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適合初中生看的名人勵志故事分享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讀書,我們不僅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么樣的意義而已。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適合初中生看的名人勵志故事,希望能幫助你們!

  勵志故事1:不計任何報酬去打工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制造業(yè)的高才生,他畢業(yè)后的夢想就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制造公司。然而他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申請,其實這時的用人測試會已經徒有虛名了。史蒂芬并沒有死心,他發(fā)誓一定要進入維斯 卡亞重型機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里的廢鐵屑。

  史蒂芬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一年。為了糊口,下班后他還 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到一大半卻仍不見起色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對出現(xiàn)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yōu)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xiàn)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xiàn)狀。史蒂芬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并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fā)現(xiàn)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并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為最后一 展 雄姿奠定了基礎。

  勵志故事2:超越極限

  在五十年代朝鮮戰(zhàn)場上的一次慘烈的阻擊戰(zhàn)中,20多歲的他永遠地失去了雙手,下肢從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特殘的他變成了一個“肉骨碌”,住進了榮軍院。

  看到自己成了處處需要照顧的“廢人”,他心情極為沮喪,絕望得他幾次企圖自殺都沒成功——那時,他連自殺的能力都沒了。

  后來,在別人的講述中、在影視作品中,他認識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海倫·凱勒、吳運鐸等一些中外鋼鐵戰(zhàn)士,他們在殘酷的命運面前那永不折彎的堅韌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來,生命的硬度遠在鋼鐵之上啊。

  于是,他開始近乎自虐般的學習生活自理,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終于學會了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領,并毅然地告別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榮軍院,回到了當時還 很貧窮的沂蒙山老家。

  不滿足于能夠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著殘軀,無數(shù)次的山上溝下的摔打,帶領著鄉(xiāng)親們開山修路、架橋引水、種樹建果園……直到貧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來,他這個無手的村支書一當就是三十多年,當?shù)绵l(xiāng)親們無比敬佩。

  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后,不甘寂寞的他,為給后代留一份精神遺產,又開始艱難地寫書——他用嘴咬著筆寫字,用殘臂夾著筆寫字,用嘴、臉和殘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寫上幾十個字,都要累得他渾身是汗。

  從未上過學的他,僅僅在榮軍院的習字班里學會了幾百個字,雖說他后來一直在堅持讀書看報,但文學素養(yǎng)幾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樣的文化功底、他那樣的身體條件,還 能夠寫作,許多知情者勸他別自討苦吃了,可他寫作的信心毫不動搖,他硬是花了三年多時間,七易其稿,寫出了令著名軍旅作家李存葆都驚嘆的撼人心魄的三十多萬字的小說——《極限人生》。

  他就是中國當代的保爾·柯察金——特殘軍人朱彥夫。

  沒有雙手、雙腿殘疾、視力僅有0.25的朱彥夫,硬是憑著頑強自立、自強的渴望,憑著挑戰(zhàn)命運的堅韌不拔的執(zhí)著毅力,打碎了生活中的一個個的“不可能”,以無手之臂書寫了傳奇人生,留下了生命熠熠閃光的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說的名字一樣,他打破了人生的許多極限,創(chuàng)造了生命耀眼的輝煌。

  勵志故事3:把夢想握在自己的手里

  20世紀中葉的一個夏天,一位從法國南部偏遠的鄉(xiāng)村來到首都巴黎尋找機遇的青年漫步在香榭爾大街上,欣賞著流光溢彩的現(xiàn)代化都市的繁華,快速成功的渴望在心底強烈地燃燒起來。

  他清楚自己身份卑微,除了年輕的夢想,幾乎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而要靠自己一點點地打拼,似乎又太緩慢、太艱難了,他想借助外力走一些捷徑。于是,便揣著自己的夢想,開始四處拜訪自己崇拜的社會名流,但迎接他的卻是一連串的失望,除了收到一大堆的鼓勵以外,沒有一位名流能夠真真切切地助他一臂之力。

