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說課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

巧綿1147 分享 時間:

說課稿是教師講課前必備的一種文稿,你知道說課稿有哪些格式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叨镎f課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希望大家喜歡!

高二生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二節(jié)內容。學生們在幾章中已經學習了基因的本質,基因的表達,對基因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做到鋪墊的作用。

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對基因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引入基因工程,讓學生了解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學科內在邏輯性與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統(tǒng)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過程。

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

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驟及其應用。

2、教學難點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應用及其安全性。

四、 說教法

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采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五、說學法

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導入新課:

提問:各種生物間的性狀千差萬別這是為什么呢?

引導:生物體的不同性狀是通過基因特異性表達而形成的。

列舉:幾種生物的不同性狀:夠吐出絲;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

青霉菌能產生對人類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提問:人類能不能改造性狀?能不能使本身沒有某個性狀的生物具有某個特定性狀呢? 引導:讓禾本科植物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能否讓細菌“吐出”蠶絲;讓微生物生產

出人的胰島素、干擾素等珍貴的藥物。(這種設想能實現嗎?)定向改造生物的

新技術——基因工程。

2、講授新課:

(1)基因工程的原理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02頁第二段,通過提問的方式指導學生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語,并讓學生理解基因工程概念,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最后歸納列表,便于學生的記憶。 概念:在生物體外,通過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對生物的基因進行改

造和重新組合,然后導入受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使重組基因在受體細胞內表達,產生出所需要的基因產物。

(2)基因操作的工具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抗蟲棉培育過程示意圖,同時提出討論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最后交流討論結果,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思考:在以上的基因工程培育的過程中,關鍵步驟或難點是什么?

引導:關鍵步驟的完成過程中都要用到基因操作工具,并使學生形象地記憶“工具”

的作用。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內切酶(簡稱限制酶)。

要想獲得某個特定性狀的基因必須要用限制酶切幾個切口?可產生幾個黏性未端

B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

用DNA連接酶連接兩個相同的黏性未端要連接幾個磷酸二酯鍵?

限制酶切一個特定基因要切斷幾個磷酸二酯鍵?

C基困的運輸工具——運載體

大家一起思考下這些工具到底怎樣操作才能完成基因工程的過程呢?

思考題: 簡要歸納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驟和大致過程。

啟發(fā)學生思考:想像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進行這一操作的精確性。

(3)基因工程的應用。

學生閱讀教科書P.104的內容。教師總結,并從具體事例引入關于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啟發(fā)學生對其安全性問題進行討論。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復習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驟和重要工具,完成課后習題

4、板書設計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驟: 剪切→拼接→導入→表達

結束:

本節(jié)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jié),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二生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表面上看本節(jié)要說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問題,其根本是要解釋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實質。減數_與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緊密相連,而減數_又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解決了本節(jié)的問題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學學習道路上的一只“攔路虎”。

2.教材的處理和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內容量大,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通過薩頓假說和摩爾根的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一是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現代解釋(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如果一節(jié)課講完,時間肯定很緊,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也得不到鍛煉,因此我計劃安排兩課時,第一節(jié)課完成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證明,并配以少量的練習,第二節(jié)課完成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的理解,輔以較多的練習。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節(jié)課的特點,結合學生對前面內容(孟德爾的兩個實驗和減數_)的熟練程度,本節(jié)課主要達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認同基因在染色體上(這是理解孟德爾兩大定律實質的前提)

⑵能力目標:體會科學研究中的“類比推理”的重要性。

⑶情感目標:學習科學家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當時就是因為摩爾根對孟德爾遺傳理論的不相信和對薩頓的懷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學的真理)。

4.重難點的確定

如果要記住“基因在染色體上”這個結論是非常容易的,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關鍵是要求學生理解體會這個結論的來歷,學會這種科學研究的思路。因此如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學習”,我對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去做實驗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課就不需要探究,這個理念是希望讓我們和學生都形成一種習慣,即對我們發(fā)現的問題首先可以提出假設,然后實驗證明,最后得出結論,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這堂課我就準備按這樣一個思路來講授,因為這節(jié)內容剛好符合這樣一個特點,首先是薩頓發(fā)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它們的分離與減數_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這樣一個現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設(薩頓假說),然后是摩爾根的實驗……,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比如問題探討中“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答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甚至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通過教師的傳授及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是不夠的,教學任務需要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體協(xié)商與對話等教學情境來實現。所以本節(jié)課除了傳統(tǒng)的傳授法之外,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主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四.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這是教材上設計的問題,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學生將遺傳因子與染色體聯系起來,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回答出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哪怕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那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類比推理讓學生從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上面的導入很容易過渡到薩頓的發(fā)現以及假說,但是要說明一點,假說的提出不是無根據的亂說,而是通過“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因為薩頓發(fā)現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這里面需要給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類比推理,并強調其重要性),然后是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與討論”:

