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晨讀的勵志故事經(jīng)典正能量故事
人生短短數(shù)載,或悲壯或歡喜;但挫折和磨難是必經(jīng)之路,不過早晚而已。也許這些磨難是可以接受的,或許這些磨難,是無法承受的。但是,只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如同動物世界一樣去戰(zhàn)斗,否則就要放棄生存的權(quán)利。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適合晨讀的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倔強的人生
1997年,一場意外,使得重慶男子張啟輝失去左臂,同時失去的還有右手除大拇指外的4根手指。
半年康復(fù)后,他邊擺地攤賣小百貨,邊撿起兒時的畫畫興趣,練習(xí)筆法……從2004年到2011年,張啟輝利用擺攤的業(yè)余時間,摸索練習(xí)了整整7年。直到感覺自己的畫作能拿出手了,他才走上街頭,將作品拿出來賣。沒想到他的畫作很受歡迎,他也靠著畫作養(yǎng)家糊口。
為了牢固握住畫筆,他那根倔強的大拇指總是向右拐。而他的人生,就像這歪著“腦袋”的大拇指,倔強,但從不低頭。
他說:“我不僅要做別人能做到的,還要做別人做不到的?!?/p>
面對厄運的時候,只要不放棄,你也能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勵志故事2:成功原理
有人問愛因斯坦什么是成功的最高原理,他答:“如果A等于成功,那么成功的原理可以用A=X+Y+Z這一公式來表示,其中X等于工作,Y等于游戲?!?/p>
那么Z又是什么?
“就是把你的嘴閉起來?!?/p>
太有道理了。
成功的秘訣之一絕對是閉上嘴,事成之前不多言,埋頭苦干;事成之后保持低調(diào),不夸夸其談。
很難做得到吧?對很多人來講,做事做出了成績,卻不讓他們把成績掛在嘴邊,那可比失敗更慘。不能在別人面前耀武揚威,那還不如不做。
一旦做了什么,就不僅自吹自擂,而且廣發(fā)資料,希望他人也大贊。吹噓過度,就算是罕見的成就,其格調(diào)亦淪為江湖賣藝。
一定要讓別人知道,這種心態(tài)十分奇突,無意與任何人分享成功果實,卻希望吸引艷羨贊嘆,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會不會是自卑感作祟?
充滿自信,朝目標邁進,無論成敗,都會再接再厲——這樣的人,才不會計較得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是隱私。
勵志故事3:像便利店一樣的人
有一個韓國男孩,兩次參加高考,兩次落榜。萬念俱灰之際,想起有人說他長了一張明星臉,覺得可以去演藝圈試試。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進入了一家電影公司,他對老板說:“我想當(dāng)個電影演員?!?/p>
老板說:“你要先弄清電影行業(yè)是個怎樣的世界才行,先從幕后做起吧?!?/p>
于是,他先后就職于企劃室、演出部、制作部,漸漸地對電影有了深入認識。
一晃兩年過去了,他忍不住再次找到老板:“我要演戲,哪怕跑跑龍?zhí)??!?/p>
老板沒有答應(yīng),理由是他不懂得表演。他心里明白,其實是不給機會,因為競爭太激烈了,還輪不到他。他意識到,與其無謂地空等下去,還不如邊“充電”邊等待。
恰好一位朋友認識演藝培訓(xùn)班的人,人家答應(yīng)讓他旁聽。進入培訓(xùn)班后,他是學(xué)習(xí)最刻苦的一個,經(jīng)常練習(xí)到深夜。母親心疼他,覺得他每天熬夜卻賺不到錢,勸他不如放棄算了。他安慰母親,說已經(jīng)有人聯(lián)系他拍戲了,但他還沒做好準備,所以婉拒了。其實,真實的情況是,不少同學(xué)陸續(xù)接到演戲合約,但他一直無人問津。
不久,培訓(xùn)班因為經(jīng)營不善被迫關(guān)門,眾人紛紛散去,唯獨他仍然在空蕩蕩的練習(xí)室內(nèi),每天揣摩、練習(xí)著不同角色。
有一天,他跟一個功夫很好的朋友練習(xí)武術(shù),摔得鼻青臉腫。朋友不解地問:“你進入這個行業(yè)時間也不短了,連個小配角也沒演過,還這么拼命干嗎?”
他堅定地回答:“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zé)?!?/p>
“可你能等來機會嗎?”
