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使人勵志的文章激勵人心的文章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xiàn)自我,喊出自己的聲音,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讀了使人勵志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怎樣安排生活,才能有效還不累?
曾經不斷地下定決心,要讓每一天的日子過得更好。
早上起來,都要籌劃這一天到底怎樣才能過得更好—如何安排各種工作,如何安排各種交往和應酬,如何擠出時間讀想讀的書,如何能夠給家人更多的時間,如何能夠盡量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忙于只做緊急的事情。
但常常是人算不如天算,幾乎每一天的計劃總是會被各種意外干擾打斷。
年底的時候帶兒子去滑雪,沒有想到輕輕摔一跤就導致右腳踝骨折。傷筋動骨一百天,我三個月的計劃幾乎全部重寫,在連續(xù)的腳痛中成了躺在床上哼哼的病豬。
有時候本來計劃某一周用飽滿的精力全力以赴解決一些工作難題,結果被嚴重感冒偷襲,嗓子劇痛,食物難以下咽,流鼻涕每天用掉兩盒餐巾紙,半夜被咳嗽騷擾得不得安寧。
還有時候,做了一天很好的計劃,但到下午已經筋疲力盡,沒有了半點動力,要讀的書都懶得看一眼,要回復郵件卻看見電腦就想摔。
或者本來計劃某個晚上在家里靜靜坐一坐,到附近公園走一走,突然一個電話過來,幾個朋友聚會要我過去一起熱鬧熱鬧,于是一個晚上的安寧又成泡影。
還有那些你希冀盡快解決的麻煩、矛盾和糾纏,卻完全不會按照你的愿望發(fā)展,它們好像自己有生命,在你努力剪除它們的同時,在別的地方又枝繁葉茂起來。
于是我?guī)缀趺刻於荚谟媱澋拿篮煤同F(xiàn)實的殘酷之間掙扎,堅持不懈地一天天計劃著,然后看到精心的計劃被打得粉碎,自己進入一種不可控的生存狀態(tài),帶著某種幽默的荒謬在時空中游蕩。
堅決抵制計劃的改變于我的個性幾乎不可能發(fā)生,而有些發(fā)生的事情也抵制不了,比如腳摔斷了,或者感冒了,或者在路上本來計劃半個小時的行程因為堵車被拉長成兩個小時。
我只能在荒謬中尋找老天這樣安排的合理因素,比如腳斷了至少可以找理由減少一些社會活動,可以躺在床上多讀幾本書;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是撐了三個月的拐棍,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居然有了形狀。
感冒好像十分可惡,因為頭昏腦漲,思緒混亂,咳嗽夜不能寐。
但我居然也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處,在感冒的一星期內有連續(xù)幾場大的應酬,我終于可以找理由不喝酒,冷眼旁觀其他人拼酒拼到失態(tài),也發(fā)現(xiàn)“眾人皆醉我獨醒”實在是一種很無聊的狀態(tài)。
不過,朋友們打電話過來讓你參加聚會,在干擾你生活的同時至少給了你一個大大的安慰:有人想起你來其實是一種幸福。
徹底被世人遺忘的狀態(tài)我還沒有經歷過,但那樣的日子也不一定能夠過得海闊天高吧。
我計劃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把每一天都排得太滿。
早就明白給生命留下一些空白的重要性,但現(xiàn)實中卻努力讓每一分鐘都填滿所謂的意義。于是就像一棵樹沒有了回旋的空間,被擠成一個單調瘦小的影子,卻沒有枝葉繁茂的豐盛。
如果我最終把人生過成一種單調的影子,盡管有種.種外界逼迫的理由,但最終的選擇還是自己的意志。
也許計劃還是要做的。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盡量做正確的計劃而不是做忙碌的計劃,因為只有正確的計劃才能讓我們走在人生的正道上。
國家如此,企業(yè)如此,個人也如此。
在正確計劃的前提下,把那些生命中發(fā)生的意外當作必不可少的驚喜和點綴吧,這可能也是做人的一種情懷。
勵志文章2:你努力歸努力,別忘了抽空好好生活
阿倫去年進一家全球企業(yè),給自己定下5年做到中管的目標。
從此就沒了雙休。即使公司不加班,他也給自己安排很多課程。最近為慶祝他加薪,我們坐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間酒吧里,喝酒聽歌?!昂镁脹]這么幸福了,簡直在浪費生命啊。”阿倫感嘆。
