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臨床護理中傷口包扎方法
臨床護理一般是護士作用的工作地方范圍內(nèi),包扎傷口或者小傷所需要處理傷口,都是由護士來包扎處理的,打吊針或者打針都是護士操作的,也是屬于臨床護理方面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護士臨床護理中傷口包扎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護士臨床護理中傷口包扎方法(精選篇1)
1.加藥時疏于核對導致溶劑錯誤
我們科室以老年人居多,現(xiàn)在由于環(huán)境以及飲食的習慣,糖尿病病人越來越來,所以,醫(yī)生通常習慣是將藥物添加到0.9%氯化鈉。但是,有少部分病人由于有高血壓或者其他功能不好,為了減少對心臟的負荷,就要將藥物添加到5%的葡萄糖中。但是,護士由于慣性思維,容易忽略核對,想當然地將藥物添加到氯化鈉中。
2.葡萄糖中忘加胰島素對抗
患者患有糖尿病,如果必須輸糖的話,需經(jīng)通過換算后添加相應的胰島素進行對抗,否則容易造成高血糖。這個操作,很容易被疏忽或漏掉,并且因胰島素沒有顏色,有時候忘記有沒有加過,再加又怕超量導致低血糖,非常為難。所以,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輸葡萄糖是一定要嚴格查對,看是否已經(jīng)添加了胰島素,而且要定時監(jiān)測患者血糖,根據(jù)需要調整胰島素用量。有的醫(yī)院規(guī)定溶液中加入胰島素必須單獨做一個醒目標記,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3.液體劑量混淆
醫(yī)囑要求將藥物添加到0.9%的氯化鈉250毫升,結果將藥物添加到0.9%的氯化鈉100ml。
我們科室的藥物一般都是添加到100ml的液體中,但是有的患者年齡過大,為了稀釋藥物的濃度,就會將本來是溶液100ml的液體改成250ml的量,這樣溶液多了,溶質的濃度就低了,以免給患者輸液時出現(xiàn)輸液反應及不適。
4.藥物劑量過多或者過少
根據(jù)藥物的使用原則,一般藥物使用多少溶液,都是有相關規(guī)定及原則。但是,這些要求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當患者年齡較小或者患者病情較重,就需要調整劑量。年齡小的患者,需要減少劑量,以免藥物濃度過高,出現(xiàn)用藥過量等不良反應。同樣,如果患者病情較重,使用藥物濃度不夠,就會起不了作用。所以,當我們配置液體時,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為患者及時、準確地進行治療。
5.將各種引流管錯接
每個管路都有相應的作用,在我們使用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差錯。臨床上,就出現(xiàn)過有的護士將本來是接腸內(nèi)營養(yǎng)的管路接到靜脈輸液的管路中,致使患者死亡?;蛘呤菍㈧o脈輸液的液體接到尿管中或者胸腔引流管中等等,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所以,最好每個管路都有鮮明的標記,在交接班時也特別說明,提醒大家注意。
6.未給患者做皮試,擅自輸注抗生素
護士查問病人得知患者已經(jīng)輸過相同的抗生素,而且沒有出現(xiàn)過敏反應。于是,在未做皮試的情況下將藥物給患者輸上,導致患者出現(xiàn)過敏反應,危及生命。我們知道就算患者對使用的抗生素不過敏,但是只要中間間斷24小時就需要重新做皮試,以免有的患者出現(xiàn)遲發(fā)型的過敏反應,以保障患者安全。
7.未認真核對致抽錯血
我們知道一般都是夜班護士給患者抽血,但是有的患者并不是按規(guī)定躺在自己的床位上。而且由于抽血的時間過早,多數(shù)病人都還自睡夢中,如果這個時候護士沒有認真核對,很容易出現(xiàn)差錯、導致抽錯血。
8.輸液后忘記將患者的止血帶松開
我們輸液時,看針是否在血管內(nèi),主要觀察液體流的是否通暢,穿刺部位是否紅腫,有無滲出。但是,有時候護士在扎完針后,忘記松止血帶,就會導致雖然患者回血良好,但是液體不滴或者穿刺部位紅腫,只能為患者再次進行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甚至有的護士由于在輸液過程中由于有事短時間離開,忘記松止血帶導致患者局部血液不通,手部麻木腫脹。如果時間很長,甚至形成手部血管壞死,需要截肢,后果十分嚴重。
9.患者液體輸完未及時更換,導致空氣入體
