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
十月圍城主要講述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區(qū),草根人物車夫阿四誤打誤撞做起革命青年李重光替身,從而串起整個家族以及周邊人投身革命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一)
革命必然有犧牲,只是不知道革命的結(jié)果是什么?
影片中所有的人都為了保護孫中山前仆后繼,不惜犧牲生命,他們維護的不是孫中山這個人,而是民主,他們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孫中山身上。感動的同時,又覺得悲傷,這樣的犧牲,換來的卻不是民主的國家。
胡軍飾演的閻孝國無疑是劇中第一大壞蛋,但是他卻不打他老師,只能說他是個可悲的愚忠的人。甄子丹飾演的沈重陽連自己的妻兒都照顧不了,只知道賭錢,他拼死保護李玉堂,是為了保護他女兒的爹。真是太可悲了。黎明飾演的乞丐劉郁白,為了一個女人,家破人亡,為革命犧牲這個結(jié)局倒叫他的存在有了一點意義。謝霆鋒飾演的阿四,甚至可以說有點傻,卻是非常的衷心,拼死也要保護少爺,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主人高興。梁家輝飾演的陳少白,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一心想要革命,可是還真的是無錢也無力。王學(xué)圻飾演的商人李玉堂,起初一直申明只出錢不出力,幫助陳少白革命,卻想要自己和家人置身事外。直到,他誤以為陳少白被人害死,才出頭去組織保護孫中山的活動。李玉堂一直不允許兒子參加革命。可惜,王柏杰飾演的少爺李重光一心想要參加革命,愿做孫中山的替身,最后更慘被閻孝國殺死。可憐李玉堂中年得子,卻老年喪子。李宇春飾演的方紅是任達華飾演的方天將軍之女,在父親及戲班被閻孝國手下殺害之后,她決定做父親想做的事情,故加入保護孫中山的行列。巴特爾飾演賣臭豆腐的王復(fù)明,因為目睹李玉堂與探長史密夫?qū)χ?,而佩服李玉堂,故參加保護活動。曾志偉飾演的史密夫開始是外國人的走狗,最后卻暗中幫助李玉堂等人。他也是個明哲保身的人,但仍未泯滅的愛國心促使他暗中幫助李玉堂。這些革命黨為了保證孫中山可以順利來港開會,安排李重光做孫中山的替身,前去探望孫老夫人,最終一一犧牲,僅留陳少白和李玉堂。過了明天,阿四就要娶阿純了,方紅就會帶了方將軍回老家,王復(fù)明就要回少林寺,過了明天,只要過了明天,可是,他們都沒有明天了。
結(jié)尾的時候,李玉堂抱著李重光的尸體,埋怨他不老實待在家里,令人唏噓不已?;蛟S為了孫中山來港開會,就要犧牲這么多人的性命不值得,但是為了他們的夢想民主,他們?nèi)夹母是樵?。為了實現(xiàn)夢想,革命前輩前仆后繼,明天也許是光明的。就為了這個希望,去努力吧。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二)
《十月》最成功之處莫過于真實再現(xiàn)了一個原生態(tài)的滿清末世:民不聊生,政府腐朽,民眾麻木——破敗的街道,遍地的乞丐,衣衫襤褸的小販,還有那一雙雙麻木無助的眼神,這就是百年前我們祖先真實的生活場景,更主要的是正如片中陳少白所說“亡國二百六余年…”的漢民族徹底喪失古中華應(yīng)有的一切優(yōu)良的秉性和強大的凝聚力,剩下的就是這一群由賭徒,乞丐,小販,戲子,車夫和青年學(xué)生組成的“革命”隊伍當(dāng)?shù)鸨Wo偉人的重任,是導(dǎo)演無視歷史事實為了噱頭的刻意安排嗎?難道傳說中“高大全”的仁人志士就是這些身份卑微者嗎?我們的革命烈士難道真實身份就是這些人最底層的“勞動者”嗎?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是!很多人可能會不太相信,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社會變革還是抵御外侮,應(yīng)該是這么一類人啊,他們首先是極富有才學(xué)和抱負而且時刻都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并且有著健全的人格和令人傾心的品格——正如孟子云,“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比如商鞅,霍去病,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怎么到了民族存亡的最后關(guān)頭靠的是這些下層民眾呢?每思于此不禁感慨——中國此時無“士”已二百六十余年矣…今日中華雖立,然浩蕩士風(fēng)不存!
