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
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供您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1
九年級物理《速度》一課的教學,一般我們物理教師會采用教材的安排,讓學生觀察大量的運動物體的圖片或視頻材料,感受運動物體的快慢來引入速度教學。效果從學生的反應看雖然不錯,但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提供的感性材料早已司空見慣;有的學生對材料還會產(chǎn)生相似聯(lián)想,思維不知在何方;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對速度問題他們在小學就已經(jīng)學好了,無須重復學習。我對《速度》這節(jié)概念
課的引入做了如下改進:
1、沒有給學生準備任何觀察的材料。
2、設計了四個問題,讓他們展現(xiàn)思維的火花。
教學課例:
問題一:我們學習速度這個物理量,它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同學們對速度似乎了解的很透徹,假如你騎自行車上學,你一下子超過了行人,你比他快;馬路上的小車一下子超過了你,它比你快。似乎快慢是必然的,實際.......對他們快慢的比較在你的大腦里經(jīng)歷了一系列思維判斷后得出的。請問:你知道你是怎么比較它們快慢的?(學生基本上是瞠目結舌,這個問題已經(jīng)緊緊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思考了,教師不做任何解釋)
問題二:在運動場上,百米賽跑中,觀眾和裁判是如何比較運動員的快慢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很順利的得出比較它們快慢的方法(1)相同時間比較路程;(2)相同路程比較時間。學生歸納得出后回到問題一,讓學生自己解
決)
問題三:假如在我們學校運動場上400米的冠軍和奧運會上馬拉松的冠軍,要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又該怎么比較?(學生根據(jù)問題二的結論,要求教師給出他們運動的時間加以比較。教師給出時間讓學生計算,然后歸成兩類)
問題四:假如讓你去給速度定義,統(tǒng)一它的算法,你應該怎么來定義速度?(學生基本上各抒己見,分成兩派。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定義和算法)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可以解決學生認為速度早已學過,不用再學的錯誤觀念,使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同時也能緊緊的抓住學生的思維走向,使他們始終處于一個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之中。這樣處理我認為要比按照教材提供的處理方法好
得多。
初中物理概念課有些是沒有任何實驗來輔助教師來完成概念引入的,針對這種情況,要做好課,首要任務教師一定要清楚學生頭腦中對要接受的概念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建立概念才讓學生接受。怎樣使用教材的確是我們廣大物理教師值得思考、研究的課題。以上內(nèi)容僅僅是個人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若有不妥之處,
懇請諸位批評指正。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2
《速度》的教學設計
江蘇省寶應縣子嬰河中學 王茂東
【教學目標】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義和單位。 2.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學會用速度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
對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時間的了解;對兩種速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
1.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及對不同方法的靈活運用; 2.如何引導學生比較準確地進行速度的測量。 【教學準備】
學生:白紙兩張、刻度尺、秒表(或手表)
教師:白紙若干、長尺、秒表、一汽車速度計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投影展示:獵豹、青蛙運動的情景。
師:大家認真觀看一下影幕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情景,你們認為哪個動物運動得快,哪個動物運動得慢? 生:獵豹運動得快,青蛙運動得慢。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又是如何比較的? 生:??
師:如果有一輛轎車和卡車,轎車行駛了10km,一輛卡車行駛了1h,那么哪輛車快呢? 生:沒法回答,因為缺少條件。
2.談話引入:根據(jù)上面的討論自然地引出下文。 師: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然而單獨用路程或時間都無法進行比較其快慢。那么該如何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物體的運動快慢問題。
二、新課學習
1.探究活動一: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
師:(1)取兩張16開的白紙,一張對折一次,另一張對折兩次。注意兩邊要向上疊起一部分。 (2)問:若將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釋放,同學們猜想一下哪張紙片下落得會快一些? (讓學生們討論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生:??
師: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該如何來驗證呢? 生:用實驗加以驗證。
師:請同學們能不能自己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呢? (同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后,然后由學生代表發(fā)言)
生1:讓兩張紙片從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張紙片下落時在前面的就是運動快的。 生2:讓兩張紙片從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張紙片先落在地上就是運動快的。 ??