患者輸液完需要更換液體,由于未及時更換,導致回血堵塞針頭。或者護士在更換液體時未認真查看,導致空氣進入血管內(nèi),引發(fā)糾紛。
10.患者使用降壓藥未及時測血壓
患者由于血壓過高,遵醫(yī)囑給予硝酸甘油進行降壓。但是由于疏漏,未及時測量血壓。等護士忙完想起來量測血壓時,患者血壓已將至80/50mmHg。由于未及時測量血壓,導致血壓驟降,致使血壓過低,由于循環(huán)血量驟減,甚至出現(xiàn)低血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1.輸液時未認真查看輸入結晶藥物
有的藥物在常溫下屬于液體,但是在溫度過低時容易結晶,例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甘露醇。如果將結晶的甘露醇給患者輸上,有的患者就會出現(xiàn)劇烈寒戰(zhàn)、血尿甚至腎功能嚴重受損,對于患者的健康有很大影響。
在臨床工作中,除了上述的這些容易犯的錯誤,實際上還有很多沒有提及的,這都是由于大家的輕視和疏忽導致的。這些錯誤輕則是賠償患者經(jīng)濟損失,重則護士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所以,小伙伴們在工作中不但要認真核對,而且要勤于思考,爭取將各種差錯都防范于未然。
護士臨床護理中傷口包扎方法(精選篇2)
人們俗稱的打針就是醫(yī)學術語所說的注射,可分為五大類:皮內(nèi)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和靜脈輸液。
皮下注射是將少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它與皮內(nèi)注射的區(qū)別在于:皮內(nèi)注射是打在皮膚組織內(nèi);皮下注射是穿過皮膚,打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因而,皮下注射進針比皮內(nèi)注射深,角度稍大,與皮膚表面約為45度角,針頭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況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達到藥效或藥物不能口服時使用,如胰島素、腎上腺素等;② 為手術進行局部麻醉;③ 疫苗接種,例如麻疹疫苗、水痘減毒疫苗、流腦多糖體菌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時也打大腿外側或腹部,例如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僅打在上臂是不夠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側或腹部的部位,輪流注射。
目的:1.需迅速達到藥效、不能或不宜經(jīng)口服給藥時采用。如胰島素口服在胃腸道內(nèi)易被消化酶破壞,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藥或術前供藥;3.預防接種。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后背及大腿外側方。
用物:注射盤內(nèi)無菌1-2m注射器和5.5~6號針頭,按醫(yī)囑備藥液。
操作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選擇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進行皮膚消毒,待干。
2.將藥液吸入注射器,排盡空氣,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30度到40度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針頭的三分之二,放開左手固定針栓,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藥液。
3.注射完畢,用消毒棉簽輕按針刺處,快速拔針,清理用物。
注意事項
1.針頭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層。
2.盡量避免應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作皮下注射。
3.經(jīng)常注射者,應更換部位,輪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藥液,必須用1ml注射器,以保證注入藥液劑量準確。