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體)嗎?如果你也認為基因在染色體上,請你在圖中染色體上標注基因符號,解釋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P28圖)

這個“思考與討論”必須讓學生來完成,當學生將基因標注在染色體上之后,會發(fā)現不管是F1還是F2代,結果與前面孟德爾所做的實驗(還沒有發(fā)現減數_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這個時候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將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標注在染色體上是一點都沒有問題。

(三)摩爾根的實驗

由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實驗圖解(略)

對于摩爾根的實驗我想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材是關鍵(果蠅)

2、所研究的性狀(紅眼和白眼)也很重要,是一對相對性狀,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3、關注特殊的現象(白眼性狀總是與性別相關聯)是實驗最終的突破口。

4、性染色體的發(fā)現推動了這個實驗的進展。

將控制白眼的基因w定位在_染色體上,Y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的實驗現象的導了合理解釋。這里有必要讓學生寫出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的遺傳圖解:

還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在孟德爾對豌豆的雜交實驗現象提出合理解釋之后還必須有一個驗證,即測交實驗,因此這里也需要多摩爾根的解釋進行驗證,這個過程讓學生完成,有利于對前面遺傳圖解的鞏固。

高二生物說課稿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我說課的內容是《基因的結構》,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生物教科書選修第三章第二節(jié)《基因的結構》。本次說課包括四個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指出:“高中生物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的,是理科學生的必選課,要為理科學生的升學和就業(yè)打下良好的生物學基礎。選修課課程內容的安排側重于生物科學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密切關系的基礎知識,……以上選修課教學內容,與必修課內容既不重復,又有密切的內存聯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力求做到從理科學生升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著重選取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新進展的內容,并且十分重視理論知識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我國生產、生物技術及環(huán)境保護等實際”。

1.本章教材承接了高中生物必修課中有關遺傳學基本知識。

本節(jié)是對必修教材第六章《遺傳和變異》的第一節(jié)《遺傳的物質基礎》部分知識的補充,并使學生對基因在遺傳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有較全面的了解。《基因的結構》涉及到DNA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用,基因的概念、結構,復制及其表達,中心法則等知識,可以使學生對基因及其遺傳機理在高二基礎上取得更深一層的認識和理解。

2.為學習《基因工程簡介》打好基礎。

本章教材共包括三節(jié):《細胞質遺傳》、《基因的結構》和《基因工程簡介》。有關基因工程的內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基因工程技術是四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酶工程)的核心技術.基因工程的學習又是在掌握基因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無論是從其內容,還是從其所處的地位來看,本節(jié)教學內容對理解基因工程以至于第四、五章教學內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按《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供試驗用)》精神,本節(jié)應該達到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

知道人類基因組研究

2.能力目標:

1.通過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和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學習的方法。

2.理解編碼區(qū),非編碼區(qū)和RNA聚合酶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人類基因組研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研究中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家在人類基因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

3.正確認識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價值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艱巨性,通過閱讀分析有關新聞報道,理解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否則會誤導公眾。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

落實方案:用多媒體課件說明原核細胞基因結構與真核細胞基因結構的區(qū)別。

2、教學難點:原核和真核細胞基因非編碼區(qū)上游RNA聚合酶結合位點的作用、真核細胞基因的間隔序列。

突破策略:

1)安排學生預習,讓學生閱讀分析教材,熟悉教材。

2)使用多媒體直觀顯示真核細胞基因結構。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引導—發(fā)現”式,融合討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通過列舉事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及相關材料,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學習,積極去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基因的結構》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所講述的知識大多是微觀的,知識難度較大,因此,我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微觀結構宏觀化,以形象思維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信息時代的學生要有獲得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再發(fā)現”,增強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當前生物科技發(fā)展熱點課題,媒體上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報道很多,而且各方面的論述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悲觀的、樂觀的……我收集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閱讀討論,讓學生全面的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

第三部分:學法指導

學習指導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愿學、樂學、主動學、會學,在于提高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習方法:確立學習目標——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練習與提高。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guī)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運用概念規(guī)則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本節(jié)內容不強調學生對基因的結構的死記硬背而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核心生物概念,真正理解,熟練應用,更注重第三層次的學習,目的是發(fā)展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學程序

我認為。一個能鼓舞自己的學生學習的教師就是好教師。教師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_。如何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這種強

烈的學習愿望呢?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溫故知新,引出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原有知識經驗,生成對本節(jié)相關內容的問題情景。精心設疑,置學生于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產生價值取向,注意力開始集中起來,準備主動積極投入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1)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化學本質是什么?

2)基因有什么功能?

