大屠殺幸存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戰(zhàn)后環(huán)境.”他在報告中寫道.最終,這篇近2萬字的研究報告得到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的肯定,被發(fā)表在_網上,樊杰也因此在上海市青少年英特爾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自己和南京大屠殺是有關系的”

“我記得她講述整件事的時候十分平靜,連哽咽都沒有,但我看的時候眼淚一顆接一顆往下掉,最后哭出了聲.”35歲的龐歡(化名)清晰記得10年前的觀影感受.

她看的是美國hbo拍的紀錄片《nanking(南京)》.片中,張秀紅老人講述自己被日本士兵侮辱的過程——

爺爺替當時只有12歲的我哀求,日本兵用槍托砸,我就跟爺爺說,爺爺你不要攔了.日本人走后,我身上都是血,爺爺給我揉腿,說,紅子啊,你太小了,你太小了.她說,爺爺啊,要是你被日本人殺了,我也活不成啊.

龐歡不是南京人.觀影時她剛從大學畢業(yè)不久,如今是美國某高校的助理教授.她的作家身份鮮有人知.

她第一次接觸南京大屠殺,是小學組織看電影《屠城血證》.她只記得一個鏡頭,是一雙被活埋的同胞的手,伸出黑土,直指天空.之后幾天,她一直反復回想這個畫面.

“我想如果被活埋的是我,我有沒有可能幸免?”她設身處地設想過,自己在泥土里屏住呼吸等日本兵離開,甚至還在心里演練過幾次,“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害怕有一天這樣的災難也降臨到自己頭上.”

但恐懼是短暫的.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龐歡覺得南京大屠殺是身外事,比不得柴米油鹽有切身利害.盡管對這段歷史有過了解的沖動,高中時買的《東史郎日記》《拉貝日記》她都沒能夠看完,直到看到張秀紅的敘述.

“大概正是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和南京大屠殺是有關系的.宏觀敘述和抒情并不給人切膚之痛,真正具備震撼力的是那些關于個人的故事,雖然細微平實,卻可以被理解、被感知.”大學期間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的她,決定寫一部關于南京大屠殺主題的小說,把幸存者、親歷者,甚至加害者的經歷合在一起,“成為一本《證詞》.”

主角名叫顧嘉音,靈感來源于歷史上南京鼓樓醫(yī)院(時為美國教會醫(yī)院)的美國醫(yī)生羅伯特·威爾遜.“記住本身,就是一種抗爭.”龐歡說.

最近,龐歡的兒子剛學會說話,她給孩子起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這使得從一開初,這個孩子就被賦予了同南京大屠殺的聯(lián)系.

“有無數(shù)細節(jié),讓人無可推諉”

研究南京大屠殺,使樊杰成為高中生中的異類.

其他高中生都在為高考奔忙,他卻在瘋狂地看歷史書,一周甚至要看七八十本.從網上買、從圖書館借、從古玩市場淘,他千方百計尋找各種大屠殺的相關資料,買了至少一百多本,其中很多價格不菲,好在父母一貫支持.書房容納不下,連客廳都擺了3個書柜.樊杰經常利用午餐時間,一個人坐在教室里啃一本又一本大部頭.

成績因此一落千丈,有幾次居然考了倒數(shù).班主任李靜非常擔心,通知樊杰的父母到學校.沒想到,經過一番“談判”,樊杰竟說服了父母和老師,更加專注地投入研究.樊杰的父親劉明偉對此回應說:“我一直教育他,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李靜如今對樊杰的評價是“目標明確、有社會責任感”.

樊杰認為,真正能帶給人沖擊的是史料.被刺刀捅成窟窿再把腸子塞回肚子里的人,日本兵活活燒死傷兵的情形……史料中無數(shù)慘無人道的迫害方式,是他真正認識這場戰(zhàn)爭的方式.

龐歡說,她直到上初中時看了吳子牛導演的《南京1937》,才知道南京守軍也曾殊死抵抗……這些細節(jié)讓她驚訝發(fā)現(xiàn),雖然早就熟悉“南京大屠殺”這個詞匯,卻對它實際內容一無所知.“你隨便問一個中國人,南京大屠殺是不是事實,他一定會回答是.但你再問他是否知道關于大屠殺的事情,他仔細回想,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連開始的日期都記不清楚.”

她記得高中歷史老師說過,現(xiàn)在越來越多證據證實,南京大屠殺是一個事實.“我當時納悶,難道不就是事實嗎?”后來,她才明白老師的意思:一件事情是事實,并不在于有人不斷告訴你這是事實,而在于有無數(shù)的細節(jié),讓人無可推諉.

