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初一數學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教案。如何做一個好的教案,提起學生的興趣呢。 小編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上冊數學教案精選【三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一數學教案一
教學目標1,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能力;
2,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體驗分類是數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5,可這樣問:5和5.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于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后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名稱的由來.
“統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也可以教師說出一些數,讓學生進行判斷。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開。
創(chuàng)新探究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作業(yè)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1題
2,教師自行準備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后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
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并進
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分類標準與分
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yǎng)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課題:1.2.2數軸
教學目標1,掌握數軸的概念,理解數軸上的點和有理數的對應關系;
2,會正確地畫出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難點數軸的概念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知識重點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溫度計讀數.
問題1:溫度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溫度的重要工具,你會讀溫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
點表示數的感性認識。
點表示數的理性認識。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么啟發(fā)?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出:可以表示有理數的直線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從而得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體驗數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軸特征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軸三要求。
從游戲中學數學做游戲:教師準備一根繩子,請8個同學走上來,把位置調整為等距離,規(guī)定第4個同學為原點,由西向東為正方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整數編號,請大家記住,現在請第一排的同學依次發(fā)出口令,口令為數字時,該數對應的同學要回答“到”;口令為該同學的名字時,該同學要報出他對應的“數字”,如果規(guī)定第3個同學為原點,游戲還能進行嗎?學生游戲體驗,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尋找規(guī)律
歸納結論問題3:
1,你能舉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的實際例子嗎?
2,如果給你一些數,你能相應地在數軸上找出它們的準確位置嗎?如果給你數軸上的點,你能讀出它所表示的數嗎?
3,哪些數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4,每個數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這些問題是本節(jié)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請學生總結:
1,數軸的三個要素;
2,數軸的作以及數與點的轉化方法。
本課作業(yè)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2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guī)律。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3,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初一數學教案二
教學目標1,掌握相反數的概念,進一步理解數軸上的點與數的對應關系;
2,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yǎng)歸納能力;
3,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相反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歸納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歸納。以開放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學生進行討論,并培養(yǎng)分類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問題2:你怎樣理解相反數定義中的“只有符號不同”和“互為”一詞的含義?零的相反數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規(guī)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
給出規(guī)律
解決問題問題3:-(+5)和-(-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簡它們嗎?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二個練習利用相反數的概念得出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1,相反數的定義
2,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yè)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相反數的概念使有理數的各個運算法則容易表述,也揭示了兩個特殊數的特征.這兩個特殊數在數量上具有相同的絕對值,它們的和為零,在數軸上表示時,離開原點的距離相等等性質均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本教學設計圍繞數量和幾何意義展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教學引人以開放式的問題人手,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把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觀察它們的特征,在復習數軸知識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也能加深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問題2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相反數的概念;問題3實際上給出了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3,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歸納,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并給學生留有發(fā)揮的余地.
課題:1.2.4絕對值
教學目標1,掌握絕對值的概念,有理數大小比較法則.
2,學會絕對值的計算,會比較兩個或多個有理數的大小.
3.體驗數學的概念、法則來自于實際生活,滲透數形結合和分類思想.
教學難點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
知識重點絕對值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星期天黃老師從學校出發(fā),開車去游玩,她先向東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學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線上),如果規(guī)定向東為正,①用有理數表示黃老師兩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車每公里耗油0.15升,計算這天汽車共耗油多少升?
學生思考后,教師作如下說明:
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只關注量的具體值,而與相反
意義無關,即正負性無關,如汽車的耗油量我們只關心汽車行駛的距離和汽油的價格,而與行駛的方向無關;
觀察并思考:畫一條數軸,原點表示學校,在數軸上畫出表示朱家尖和黃老師家的點,觀察圖形,說出朱家尖黃老師家與學校的距離.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如下:
數軸上表示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只與這個點離開原點的長度有關,而與它所表示的數的正負性無關;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例如,上面的問題中|20|=20,|-10|=10顯然,|0|=0這個例子中,第一問是相反意義的量,用正負
數表示,后一問的解答則與符號沒有關系,說明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人們只需知道它們的具體數值,而并不關注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為引入絕對值概念做準備.并使學生體
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初一數學教案三
哲學家培根說過:“讀詩使人靈秀,讀歷史使人明智,學 邏輯使人周密,學哲學使人善辯,學數學使人聰明…”
1、為什么學數學?
※數學是工具學科
數學是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曾有人說:一個物 理學家必須是數學家,而一個數學家未必是物理學家。 可見數學的價值。
※生活離不開數學
小到集市買東西,大到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 都離不開數學。又如車輪為什么做成 圓的?
馬克思:”一種科學只有成功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 步”.