  滿懷失落的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在黃昏的大街上躑躅著,不知不覺間來到希爾頓大飯店門前。他呆呆地立在那里,用羨慕的目光打量著飯店前那一臺臺豪華的名車,和那些進進出出的衣著光鮮、時尚的成功人士,自己眼下的卑微與心中高遠的夢想,一時間攪得他心海難平。

  他那有些奇異的舉止,引起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的注意,老者慢慢地走到他跟前問道:“年輕人,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

  “我有一個很大的夢想,希望有人幫我實現(xiàn),但一直沒有這個人?!彼裆钟舻?。

  “什么樣的夢想,不妨說出來我聽聽?!崩险呙婧⑿?。

  “不說那些遙遠的夢想了,我現(xiàn)在的夢想,就是能走進這樣金碧輝煌的大飯店,在那間最好的包房內,聽著優(yōu)美的鋼琴曲,慢慢地品味最精美的大餐?!彼辉冈僬勛约哼h大的抱負,順口說了一個近切的愿望。

  “如果你愿意,你跟著我來,我現(xiàn)在就可以幫你實現(xiàn)這個夢想。”老者做了一個邀請的動作,帶著他朝飯店里走去。

  他真的被領進了只有在電視上才見過的世界最高檔的餐廳,坐到了柔軟的皮椅上,聽到了最動聽的音樂,并被告知菜單上所有的菜肴,他都可以任意地點,最后由老者來付費。原來,那位老者正是這家飯店最大的股東亨利先生。

  “謝謝您,我懂得自己該怎么做了……”他突然放下手中制作精美的菜單,朝老者深鞠一躬,急匆匆地離開了飯店。

  10年后的一天,亨利突然接到在零售業(yè)界不斷制造奇跡的凱特的一個電話,說他要專程來拜謝亨利,感謝亨利曾幫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亨利困惑不解:自己并不曾與凱特打過交道啊,又何談曾幫助過他呢?不會是凱特記錯對象了吧?

  當一位風流倜儻的中年人站到亨利面前時,亨利不禁驚訝地喊道:“原來是你啊!”

  凱特激動地點頭:“謝謝亨利先生,正是當年您把我領進飯店,讓我真切地觸摸到了夢想原來可以是那樣的實實在在,讓我在那一刻懂得了――別人固然能夠幫助自己實現(xiàn)夢想,但那只是短暫一瞬,我應該把夢想握在自己的手里,像許多成功者那樣,去一點一點地頑強打拼……”

  亨利翹起了拇指:“說得好,無論是高遠還 是近切的夢想,都應該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慢慢地去圓……”

  勵志故事4:失敗是個逗號

  別的明星,就算有點坎坷,也是發(fā)生在成名前,成名以后就順堂多了。只有張衛(wèi)健,一夜成名之后,所有的失敗與挫折才剛剛開始。這些年來,他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跌跌,風雨兼程……1984年,年僅十九歲的張衛(wèi)健,憑著一曲《戀愛交叉》勇奪第三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和最佳臺風獎。他的名字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年少成名,春風得意!想起第一、二兩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得主梅艷芳和呂方已經紅遍了整個華人娛樂圈,張衛(wèi)健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

  但是,命運卻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唱片公司并沒有給他出個人專集,只是在某張唱片里收錄了他的兩只單曲。單曲發(fā)行后,市場反應十分冷淡,張衛(wèi)健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

  為了生活,張衛(wèi)健只有到歌廳、酒廊當駐唱歌手,報酬低得可憐。那些客人根本就不是來聽歌的,稍有不如意,就把茶杯、煙灰缸砸上臺來。有一次,他正在臺上深情演繹一首新歌,一只高腳杯飛上臺來,砸在他的額頭上。他忍著痛,含著淚,堅持著把歌唱完。鞠躬離場的剎那,他淚流滿面。

  回到家,張衛(wèi)健把頭蒙在被子里,放聲大哭。母親走了過來,依著床頭坐了下來,用手撫著兒子的背,等張衛(wèi)健稍顯平靜之后,才用舒緩的聲調安慰他:“人生如果是一本書,‘失敗’就是一個逗號。若是因為一個逗號就停了下來,哪還 能看到后面的精彩內容呢?”