在華夏治世擔(dān)當(dāng)社會次序和倫理道德守護者,在亂世視死如歸肩負起民族興亡的“士”這個群體在明末已被滿清徹底摧毀了!“士”自古以來是推動華夏社會變革進步和擔(dān)負起民族脊梁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勇敢,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但遍觀滿清二百六余年中華遍地為奴再無一士!當(dāng)年明末反清志士看到大批知識分子被滿清各種政策或屠殺或收買或已完全數(shù)典忘祖,所以只能把反清的思想向下層勞苦民眾傳播(這種反清勢力由起先的洪門,哥老會最終發(fā)展成清末各種會黨,成為辛亥革命成功的基石,為爭取漢民族的獨立自由做出的貢獻長存于世),而今天我們不用留著象征野蠻落后的發(fā)辮自稱“奴才”,不用擔(dān)心一句肺腑之言就得被夷九族,不用在自己的國土上也的對洋人低聲下氣,不用…這正是我的這些先輩,這些“并不是所有人都為了革命,但革命是為了所有人”的身份卑微者所作出的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們今天難道走向民主共和了嗎?這場革命有意義嗎?
那請問今天站在的所謂各種思想“至高點”上的蕓蕓諸君又在為民族的未來,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多少犧牲呢?僅靠一代人的鮮血足夠澆灌自由之花嗎?
先輩們的功業(yè)足以照耀千古,我輩后人再無苛責(zé)之理,請問諸君又有多少人知道林覺民呢?
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李重光(片中人名很有含義,比如王復(fù)明)其它五人均不明白革命大義,阿四是為了報答李老板的養(yǎng)育之恩,沈重陽是為了找回那種久違的做人、甚至做父親的尊嚴(yán),方紅是為了報父親的深仇大恨,王復(fù)明是為了疾惡如仇的俠義,劉郁白是為了報答李老板的知遇之恩…知恩圖報,行俠仗義,疾惡如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士可殺不可辱等等這些都是古漢人引以為豪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這些喪失已久的民族精神正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延綿不絕能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柱石!
飄逸灑脫的劉郁白更是古華夏劍客的化身,他的出場便與眾不同:他是所有志士最后的希望,這決定了它的出場必定是悲壯的——陣陣的秋風(fēng)拂亂了他飄散的發(fā)髻,鷹犬們的步伐在他面前略顯慌亂,行云流水的舉止更讓人驚為天人…而郁白的從容冷靜,視死如歸的豪情儼然猶如先秦俠客重生(先秦的荊軻、豫讓的悲壯也不過如此吧),面對滿清鷹犬極其陰毒的圍攻毫無懼色,眼神中流露出的淡然無畏不禁讓人感慨有漢唐國士之風(fēng),郁白在生命彌留之時仍能最后一擊斬斷象征滿清專制的“發(fā)辮”,唱出了石破天驚、響徹云霄的絕響——何謂“死士”、何為大丈夫,郁白君當(dāng)之無愧!