許晶正在做這件事.

許晶是南京湯山人,南京某奢侈品貿易公司的總經理.他是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戰(zhàn)跡尋研團的成員.這是一個自發(fā)保護抗戰(zhàn)歷史遺存的民間組織,團員有5位,將幾乎全部業(yè)余時間投入1937年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跡調查中.在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情況下,人證、物證的收集分外重要.“我們正在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和保護.”

“雖然是業(yè)余的,但他們其實都是南京大屠殺的專家.”張連紅說.

“當時被屠殺的軍人為什么不反抗?”在民間研討活動中,31歲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者唐愷偶爾會面對這種“怒其不爭”的質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時中國軍隊在裝備劣的情況下,以弱抗強.”唐愷說.

盡管收入不高,但為了搜集日方戰(zhàn)時宣傳畫冊等史料,唐愷已在日本的拍賣網站上花了十萬多元.團長張定勝研究長達十幾年,為了找子彈還專門購買金屬探測儀.一到周末,團員們就帶著戶外行囊,沿著文獻資料中的作戰(zhàn)圖,尋覓當年的戰(zhàn)壕、碉堡、散兵坑,將搜尋到的戰(zhàn)斗遺存物捐贈給紀念館.

就在幾天前,尋研團在紫金山懸崖上端發(fā)現(xi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一個“英雄單兵坑”,挖掘出幾十發(fā)德制彈殼和5個手雷蓋.“大家的眼睛都濕了,因為這位戰(zhàn)士背后就是懸崖,他很可能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許晶說,“南京不是一座不戰(zhàn)而亡的城市.”

“并非你背誦十遍‘南京大屠殺是事實’,這就是事實.”龐歡說,“只有當你觸摸到歷史的細節(jié)后,再次說出這句話,你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也愿意為了自己說的這句話去付出.因為你曾經被這些東西震動過.”

“和平年代的我,選擇對這段歷史盡綿薄之力”

樊杰說,很多人有誤區(qū),認為歷史總該是由科班出身的人來研究.

今年6月底,5名浙江傳媒大學廣播電視專業(yè)的大三學生也找到費仲興,跟隨去句容地區(qū)尋訪幸存者.他們將攝制的短片投稿到浙江省dv大賽.盡管有老師建議“這種重大選題,最好不要去觸碰,稍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問題”,但王天坤覺得,“我們學生就該去接觸這些東西,如果大家都不去做,誰去做呢?”他問過身邊很多同學,大都不知道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

攝制小隊的隊長麻俊凡說自己是理科生,高二后就不學歷史了,很多認知只停留在書本之上.拍攝之前,他們5人第一次到紀念館參觀,整個過程中所有人都沒有說一句話.直到現(xiàn)在,麻俊凡依然覺得沉痛.

“一個關注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就一定要從事歷史工作嗎?在和平年代的我,選擇的是對這段歷史盡綿薄之力.”樊杰說,南京大屠殺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當年為了弄清楚這段歷史,他才逐步建立起歷史觀;也是為了追尋一位研究大屠殺的學者,他考去東北大學.

“從小到大,我的成長一直比較順利,也有優(yōu)越感,覺得只有能征服自己的人才值得重視,對別人的苦難當然有同情,但僅是點到即止.”龐歡介紹,她書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大屠殺之后,才真正懂得去體恤那些弱小的人,也愿意為了這些人去真正做一些事情.“寫這個人物也是給自己一個寄托.嘉音對人的態(tài)度的轉變,也是我的轉變.”

最初她擔心這樣沉重的題材會令人痛苦,也不希望太引人注目,就把小說陸陸續(xù)續(xù)放在一個與南京大屠殺并不直接相關的貼吧里,沒想到經常收到留言.讀者大多是還在讀書的學生,也有剛畢業(yè)的年輕人.不少人會主動分享家族故事.其中一位姑娘留言,說這是自己第一次做摘抄,用了3本筆記本.這一切都讓龐歡覺得值得,“今后一定要出版”.

“我相信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對苦難感同身受的善良.這種情感的共通提示我們并不孤獨,這是對受難者的寬慰,也是對自己的寬慰.”龐歡在網上寫道.

和龐歡的低調相反,許晶在網絡上非?;钴S.進入12月份以來,許晶取消了一切娛樂活動,他每天在朋友圈做國家公祭日倒計時,分享《拉貝日記》學習心得,發(fā)十幾條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文章鏈接.

“在專業(yè)研究上我不如專家學者,但我可以用我的方式去影響他人,喚醒他人.”他覺得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責任去傳播歷史真相.

