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學生成長的勵志的故事大全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小學生成長的勵志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心不老人就不老

  1908年倫敦奧運會之前,瑞典奧委會的幾位官員前往那維亞山下,找到了一位叫奧斯卡·斯旺的老人,為首的官員告訴斯旺老人,希望他的兒子能夠代表瑞典隊前往倫敦,參加奧運會射擊比賽。

  當時,斯旺父子是第一次聽說奧運會。斯旺老人問,奧運會有沒有年齡限制?為首的官員說,沒有。斯旺老人馬上說,那我能不能參加?

  為首的官員望望已經一把胡子的老人,和其他官員對視一眼,說,你這么大年紀了,讓兒子去就可以了。言外之意,是嫌他歲數大了。

  斯旺老人是個倔強的老頭,從年輕時就好盛,聽到這,抓著自己的槍站了起來,說,你們跟我來。

  一行人來到外面,斯旺老人提著槍,目光往遠處搜索著。這時,一只鳥正好飛過,老人抬手一槍,嘭地一聲,鳥落了下來。老人神乎其神的槍法震驚了官員們,為首的官員欣喜地說,其實我們這次,就是聞您老的大名而來的,你這一槍打消了我們的顧慮,好,你們父子一起去吧。斯旺老人這才笑了,他將槍一舉,說,我保證給瑞典隊拿一塊獎牌回來。

  在射擊訓練場地,斯旺老人雖然年邁,但他仍和兒子一樣,每天完成訓練任務。這讓奧委會的官員們很激動,因為一個老人,別說訓練了,就是在場地上站上幾個小時,也不容易。而斯旺老人,沒叫過一聲累。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集訓中,斯旺老人的肘部不慎碰傷了,疼痛讓他無法持槍。短短一周的時間,老人已是須發(fā)全白,仿佛一下子又蒼老了許多。那天,老人吊著胳膊到訓練場觀看兒子訓練,看著看著,老人突然淌下淚來。兒子知道老人的心情,他說,你放心吧,我會為國家取得好成績的。老人看著兒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他突然說,不行,我不能服老,既然我在委員們面前許下了諾言,就一定要去拼。老人的倔強勁上來了。

  之后,斯旺老人靠著頑強的毅力,咬牙堅持訓練,雖然每端起槍,就會使他痛苦不堪,但是,老人心底有個倔強地聲音說:不能放下槍, 不能服老。

  1908年倫敦奧運會跑鹿射擊比賽中,已經60歲的斯旺老人以穩(wěn)定的命中率,擊敗其他14名選手,給瑞典隊獲得了第一塊奧運會射擊金牌,之后又和兒子協(xié)力取得射擊團體賽冠軍。

  老人的神威震驚了看臺上的觀眾,如雷般的掌聲送給了這個奧運賽場上年齡最大的冠軍。那天,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和英國女王親自為他頒發(fā)了獎牌。

  在挑戰(zhàn)面前,只要斗志在,心不老,人便不會老。

  勵志故事2:越過心中的坎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年僅16歲的本土運動員烏爾里克·邁法特,在女子跳高比賽中,獲得一枚金牌,她像一顆燦爛的明星,頓時照耀了整個田壇。

  就在奧運會選拔賽前,邁法特還 不被教練看好。她是個成績忽上忽下的運動員,有時發(fā)揮的比任何隊員都好,有時,成績又差得相當離譜。沒有人敢讓這樣的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她簡直是一個不可定因素,讓人提心吊膽。

  參加奧運會之前,教練找邁法特談話。教練說,你是個有缺點的運動員,這次之所以選中你,一是選拔賽上,你的表現還 讓人滿意,另外就是,本屆奧運會在德國舉行,為了達到鍛煉運動員的目的,國家盡可能讓更年輕的選手上場表現。邁法特說,我知道,我會努力的。教練又說,說了半天,你知道自己的缺點嗎?邁法特說,我有心理障礙,所以狀態(tài)不穩(wěn)定。教練說,是啊,你是個彈性的選手,成績不穩(wěn)的原因,就是你內心中有道坎,當它出現的時候,會阻礙住你彈跳的高度,當它隱形的時候,你才能正常發(fā)揮,你的對手就是這道坎,只要戰(zhàn)勝了它,賽場上,就不會有對手。

  教練的話深深地觸動了邁法特,她下決心越過心中那道坎。之后,邁法特從練自信心開始,訓練之余,她每周出外爬山一次,去領略登頂后小視天下的感覺。

  為了配合邁法特的訓練,教練常將標尺抬高幾公分,當她跳過去后,才告訴她,讓她驚喜,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切的努力在慕尼黑奧運會上出現了效果,當女子跳高比賽的標尺提到世界記錄的高度時,許多人都瞪大了眼睛,因為挑戰(zhàn)這個高度的選手,竟然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她能嗎?看臺上觀眾的眼里寫滿了問號。就連裁判,也一再揉著眼睛,看著那個高度,神色中,充滿了不相信。