片中陳少白、李重陽對于中山先生的誓死追隨,代表了當(dāng)時眾多信念堅定的革命者對國父顯然已經(jīng)超出了單純的宗教式崇拜(遍觀中外能做到這一點唯國父一人),國父已不是簡單的革命先輩而其光大偉正的思想光芒儼然已是照耀民族未來的燈塔,是民族復(fù)興的希望,正如少白所說:“中國之希望,在于孫先生!中國之未來,在于孫先生!”!國父一生為推翻異族統(tǒng)治,摧毀專制政權(quán)可謂大公無私,鞠躬盡瘁,其思想的先進合理性對于今天仍具有極大的指導(dǎo)意義,比如國父倡導(dǎo)的五權(quán)分立正是糅合了西方文化和漢文化的精髓而創(chuàng)造的,他借鑒了西方具有普世價值的三權(quán)(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并根據(jù)中國國情和傳統(tǒng)文化加入了考試權(quán)和彈劾權(quán)(即監(jiān)察權(quán)),考試權(quán)的公正從根本上保證了民間寒士子弟能憑借才華勤奮立于廟堂之上。而彈劾權(quán)更是吸收了華夏士大夫入世精神的精髓——為民立命,剛正不阿,以天下為己任,即使九死而終不悔的悲天憫人情懷!國父留下的唯一的政治遺產(chǎn)——黃埔軍校從創(chuàng)立始人杰輩出,功績卓然,最終成為民族復(fù)興的一種精神,倭寇犯華之時更是成為捍衛(wèi)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中國此時又有了“士”,寫止于此不禁長嘆——國父千古!!!
片中很多場景讓人潸然淚下:臭豆腐高喊著“我叫王復(fù)明,我叫王復(fù)明…”而后大廈將傾將自己和敵人一起埋葬;沈重陽彌留之際幻想著幸福的未來用自己的軀體撞向奔馳的駿馬;方紅緊靠房門等待死亡的那一刻只說了句:“爹,請恕女兒不孝”;郁白閉上眼睛的那一霎那——人生若只如初見,伊人如斯,佳人如畫,此時的郁白徹底解脫了;一個少年,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去編織編制心中的未來,心中的中國——“我每天閉上眼,看到的是中國的明天!”,今天的我們還會有一樣的胸懷和勇氣嗎?
我相信他們慷慨赴義之時靈魂已經(jīng)得到了升華,支持他們走到生命最后一刻而最終仍九死無悔唯有“信念”二字!
李少爺,方紅姑娘(李宇春),鄧四弟(謝霆鋒),這三個少年,代表了中國文化里最精深的三個理想,忠,孝,義。
李重光,李玉堂獨子,陳少白得意門生。對革命心神向往,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不貪戀富貴之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這個少年是典型的忠的代表。當(dāng)開始時父親為了保護他不想叫他去冒險參與革命時,他面對一貫嚴(yán)厲的父親爆發(fā)了,他憤怒,甚至帶幾分鄙夷地拂袖而去。而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父親也終于投身革命并挑起重擔(dān)后,重光再次看向父親的眼神充滿了崇敬和自豪。青年演員王柏杰的演出很不錯,外形俊秀明朗,目光單純干凈。在他決定做孫文替身后,經(jīng)歷壯懷激烈,看到慘烈廝殺,他一度本能地有些懼怕,眼神里流露出一絲張皇。但是當(dāng)阿四哭著哀求他不要涉險時,重光沒有猶豫,只是說,我長這么大,好像就是等著要走這一個小時的,阿四你愿意陪我走完這最后一個小時么?只有真正的大忠,才能使一個富家子弟能如此勇敢地面對死亡的威脅,即便心里有本能的恐懼也迎頭而上,毫不退縮。而他在孫文家拜見孫母那一段,很是感人。孫老夫人拉著他的手,問他多大了,重光說17歲,孫老夫人說我替我兒子謝謝你的時候,他凝視著那個傳奇般革命先驅(qū)的母親,眼神里曾有的惶恐慢慢消退,淚光中是溫暖和平靜。重光在那一刻應(yīng)該已經(jīng)下定決心,為了革命,哪怕犧牲赴死,在所不惜。
方紅是方將軍的女兒,自小隨父親飄零,她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有書讀。但是父親和戲班一夜間被殘殺,方紅悲痛無措之后,找到李玉堂,說我爹要做的事我就要做。這是最樸素的孝道,因為孝,她走上了革命之路。在阻擋敵人炸藥時,方紅的遺言是,爹,女兒不孝??墒菍嶋H上,盡父輩未完成的事業(yè),孝莫大焉。李宇春的表演可圈可點,除了一出場時大家?guī)в辛?xí)慣性成見地笑了場,很快她就叫人忘了她是李宇春,而是方紅。李宇春的打戲也相當(dāng)不錯,可見是花了大功夫認真對待的。