護士臨床護理中傷口包扎方法(精選篇3)
傷口的分類
1、瘀傷(閉合性損傷)
致傷因素:多是鈍性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致。
表現(xiàn):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瘀腫,但是并沒有開放性傷口。
注意事項:有內(nèi)部臟器破裂、大出血、骨折可能。
2、擦傷
致傷因素:一般由摔倒、碰撞的摩擦造成。
表現(xiàn):擦傷通常只傷及表皮,不會出血很多,但是比較痛。
注意事項:傷口可能粘有泥土、沙礫、碎玻璃及其他污物,容易并發(fā)感染。
3、刺傷
致傷因素:被銳利物品刺傷。
表現(xiàn):傷口表面窄小,出血也可能不多,但可能很深。
注意事項:如傷口較深,細菌不易被排出,容易引發(fā)炎癥。同時有傷及深部血管、組織、臟器的可能。
4、割傷
致傷因素:多為刀、剪等鋒利器具造成。
表現(xiàn):傷口一般比較干凈整齊
注意事項:如割傷血管會出血很多。
5、裂傷
致傷因素:多為嚴重擠壓或鉤、爪大力牽拉造成。
表現(xiàn):傷口不整齊,不規(guī)則,這種傷口多數(shù)出血較多。
注意事項:傷口易感染,被撕裂的部分也可能發(fā)生缺雪壞死。
6、貫通傷
致傷因素:往往由槍擊或銳器造成的穿透性損傷。
表現(xiàn):通常有穿入、穿出2個傷口,槍傷穿入傷的傷口往往較小,整齊,傷口周圍可能會有燒傷痕跡,穿出傷口通常較大,組織破壞和出血較多。
注意事項:如果僅有入口,沒有出口,體內(nèi)可能有子彈等異物。
7、爆炸傷
致傷因素:由爆炸品直接造成。
表現(xiàn):可能有深層組織損傷、壞死,甚至斷肢,表面可能有燒傷。
注意事項:通常傷口表面污染嚴重,極易感染。
傷口包扎的方法
1、螺旋包扎法:
繃帶卷斜行纏繞,每卷壓著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體粗細差別不大的部位。
2、環(huán)形包扎法:
常用于肢體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開始和終結。包扎時打開繃帶卷,把繃帶斜放傷肢上,用手壓住,將繃帶繞肢體包扎一周后,再將帶頭和一個小角反折過來,然后繼續(xù)繞圈包扎,第二圈蓋住第一圈,包扎4圈即可。
3、“8”字包扎法:
多用于關節(jié)部位的包扎。在關節(jié)上方開始做環(huán)形包扎數(shù)圈,然后將繃帶斜行纏繞,一圈在關節(jié)下纏繞,兩圈在關節(jié)凹面交叉,反復進行,每圈壓過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4、鷹眼包扎法:
也叫人字包扎法,用于膝、肘能彎曲的關節(jié)部位?,F(xiàn)在關節(jié)中部環(huán)形包扎兩圈,繃帶先經(jīng)屈側繞到關節(jié)下方,過肢體背側繞至肢體屈側后再繞到關節(jié)上方,如此反復在關節(jié)上下包扎,每圈與前一圈重疊三分之二,最后在關節(jié)上方外側固定。
5、手部包扎法:
在腕部開始做環(huán)形包扎兩圈,經(jīng)傷側繞至手指處纏繞一周,再反折向上經(jīng)傷側繞至腕部,然后再同樣經(jīng)傷側繞至手指再反折向上繞至腕部,如此反復,每圈與前一圈重疊三分之二,最后在腕部固定。
6、足部包扎法:
在踝部開始做環(huán)形包扎兩圈,經(jīng)足背繞至足趾處纏繞一周,在反折向上經(jīng)足背繞至踝部,然后同樣經(jīng)足背繞至足底再反折向上繞至踝部,如此反復,每圈與前一圈重疊三分之二,最后在踝部固定。
7、三角巾頭部包扎:
用于頭頂,指端和肢體殘端,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將被包扎部位全部遮蓋后,再作環(huán)形包扎兩圈固定。
8、大手掛:
適用于上臂、前臂、肘部外傷或骨折。屈曲傷肢(越80至85度),將三角巾平展于胸前,傷肢內(nèi)側,尖端指向傷側,頂角與傷肢肘關節(jié)平行,提起三角巾下端,兩端在傷側鎖骨上方打結,尖端扭緊,收入內(nèi)部固定。
9、三角手掛:
適用于鎖骨、手掌、手指外傷或骨折。屈曲傷肢(手指指向鎖骨),將三角巾平展于胸前,傷肢外側,尖端指向外側,中央放在傷側前臂的下三分之一處,將尖端折入上臂內(nèi)側,將手指開始將低端折入前臂內(nèi)側,略拉緊,兩端在健側鎖骨上方打結。
注意事項:
要根據(jù)傷情和部位選擇適當?shù)陌牧虾头椒?動作要迅速、準確、輕柔、牢靠;打結要避開傷口和受壓部位;骨折固定包扎要露出傷肢末端,以便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