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馬說》教案
2022八年級下冊語文《馬說》教案
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飼馬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級下冊語文《馬說》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下冊語文《馬說》教案
教學依據(jù):
1.這兩篇課文都是大綱規(guī)定必須掌握的文言文基本篇目,都是課內(nèi)講讀課文,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講解法。
2.初二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chǔ),教師應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理解相關(guān)文言字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相關(guān)文言字詞,理解兩篇課文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背誦兩篇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方法、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合作精神,養(yǎng)成主動提問的習慣。
教學設(shè)想:
1.重視朗讀,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
2.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時數(shù)??捎脙烧n時,一課時朗讀、疏通字詞,一課時分析篇章;也可用三課時,把朗讀、背誦單列成一課時,疏通字詞、積累文言字詞用一課時;也可用四課時,兩篇課文的分析各用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朗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請學生讀“閱讀提示”,了解課文的體裁,了解“說”和“序”的區(qū)別。
教師補充: 1 “說”是古代表議論的一種文體,注重文采,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罢f”奇巧而言辯。2古代的“序”,是為送別親友而寫的,內(nèi)容多為頌贊勉勵之辭。韓愈擴大了贈序的內(nèi)容,不僅一般地敘友誼,話別情,而且述主張,議時事,詠懷抱,勸德行等。“序”懇切而意長。
二、朗讀:
1.正音:
祗zhǐ 駢 pián 茲zī矧shěn 盡粟一石sùdàn 董邵南shào 槽櫪cáolì慕義強仁qiǎng 惡知 wū感慨kǎi
2.領(lǐng)讀。(關(guān)鍵句的節(jié)奏、重點字詞特別是幾個“食”字的讀音要強調(diào))
3.自由讀。
4.接龍讀比賽(兩篇課文共6段,給每個組指定任務,每組學生按座位順序依次朗讀,讀錯者坐下,后面學生接著朗讀,直至讀完全組應讀段落。所用人數(shù)最少的組獲勝。此活動旨在調(diào)動學生糾錯使其更準確的掌握字詞讀音和句子節(jié)奏)。
5.齊讀。
三、疏通字詞:
1.小組合作,對照注釋翻譯課文,(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任務,每人負責翻譯幾節(jié),小組內(nèi)依次發(fā)言,對有爭議的或翻譯不出的地方,要作好整理,準備提交全班共同解決)。
2.交流疑難,共同釋疑(盡可能發(fā)動學生)。
四、積累文言字詞,做好字詞積累卡片:
1.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飼”,sì喂。
不能盡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無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才美不外見 “見”同“現(xiàn)”,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2.詞類活用:
雖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詞活用為動詞,日行千里。
3.一詞多義:(結(jié)合課后練習三)
其真無馬邪 不以千里稱也
其真不知馬也 策之不以其道
安陵君其許寡人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吾知其必有合也 夫以子之不遇時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篇章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二、分析《馬說》:
1.用課文中語句回答問題
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馬的悲慘結(jié)局是?表現(xiàn)食 馬者淺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當立論依據(jù))
3.“伯樂”、“千里馬”、“食馬者”是有深刻含義的,聯(lián)系韓愈的生平談談他們分別指什么人?
4.由題3可知,文章用了什么寫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哪句話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其真不知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文章用哪些詞語扣住“游河北”?(燕趙、適茲土)
2.首節(jié)“必有合”的推測要成立應有哪兩個前提?(大前提:燕趙有感慨悲歌 之士;小前提: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
3.從哪些句子可看出董生是感慨悲歌之士?(三個要點:懷抱利器、不得志、郁郁)
4.第二節(jié)“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也”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分別有何言外之意?
5.第三節(jié)韓愈托董生辦哪兩件事?
6.文章首節(jié)側(cè)重指出董生有才華,第二節(jié)暗示董生此行未必會得到賞識,第三節(jié)再次規(guī)勸董生歸順朝廷,根據(jù)這些提示,找出三節(jié)各自關(guān)鍵句。(“吾知其必有合也”、“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7.末節(jié)有何作用?(照應開頭;表達對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隱士都出來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趙去?)
8.文章語言有何特點?(委婉含蓄,名送實留)
四、拓展訓練:
對伯樂,對千里馬,對食馬者,對董生,對韓愈,你分別有什么話要說?
《馬說》復習資料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相xing馬 祗zhǐ 駢pin死 槽櫪l 不外見xin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柢:只是。 (2)駢死于槽櫪之間 駢死:并列而死。
(3)不以千里稱也 稱:著稱。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猶,尚且。
(5)執(zhí)策而臨之 執(zhí):拿。 臨:面對。 (6)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吃。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 解釋為喂 (2)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xiàn) 解釋為表現(xiàn)
(3)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 解釋為表示疑問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用原文填空并翻譯。
1.有一位名人曾經(jīng)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梢韵氲健恶R說》中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譯: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
2.寫千里馬的悲慘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譯:只能屈辱于低賤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飼馬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譯: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喂飽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來,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這是不識好馬呀。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韓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馬說》教學反思
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我在教學過程中較成功地推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成為了裝知識的容器,這種教學模式和公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不利提高。新的課改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這一學習方法,轉(zhuǎn)變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由“灌輸者”變?yōu)椤爸笇д?、點撥者”。學生學習由被動者變?yōu)榱酥鲃诱?,由原來的“要我學”,變?yōu)榱恕拔乙獙W”。鑒于邊一點,在這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少講,如果講,要講到“點”上,要精要。許多知識點,主要通過學生間的討論、急辯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討論、探究,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例如:翻譯課文由學生討論完成,課文寓意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質(zhì)疑后歸納完成。
新課標指出: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所以這節(jié)課的“小組合作學習、研討問題”和“拓展延伸、聯(lián)系現(xiàn)實”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很主動、很積極,討論也很熱烈,我也不是清閑地旁觀學生的學習,而是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他們學習,如何鼓勵他們更積極地思考,更熱情地探索,充分展現(xiàn)了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性。這也可以說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總的來說,從教學的全程來看,全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步驟比較明晰,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充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感覺到不足的是:在學生聽了錄音朗讀后,讓學生比較自己和朗讀錄音不同的時候,沒能及時地引導學生在字詞方面的比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導;還有在“拓展延伸,聯(lián)系現(xiàn)實”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時間把握不夠好,讓學生討論拖延了一些時間,造成“背誦競賽”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過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