鄧四弟,李玉堂家仆,車夫,對老爺李玉堂心懷感恩,和少爺李重光一起長大情同手足。阿四的信念很簡單,老爺少爺是好人,他們做的事不會錯,他們做什么,阿四也要算上自己一個。阿四,典型的義字當(dāng)頭。謝霆鋒的表演使我驚艷,他這個角色被刻意丑化了,疤瘌眼,一半面部也有點僵硬,笑起來顯得有點賤賤得,一看就是下層小開的樣子,和謝帥哥平時的洋氣酷勁判若兩人。轉(zhuǎn)眼間,不見謝霆鋒,只有鄧四弟。我最喜歡他去提親那場戲。他要求加入行動后,和自己老板說自己一直喜愛阿純姑娘,等事情完后想求老板去提親。老板李玉堂答應(yīng)后,阿四興奮地直跳。李玉堂心知那次行動兇多吉少,心念一閃,馬上折回頭去提親,因為他知道,有沒有以后很難說。于是李玉堂面色憂郁強做鎮(zhèn)定地提親,阿四不知所以,天真地快樂著,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孩,憧憬著美好的明天。最后當(dāng)阿四死于敵手時,他脖子上的汗巾,那繡著的一個純字還歷歷在目。
李玉堂,王學(xué)圻扮演,我不得不說,這個演員演得真可謂絕妙!那種氣勢,那種風(fēng)度,那種不怒自威,那種隱忍克制,那種氣場。。。我詞窮!
這是一部人物刻畫十分成功的片子,主題也鮮明,要得革命之幸福,必先經(jīng)革命之痛苦(孫文)。這些痛苦,就是犧牲,而對于我而言,那三個少年的死,是痛中之痛。他們那么年輕,帶著美好的理想,懷著對未來生活的渴望,一個個去赴死。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是梁啟超少年中國里震聾發(fā)聵的一句話??吹?00年前的少年們,有忠,有孝,有義,我不知道今天的少年們怎么想,也不知道忠孝義這三個字,是不是還有人記得。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三)
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huán),來自社會各階層的8個義士,為了保護從日本抵達香港召開起義軍會議的孫中山,與清廷派來的500名殺手展開了一場舍身忘死浴血奮戰(zhàn)以死護衛(wèi)的對抗,最終孫中山先生得以安全離開香港。
銘民初次聽到《十月圍城》的名號,并沒有在意,想來只不過是甑子丹的又一部打戲。不料,看過之后才知全然不是預(yù)想的這么膚淺。其實飾演賭徒沈重陽的甑子丹在戲中的看點并不突出,盡管在電影海報上他是位列第一的主要演員,但是單純就打戲來講,由黎明扮演的乞丐劉公子和巴特爾飾演的小商販王復(fù)明,其打斗的精彩程度均勝過甑子丹。拋開武打的戲份來看,飾演暗中資助革命黨的商人李玉堂的王學(xué)圻和飾演李玉堂人力車夫阿四的謝霆鋒,戲份極重,其表演的功底讓人情不自禁的贊嘆。由此可見,王學(xué)圻和謝霆鋒的發(fā)展大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
飾演戲班女兒方紅的春春(李宇春),在演技方面表現(xiàn)平平,尤其方紅姑娘在親眼見到自己的父親慘死的時候,居然半響才有淚水?dāng)D出來。不過,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李宇春演的很認真。另外,以她本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非常適合一個流落他鄉(xiāng)的戲班班主女兒的身份。盡管如此,她一亮相還是立刻引得觀眾笑出聲來,大概有種很傻很天真的味道。
誓死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黨人,《中國日報》社長,信念堅定書生意氣的陳少白,飾演者梁家輝。這是我所見過的梁家輝所表演的影片中給人最有力量感的一個人物,雖然生性膽小怕血,但是當(dāng)面臨兇殘的強敵,遭遇一輪又一輪的險境時,陳少白還能沉著帶領(lǐng)義士們左沖右突。陳在這次護衛(wèi)孫中山的戰(zhàn)斗起到了最為核心的作用。
胡軍(飾演由清廷派出追殺孫中山的大內(nèi)高手嚴(yán)孝國,也是這批刺客中的最高統(tǒng)帥。)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胡軍在戲中,言語不多,處處露出殺氣,從而加重了整部影片的緊張氣氛。