師:總結同學們的設計方案,可以知道同學們已經(jīng)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兩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一)看哪張紙片下落時在前面,是用了“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
(二)看哪張紙片先落到地上,是用了“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你們自己選用的方法,做一做,看哪一張紙片下落得快?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
師: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以下你們采用了哪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得到的結果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歸納小結)
師:如果讓兩張紙片從不同的高度釋放,又怎樣比較紙片運動的快慢呢? (學生交流后,發(fā)言) 生:分別測量各紙片的下落高度s和落地時間t,然后求出s/t的比值,s/t的值大的紙片運動得快。 師:s/t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在物理學中,可用一個物理量來表示──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師:飛機在4s內(nèi)飛行了2000m;汽車在50s運動了500m,那么飛機、汽車每秒鐘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生:飛機每秒通過的路程為2000m/4s=500m/s;汽車每秒通過的路程500m/50s=10m/s。 師:那么,在相同時間(1s)內(nèi),誰走得路程長?誰運動得快? 生:略
師:這一秒就叫做單位時間。速度的大小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指出:所謂“單位時間”是以時間單位為單位,數(shù)量為1的時間稱為單位時間,如:1秒、1分、1小時??。在單位時間內(nèi),比較運動物體通過路程的長短,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了即速度大小。
師:如果用符號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那么速度的計算公式可用什么來表示? 生:v=s/t。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時間的單位各有哪些? 生:??
師:根據(jù)速度的公式可知,速度的單位應該是路程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常見的速度單位有主單位米/秒(m/s)和交通運輸單位千米/時(km/h),讀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時。那么這兩個單位之間是這樣換算的呢?若汽車的速度是15m/s,表示什么意義呢?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小結:1米/秒=1/1000千米÷3600時=3.6千米時) 生:該汽車每秒通過的路程是15米。 2.探究活動2: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師:現(xiàn)要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你認為應該測量那些物理量?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 生:紙片下落的路程和時間。需要的實驗器材有尺、秒表。 師:同學們能否設計出實驗記錄表格嗎? (學生自己設計、測量、計算)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歸納小結)
師:(出示汽車上速度表的模型)你能從表中讀出結果嗎? (出示例題)一輛汽車在京滬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表中的速度是100Km/,距離上海還有80Km,若汽車保持速度不變,計算一下,到達上海還需要多長時間?
(生讀題后,師作強調(diào)):同學們做題時要注意,物理題的計算要寫出物理依據(jù)或物理公式,然后帶入數(shù)據(jù)和單位,求出結果并注明單位。
(師作示范)
已知:s=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s/t得,t=s/v=80Km÷100Km/h=0.8h=48min 答:到達上海還須要48min。
師:在我們?nèi)粘I钪刑幪幙梢钥吹剿俣鹊默F(xiàn)象,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學生舉例)
師: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與速度密不可分。體育、交通更是與速度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有關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摘金奪銀的文字內(nèi)容。
三、小結本課內(nèi)容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四、作業(yè) 見課后的練習。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3
《認識速度》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5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的情景體驗,使學生理解、感悟“速度”的含義。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jīng)歷思考、創(chuàng)造、對比等過程,體會到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單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3.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 “速度”的含義 教學難點:速度單位的理解。 學情分析: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53頁的教學內(nèi)容,教材是結合解決簡單的行程問題,建立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概念,并探索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理解“速度”比理解“路程”和“時間”要更困難一些,特別是,速度單位的表達又與以往學習過的單位表達有很大區(qū)別,因此,把這部分內(nèi)容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比較合適。第一課時為認識速度,第二課時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速度
1.感受“路程一定,如何比較快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當今世界上百米比賽中,跑得最快的人是誰嗎?