許晶說,自己年輕時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當看到國家大步發(fā)展時,我們應該回頭看一看我們是如何一路走來的,不能忘記我們付出的代價.如果不把這段歷史說清楚,我們對不起下一代,對不起未來!”

隨著國家公祭日的臨近,南京城中懸掛起黑白色的紀念旗幟.離紀念館最近的云錦路地鐵站設立了兩排2017年國家公祭日許愿墻,已被寫得密密麻麻.南京大學口述歷史學會的同學們路過此處,停下腳步.

接過志愿者手中的筆,高昕宇寫下“少年興則中國興”,高旭東寫了“祈愿和平”.

2020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五

對于“死亡”二字,我一直是懷有敬畏之情,一直都不愿意寫這個話題,也不愿意提及這個話題.可是看完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女士的《南京大屠殺》后我卻突然想寫點什么.或許是為了提醒自己記住死亡,更好地珍惜生命.也或許是為了提醒自己要記住這段悲慘的歷史.

《南京大屠殺》這本書首發(fā)于1987年12月,也即“南京大屠殺”五十周年祭日那天.一發(fā)行就受到讀者的瘋狂搶購,出版當月就發(fā)行了十五萬冊.當時新聞媒體稱它是“中國作家寫的第一部全面、真實、生動而深刻地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悲劇長卷.當然這些都是我看完《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后才了解到的.說起《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其實我也是偶然看到的,看完之后我的心深深地刺痛了,沉思良久后,覺得自己應該寫點什么,遂作此文. 書中通過幸存者和幾個良心發(fā)現(xiàn)的參加當年屠殺的日本士兵的口述,詳細還原了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始終.看完通過他們的口述記錄,運轉在我腦海中的是強奸婦女、虐殺兒童、火燒活埋男女老少一幕幕日本滅絕人性的暴行.30萬!!!尸積如山,血流成河.在一具具倒下的尸體前,日本侵略者沒有絲毫的憐憫,沒有絲毫的惻隱,而是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歡笑著.讀此,不覺心痛.剩下的幾章后來也終于沒有勇氣看完.

83多年過去了,歷史長河里南京大屠殺哀怨的浪花仍在泛起.南京大屠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中華民族永遠的恥辱、永遠的傷疤.今天距下一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正好一周,在此我惟愿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無辜喪生的人民能在天國生活得幸福,不再痛苦.如果有輪回的話,希望他們在這世能生活得幸福安逸.

歷史已成為永恒,喪鐘卻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響徹.生長在新中國的我們不用再擔心炮火,擔心刺刀.今天的我們衣暖食足,處處沐浴著祥和的陽光.不少青少年,腦子里只有幸福、享受、瀟灑,不了解那場慘絕人寰的血腥大屠殺,似乎那場屠殺也與自己無關;而有些祖父輩的老人雖然曾經聞過了血腥味,但在這太平盛世里對國難也在逐漸淡忘.然而更為遺憾的是,還有其它的一部份人甚至有意無意地糟蹋南京大屠殺,完全不懂得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恥辱,無疑是一種可怕的悲哀.是否還記得日本的炮火、日本的刺刀?是否還記得那南京城土地下還有三十多萬亡魂?是否還記得我中華被各國列強侵略的無奈眼神?人們啊,記住歷史,今天的和平與富有不應成為我們忘記歷史的借口,我們要以史為鑒,防止悲劇的再度發(fā)生,防止我們下一代看書流淚的延續(xù).

今天,我們仍憤慨日本參拜靖國神社,仍憤慨日本篡改日本侵華史實,仍在觀看抗日戰(zhàn)爭影片時落淚.除此,我們又做了什么.屈辱的歷史不是我們用來一味的追思,而是我們要含淚奔跑,做強做大,不讓屈辱歷史再上演.要明白:只有國家強盛,才能徹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運;只有民族團結,才能凝聚戰(zhàn)勝一切的力量.

被侵略的歷史已結束,和平的年代在延續(xù),而今夜在這個沒有硝煙的夜晚,回想起今天白天觀看的中國人被屠殺的歷史,我的心情仍十分沉重,真切地希望戰(zhàn)爭不要再有,真切地希望我中國人民都能幸福安康.


2020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牢記歷史觀后感相關文章:

2020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觀后感5篇

2020國家公祭日儀式最新600字觀后感范文五篇

2020年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心得體會最新

關于2020國家公祭日觀后感600字優(yōu)秀范文5篇

2020國家公祭日觀后感心得體會最新五篇

2020國家公祭日觀后感800字范文5篇

2020第七個國家公祭日觀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5篇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觀后感五篇2020

2020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體會800字5篇

2020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牢記歷史觀后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60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