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5篇
《國王的演講》是湯姆·霍珀執(zhí)導,科林·費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該片于2010年11月26日在北美開始點映,而在英國的正式公映時間是2011年1月7日。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希望能幫到各位。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1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zhàn)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fā)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fā)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zhàn),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fā)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zhàn)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lizhigushi.com]。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guī),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2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面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zhàn)爭的一觸即發(fā),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知道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己來。他明知道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征,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jiān)督,也就是說自己的自由失去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后是責任,一顆責任之心。他說,民眾信任他。因此為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責任。
勇敢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眾的信任,自己的責任,才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歡的小保姆卻喜歡哥哥,小保姆為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己喜歡用左手,因為形象不好,被逼著用右手。由于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為換來一雙直腿。自己喜愛做飛機模型,因為“不務正業(yè)”被剝奪了這一喜好??傊约旱耐昃捅粍儕Z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助之下,他敢于面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于面對自己,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zhàn)勝自我。自己解開自己的心結,才能釋放自己,從陰影中走出來。戰(zhàn)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自己,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直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干什么,她一直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對他說:“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棄,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己的責任,堅定自己的信仰,帶著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3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于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愿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為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為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后,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wèi)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致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著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是他成為國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zhàn)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于發(fā)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于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后終于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于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著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tài)度誠懇.一段時間后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后更成為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啟發(fā),因為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盡管到了最后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4
那一天,就在我看完《國王的演講》的那一天,我打開搜索引擎在上面輸入了兩個詞組:溫莎公爵、喬治六世。
在很早的時候,我就聽人談論過溫莎公爵,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國國王,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還有這樣一個弟弟。
當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更多的人都會為了博迪的羅格的友情所感動,而我則是為數不多的例外,相比起友情,我更為他們所有人的勇氣而撼動。
首先說說戴維吧,為真愛不顧一切地勇氣。愛上一個離過兩次婚的女人,他沒有選擇,因為愛情部分早晚,沒有對錯。但是,面對教會壓迫、人民反對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不是放棄了愛情,而是放棄了作為國王的責任,他簽下退位協議,卸下了國王的身份,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愿退位的國王。他的一生,不要王位,不要尊榮,甚至是不要兒女,要的只不過是身邊那溫柔的笑目一直在他身邊而已。戴維,他不是英國的國君,他只是那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
聊完戴維,我們再說說博迪吧,他呢,本身只是一個懦弱膽小的王子,他活在哥哥的光環(huán)之下,他的口舌不清讓他極度自卑,但恰恰就是這個膽小又自卑的王子,在哥哥選擇退位之時擔下了對人民的一切責任,也恰恰是這個懦弱還口吃的王子,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勇敢的站起來向德宣戰(zhàn)。即使是面對德軍的轟炸、內閣的勸阻,他仍然沒有絲毫想過要離開英國、離開他熱愛的土地和人民,這種承擔一切責任的勇氣讓他變得勇敢。勇敢的人,會贏得全國人民的感動,一個這樣的國王,一群愛戴國王的百姓,英國在二戰(zhàn)中又怎么會不勝利呢?
最后要談的這個人,他是這部電影里我最欽佩的人,他是幫助博迪變得勇敢起來的那個朋友,他叫羅格,是一個經歷過一戰(zhàn)的人,是一個可憐傷兵同情自卑兒童的人,是一個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更是一個為了夢想執(zhí)著一生的人。他并不富有,也沒有任何身份和地位,他就是他,卻是在平凡中閃閃發(fā)光的人。
一個歷經傷痛、別離、世俗和不公的他,勇敢的追求那個不平等時代的一點點的平等。他是羅格,是我欽佩的那個勇士。
故事說到這里就該結束了,勇氣是什么呢?不管是愛情、責任還是夢想,勇氣都會一直伴隨著你,讓你成功,讓你執(zhí)著,讓你成為自己心中的.國王。而失去勇氣的獵人,等于失去靈魂,他的身軀也會因此快速蒼老,直到死去。
電影《國王的演講》的優(yōu)秀觀后感5
之前就聽說過這一部電影,但是卻一直沒有看過。這次心理選修課也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這部非常經典的電影,真正的走進了電影的情境中,也感受頗多。
看過許多記錄片,不過這一部卻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因為是結合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感觸就特別深。
《國王的演講》主要是講述約克郡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fā)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丑。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y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宅邸,傳說他的方式與眾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
但是,公爵發(fā)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著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如何在二戰(zhàn)前發(fā)表鼓舞人心的演講雖然約克郡公爵害怕在公共場合里發(fā)表演講。但他畢竟沒有退縮,積極治療克服心理障礙,最終能夠接近完美地發(fā)表保衛(wèi)國家的戰(zhàn)爭演講。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可以認為《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勵志電影。但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勵志,而是我有著和他相似的經歷。
現在很多認識我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實之前和約克郡公爵一樣是一個口吃,老百姓叫“結巴”。包括現在我偶爾也會結巴,不過不是很明顯,也沒有之前那么嚴重,只是不時的會帶些顫音,這種現象時大多人都存在的,我也算是正常。我自己就是通過不斷地訓練,才慢慢的克服了這個毛病的。
我上初中的時候是我結巴最嚴重的時候,那時候老師叫我站起來回答問題,我會做但是卻急的說不出話來,急的我自己都想打自己。我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有多嚴重,于是自己也開始想辦法克制,這個過程還是挺艱難的。我放慢自己說話的語速,降低自己說話的聲音,讓自己的結巴聽起來不是那么的明顯。結巴最重要的是結巴的人不夠自信,他們總是很自卑,對自己會有抵觸情緒。我就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試著在公共場合說話和演講,經過高中三年的不屑努力,我終于克服了這個毛病。
現在的認識我的人都不敢相信我曾經是一個連介紹自己都費勁的結巴,因為我已經通過不懈的努力徹底的克服了這個劣勢,我知道勤能補拙,只要你努力就沒有什么辦不到的?,F在的我侃侃而談,不論是平時說話也好還是上臺講ppt也好啊,在也不結巴了,因為我夠自信。
個性弱點的存在是必然的,一個說自己沒有弱點的人,其實是沒有發(fā)現自己的弱點,這是人生的失敗;知道自己的弱點而不去戰(zhàn)勝它則是更大的失敗。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修養(yǎng),戰(zhàn)勝人性的弱點。怎樣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呢?我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和《國王的演講》的真實歷史告訴了大家,只要你努力想去改變你的弱點,相信我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