1 生:博爾特。
師:沒錯,在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博爾特獲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冠軍。而在2009年,他更是創(chuàng)造了男子100米9秒58的世界紀錄,想不想看一看當時的比賽錄像?(播放錄像)
師:看完錄像,你有什么感覺? 生:博爾特跑得特別快。
師:這里的快,也就是博爾特的速度快。正是因為他的速度快,他才贏得了當天的比賽。老師這里有前三名的成績表(課件出示)。
師:從這張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三人都跑了100米……
師:從表中,為什么我們說博爾特跑得最快? 生:因為他們都跑了100米,而博爾特用了9.58秒。
師:這三個人跑的100米,在數(shù)學上,叫做路程,而9.58秒、
9、71秒、
9、84秒,指的是時間。
師: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路程相同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2.感受“時間一定,如何比較快慢”。 播放王老師pk博爾特模擬動畫。
師:(課件出示)王老師與博爾特比賽的信息表,根據(jù)表中的信息,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生:王老師9.58秒跑了70米,博爾特9.58秒跑了100米,所以博爾特跑得快。
師:也就是說,時間相同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
2 師: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發(fā)現(xiàn)速度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
生:路程、時間。
師:那到底什么是速度呢?速度與路程和時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速度。(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現(xiàn)實素材,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情境,自然引出“路程”、“時間”和“速度”的概念,初步溝通速度與路程、時間的關系,為學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p>
二、探索交流,理解速度
1.探究“路程和速度都不相同,如何比較快慢”。
師:李老師從家步行到學校用了4分鐘,王老師從家步行到學校用了6分鐘!在這場比賽中,李老師走的更快一些,你們認為呢?
生:有可能王老師家比較遠……
師:看來,判斷走得快慢,不僅需要知道時間,還需要知道路程。有了路程和時間,你們能比較出快慢來嗎?生獨立動筆算,師巡視、展示。
師:請看,這里的70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分鐘走70米。
師:看來,計算出每分鐘走的路程,就能比較出快慢來!
師:這每分鐘走的路程,表示的就是速度(板書:速度)。如果有了路程和時間,你會求速度了嗎? 怎么求?
生:路程÷時間=速度。(板書)
【設計意圖:再次創(chuàng)設“比快慢”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精力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真切地體會到速度與時間
3 和路程有關,知道當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時,怎樣比速度,滲透了建模思想?!?/p>
2.解決問題,探究速度的表示法 師:你能計算出下面的速度嗎?
(1)“神十”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十”飛船的速度是( )。
(2)王老師騎自行車2小時行走了16千米,王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生獨立解決。
師:現(xiàn)在,我要向世界驕傲的宣布,王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和宇宙飛船一樣快!
生:“神十”飛船是每秒行的8千米,王老師騎自行車是每小時行8千米。
師:怎樣表示才能讓人一眼看出來,這8千米是每秒行的,這8千米又是每小時行的呢?請把你的想法寫在學習卡上,看誰的方法既簡明,又清楚!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
說明:每秒行8千米可以寫成:8千米/秒,每時行8千米可以寫成:8千米/時。
【設計意圖:速度單位的表示法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受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學生對復合單位理解難度較大。本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解決“神十”飛船與王老師騎自行車速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通過比較引發(fā)
4 思考,提出質疑。從而體會到采用復合單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的表示法?!?/p>
3.提煉速度的概念
師: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速度,還有很多(課件出示)。 學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是的,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三、鞏固應用 總結提升
師:出示:8米/時。誰來讀?猜一猜它是誰的速度? 生猜,并說理由。
師:看來這個速度特別慢,它呢? 出示:200千米/時(動車速度) 師:怎么讀?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
師:2009年暑假,我從濟南坐動車去北京,用2小時,你能計算出從濟南到北京的路程是多少嗎?
生:200×2=400千米。
師: 2001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曾坐火車去北京,猜一猜,那次我坐了多少小時?
生:3小時、5小時、10小時……
師:你們的想法都對,王老師究竟做了幾小時?課件出示:8小時。 師:誰能告訴我,那時候火車的速度是多少? 生:50千米/時。
師:今年,也就是2015年,動車的最高速度達到400千米/時,假如
5 我們有幸能夠坐上這樣速度的火車,那從濟南到北京需要多久?
