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5篇
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guī)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1
《機械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2
《實驗用刻度測長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能力目標:
1,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xiàn)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yǎng)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shù)據(jù)要如實,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當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并注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shù),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當遵守實驗室的規(guī)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yǎng)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記錄結果時,應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shù)據(jù),對于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jié)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shù),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guī)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jié)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shù)的規(guī)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shù)時,應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shù)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shù),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后,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jié)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課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正確讀數(shù),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guī)則,說明物理實驗應當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
2,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jié)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正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shù)的規(guī)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yè)本的長和寬,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單位,在讀數(shù)時,應當在準確值后面估計一位數(shù)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當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shù),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后,應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后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后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應當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圖幫助說明,并在記錄完成后,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也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想象,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有時間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地圖上的一段鐵路的長度等,介紹替帶法等.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3
《長度的測量誤差》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shù)值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么是誤差,什么是錯誤并區(qū)別誤差和錯誤.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yǎng)思維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鐘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并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并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于“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么產生,和錯誤的區(qū)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于測量部分,由于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xiàn)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并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于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于長度的視頻資料,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于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guī)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后,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確的測量.
關于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注明單位,應當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shù)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shù)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jié)和原理.
關于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并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jié)長度測量誤差
【課題】
長度的測量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于長度的進率的指數(shù)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正確使用刻度尺并對使用的正確和錯誤能有正確的判斷.正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準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梢越M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可以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發(fā)射一顆人造衛(wèi)星,衛(wèi)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斷的各種各樣的測量,并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準,所以長度有單位,可以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念,條件較好的學??梢杂脛赢?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圖像來幫助學生想象一些長度的數(shù)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準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shù)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3,新授課: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可以觀察圖形和圖像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可以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應當討論不按照正確方法使用時出現(xiàn)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注明單位,并應當在讀出準確值后,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準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shù)值,約是0.2cm,所以木塊的長度是:2.2cm.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shù)值,可以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正確讀數(shù).教學中要注意養(yǎng)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新授課:誤差
對于"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么是誤差,誤差是怎么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后得出.
由于估讀的數(shù)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huán)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可以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qū)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查閱關于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于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于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系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程度
2、內容的祥實程度
3、資料本身的豐富程度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4
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l 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l 過程與方法
1.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2.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l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用“運動有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的公式 。
難點: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
教學資源: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什么是機械運動?
2、什么是參照物?
(設計意圖:回顧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以參照物作為標準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增加前后內容的聯(lián)系,引出詳細學習運動的相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模塊一:引入新課,建構速度的概念。
【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過程中,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出游時,人們希望最快到達目的地;劉翔比賽時,第一個沖到終點;草原上,獵豹追捕鹿。
此時,運動的快慢決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榮耀,而關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實驗:
將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貼成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比較這兩張紙錐從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問題:如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設計意圖:初中學生思維活躍,用學生熟悉的身邊事例來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快慢很重要從而提出問題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引出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前面三個事例,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
2.交流總結;
3.展示各組討論成果。
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并總結: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所用時間的長短;(用時短的就快) ②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總結規(guī)律,培養(yǎng)小組合作精神。)
【環(huán)節(jié)三】創(chuàng)設情境,建構速度概念
教師提出新問題:若路程不相同,時間也不相同時,那如何去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1.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的百米冠軍的成績是12s,而24屆奧運會一萬米比賽冠軍的成績是28 min,怎樣比
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教師啟發(fā):時間和路程都不一樣,我們可不可以把他們其中一個量設置成一樣呢?
學生思考討論:可以計算兩位冠軍每1s內運動的路程,每一個相等時間內運動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的就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情況下進行比較。
2.速度
我們平時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稱作速度,用符號v表示。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時間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單位,那么速度的國際制單位是什么呢?
學生數(shù)學中學過路程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時間的國際制單位是秒,所以會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國際制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
教師補充在交通運輸中我們還常用到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1m/s=3.6km/h。并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并強調常用的幾個。
【環(huán)節(jié)四】速度應用(多媒體展示)
例題1: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物理計算,規(guī)范計算步驟: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來。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單位不同,要統(tǒng)一單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時,數(shù)字后面要寫上正確的單位。
例題2:火車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間的運行速度約為104 km/h,兩地之間的鐵路線長1453 km,火車從北京到上海大約要用多長時間?
強調公式變形,用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例題3:一位百米賽跑運動員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輛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40km/h,哪一個的速度比較快?