  聽了這話,張衛(wèi)健慢慢停止了哭泣,心中默默開始了思索。

  從那以后,張衛(wèi)健有了他那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靜。每天早上九點開始拍戲,演一些只有一兩句臺詞的小角色。晚上七點完工后,再搭末班車到深圳的酒吧里唱歌。等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踏上歸程,窗外,已是燈火闌珊。也不再流淚,所有的苦和痛,他都默默地放在了心底。

  就這樣默默努力了七年以后,他終于迎來了娛樂生涯的第一個春天。1991年,他在神話劇《日月神劍》中與郭晉安分飾日、月神俠,并憑著搞笑手段脫穎而出,創(chuàng)下當時收視率的最高紀錄。緊接著,他主演的《我愛牙擦蘇》,再創(chuàng)收視新高。一時間,他成了風頭最勁的娛樂人物。其詼諧的表演風格被各大電影片商看中,紛紛找他拍電影,他被傳媒封為“周星馳接班人”。

  然而,還 沒等他從喜悅中清醒過來,巨大的打擊突然降臨。1994年,整整一年多時間,張衛(wèi)健竟然一部戲也接不到,窮困潦倒之下,他只好賣掉了住房。白天,他在各大片場蹭角色,琢磨演技,晚上就常常流落在香港街頭。夜闌人靜,看著萬家燈火一盞接一盞熄滅,張衛(wèi)健內心的凄惻,不是旁人所能想象的。

  1996年,張衛(wèi)健接拍《西游記》,迎來人生的又一個高潮。然而短暫的一陣風光后,他又與香港無線電視因矛盾而決裂,再次陷入漫漫嚴冬。整整三年,他就如一根浮萍,在兩岸三地,四處漂泊。最困難的時候,他連買一塊面包的錢都沒有。但是,無論如何,他始終相信,失敗只是個逗號,后面,一定會有精彩的華章。

  1999年,憑著在《少年英雄方世玉》中的精彩表現(xiàn),三十五歲的張衛(wèi)健終于奠定了自己在娛樂圈中的位置,從此,人生步入坦途。

  2001年,張衛(wèi)健獲得臺灣電視“金鐘獎”提名,公司為他辦酒宴慶賀。喝了幾杯酒后的張衛(wèi)健,動情地談起了母親,正是母親的鼓勵,讓他走到了今天。大家紛紛要求張衛(wèi)健的母親說兩句,滿頭銀發(fā)一團和氣的老人家只好走到了臺前,卻只說了一句話:“成功也不是句號,后面的路長著呢!”

  大廳里,短暫的一陣沉默后,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是啊,失敗是個逗號,成功也不是句號。生命不止,拼搏不息,有夢想的天空從不灰暗,有信念的人生絕不平凡。

  勵志故事5:“人”字是必修的功課

  他出生在魯山縣堯山鎮(zhèn)一個偏僻的山村,父母的相繼離世,讓他過早地品嘗到生活的艱辛。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就是他的容身之所,每逢陰雨連綿,屋內四處漏雨。然而,年僅18歲的他,卻做出了讓村里人難以置信的決定——完成父親未竟的心愿,掀掉茅屋蓋瓦房。這在今天聽來,無異于癡人說夢,卻是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農村的真實故事。

