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
從遠古先民時期發(fā)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jié)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中華傳統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的三首古詩,都與節(jié)日有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以下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一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光榮犧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圍繞教科書的“珍貴”,按“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順序展開敘述。教學時應結合課后思考題,緊扣“珍貴”,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故事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反差較大,教師可作適當的背景介紹。整體入手,重點體會,避免零敲碎打、串講串問,保證學生讀書思考、質疑討論的時間,深入體會人物情感,指導讀出真情實感。]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么說教科書是珍貴的,懂得革命戰(zhàn)爭年代讀書的不易,了解張指導員為護書而犧牲的意義,從而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學會自我保護的安全知識。
2. 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有不懂的問題試著提出來和大家討論解決。
3.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延、艱、鍋、替、席、捆、俯、恨、勵等;要求會寫的字有:延、移、境、頑、強、艱、椅、凳、替、席、省、領、恨、炸等;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延安、轉移、環(huán)境、頑強、艱苦、椅子、代替、渴望、毛主席、節(jié)省、領書、恨不得。
[4.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法,把“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非常好”的意思寫具體。]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么說教科書是珍貴的。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教科書的“珍貴”,感受戰(zhàn)爭年代讀書學習的困難和張指導員舍身護書的可貴精神。
課前準備:
1. 朗讀錄音。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導入,簡介背景
(一)同學們,書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尋常的東西。你瞧,現在老師手里拿的就是一本(教科書)??墒?,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在險惡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們延安小學的同學們要想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要流血犧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珍貴的教科書》。(拿出你的小手板課題)指名讀課題
[(二)板書課題。讀課題,想一想: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簡介故事背景。]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一)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讀準確。
(二)播放課文的朗讀錄音,提醒學生注意生字和新詞的讀音。
[(三)四人小組互幫互學生字詞。
(四)出示生字詞,采用多種形式檢查字詞讀音。(展示課件第四屏)
(五)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認真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三、指導書寫,掌握生字
(一)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課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字及其筆畫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同學們寫這個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師歸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省”和“黨”幾個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不要寫得過長;“珍、境、席、省、恨”幾個字易寫錯,要重點指導。]
(三)學生寫字。檢查訂正,互相欣賞,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
四、理清順序,分析感悟
(一)整體感知
[1.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讀后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自由讀課文,讀前提示學生注意:為什么說教科書是珍貴的?
(二)理清順序
1.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默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歸納總結出課文的敘述順序。
[2.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敘述順序。(展示課件第六屏)]
(三)分析感悟
1. 課文中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動?
2. 引導學生默讀第9—11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并說說體會。
[3.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獻身的可貴精神。
(1)“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下,已經被鮮血染紅了?!?展示課件第七屏步驟一)
①“完整無缺”是什么意思?]
?、诎丫渥痈某伞澳抢鴫涸谒纳硐拢呀洷货r血染紅了”好不好,為什么?
(2)抓住張指導員犧牲前說的話,結合課文插圖,引導體會,并指導讀出感情。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生字詞。
(二)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是按“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順序進行敘述的,并且重點學習了“張指導員舍身護書”這一部分內容,體會到了教科書的珍貴。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其他部分的內容。
二、繼續(xù)理解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1至7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教科書的珍貴呢?]
(二)組織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抓住重點詞句引導體會。
1. “我們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書啊!”(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一)
(1)“渴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們”渴望有一本教科書?(聯系第2自然段內容,引導體會當時學習條件的困難。)
[(2)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我們”當時盼書的迫切心情。
(3)把“渴望”換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為什么?]
2. “印書用的紙,是黨中央從文件用紙里節(jié)省出來的。”(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二)
(1)“節(jié)省”什么?
[(2)黨中央文件重要不重要?從黨中央文件用紙里節(jié)省出來印書,說明什么?]
(三)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抓住“激勵”一詞,引導體會句子的意思。
(四)讓學生帶著興奮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五)課文中還有哪段話寫出了教科書的珍貴,令你感動。
[書是張指導員用生命換來的,所以珍貴。]
三、歸納小結,暢談體會(展示課件第九屏)引導學生聯系今天的學習生活,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一)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組織交流討論。
(二)引導學生總結提問題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實踐活動
(一)認讀字卡,鞏固識記生字。
[(二)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再從課文里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抄寫在空花籃中和“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書設計:
珍貴的教科書
渴望得書
關懷印書 珍貴
舍命換書
激勵前進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屠、蘇”等2個字,會寫“舊符”等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本首詩的大意。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春節(jié)過年的畫面)。
2.同學們,你知道春節(jié)指的是農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4.簡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于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謚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
屠蘇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蘇”。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
元日:農歷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貼于大門上。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舊符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符
“日+丨=舊”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
“舊”左窄右寬,“符”上窄下寬。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回憶生活,說說“春節(jié)”
1.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節(jié)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jié)。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師歸納:根據同學們剛才提供的信息,老師大致可以歸納出這幾點:
炮竹聲聲,告別舊年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系我們現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p>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5.誦讀古詩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3)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4)誰已經能背了?(指名背誦)
四、聯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fā)現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現在我們叫“春節(jié)”,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在的——“對聯”。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我們稱為“傳統節(jié)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jié)日?簡單說說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課件出示:中秋、端午等節(jié)日簡介)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板書帶節(jié)奏標志的古詩《元日》)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六、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元日》,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讀讀這首詩啊!(范讀——練讀——指名讀——師生讀)
2.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設計意圖:“元日”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春節(jié)”是人所共知的,以“春節(jié)”引入,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guī)椭藢W生理解詩題。】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本處設計這個讓學生說說現在人們怎么過春節(jié),幫他們理解詩中的“爆竹”、“屠蘇”和“桃符”這幾處詞。其實是為了理解詩意作鋪墊的,主要是為了古今時候,人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說出了這些,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p>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識?!?/p>
【設計意圖:語文應該是在生活中學習,又服務于生活的,聯系“元日”,遷移學習,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有一個進一步的了解。】
【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放爆竹 飲屠蘇酒 貼桃符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會認“魂、酒”3個生字,會寫“魂、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復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關于春天的詩句,誰能說說有哪些詩句?
學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清明》。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清明)
3.簡介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
魂 酒 牧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開火車讀,齊讀。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雨紛紛:細雨綿綿不絕。
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清明節(jié)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心里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心里很是哀傷。
(4)師歸納,生質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要問的?路上行人為什么“欲斷魂”?(天氣不好;恰是清明節(jié)在外奔波)這時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傷)
(5)師生交流。
(6)指導朗讀:想象詩句的意境,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7)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借問:請問。
遙指:遠遠地指著。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店,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學生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說些什么呢?(遠處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遙”妙在何處?(還要很遠的路才能到達酒店,心里更加煩悶。)
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誦讀古詩。在這一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無限惆悵的心情。
3.描述全詩的畫面,背誦古詩。
4.出示填空,反饋所學知識。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句詩出自( )朝的( )所寫的《 》。全詩通過描寫的景色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心情。
5.學生小結學法: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板書: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四、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下面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zhí)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是“牧”。
形近字比較:魂一魄灑一酒獵一借牧一牡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1)“酒”左窄右寬,與“灑”區(qū)別開來。
(2)“欲”左寬右窄,右邊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寬,“牧”左右等寬,“欲”左寬右窄。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出示作者簡介圖片,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p>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抓住重點詞語,結合課文插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想象畫面,體會詩情,讀出詩味。層層推進,很好地完成了古詩教學?!?/p>
【設計意圖: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魚,不如受之一‘漁’”的教學理念?!?/p>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啰嗦無重點的“說”,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p>
【板書設計】
清明
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