3)思考: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基因存在于人體的什么細胞中?為什么細胞含基本相同的基因,但只有唾液腺細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胃腺細胞中合成胃蛋白酶呢?這與基因的結構密切相關的,那么,基因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呢?

二.閱讀自學,分析問題

帶問題閱讀教材,觀察課件,通過類比、推理、歸納,很自然就可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因而產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要求學生帶著下列思考題閱讀教材《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部分內容

出示思考題:

1、原核細胞基因的結構包括哪幾部分?

2、什么叫編碼區(qū)?

3、什么叫非編碼區(qū)?其重要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4、R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及作用分別是什么?它是如何催化DNA轉錄RNA的?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補充,教師歸納。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_段,是控制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遺傳效應是指能轉錄為

mRNA,繼而翻譯為蛋白質,或轉錄為核糖體RNA.轉運RNA的功能。

3、RNA聚合酶:位于編碼區(qū)上游,其作用是催化DNA轉錄成RNA。

(二)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部分內容,并思考下列問題:

1、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如何?

2、與原核細胞基因結構相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投影原、真核細胞基因結構示意圖,并比較它們的異同。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補充,教師歸納。

2、真核細胞基因結構特點:與原核生物的基因結構基本相似,只是編碼區(qū)是間隔的、不連續(xù)的,可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即外顯子)被不能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即內含子)隔開。而且外顯子序列在整個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較小。

3、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和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

4.由旁欄思考題的解決過程加深對上述內容的理解。

指導學生計算旁欄思考題中外顯子的堿基對在整個基因堿基對中所占比例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外顯子序列在整個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從而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基因中調控序列的重要作用。

(三)提供資料,指導學生閱讀有關《人類基因組研究》有關內容,并分組討論銀屏出示的思考題,教師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點撥、歸納。

1、研究對象:人體1—22號常染色體和_、Y兩條性染色體上的全部基因(22+_Y)

2、研究內容:繪制人類基因組四張圖,即: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3、啟動時間:1990年

4、參與國家:美、英、法、德、日、中(我國承擔其中1%的測序任務)

5、研究意義:

①對各種遺傳病的診斷、治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②進一步了解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個體發(fā)育的機制,以及生物的進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③推動生物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并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疑難分析

通過疑難分析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jié)內容,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1)編碼區(qū)和編碼序列的區(qū)別

基因分為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非編碼區(qū)是非編碼序列,編碼區(qū)不一定都是編碼序列,編碼區(qū)中也存在非編碼序列,如真核細胞基因的內含子。

2)外顯_基數目與對應蛋白質數目的關系,其核心是“堿基配對原則”及中心法則的應用。同時注意由已知蛋白質氨基酸數目,只能計算出基因中編碼區(qū)的外顯子所含的核苷酸數目,而非編碼區(qū)和內含子中的核苷酸數目是計算不出來的。

3)水稻基因組為什么只要檢測12條染色體?而不像人類基因組那樣需檢測22條常染色體和_、Y兩條性染色體。

水稻是雌雄通體的生物,沒有性染色體與常染色體之分;人是雌雄異體的生物,有性染色體與常染色體之分.所以人類單倍體基因組就由22條常染色體DNA分子和_Y兩條性染色體DNA分子組成,而水稻的單倍體基因組只有12條染色體DNA.。

四.小結與練習,鞏固知識

課堂小結,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重要知識進行總結整理,查漏補缺。形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課堂練習的處理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布置課后活動,搜集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報道。

本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探究的素材,并結合多媒體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把教材中的“現成結論”,通過多處“設障”、“布惑”,將教材進行活化和優(yōu)化處理,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材”。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僅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也要學生自主的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學習??傊?,努力改變我們教育教學中的弱點或缺點,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不懈追求。

高二生物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的復制》這一部分內容也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前面已學習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和減數_知識進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個遺傳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DNA分子的復制;探討DNA復制的生物學意義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德育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求知欲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DNA復制的條件、過程及特點。

(2)教學難點:DNA復制的過程,特別是半保留復制。

4.教材處理及課時安排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內容只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順序是“推測-實驗證據-復制過程”進行。

二、說學法:

學生應通過觀察、分析、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來學習本課內容

三、說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把DNA復制過程編制成動態(tài)過程,使難點知識變靜為動、變抽像為形象,轉化為易于吸收的知識。并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思維能力,且適當配合練習,將知識化難為易。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關于DNA分子的復制的教學,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課題下的,2008北京奧運會的會

幑“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導及問題探討,激起學生和興趣。然后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有

關有絲_和減數_過程中DNA復制的時間。接下來設置問題:“DNA是如何復制的”?

