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胃癌患者護理

小龍0 分享 時間:

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即上腹不適,疼痛,食欲減退,反酸、噯氣,可能患胃潰瘍和胃癌,但服抗酸藥未見好轉,加之體重下降明顯,伴有黑便,故考慮胃癌可能性最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胃癌患者護理,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胃癌患者護理(篇1)

胃癌患者護理

1.食管癌表現(xiàn):

以中胸段多見,其次為下胸段及上胸段。多數(shù)為鱗狀上皮癌,病理形態(tài)以髓質型最多見。淋巴轉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轉移途徑,血行轉移較晚。

2.臨床表現(xiàn):

(1)早期:偶有哽噎感、停滯感或異物感,胸骨后疼痛不適。

(2)中、晚期:進行性吞咽困難。

3.篩選食管癌簡便易行的方法:帶網(wǎng)氣囊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4.診斷食管癌較可靠方法:內鏡檢查。

4.食管癌以手術治療為主。

5.飲食原則: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6.食管癌術前護理:

(1)一般護理:術前2周戒煙。訓練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的動作;積極治療口腔慢性病灶。

(2)消化道準備:術前3天給流質飲食,餐后飲溫開水漱口沖洗食管。對食管梗阻的病人,術前3天每晚插胃管用抗生素生理鹽水沖洗食管,以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術后感染及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

(3)手術日晨放置胃管及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通過梗阻部位時不能強行插入,以免穿破食管。

7.食管癌術后護理:

(1)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

(2)若術后3小時內胸腔閉式引流量每小時超過200ml或4ml/(kg·h)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漸轉渾濁,則提示有乳糜胸。

(3)若引流不暢時,可用少量生理鹽水低壓沖洗。如胃管脫出后不應再盲目插入,避免戳穿吻合口。

(4)術后3~4日內禁飲禁食,禁食期間持續(xù)胃腸減壓,經靜脈補充液體和營養(yǎng)。留置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的病人,次日開始滴入營養(yǎng)液(35~37℃),每次200~300ml,如無不適可逐漸增加至2000~2500ml/d。術后第10天拔除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開始經口進流食,一般術后2周改半流食。未留置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者,經禁食5~6日可給全清流食,每2小時給100ml,每日6次。流食1周后改為半流食,半流食1周后可進普食。

(5)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處理

①吻合口瘺是食道癌手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多發(fā)生在術后5~10天。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應立即禁食禁飲、胃腸減壓、胸腔閉式引流、抗感染治療和營養(yǎng)支持等。

②乳糜胸:多發(fā)生在術后2~10日。表現(xiàn)為胸悶、氣急、心悸,甚至血壓下降。立即置胸腔閉式引流。

③肺不張、肺部感染:加強呼吸道管理,叩背協(xié)助病人有效咳痰。

8.胃造瘺患者護理:

每天需2000~2500ml流質飲食,每3~4小時灌一次,每次300~500ml。取半臥位。灌完后用20~30ml溫水沖洗導管。胃造瘺管每周更換1次。

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胃癌患者護理(篇2)

1.清理呼吸道無效:常見于支氣管擴張合并大量膿痰、顱腦損傷合并昏迷等。

2.有窒息的危險:常見于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肺結核咯血、破傷風、子癇、癲癇、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吸入性燒傷等。

3.疼痛:常見于心肌梗死、燒傷、骨折等。

4.體液不足:常見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產后大出血、異位妊娠、腹瀉、腸梗阻等。

5.體液過多: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右心衰竭出現(xiàn)水腫、腎病綜合征、肝硬化等。

6.體溫過高:常見于肺炎鏈球菌肺炎、急性感染、白血病等。

7.低效性呼吸形態(tài):常見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胃癌患者護理(篇3)

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

1.閉合性損傷:挫傷、扭傷、擠壓傷、爆震傷。

2.開放性損傷:擦傷、刺傷、切割傷、裂傷、撕脫傷、火器傷。

3.愈合類型:

(1)一期愈合:創(chuàng)緣對合整齊、愈合快、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愈合時間長、瘢痕明顯、功能欠佳(創(chuàng)傷大、壞死多、并發(fā)感染)。

4.影響修復因素:局部因素中傷口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全身性因素主要有營養(yǎng)不良。

5.輔助檢查:影像學檢查(X線、B超、CT、MRI等)對深部組織等有輔助診斷價值。

6.治療原則:

7.護理措施:

(1)急救原則:保存生命第一,恢復功能第二,顧全解剖完整性第三。

(2)搶救生命:優(yōu)先處理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如心跳驟停、窒息、活動性大出血、張力性或開放性氣胸、休克、腹腔內臟脫出等。

(3)判斷傷情:迅速進行全面、簡略且有重點的檢查,注意有無內臟損傷。

(4)呼吸支持:清理呼吸道,維持呼吸通暢。

(5)止血:壓迫、加壓包扎、用止血帶(每隔0.5~1h放松2~3min,防止肢體壞死)等。

(6)維持循環(huán):抗休克(止痛、止血和擴容)。

(7)包扎傷口:顱腦、胸部、腹部傷應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料包扎,封閉開放性氣胸的胸壁傷口,用敷料或器具保護腹腔脫出的內臟。

(8)固定骨折:夾板或代用品。

(9)安全轉運:①疑有脊柱骨折應三人以平托法或滾動法將病人平臥于硬板床上,防止脊髓損傷;②胸部損傷重者宜取傷側向下的低斜坡臥位,以利健側呼吸;③轉運途中病人的頭部應朝后(與運行方向相反),避免腦缺血突然死亡。

8.傷口換藥順序:先清潔傷口、再污染傷口、最后感染傷口。

9.換藥次數(shù):一期縫合術后2~3日換藥1次,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傷口1次/日,或1次/隔日,感染傷口1次/日或數(shù)次。

10.淺表肉芽傷口處理:

(1)肉芽生長健康→鹽水棉球擦后等滲鹽水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

(2)肉芽生長過度→剪平后以棉球壓迫。

(3)肉芽水腫→5%氯化鈉溶液濕敷。

(4)膿液多而稀→0.1%依沙吖啶或0.02%呋喃西林紗布濕敷。

(5)膿液稠厚而多→硼酸溶液(優(yōu)瑣)等濕敷。

124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