“我這十七年,就是為了這一個小時而活著?!边@句話出自香港大富商李玉堂四十歲才生的獨生兒子李重光的口,這句話也是這部影片的靈魂所在。王柏杰飾演李重光,王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我個人感覺沒有特別的亮點,但是他在戲中的這句話卻是震撼人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李重光,剛考上美國高等學(xué)院的豪門公子,年僅十七歲。他在說服車夫阿四同意自己裝扮成孫中山替身的時候,說了這句話。以李重光的家境和學(xué)業(yè)背景,能有這樣透徹的話語,實在令人敬仰??梢韵胍姷氖牵瑢O中山先生號召的革命精神,是多么的深入人心,革命就是草原上升起的太陽,沒有人能不受其影響。
其它,諸如范冰冰飾演的四夫人月茹,李玉堂的小妾,賭徒沈重陽的結(jié)發(fā)妻子。以月茹侍妾的身份,她在戲中居然仿佛李玉堂的第一夫人,這可能是編劇的疏忽,也可能是導(dǎo)演為了加重她的戲份而特意安排的。其它演員還有,飾演孫中山的張涵予,飾演香港警司史密夫的曾志偉,飾演戲班班主的任達華,扮演興中會會長楊衢云的張學(xué)友,飾演車夫阿四的未婚妻的周韻,以及飾演“劉公子”錯誤愛上的女人李嘉欣。
需要說明的是,《十月圍城》號稱“打戲不斷”,事實上只能說敵我的打斗占了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多,“打戲”兩個字用的有點牽強附會?!妒聡恰氛f:“沒有真正的主角”,這句話可以打98分。一部影片不可能沒有真正的主角,盡管參演的大明星很多,但是在一個事件中不可能大家都有同等重要的事情做。而這正是這部影片最最值得稱贊的地方,導(dǎo)演把每個角色都演活了,看完《十月圍城》,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在戲中都很重要,每一個演員的一舉一動,都能在腦海中清晰的浮現(xiàn)。那些戲份少的人,居然也有讓人過目不忘的細節(jié)。比如張學(xué)友飾演的會長一出場就被槍擊暗殺了,他倒下的那個情景和他死前所說的話,正昭示了未來革命黨人的艱險,由此給整部影片定下了厚重的基調(diào)。還有任達華的前生遭遇和保護孫中山之前就被強敵所殺,加重了劇情的緊張氣氛。李嘉欣那短暫的幾秒鐘的鏡頭,對乞丐公子的落魄作了最好的交待。
最后就是影片結(jié)束時,孫中山站在船頭那飽含傷痛與深情的眼神,用無聲的語言總結(jié)了剛剛發(fā)生的一切。除李玉堂和陳少白這個兩個不會打也不擅長跑的人活了下來,其它的義士無一幸免一死,而且都死的非常非常的慘烈,有一種揪心的疼。試想,如果沒有這個眼神,可能會導(dǎo)致一些人認誤認為這就是一場普通的打戲。其實不然,以銘民的理解,這部影片是想告訴我們:活,要有價值;死,要有意義。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四)
《十月圍城》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香港中環(huán)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豈丐,車夫,學(xué)生,賭徒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
1906年。清末。正是清廷瘋狂暗殺“革命黨”的黑暗年代。10月15日。革命領(lǐng)袖孫中山?jīng)Q定冒險赴港,名為探望母親,實則與十三省革命代表見面會談。清廷將軍閻孝國買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織起了一張“刺孫”的天羅地網(wǎng)。而“中國日報”社長陳少白作為革命黨人,必須在24小時內(nèi)完成保衛(wèi)孫中山的任務(wù)……
影片為我們展示了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畫面。我非常喜歡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說的每一句話。李玉堂發(fā)抖的手,李重光大義凜然背后對死亡的恐懼。陳少白不畏生死,但對重光的疼愛和重視,阿四阿紅的純粹還有眾多不知名的小人物的犧牲,為我們展示了精神上無限強大的力量這是最感染我的地方。