他沉吟片刻,說:“我沒有什么背景,機會于我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必須做一個像便利商店的人,能夠隨時做到導(dǎo)演所要的,這樣才不怕等不到機會。”
多年后的今天,他成了亞洲最具人氣的明星,他叫裴勇俊?!白鰝€像便利店一樣的人”,成了他面對媒體時常念叨的座右銘。
有一位中國男孩,早年隨親戚到美國留學(xué),接觸到許多成功者的資訊,心中萌生出一股想成功的欲望。于是,從16歲開始,他不斷地嘗試去做各項工作,做過餐廳服務(wù)生、賣過凈水器、汽車、皮膚保養(yǎng)品、電話卡、超級市場折價券、巧克力批發(fā)、郵購等18項工作。盡管不斷失敗,他卻依然不斷思索、不斷嘗試。
到21歲時,他的銀行存款金額是零,然而,他的閱歷和磨煉卻已經(jīng)讓他的像便利店一樣,隨時等待某個平臺的召喚。后來,一家大公司招聘銷售人員,他對各個行業(yè)的熟悉和對各類人群心理的洞悉,令他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而他,8個月后也用最佳銷售業(yè)績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他就是后來蜚聲國際的成功學(xué)大師陳安之。他的著作《自己就是一座寶藏》,暢銷全球,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該準備什么呢?或許,以上兩位成功者的人生道路,會對我們有所啟示:腳踏實地地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磨礪中把自己的知識和才干積累得像便利店一樣,而便利店是最容易招攬到機會的。要知道,今天的便利店,明天就是一座寶藏。
勵志故事4:誰也阻止不了夢想
他叫呂克·貝松,法國人。
那一年父母帶他去摩洛哥度假,晚飯后沙漠上開來一輛拖拉機,有一條白色帶暗花的床單被橫空扯起來,用兩根樹干狀的東西支在了沙漠上。忽然,白色床單上竟然出現(xiàn)了人影與音樂,他順著一束有很多飛蟲在跳舞的光望過去,發(fā)現(xiàn)它們來自拖拉機里一臺神秘的儀器。
“那是放映機”,媽媽說,“我們看的是電影?!?/p>
他安靜下來,仰著頭看電影,那是一部喜劇片,但他并不覺得怎么好笑??吹揭话氲臅r候,有只駱駝剛巧經(jīng)過,因為床單擋住了它的去路,它看樣子是打算把床單扯下來。于是很多人就跑去抓駱駝,這一回他笑了,對他來說,“屏幕”下的這部喜劇更可樂。
他后來說那是他第一次看“三維電影”,事實上,那也是他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我認識到電影是這么有趣的東西?!?/p>
那一年,他9歲。
青春期的時候,滿腦子的奇異幻想簡直令他痛苦,他就寫下來,并把那些文字自稱為“劇本”。大多數(shù)劇本的第一閱讀者都是那只黑色的垃圾桶,可是,那發(fā)生在23世紀的《第五元素》就是16歲那年寫的,這部影片在他40歲那年被搬上銀幕,全球票房2億美元。
20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寫了30個劇本。因為想象力太過發(fā)達,更因為無事可做。他的法語拼寫實在不怎么著,所以不太敢把那些劇本拿出來給人看,那些令日后的人們驚喜的奇思妙想就這樣成為他青春里的秘密。不過他也有這個年齡里特有的狡黠,去找班上法語成績第一的女孩幫他糾正錯誤和打印劇本———因為他發(fā)現(xiàn)“她有點喜歡我”??墒鞘聦嵣纤悬c丑,他并不想和她在一起,但又必須有人糾正他的錯誤……很多年以后,他評價說:“你看,藝術(shù)家的生活就這樣?!?/p>
就在20歲那年,他去報考一所電影學(xué)院。第一關(guān)面試,考官讓他說出他最喜歡的導(dǎo)演,他就說了幾個名字,可還沒等說完,就被制止了,對方告訴他不適合這里。而15年后,已名滿天下的他被這所電影學(xué)院請去教書,他說“我教的東西你們不適合”。是的,這個大導(dǎo)演還有點兒記仇。
他確實不打算原諒他們。20歲,他那么年輕,他渾身上下充滿那么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剛剛確定自己一生的夢就是“電影”,可是,他們說他不適合。
這個“不適合”的年輕人此后摸爬滾打于好萊塢的電影圈,從最底層的小工做起,四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皇太子影片公司”。之后,《碧海情》《尼基塔》《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他拍攝了九部影片,部部經(jīng)典,成為世界上最牛的導(dǎo)演之一。
2006年12月,他的第十部電影在法國上映,而48歲的他就在此時宣布:這之后,他將放棄電影,投身于慈善事業(yè),去幫助那些有夢的年輕人。
“夢想對一個人來說就相當(dāng)于汽油對汽車一樣。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政權(quán)下,誰都不能阻礙你去夢想,這是一種難以置信的力量。即使你被關(guān)在一個很小的囚室里,什么都不能做,但是誰也不能阻止你去夢想?!笔堑?,誰也阻止不了,而他更要幫助那些有夢的年輕人去實現(xiàn)夢想,因為他們就是曾經(jīng)的他自己。
電影的本質(zhì)不就是夢嗎?48歲的呂克·貝松在他美夢成真之時,要讓更年輕的人去做夢,這是他對電影最虔敬的理解,更是他對夢最深邃的感悟。
勵志故事5:天道酬勤
我們常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其實這種觀念是會誤人的,事實上是:一分耕耘,零分收獲;五分耕耘,五分收獲;只有十分耕耘,才有十分收獲。生活中,收獲往往不會那么輕易地獲得。一分耕耘之后,人們常常看不到什么收獲。(當(dāng)然,在他耕耘之后,就會有所積累,但這并不會迅速地轉(zhuǎn)變?yōu)槭斋@。)有些人因為沒有迅速看到成效就此放棄了追求;九分耕耘之后,還看不見收獲,又有些人放棄了追求。但這個時候?qū)嶋H上已經(jīng)有了九分積累,就在離收獲不遠的地方,放棄了追求完美的最后那一點堅持。而那一點點的堅持通常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重復(fù)讀了多少遍,還是記不住,他只好不停地讀下去。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龋褪遣灰娝X,還是翻來復(fù)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了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p>
“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蹦琴\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xùn)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所以說,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