  這個時候的邁法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她從未跳過這個高度。

  教練看到了邁法特狀態(tài)的變化,提醒她說,你眼前的坎,就是心中的坎,越過它去,沒有什么不可能。

  邁法特精神一振,隨后助跑,起跳,騰空飛躍,像一只巨鳥,掠過了橫桿,就這樣,歷史上,最年輕的奧運會女子跳高冠軍誕生了。

  人生需要越過許多道坎,往往這些坎不是在我們腳下,而是阻擋在我們心中。

  勵志故事3:讓心靈先到達那里

  在美國西部的一個鄉(xiāng)村,有一位清貧的農家少年,每當有了閑暇時間,總要拿出祖父在他8歲那年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那幅已摩挲得卷邊的世界地圖,年輕的目光一遍遍地漫過那上面標注的一個個文明的城市、一處處美麗的山水風景,飄逸的思緒亦隨之上下縱橫馳騁,渴望抵達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歲那年,這位少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和麥特荷思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歷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fā)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一筆100萬美元捐款……”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志愿。不要說實現它們,單是看一看,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難怪許多人看過他自己設定的這些遠大的目標后,都一笑了之,大家都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孩子天真無際的夢想而已,隨著時光的流逝,很快就會煙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舞得風帆勁揚,他的腦海里一次次地浮現出自己暢快地漂流在尼羅河上的情景,夢中一次次閃現出他登臨乞力馬扎羅山頂峰的豪邁,甚至在放牧歸來的路上,他也會一次次沉浸在與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沒錯,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緊緊地牽引著,并讓他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為現實的漫漫征程……

  毫無疑問,那是一場壯麗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場異常艱難的無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壯志,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愿,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44年后,他終于實現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個愿望……

  他就是上個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當有人驚訝地追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讓他把那許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腳下,讓他把那么多的絆腳石都當作了登攀的基石時,他微笑著如此回答道——“很簡單,我只是讓心靈先到達那里,隨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只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好了。”

  “讓心靈先到達那里”,約翰·戈達德道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夠最終領略美妙風景的,必然是那些強烈渴望登臨并為之不懈跋涉的追尋者。

  勵志故事4:八倍的辛勞

  賴斯 小的時候,美國的種族歧視還 很嚴重,特別是在她生活的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處處受白人欺壓。賴斯 十歲時全家到首都游覽,卻因身份是黑人,不能進入白宮參觀。小賴斯 備感羞辱,凝神遠望白宮良久,然后轉身一字一頓地告訴父親:“總有一天,我會成為那房子的主人!”

  賴斯 的父母很贊賞她的志向,就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思想:“改善黑人狀況的最好辦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雙倍的勁頭往前沖,或許能趕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勞,就能跟白人并駕齊驅;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辛勞,就一定能趕在白人的前頭?!?/p>

  父母的教育給了賴斯 極大的鼓勵,她數十年如一日,以超過白人八倍的辛勞發(fā)憤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普通美國白人只會講英語,她則除母語外還 精通俄語、法語、西班牙語;白人大多只是在一般大學學習,她則考進名校丹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普通美國白人二十六歲可能研究生還 沒有讀完,而她已經是斯 坦福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隨后又出任了斯 坦福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普通美國白人大多不會彈鋼琴,可她不僅精于此道,而且還 曾獲得美國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一名。此外,她還 潛心學習了網球、花樣滑冰、芭蕾舞、禮儀,白人能做到的她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普通的美國婦女可能只知道遙遠的俄羅斯 是一個寒冷的國家,而她卻是美國國內數一數二的俄羅斯 武器控制問題的權威。天道酬勤,“八倍的辛勞”帶來了“八倍的成就”,她終于脫穎而出,一飛沖天,成為美國出色的國務卿。

  勵志故事5:決不向命運低頭

  張士柏出生在美國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中。然而就在他十三歲那年,巨大的災難突然降臨在他頭上

  1987年3月12日是個陰雨天,這天到游泳館來訓練的人很少,但要求嚴格的父親還 是把張士柏送了過來。最近這段日子,張士柏在這里練習跳水。

  在訓練了半個小時后,教練對張士柏提出了新的訓練要求,吩咐他入水的動作再靠前一點。

  張士柏點點頭,深吸了一口氣,然后從跳臺上“撲通”一聲躍入了水里。奇怪的是,水面上濺起一柱水花后,便是死一般的沉寂,再也不見人浮起來。

  所有的人都慌了。大家把他從水中救出后,張士柏已經不省人事,身體也軟綿綿的。經過醫(yī)院三天三夜 的搶救,醫(yī)生宣布:由于頭部撞到池底,第五、六節(jié)頸椎骨斷裂,造成高位截癱。

  清醒后的張士柏感到無比的悲傷?!鞍职?,以后我成廢人了?!彼髦蹨I說。

  爸爸壓抑住內心的痛苦,鼓勵他說:“孩子,事情發(fā)生了,我們就要面對它。一個人在世界上可能要做一千件事,而現在只能做九百件了,只要把九百件做好,會比一千件更完美”

  爸爸的話使張士柏堅強起來。命運對他是不公平的,但他決心不向命運低頭。因為他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人總是要自立自強的。

  正視了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后,張士柏開始了新的拼搏進取之路:躺在床上完成中學課程,坐在輪椅上上大學。在學校里,他的身體狀況是最差的,可他的毅力卻是最強的。他的肺活量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二,說話都困難。他的雙手開始萎縮、僵硬,想寫字,需要靠大臂來帶動遲鈍的手腕。但他在手上套了一個特別的套子,將一根小棍固定在手中,這根小棍,就是他的“手指頭”了。學習時間一長,下肢便血流不暢,臀部常會生出褥瘡,甚至昏倒在電腦旁也是常有的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士柏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成績:他提前一年完成高中課程,畢業(yè)成績排名全校第一,榮獲了美國總統(tǒng)親自簽名的象征最高榮譽的獎狀;哈佛等著名大學同時給他寄來了錄取通知書后,他選擇了以嚴格著稱的斯 坦福大學。大學里,他又提前一年完成了本科學業(yè),十九歲直接升入斯 坦福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班。

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