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期間的氣候特點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寒露期間氣候特點,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寒露的由來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陽到達黃經(jīng)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jié),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 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jié),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一般已開始降雪。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贝斯?jié)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xiàn)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氣候
氣溫降得快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jié)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qū)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
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qū)、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jīng)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qū)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幾種有危害的天氣
1.霧和煙霾
10月的氣溫下降明顯,每當遇到秋雨,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很快達到飽和,有時出現(xiàn)雨霧混合或者雨后大霧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更為多見。進入10月,在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遼寧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東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慶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霧區(qū),影響當?shù)氐慕煌ㄟ\輸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節(jié)氣的當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場大霧。北京部分地區(qū)的能見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
由于受到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wěn)定,在連日無風的情況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車尾氣和工廠排出廢氣、粉塵不容易擴散,也會形成煙霾天氣,如果空氣中濕度大還可形成霧、霾混合的天氣。
2.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qū)(渭水和漢水流域、四川、貴州大部、云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xiàn)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為集中。降水時間長,秋雨綿綿,降水強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總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別是在四川盆地,幾乎大多數(shù)年份都有。由于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對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曬有較大的影響。在寒露期間,華南東部有時也有這種對秋收、秋種有影響的連陰雨天氣。
寒露風是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產(chǎn),是一種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因這種低溫冷害多出現(xiàn)在寒露期間,故被稱為"寒露風"。一般來說,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fā)育期而異,各地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以連續(xù)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作為出現(xiàn)寒露風的標準;華南以連續(xù)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2℃作為標準。
4.高原山區(qū)雪害
進入深秋,在青海與四川交界處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較高的高原山區(qū),開始出現(xiàn)雪量大的情況,給當?shù)亟煌?、畜牧業(yè)帶來較大的影響(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
5.熱帶氣旋
雖說7-9月是熱帶氣旋活躍期,但在10月,仍有熱帶氣旋活動,只不過次數(shù)開始減少,而影響海南的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時仍較強。
寒露期間的氣候特點相關文章:
寒露期間的氣候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