學生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題展示規(guī)范學生解決物理題的步驟并學會速度公式的變式,同時注意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模塊二:勻速直線運動
【環(huán)節(jié)一】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
多媒體展示兩個網球運動時頻閃照片,提出問題:①哪個球運動的時間比較長?
②哪個小球運動的速度(即運動快慢)基本保持不變?③哪個小球的運動越來越快?(提示可以用兩種比較快慢的方法)
第一個網球任何相等時間通過的路程相等也就是運動快慢不變,并且一直沿著直線運動,并且運動方向不變,我們成這樣的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設計意圖:用頻閃攝影形象直觀的向學生展示物體的運動情況,加深學生記憶;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討論思考,引出勻速直線運動)
【環(huán)節(jié)二】勻速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注意:運動路線是直線,運動快慢不變即速度不變)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2.平均速度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改變即速度改變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運動基本上都是變速運動。物體做變速運動時速度時快時慢,怎樣描述它的運動情況呢?
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就是用以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的平均速度。此時s是某段的總路程,t是某段的總時間,v表示的就是某段時間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題:火車從北京行駛1小時到天津,通過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車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給予總結提升,構建本節(jié)知識網絡。
一、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
3、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千米/時(km/h).
1 m/s=3.6 km/h
二、在變速運動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案5
溫度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tài)。(2)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說明:教學目標的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課程標準》的概念。在本節(ji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原理和構造,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這節(jié)課以以上知識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以自制演示溫度計為器材,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自己得出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構造。
2、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閱讀教材,相互討論,總結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如何逐步培養(yǎng)起后進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
(說明: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自學、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的能力,及在學習中相互協(xié)作、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自學討論,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燈片,學生觀察圖片
學生觀察后說說感受,引入課題《溫度》
二、新授
第一節(jié)溫度
2、學生實驗一
學生用手觸摸熱水杯和冷水杯,并說出自己的感覺。引導學生總結出溫度的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冷的物體溫度低、熱的物體溫度高)
再讓少數(shù)同學觸摸兩杯水。
老師:憑感覺判斷溫度準確嗎?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的溫度應該怎么辦?
(一):溫度計原理及構造
老師:你們知道的有哪些溫度計?它的構造是什么?
(說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問題。
(說明:老師板書學生提出的本節(jié)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對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某些學生可能提出與本節(jié)內容不太相符的問題,老師不要置之不理,要給予合理的解釋,不要挫傷學生愛思考、愛發(fā)言的積極性
1、老師演示自制溫度計。
老師:當把這個裝置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把裝置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學生觀察。
老師:現(xiàn)在把此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進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想后回答。
老師把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學生觀察現(xiàn)象。
老師:這種現(xiàn)象叫做什么?學生:熱脹冷縮。
老師: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能否制作一個測溫裝置?這個裝置叫做什么?
學生:溫度計
老師:現(xiàn)在誰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測量原理?
老師手舉自制溫度計。
老師:能否用此裝置測量液體的溫度?你認為它有哪些缺陷?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觀察,把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老師拿出演示溫度計
老師:這支溫度計經過改造,已經很完美?,F(xiàn)在大家看看這只溫度計,你們滿意嗎?
老師:誰能描述一下這支溫度計的構造?
(二)、攝氏溫度
1、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學生閱讀課本P69并討論:攝氏度、100攝氏度、1攝氏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
2、攝氏溫度的讀寫:出示天氣預報稿,請學生扮演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誰愿意?
寧夏2012年1月26日天氣預報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寧夏地區(qū)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晴轉多云,北風34級,氣溫—15℃到2℃、明天夜間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氣溫較低,請觀眾朋友們注意防寒保暖。
(學生閱讀,及時鼓勵,糾正其中的誤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3、認識溫度計計的構造,介紹溫度計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溫度計的使用
老師: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該做到哪些事項?
學生閱讀課本P49“溫度計的使用”,并作反饋。
老師:使用溫度計常出現(xiàn)哪些錯誤?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學生閱讀P49使用溫度計的幾個要點,并測量水的溫度,小組展示
(說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自學、討論,展示,總結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印象深刻,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簡單小結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四)、體溫計
1、老師出示體溫計,學生觀察,認識體溫計的構造,特別是縮口的作用,量程老師:同學們在哪里見過體溫計,醫(yī)生在使用之前是怎么做的?學生:在醫(yī)院見過,醫(yī)生使用之前要甩幾下
老師:生病正常,同學們要加強鍛煉,盡量少去醫(yī)院。
(說明:提醒學生加強鍛煉,培養(yǎng)學生愛護自己身體的意識)
學生閱讀P69“體溫計”知識小結:學生自結。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