我說:“你再忙,留點時間用來浪費,總不難吧?”他認真想想說:“不難,但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不敢。”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毒害實在太深。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學教育給我們留下的后遺癥是覺得平凡可恥,奮斗是苦。
我們憋足了勁兒要把所有的甜積攢到最后一次性收割,卻忘了平凡有平凡的快樂,窮有窮的樂趣,那時候沒錢,但有時間、有心情。
馬云說最懷念自己拿91塊錢工資當教師的時候,“那時候會想熬幾個月可以買輛自行車,但現(xiàn)在沒有這種需求。”
這幾年,我身邊傳統(tǒng)媒體人創(chuàng)業(yè)的特別多,我也加入創(chuàng)業(yè)大軍,從風花雪月的悠閑文藝女青年,變成寫得了廣告,管得了員工,看得懂財報,狠得心殺價的全能女老板。
我害怕最后變成機器人,所以從一開始就跟自己約定,無論多忙,都要雙休。用完整的兩天,給家人做飯、陪孩子做無聊的小事、讀閑書,不化妝,不談工作,不做時間計劃,像豬一樣快樂地活著。
雖然這樣做的結果是周一到周五忙到沒有性生活,但至少周六周日是自己的。
一旦你讓奮斗這把火炬燃燒,就踏上了一輛沒有剎車的列車。你努力,還有人比你更努力;你拼命,還有人比你更拼命;你好不容易摸爬滾打實現(xiàn)了一個小目標,發(fā)現(xiàn)去年還一起喝大酒的小伙伴都拿到千萬風投了。
在這條路上,沒有山頂,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山丘。你必須自帶剎車,抽空去生活,像魚游在水里,鳥停在樹梢。
日本國寶級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在自傳里說,自從把做衣服當成職業(yè)“365天都在想著這件事?!?/p>
對于想做設計師的年輕人,他的忠告更是嚇人——你愿用生命來交換做這個嗎?
只有成功過的人,才知道成功是用生命換來的。不是以死相許,而是沒命似地干,連做夢都想著你要做的那件事。
所以,山本耀司與馬云一樣,最懷念的不是在巴黎的第一次時裝發(fā)布會,不是公司做到上億資產,而是與祖父母在農村,是大學畢業(yè)后去歐洲旅行。
奮斗從屬于目標,目標沒實現(xiàn),一切歸零;日常生活才真正屬于自己,它寬厚仁慈,柔軟公正。
做雜志時認識的姑娘,轉行做電視,問她有什么感想,她說:“上輩子做了惡,這輩子做電視?!?/p>
做影視的節(jié)奏比她寫作的時候快100倍不止,在翻越山丘的過程中,她放棄了很多東西,卻堅持一個習慣:抽時間回大學時的母校打網球,順便在當年玩耍過的后山上轉轉,坐在上過自習的教室里看幾頁書,去食堂吃個肉夾饃。
她說這幾年下來,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奮斗大同小異,不過是賺更多的錢,出更大的名。怎樣揮霍時間,才是區(qū)分一個人喪著還是活著,假裝生活還是真正生活的金線。
最近在看作家馮唐的隨筆集《在宇宙中不易被風吹散》。
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一次沒有目的的見面,一群不談正經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時間。所謂本質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我們注定是宇宙中容易被風吹散的微塵。像蘋果一樣牛逼的公司也不敢說自己長生不老,畢竟很牛的諾基亞說沒就沒了。
除了以奮斗告慰人生,更要學會享受身為平凡人,所揮霍浪費掉的那些日常時光。只有這樣,你才永遠不會說出“我假裝在生活”這么喪氣的話。
別讓努力奮斗的你,最后只知道聲名金錢是什么,卻不知道生活是什么。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里,為生計奔忙的小老板五郎,打動我們的不是他又談成了一筆生意,而是像對待生命最后一頓飯一樣,對待每一頓飯。
“不受任何人打擾,無須顧忌,大塊朵頤,享受美食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現(xiàn)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泵朗趁媲埃巳似降?,吃好每一頓飯,也是一種成功。
所以,你努力歸努力,但別忘了停下來,花點時間愛自己平凡的樣子。
認認真真地吃飯、睡覺、與朋友聊天,給花澆水。除了做女王,你更要做女人,除了卓越而偉大,你更要平凡而真實。
別忘了,日常生活也是一份尊貴的工作。
勵志文章3:別讓舒適圈,溫柔地殺死你
1.