生:1小時。
師:從剛才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路程不變,隨著速度越來越快,用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梢?,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速度,而速度的改變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師:同學們,課到這兒就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速度,而通過最后各種火車的速度,我們可以感受到,速度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王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設計意圖:在認識速度概念的基礎上,本環(huán)節(jié)采用猜測、想象、對比等方式,讓學生加深對速度現(xiàn)實意義的感受。在鞏固理解速度的表示法的同時,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速度的內(nèi)涵,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的激勵、問題的引導及解決等方法和手段,推動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導入的階段,本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shù)學生活化、生活數(shù)學化的數(shù)學教育理念,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選擇了百米賽跑的情景作為導入素材,播放了一段博爾特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的精彩片段,并引用他們的比賽成績引導學生理解:當路程相同時,時間越少,速度越快。那么,又如何使學生理解:當時間相同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我創(chuàng)設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奧運會”,王老師PK博爾特,在生動搞笑的氣氛中,學
6 生扎扎實實地感受到了影響速度的變化因素。
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經(jīng)歷猜想、驗證、說明、交流、評價,最終歸納、概括獲得速度的概念。當學生對速度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我又給學生呈現(xiàn)了生活中的物體的速度:像自然現(xiàn)象、動物、交通工具等等,給學生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情感上的升華,對“速度”有了真真實實的“感覺”。
最后,通過交流不同時期火車的速度,讓學生感受到了科技改變了速度,而速度又改變了生活。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是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為下一節(jié)課進一步研究三者的關系做好了鋪墊。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4
加速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定義;
(2)明確加速度的矢量性,知道如何推導出速度時間公式;
(3)掌握和加速度有關的計算,會用加速度的原理分析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與加速度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用理論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激發(fā)求知欲。
(2)通過課堂上的打點計時器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
(3)通過對圖像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與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道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 實驗法 探究法 練習法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5min)
(1)播放視頻:1,賽車啟動過程
2,獵豹追趕羚羊過程
3,博爾特起跑過程
教師:同學們注意觀察賽車速度變化
學生:注意觀察
設計意圖:感性上認識加速度
(2)總結視頻中速度變化
師:很明顯,幾個運動物體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板書: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新課教學(30min)
(1)演示實驗(5min):教師演示小車在斜面上下滑過程并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
教師:讓同學配合讀數(shù),將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做成V-t圖像
學生:注意讀數(shù)的準確性,將圖像與數(shù)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圖像的特點與一次函數(shù)聯(lián)系起來
(2)課堂練習(5min)
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接觸函數(shù)圖像的解析式
學生:認真求解
教師:分析圖像的截距與斜率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3)提出概念(5min)
1.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
師:速度變化快慢也就是速度變化率,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28“科學漫步”第
一、二節(jié)。指導學生帶問題閱讀教材:1.什么是變化率?
2.某個量D的變化率(變化快慢)應如何表示?
2.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va??t
定義式
(4)加速度矢量性的引入
教師:△v是速度變化,△t為完成此速度變化所需時間.△v=v2—v1.
若速度v1、v2方向相同,且為正方向,
△v>0表示加速直線運動;
△v<0表示減速直線運動。
學生:聯(lián)系剛才的圖像思考加速度為正或者為負時圖像的不同
(5)結合速度的單位以及加速度的定義式給出加速度的單位
板書: 國際單位:m/s2或m·s-2 .讀作米每二次方秒.師生共同討論:加速度分為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指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加速度,瞬時加速度指物體在某個時刻或經(jīng)過某個位置的加速度.
(6)課堂鞏固
討論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舉例說明.
1.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2.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一定大;
3.加速度為零,速度一定為零.
生:速度大的勻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為零,加速度為零,所以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對于從靜止開始加速度的物體,開始短時間內(nèi),盡管加速度大,但速度不大.
速度變化大,如果經(jīng)過時間很長,加速度可能很小;反之,加速度大,是指速度變化快,如果時間很短,速度變化不一定大.
加速度為零,可以是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一定為零;反之,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從靜止開始做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初始時刻,速度為零,加速度為零就不可能加速.