讓學生積極討論。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對DNA復制過程的推測,從而得出DNA的半

保留復制過程。

其次,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充分利用課本的彩圖來分析、學習科學家對DNA復制過程所做的經典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領悟科學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種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后重帶、中帶、輕帶表示的DNA分子的雙鏈構成怎樣的,在整個實驗親代、子一代、子二代細胞中提取出的DNA離心結果說明了什么。通過層層分析,學生不僅能夠自已得出結論,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半保留復制。從而也得出了DNA復制的定義。最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第54頁,提出相關問題:

⑴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⑵什么叫子鏈?復制一次能形成幾條子鏈?

⑶簡述子鏈形成過程?

讓學生充分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播放多媒體DNA分子復制過程的動態(tài)圖解。歸納出復制三點過程:①解旋提供準確模板②合成互補子鏈③子、母鏈結合盤繞形成新DNA分子。

以上過程可配合板圖進行歸納。通過這個過程得出DNA復制的特點:

(一)DNA分子是邊解旋邊復制的,是一種半保留復制,即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二)DNA復制嚴格遵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準確復制,從而保證了子代和親代具有相同的遺傳性狀。

設問:DNA復制后兩個子代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為什么?

通過設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DNA復制的全過程。接下來讓學生總結出DNA復制的四大基本條件:①模板:開始解旋的DNA分子的兩條單鏈;

②原料:是游離在核液中的脫氧核苷酸;

③能量:是通過水解ATP提供;

④酶:酶是指一個酶系統(tǒng),不僅僅是指一種解旋酶。

最后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出DNA復制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意義:DNA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wěn)定性,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使物種得以延續(xù)。

應用:目前DNA分子廣泛應用于刑事案件偵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親子鑒定的主要證據之一。把案犯在現場留下的毛發(fā)、血等進行分析作為破案的證據,與DNA有關。

高二生物說課稿5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有了一定的理解,這對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這節(jié)課主要包括……和……等內容,它的學習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所以,學好這節(jié)課還是很重要的。本內容包含的一些……知識,是以后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

通過分析,本節(jié)課具有3個特點:(1),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社會,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視學習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2),本節(jié)課的內容安排注重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實驗的步驟設計、具體細節(jié)處理等,還沒有完全掌握(還不是很熟悉),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3),本節(jié)課注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學生應該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識地設置了具有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以圖代文,讀表分析,討論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尋找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從知識、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首先知識方面,我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導他們培養(yǎng)什么態(tài)度,樹立什么觀念等等。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大綱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難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包括……和……兩點,而……是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難以把握,比較抽象,所以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是……

四、說教法

由于生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本書又主要依實驗為依托(在實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和能夠動手操作尤為重要。考慮到本課的特點,我準備采取設置情境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具體來說主要采用直觀演示法:采用播放……有關圖片、視頻等手段對……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p>

活動探究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分組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p>

五、說學法

俗話說: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他們活學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記硬背,具體說來我準備引導他們用理解記憶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方法來學習本課。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首先,我先提問學生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了解他們的掌握情況,溫故知新。

接著我將利用課件(視頻小片段、圖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圖片(內容),引出新課(……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huán)節(jié)

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

然后在講授新課環(huán)節(jié),接著利用課件演示……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向學生講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從……講起,……

由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實驗,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不能只依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照貓畫虎式地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步驟和方案,還要使學生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的設計原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所以我采用播放……讓學生自己通過……的觀察

分析,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方法,在實驗中加深理解,變抽象內容為具體設計,更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更培養(yǎng)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找同學描述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通過其他學生對其方案進行評價,并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議),最后由我及時進行總結并給出完善、詳細的設計方案,并總結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則:1、提出實驗假設2、設計探究實驗方案3、得出實驗結論并進行分析,

接著,再次讓學生觀察或思考試驗流程,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指出實驗應注意的問題,實驗中有關操作的調控,我在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師生一起互動,突破難點

在完成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后,我將對教材中有關……的知識點進行適當引申,比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串聯積累及其思維的展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接著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

第三,整體回顧,歸納小結

最后,對本課進行小結,簡要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并指出那些內容需要學生記憶,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課下自己查閱資料。之后,布置作業(yè),難度要適中,既兼顧基礎,又有拔高鍛煉

最后,說我的板書設計,也是我說課的第四部分,我將這樣設計本課的課堂板書……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比較直觀系統(tǒng),一目了然。簡要體現了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jié)課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一學法指導為中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來,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二生物說課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相關文章:

2020年高二政治說課稿范文五篇

2020年七年級生物說課稿精選五篇

八年級生物說課稿優(yōu)秀模板五篇2020

2020年高二語文說課稿范文五篇

最新高二歷史說課稿范文五篇2020

精選高二數學說課稿范文五篇2020

高二生物說課稿范文合集大全

人教版高一生物說課稿范文五篇

2020年八年級政治說課稿優(yōu)秀范文五篇

初二生物說課稿最新范文五篇

高二生物說課稿精彩范文五篇2020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4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