李玉堂的表演很精采,我很喜歡這個人物形象。他雖然是個商人,但他卻是個愛國的商人。他在封了報館后,仍堅定的要求把孫中山回國的消息宣傳出去。他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是他四十歲時生的獨生子。他愛自己的兒子,不愿讓他卷入政治旋渦中來,希望他專心讀書,光宗耀祖。然而,當(dāng)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安危面臨選擇時,他選擇了舍棄,舍棄自己的兒子,為了民族的大業(yè)。
李重光這個人物形象我也很喜歡。他是李玉堂的兒子,是李玉堂在40歲時生下的兒子,17歲,受陳少白影響極深,雖然仍有著年輕的稚嫩與天真,卻擁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他當(dāng)孫中山的替身時,面對警察的追捕,他對車夫說:原來我活了17年,就是等這一個小時。他還說:我閉上眼就是中國的明天!
影片中的阿四和阿純這一對有情人,打算在完成保護孫中山的任務(wù)后結(jié)合??墒?,阿四沒有回來。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多少仁人志士為了革命獻出了他們保貴的生命。我們這樣和平的環(huán)境,是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啊!我們應(yīng)該繼承先輩的遺志,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事業(yè),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終身!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五)
1905年10月15日,孫中山先生抵達香港召開秘密會議,清政府組織殺手前去刺殺,一群來自四方的義士保護孫先生,一場驚心動魄的“全城追殺與反劫殺”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忠魂悲歌……最終,孫先生安全離境,身后的街道上已染滿保鏢和殺手們的鮮血。
《十月圍城》這部片子,以寫實的手法將歷史洪流中小人物的命運,最終書寫成了一個宏偉的命題,成就了一個悲壯又哀婉的故事,其內(nèi)涵豐富,并成功地將“一個好看的故事”和“一個深刻的故事”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影片使觀眾在觀念上真正得到了一個轉(zhuǎn)變,那就是幾秒中能念完的“革命”二字,此刻卻顯的那么地沉重。
《十月圍城》將劇中人物塑造得血肉豐滿,成功刻畫了一群小人物,一群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們手無寸鐵,并不知道什么叫革命,更不知道將要保護的人是誰,只是臨危時刻受人之托,容不得反復(fù)掂量與比較,就此扛過了重任,明知路途險惡,就這般一去不回頭,短短四天在刀叢劍林里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一張張鮮活的笑臉慢慢融入泥土。
《十月圍城》并沒有單方面地歌頌革命,也不是簡單的正邪之戰(zhàn)或者好壞之爭。無論是革命黨還是清廷殺手,卻都具備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各懷信仰并為之努力、奮斗直至死亡。大時代動蕩如此,誰又能逍遙活在人世?整個故事十分慘烈,結(jié)果更是悲劇。
《十月圍城》演繹著犧牲,劇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為所愛,無論是對革命的愛,對女兒的愛亦或是對戀人的愛,結(jié)局是那么地令人為之動容,而心生感慨。當(dāng)塵埃落定,那些仙去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后人去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劇組,可謂是群星薈萃,大牌云集。這部片子中不少演員,以精湛的演技,最優(yōu)秀的表演,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義士,無人似明星”,才使得我們這些看片之人為之動容??偟膩碚f,這是部相當(dāng)有感染力的片子。
十月圍城經(jīng)典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