師:能否從以上討論中總結出速度、速度變化、加速度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板書:速度、速度變化、加速度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從圖像看加速度
教師:請同學分析圖像1的運動過程
學生:運用所學的加速度的有關知識分析出加速,勻速到減速的過程 教師:讓學生說出圖像2中兩條直線的差異 學生:理解斜率代表加速度
四,小結擴展: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義式、物理意義、單位各是什么? 2.怎樣正確理解加速度?加速度與速度間有什么關系? 3.速度的改變量是否總是速度增加?怎樣理解加速度的正負號. 4.根據(jù)v—t圖像怎樣求加速度? 5.怎樣根據(j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五,課后作業(yè)
至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推導出速度時間圖像(提示: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與圖像 )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5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知道加速度與速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會根據(jù)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系判斷物體是加速運動還是減速運動。
3、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xiàn)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教學中從速度一時間圖象的角度看物體的加速度,主要引導學生看傾斜直線的“陡度”(即斜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數(shù)據(jù)求加速度。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動畫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于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勇于放棄自己的錯觀點。
教學重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qū)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方法: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帶滑輪的長木板、小車及砝碼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演示:讓小球分別在傾角較小的斜面和傾角較大的斜面上滾動。 提問:小球兩次各做什么運動?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得出:小球兩次都是做速度越來越快的直線運動,但后一次速度改變得快。那么怎樣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呢? 討論:速度改變快慢的比較
師:為了描述物體運動中速度變化的快慢,人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二)新課教學
1、加速度
師:請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描述物體運動位置的變化的?例如在直線運動中,物體從A點運動到B點.建立數(shù)軸AB,設A點在數(shù)軸上的讀數(shù)x1(一維位置坐標,下同)為2 m,B點在數(shù)軸上的讀數(shù)x2為7m,則物體運動位置的變化大小為多少? 生:△x=x2一xl=7 m一2 m=5 m,方向由A指向B。
師:如果物體從A到B是做勻速運動,如果所用時間為t=10s,怎樣求這段過程中物體的速度? 生:物體運動的速度v=△x/△t=5m/10s=0.5m/s,方向從A指向B。
師:如果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同樣在10s內(nèi),速度從2m/s增加到7m/s,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 生:用物體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時間來描述這段過程中物體運動速度增加的快慢。 師:如果用a符號表示物體速度增加的快慢,△v表示物體的速度變化量,△t表示物體的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那么用公式如何表達呢? 生:a=△v/△t=(7-2)m/10s2=0.5m/s2
師:不同物體的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往往是不同的,再看下面的例子。
案例1:飛機的速度由0增加到約300km/h,飛機的速度的變化是多少?若發(fā)生這一變化用時約30s,則物體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 案例2:迫擊炮射擊時,炮彈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s內(nèi)就可以由0增加到250m/s,炮彈速度的變化與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1(回答第一個案例):300km/h約相當于83m/s,a=△v/△t=(83—0)/30m/s2=2.8m/s2。 生2(回答第二個案例):a=△v/△t=(250—0)/0.005m/s2=5×104m/s2 師:上述方法就是變速直線運動中,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快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中a=△v/△t是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基本定義式。
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定義式:a=△v/△t =(vt-v0)/△t v0——開始時刻物體的速度 vt——經(jīng)過一段時間t時的速度
(2)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 (3) 國際單位:m/s2或m·s-2讀作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也是矢量,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問]用兩輛汽車以相同的速度變化率做勻加速運動和勻減速運動,雖然速度變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變化情況不同,前者速度越來越大,后者則反之。啟發(fā)學生思考,只憑速度變化快慢(速度變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引出加速度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定義公式中時間△t是標量,是沒有方向的,因此加速度a的方向跟速度改變量△v的方向相同,對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的方向與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若取v0的方向為正方向,則a的方向可用正負號來表示。因此: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為正值。 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為負值。
分析:當物體加速時,則△v =(vt-v0)>0,時間△t是標量,加速度a的計算值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即初速度 v0取正值),a為正值則可表示a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過來說,若加速度a與初速度同向時,則這個直線運動為加速運動。 當物體是減速時,則△v =(vt-v0)
閱讀課文,說說什么是勻變速運動
生:如果物體的加速度保持不變,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運動
師:如同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那樣,加速度也有平均和瞬時之分。在勻變速運動中,平均加速度與瞬時加速度有什么關系? 生:在勻變速運動中,其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增加或減少),每時每刻的加速度,即瞬時加速度與一段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即平均加速度相同。 師:勻速直線運動可看成什么運動? 生:可看成加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 討論與交流:
師:“上海磁懸浮列車的最高速度可達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边@一說法對嗎?為什么? 生:不對,當勻速運動時,盡管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為零。