“生活并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愿望發(fā)展。改變隨時有可能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fā)現(xiàn)更好的奶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p>
這是斯賓塞·約翰遜在他的著作《誰動了我的奶酪》中寫到的句子。我們要知道,生活本來就是無常的,無論你哭天搶地怨天尤人,還是封閉自己否認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都會如約而來。我們不能改變無常,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對待無常的態(tài)度。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高考失利,未能如愿進入理想的重點大學。她也曾為此懊悔不已,但最終選擇了積極面對。在進入大學以后,她主動搜集信息,咨詢老師。在知道了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就業(yè)情況之后,她從大一就開始做出規(guī)劃,并制訂嚴格的學習計劃,一步步篤定地實現(xiàn)它。
她不嬌氣,肯吃苦,為了考到一個自己想考的證書,她提前一年開始準備。報培訓班、查參考書、泡圖書館……最終,她順利通過了考試,獲得了那個證書。
人生總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發(fā)生,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管你內心怎樣糾結痛苦,只要你不去面對,不拿出行動,那些問題就會周而復始地出現(xiàn)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胖子不運動就會永遠胖下去,學習不好的人不努力就會永遠成績差,能力不足的職場新人如果不主動適應環(huán)境和提升就永遠得不到晉升。
2.
我們之所以會拒絕變化,是因為我們希望享受安定,害怕失去舒適。但這樣的舒適,可能是生活為我們鋪設的一個溫柔陷阱。
我有一個校友,日語系畢業(yè),是一個拒絕變化的人。由于怕吃苦,畢業(yè)之后,她放棄了繼續(xù)深造,放棄了日語相關行業(yè),也干脆放棄了尋找薪資待遇更好的工作。只是經人介紹,進入了一家小公司做淘寶客服,每個月拿著不足三千塊的薪水,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兩年。
等到她想跳出來的時候,已經把日語忘得差不多了。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廢掉了,什么都不會做?!毕胍淖儯瑓s已經沒有了改變的能力和勇氣。
她本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怕吃苦,怕經歷挑戰(zhàn),放棄了自己的優(yōu)勢,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權。她把一切都交給了命運做主,只知道被動接受。她總用“小確幸”來掩飾自己的不上進,等到她無處可躲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3.
弱者拒絕變化,他們總以為奶酪還足夠,因此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強者是不畏懼變化的,他們甚至會主動改變,積極尋找新的奶酪。
主動尋求變化的人,是生活中的少數。他們能夠狠下心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區(qū),并持續(xù)提高待在舒適區(qū)外面的能力。他們能在凌晨五六點從溫暖舒適的被窩里爬起來晨跑,工作趨于平穩(wěn)時參加一些技能提升的培訓課程,對工作狀態(tài)和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每一項任務都做到極致,連業(yè)余愛好都能媲美專業(yè)水準。
生活中,主動尋求變化的少數人,往往會被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大多數人質疑和嘲諷。大學里,晨讀背單詞的人,會被每天睡懶覺的人嘲諷;認真聽課記筆記的人,會被翹課貪玩的人不屑;就連堅持去上晚自習,都會被說成裝腔作勢。但畢業(yè)之后,正是這些被質疑和嘲諷的人,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各種證書以及令人眼紅的offer,進入了人人羨慕的企業(yè)。
在旁人看來,他們擁有源源不絕的資源、令人艷羨的運氣,卻不知道,背后的本質原因,在于他們自律。他們要求自己積極主動地面對一切動蕩,積極地去尋求人生的改變,不逃避,不拖延。
4.