  那年夏天,煉獄般的苦力拷打著他的身心,摔泥巴,做磚瓦坯,累得他幾近虛脫。隨后,他用了兩個多月時間,上山砍柴湊足燒瓦的燃料,借用生產隊的老窯燒制磚瓦。第二年春天,他又跑到很遠的深山里,截下200余根建房用的椽子,用孱弱的肩膀將它們扛回村莊。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趕在寒潮來襲前蓋起了三間新瓦房,他跪倒在父親墳前,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因為家境貧寒,他勉強讀完高中。學業(yè)中斷后,想到未知的將來,他心中一片茫然。這時,鄰居家的收錄機里播放著路遙的長篇小說《人生》,高加林的故事點燃了他的文學夢。昏黃的桐油燈下,他靜下心來,從書本里攝取力量。他紙筆不離身,有空就坐下來寫,稿子一篇篇投出去,卻都石深大海。這時,對寫作幾近癡迷的他,遇到了一位文學老師,在他的輔導下,他終于憑借不懈的努力,稿件漸漸見諸報端。隨著發(fā)稿量的不斷增大,他在當?shù)匾研∮忻麣狻?/p>

  在老師的推薦與引領下,他成為了縣廣播局的臨時工作人員。對于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勁頭,不畏艱難風險,深入新聞現(xiàn)場。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因工作突出被破格錄用為正式記者。隨后的幾年,他成為了縣廣播局對外發(fā)稿最多的記者,并有幾十篇新聞作品相繼獲獎。

  作為一名行走在社會前沿的新聞工作者,他接觸到形形色色生活在底層的人,面對那一雙雙充滿渴求的目光,他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因為夢過你的夢,因為痛過你的痛,他更能理解他們內心的無奈。想到自己一路走來,曾有多少雙手拉著他、推著他,引領他走上逐夢之旅。他暗下決心,要用行動回饋社會,盡量去幫助他人。

  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了近40名學生,讓那些貧寒的學子,延續(xù)著他們的求學夢。他用新聞扶貧的方式,改寫了畫眉谷一個村莊的命運。他跟許許多多志愿者一起,奔赴冰雪、地震的災害現(xiàn)場……然而,許多人知道他的名字,卻是因為他與貴州水窖的情緣。

  2005年春天,他被徐本禹義務支教的事跡感動,第一次登上貴州這片貧脊的土地。正是這次高原的靈魂之旅,讓他與貴州結下不解之緣。貴州嚴酷的生存條件,村民沿著崎嶇山路背水的身影……無不敲擊著他的心靈。他捐出自己多年積攢的稿費2.4萬元,幫助村民建造了30座水窖,隨后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社會各界紛紛伸出仁愛之手,出資捐建了167座“河南水窖”。他的善舉在當?shù)匾饛V泛關注,更多的人積極參與這項公益活動,截至目前,由他發(fā)起援建的“河南水窖”已達1080座。

  他的事跡傳遍中原大地,受到網友的熱情追捧,詩人楊志廣為他寫下這樣的詩行:我不知道,從河南到貴州\/你疲憊的雙腳起落的數(shù)量\/只知道,你鮮紅的衣袂\/明亮我的眼眸\/明亮無數(shù)人的眼眸\/一面旗幟,鮮艷奪目\/讓所有愛心的腳步\/都不約而同地,與你相隨……說到這里,很多人都已知道他的大名,他就是獲得河南省十佳記者、河南省十大愛心人物等榮譽的張朝岑。

  有人說,他只是位“三無”記者,經濟上并不寬裕,做這些事就是為了出名。面對類似的質疑與非議,眉宇間也有過掙扎,更何況由于長年奔波,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已是華發(fā)早生,身體每況愈下。然而,他始終聽從內心的召喚,義無返顧地行走在慈善的道路上,用愛點亮自己溫暖他人。

  他用一句話詮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既然上蒼賦予我做人的屬性,架構這一撇一捺的工程,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課。經歷了那么多艱難困苦,依然固守內心的純真與良善,只為寫好一個“人”字,讓每個瞬間都煥發(fā)生命的光彩。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他完成了從“農村少年”到“精神俠客”的華麗轉身。

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