師:運載火箭在點火后的短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嗎? 生:不對。由公式a=△v/△t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化量和時間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所謂某一個量對時間的變化率,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該量變化的數(shù)值。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說一說:
日常生活中,對于運動物體說它走多遠,是指路程或位移,說它走得多快,是指速度,而對加速度則沒有相對應的典型詞語。一般只有籠統(tǒng)的“快”和“慢”,往往指的是速度,但有時也有一些說法是模模糊糊地指加速度。請大家討論哪些說法中指的是加速度? 生1:汽車的加速性能是汽車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shù),有人說,我這車好,啟動快。 生2:在百米賽跑中,我們常說某某同學素質好,有很好的爆發(fā)力,起跑快。 師:請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一些運動物體的加速度”。 學生閱讀“一些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后應注意:
1。注意標題后括號內(nèi)標明的“a/(m·s-2)”的含義,注意養(yǎng)成時時關心物理單位的習慣。
2。閱讀汽車、電車、旅客列車、炮彈加速時的典型值,形成大小印象。
3。表中汽車急剎車時的加速度值為負值,這是什么含義?這是因為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而負號只表示其方向,不表示其大小。
師:加速度大小反映了什么?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跟什么方向相同? 生:加速度大小反映了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加速度越大,速度改變得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改變得越慢。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改變的方向總是相同。
師:加速度跟速度是否有關? 生:加速度和速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反映了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而速度反映了物體運動的快慢。不能根據(jù)加速度大小,判斷物體運動快慢(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據(jù)速度大小判斷速度改變的快慢(加速度大小),同樣不能根據(jù)加速度方向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向(速度方向),也不能根據(jù)速度方向判斷物體速度改變的方向(加速度方向)。
師: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一定為正嗎?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一定為負嗎? 生:不一定。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方向一定跟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但是,加速度是正值還是負值,與正方向的選取有關,若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則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為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為負值;若取運動的反方向為正方向,則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為負值,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為正值。
師:加速度增加的運動是加速運動,加速度減小的運動是減速運動。這種認識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應該怎樣根據(jù)加速度判斷物體的速度是增加還是減小? 生:不對。加速度的大小反映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并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應該根據(jù)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關系,判斷速度增加還是減小。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無論加速度大小如何變化,物體一定做加速運動;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無論加速度大小如何變化,物體一定做減速運動。
師:速度、速度變化量及加速度有何區(qū)別? 生: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而加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變化量和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不能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加速度大說明物體速度變化得快,并不意味著物體就運動得快;加速度小說明物體速度變化得慢,并不意味著物體運動得慢;加速度為零,說明物體速度不變化,但并不意味著物體的速度為零,物體可能以很大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沒有必然聯(lián)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對于速度的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區(qū)別,可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a=△v/△t來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而不是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變化的多少,速度的變化量不僅與加速度有關,還與時間有關。因此,根據(jù)加速度不能判斷速度變化的量的大小,反過來,根據(jù)速度變化量的大小也不能判斷加速度的大小。
師: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別: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加速度為零,速度可以不為零;速度為零,加速度可以不為零。 例題剖析:
例題1 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 s內(nèi)速度從10m/s增加到20 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nèi)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
(例題2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總是相同。 錯。只有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②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錯。速度變化大,但不知所用時間的多少。 ③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對。
2、從v—t圖象看加速度
師:速度-時間圖象描述了什么問題?怎樣建立速度-時間圖象? 生:速度-時間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象,它以時間軸為橫軸,以縱軸為速度軸,在坐標系中將不同時刻的速度以坐標的形式描點,然后連線,就畫出了速度-時間圖象。
思考與討論: 教材圖1.5—3中兩條直線a、b分別是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一時間圖象,哪個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比較大?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a直線的傾斜程度更厲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對較平緩。所以a的速度變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變化慢,加速度小。
師:我們可以從直線上任意選擇間隔較大的兩點來找到這兩個點間的速度變化量△v,時間間隔△t。
生:這樣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義式a=△v/△t (2)在v—t圖象中,圖象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加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直線,直線的斜率的數(shù)值等于其加速度。 總結、擴展: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義式、物理意義、單位各是什么? 2。怎樣正確理解加速度?加速度與速度間有什么關系? 3。速度的改變量是否總是速度增加?怎樣理解加速度的正負號。 4。根據(jù)v-t圖象怎樣求加速度? 5。怎樣根據(j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作業(yè):問題與練習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速度和加速度公開課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