有人可能還是會固執(zhí)地選擇逃避,以為逃避了就萬事大吉。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
同樣的問題還是會發(fā)生,你們終將會再次遇見。只不過這種遇見,會換一種呈現(xiàn)的方式罷了。你能躲一次,但你能躲一生嗎?既然終不會避免,那我們就選擇直面吧。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困難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你也并沒有自己想像的那么脆弱。真正跨越過后,你可能會淡淡地對困難說一句:“原來,你也不過如此?!?/p>
世界其實遠比你想象的要公平。一分耕耘雖不一定有一分收獲,但好吃懶做一定會顆粒無收。沒有什么一夜之間基因突變,不用費力就能走上人生巔峰的好事。只有不斷主動改變自己甚至改變環(huán)境,才能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蛻變升級。
弱者拒絕變化,拒絕風險,同時也拒絕了升級改版的可能性。強者懂得自律的意義,懂得主動逃離舒適區(qū)。所有改變的過程必然是痛苦的,但這都是蛻變的代價。改變是短痛,固步自封是長痛。誰不是咬碎了牙和著血往肚子里吞?只有在經歷百般糾結與痛苦之后,才能站在萬人中央享受艷羨的目光。
玉不琢不成器,無所畏懼地雕琢自己,你才有可能活成理想中的模樣。
勵志文章4:通透的人,大多活得低調
1.
數月前,某報社采訪我。一直和我保持聯(lián)系的是一位女編輯,無論何時交流她都委婉謙遜,和風細雨,我們來回地商議版面,交流采訪內容。
稿件最初定于6月見報,她卻在某天深夜發(fā)微信問我,因為內容不足、照片不夠,稿件重組時間來不及,版面可能會“縮水”,可以嗎?
我說好。她說,如果您喜歡最初的設計,并堅持,我們就不動了。
我也是個隨性的人,說怎樣都行的。
過了一會兒,她發(fā)來長長的一段話,先是抱歉因為自己出了一趟長差,將這個版面擱置了,加上沒及時和同事安排好,所以才有了變動,并一遍遍道歉。我并未覺得有什么,卻仍為她的道歉而感動。
后來收樣報時,寄件的小編輯和我多聊了幾句,我提到她的姓名,小編說那是他們的副總,報社的二把手,我驚呆了。眼前慢慢浮現(xiàn)出一張清明、通透的臉,那份斂眉不波的態(tài)度如皎皎月色永遠掛在了我的心上。
2.
低調的人,大多舉千均若扛一羽,擁萬物若攜微塵。
徐悲鴻,中國一代畫師,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奔馬,他筆尖畫出的小動物和禽鳥也別有風趣??此漠?,是一場美妙的視覺盛宴。
關于徐悲鴻,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評議作品,一位鄉(xiāng)下老農上前對他說:“先生,您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您畫的是麻鴨,雌麻鴨尾巴哪有那么長的?”
眾人一看,原來是徐悲鴻展出的《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的畫中,其中有一副麻鴨尾羽長且卷曲如環(huán)。
老農告訴徐悲鴻,雄麻鴨羽毛鮮艷,尾巴卷曲是有的,而雌性麻鴨羽毛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畫錯了。
徐悲鴻接受批評,承認疏于寫生,并向老農表示了深深的謝意。
自古通往名利的路上有各種方式,自我、狂妄、高聲叫嚷、驕矜淺薄,但那些睿智的人往往活得低調、沉穩(wěn),他們愛惜名譽像鳥兒愛惜羽毛一樣,他們知道沒有人品支撐的優(yōu)越感,是行不通的。
3.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意思是:我有三件法寶,執(zhí)守而且保全它,第一叫做慈愛,第二叫做節(jié)儉,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愛,所以能勇武;有了節(jié)儉,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愛戴。
的確,真正有生活智慧的人,必定是低調的。
《我的前半生》里的卓漸清,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他是被亦舒安排在鬧市紅塵里的一個明白人。50多歲的大叔,風雨人生,好似什么都活得明白,卻又什么都不說透。
來去灑脫,退進自如,說話見修養(yǎng)、談吐知,和商界精英聊人生,和小服務生侃八卦,知世故而不世故,對前女友長情,也能將小女生萌萌的愛慕不動聲色地推開。
扮演者陳道明也如是。他曾在《我的前半生》的發(fā)布會上說,自己就是個純跑龍?zhí)椎?,從頭到尾都是配角。
姿態(tài)放得那么低,卻仍帶有主角的光環(huán),分分鐘搶足了戲。
4.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與他人打交道,卻很少花時間來了解自己。雖然向往干凈的圈子、規(guī)律的生活和中意的人,但往往在過了半生之后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一直和理想背道而馳。
因為圈子越來越復雜,生活繁瑣且無規(guī)律,而身邊的人也漸行漸遠。
卻不知一個活得明白的人,必定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得明白并不難,它需用智慧來支撐,學識去澆鑄,品德?lián)P帆,修養(yǎng)護航,隔著喧囂,把自我沉到闃寂,懂得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
因為安靜平和、低調通透,才是真正的滿園春色!