※數學使人聰明
有人形象地稱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具體的例子來體 驗一下某些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 故事一: 據說國際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發(fā)明的。國王很 欣賞他的這項發(fā)明,問他的宰相要什么賞賜。聰明的宰 相說,“我所要的從一粒谷子(沒錯,是1粒,不是1 兩或1斤)開始。在這個有64格的棋盤上,第一格里 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 下一格粒數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滿到棋盤上的 64格。這就是我所要的賞賜?!?國王覺得宰相要的實 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賞賜。但后來發(fā)現即使把 全國所有的谷子抬來也遠遠不夠。
故事二: 古希臘有個國王,一次想處死一批囚徒,那時候處死囚徒的 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砍頭,一種是用繩子絞死。他為了表現自己 的聰明,制定了一條規(guī)定:你們可以任意說一句話,如果是真話, 就絞死;如果是假話,就殺頭。 在這批囚徒中,有一個很聰明的人。當輪到他說話的時候, 他巧妙地對國王說:“我是將要被砍頭的!” 國王一聽感到為難:如果真砍他的頭,那么他說的就是真話, 而說真話是要被絞死的;但是如果要絞死他,那么他說的“要砍 我的頭”便成了假話,而假話又是要被砍頭的。他說的既不是真 話,又不是假話,也就既不能被絞死,也不能被砍頭。 國王只得揮揮手說:“那只好放他一條生路了?!边@個囚徒 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了自己。
2、如何學好數學?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 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采蜜,又會釀蜜。 ※學習數學要細心、有耐心、有信心。 ※學習數學要有良好的習慣,貴在堅持。
習慣一:課前預習堅持好
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我們的自學能力,而且還使自 己的學習進度走在老師的前面,在上課的時候就可 以重點關注自己不太清楚的問題,這里要注意的是: 在預習教材之后,需要動手做一做相關的練習,這 樣既能檢測自己預習的效果,還么有發(fā)現自己存在 的問題。 PS:課前預習最大的障礙時不能長期的堅持下去。
習慣二:課前準備應充分
現在的課堂只有40分鐘,稍不注意,時間就跑得 無影無蹤,因此要珍惜課堂的40分鐘,為了讓自 己能在課堂40分鐘有較高的效益,務必做好課前 準備數學的課前準備有:
1、準備好書和文具。
2、準備好老師要求的相關資料。
3、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排除外界干擾,用愉 悅的心情迎接數學課堂的學習。
習慣三:課堂學習要高效
課堂學習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學習的主陣 地丟了,那么就無法談學習的效率,怎樣提高我們 課堂效率:首先要聽課專注;其次是要動手,只有 動手去寫、算,才能促使自己動腦,才能發(fā)現自己 的問題;再次是在課堂討論的學習中,要積極發(fā)表 自己的見解,不斷地與同學交流,對自己的思維能 力培養(yǎng)很有好處。
PS:千萬別與鄰桌同學講閑話或不會排除干擾。
習慣四:巧記筆記要勤動手
上課先把老師講的聽懂,然后將復雜的或自己認為 較難的問題的解答過程的幾個關鍵步驟記下來,并 留好空白,待下課后獲仔細時間將筆記補全,如這 是補全筆記有困難,說明上課未聽懂,一定要借此 機會搞懂為止。有些簡單的筆記可直接記在書上。 切記千萬不可上課時只埋頭記筆記,而忽略了老師 的講解分析。
PS:光記筆記而不去溫習筆記等于沒記筆記!
習慣五:完成作業(yè)高質量
作業(yè)與當天的學習內容聯系緊密,應對自己提出高 要求,力爭正確率達到100%。同時力求書寫工整、 規(guī)范,對作業(yè)的錯誤切不可輕視,要及時修正。獨 立完成作業(yè),不要輕易問同學、家長、老師,應多 動腦,培養(yǎng)自己愛動腦的好習慣!寫作業(yè)時要達到 鞏固當天學習內容的效果。
習慣六:復習鞏固常記憶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就是提醒我們要 時時主動復習鞏固。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 把有聯系的知識連成線,形成體系??偨Y常見的解 題規(guī)律和方法,舉一反三,記住一些常見的結論。
習慣七:自主拓展平臺高
“學無止境”,在學習上要不斷地擴展,自學進度 始終走在學校學習進
度的前面,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在學習知識后,進行加深學習。
堅持一:堅持適當練習。數學的學習是離不開練習的, 而練習要有針對性,要針對易出錯的或不懂的地方進行 練習。練習后要總結、要歸納、要反思、不能搞題海戰(zhàn) 術。
堅持二:堅持作業(yè)糾錯。每天作業(yè)發(fā)下來以后,首先要 看自己作業(yè)有哪些錯誤,在完成作業(yè)之前一定先將上次 作業(yè)錯誤的題改正過來,將此類型的題弄懂,爭取不再 犯。 堅持三:堅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數 學其實就是學思維,數學的學習方法在于勤思考、勤動 手。遇到問題要有一種不解決誓不罷休的精神,對已學 過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 和提高。
※學習數學需要探索精神。 只見汪洋就以為沒有大陸的人,不過是拙劣 的探索者?!喔?/p>
※練習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
用好三“本”:隨堂練習本、作業(yè)筆記本/糾錯本、使用好雙色筆,學會“問”。
親愛的同學們,學習數學是艱辛 的,但也是快樂的!只要在學習 中樹立信心、善于思考、不斷努 力,相信你的數學學習能力會越 來越強,你收獲到的自信心和成 功的喜悅也會越來越多!
關于初中初一數學教案范文合集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