勵志文章5:感謝那個挺過苦日子,還笑對生活的自己
1.
在網上看一個辯論節(jié)目,那一期的辯題是“生活的暴擊值得感激嗎?”那一期,我是和好朋友梅子一起看的。
辯題拋出來的那一刻,梅子就脫口而出:“當然不值得?!币驗橹烂纷咏洑v過什么,所以,我并不意外她給出這樣的觀點。
梅子從小家底殷實,爸爸白手起家開了公司,做出口貿易。媽媽是溫柔賢惠的家庭主婦,每天的重心就是照顧好丈夫和女兒。一家人日子過得和美安逸,惹人羨慕。
可就在梅子高三那年,爸爸和朋友合資做新項目,誰料朋友卷錢逃走,留下負債累累的空殼項目讓梅子爸爸獨自承受。公司關了,房子也賣了,才勉強把債務還上。梅子家一夜回到解放前,住回鄉(xiāng)下的老房子。
因為打擊太大,爸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頹廢不堪。原本溫柔的媽媽也因為生活困窘,脾氣越來越暴躁,家里三天兩頭就是爭吵。更令人心寒的是,平日里經常來往的親戚朋友,一瞬間都不見了蹤影,更別說找他們借錢了。
梅子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世態(tài)炎涼,和那種被逼入絕境的無望感。因為住校,她一心投入到學習中,盡量不讓自己去想這些不幸。那年她高考的成績很好,可是出于各種成本的考慮,她放棄了原本想去的北京,選擇了省內一所可以拿到入學獎學金的大學。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在哪個階段經歷哪些事,它們是甜是苦也無從得知。梅子一直心有不甘,不愿屈服,既然那些曾經的安逸沒有了,那就靠自己來改變吧。
2.
她一進大學,就找起兼職,四年的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有時也會補貼家里。一邊是學習,一邊是生存,日子到底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爸爸在梅子上大學后,突然意識到人生的道路還得繼續(xù)走,因為女兒的未來、家里的未來都需要他。他托認識的人找了一份外貿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媽媽在外面做起了家政,工資收入也算可觀。如今,梅子有了自己的工作,家里雖不像以前那樣風光,但日子也越過越舒坦了。
“當然不值得感激呀,要是沒有這些暴擊,我就不會經歷絕望,也不會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在夜深人靜時抹著眼淚,告訴自己要挺住。我根本就不想知道絕望是什么,我也不想看原本和睦的家庭因為那次變故而心生嫌隙。”
往事瞬間涌上心頭,梅子的眼里也含著淚水,“我是挺過來了,我也做到了,可是如果人生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我并不想走現(xiàn)在這條路。我要感激的不是生活的暴擊,而是在暴擊里活下來的那個自己?!?/p>
3.
雖然有人會說,是生活的暴擊練就了現(xiàn)在的你,你的意志、能力都因此變得強大。但是,從肉里長出鎧甲的那種感覺痛不欲生,沒有人想被逼著成長,也沒有人想逼著自己去假裝堅強,一輩子無憂無慮的生活不是更讓人羨慕和享受嗎?
人生實苦,我們總是難免遭遇各種艱難險阻。但請你足夠相信,再大的風雨也終會過去,而你也必將在一次次與多舛命運的狹路相逢中,變得更好,更好。
到那時,你一定會感激那個在生活的暴擊下沒有放棄也不敢放棄的自己,感激自己承受了生命之重和世事無常,感激自己在最苦的日子里挺了過來,感激自己還能繼續(xù)微笑著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