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適合上班族的勵志文章分享
不管什么樣的打擊和失敗降臨,一個真正堅強的人都能夠從容應(yīng)對,做到臨危不亂。當(dāng)暴風(fēng)雨來臨,軟弱的人屈服了,而真正堅強的人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竹。 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適合上班族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你的人生,必須自帶光芒
看一位朋友在圈里抱怨自己的那位只知道與游戲日夜廝混,對自己所說的話置若罔聞,于是備感冷落,氣憤難當(dāng),大有“我可以慣著你,也可以換了你”之勢。
的確,在網(wǎng)絡(luò)、游戲日益滲透到平凡生活中的每一處角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趨于減少之勢。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尋常等車的間隙,一個個低頭族手里都捧著一個手機,用手不停的劃拉著,時而眉頭緊蹙,時而眉間含笑。網(wǎng)上的一句“以前不離不棄的是夫妻,現(xiàn)在不離不棄的是手機”一語中的,讓人感慨萬千。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在給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的同時,于無形中也拉開了人與人心靈之間的距離,我說了一句話,你埋頭于虛擬的空間里,半天也沒有反應(yīng),等我聲音提高了八度,你回敬一句“啊,你說什么,不能小點聲啊,脾氣那么大做什么,一天天就知道河?xùn)|獅吼?!焙孟竦故悄阕鲥e了什么,心底的委屈一點一點的堆積,當(dāng)壓抑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如火山一般,總會有一觸即發(fā)的時刻。
很多時候,生活都是以一種不完美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地久天長的諾言,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的約定;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只不過是人們對愛情的期盼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是與別人不同的,因為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社會的閱歷不同,與事與物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兩個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興趣愛好一致,不可能完全做到你不說,他便懂的靈犀和默契。
生活的路上,可能有人與你并肩,心靈的路,卻往往是一個人的寂寞獨行。
我喜歡那些即使無人陪伴,也能把日子打理得風(fēng)生水起、花團錦簇的人。這樣的人,看似孤獨,其實內(nèi)心是豐盈的,他們更懂得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的真諦。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說,我們在日常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要有一點兒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人世浮沉,輾轉(zhuǎn)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如果把心思和精力一味消磨在那些使自己憤怒的事情上,沉湎在過往傷痛的記憶里,回頭看看,是多么得不償失。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人生,百轉(zhuǎn)千回的走過,只是為了在前行的途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愛情,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生命中值得珍惜和銘記的東西還有很多,當(dāng)你努力讓自己變得美好,自然會與更多的美好不期而遇。
在書上讀過這樣的一則事例,一個叫花媽媽的女子,她是一位從上海移民到回拿大的女子,有兩個乖巧漂亮的女兒,為了照顧孩子,她辭掉工作,做了一個全職太太。
她在自己家的后院種上了青菜和果樹,前院灑下各種各樣花的種子,餐桌上吃的都是自己種植的綠色蔬菜,花瓶里每天插著自己從院子里采來的鮮花。
孩子上學(xué)的時候,她買來手工書,學(xué)習(xí)做各種手工,她做的掛毯,比商店里賣的都精致好看,她給女兒做的舞蹈服,頭花,穿戴出去讓小朋友們羨慕得不行。
后來,她愛上了打皂,自己買書買材料,一邊研究,一邊實驗,經(jīng)過不斷實踐和練習(xí),她做出的香皂特別漂亮,她還在每一塊皂上打上自己專門的標志。這些皂被別人看到了,爭相要購買。后來,她開始做手工皂的生意,她的皂用料好,制作精致,價格雖然昂貴,但在做皂之前,就早早的預(yù)訂了出去。
她過生日的時候,兩個女兒都會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湊起來,去精心挑選一件她們認為最好的禮物送給媽媽。
這樣美好而熱愛生活的女子,自然值得擁有更好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日子里,她的愛人對她也是疼愛有加。
生活,原本的狀態(tài)就是一杯平淡無味的白開水,只是心存美好的人懂得在其中添加一些斑斕的色彩,一些詩意的東西,讓尋常的歲月,有了令人回味的馨香。
兒時的一位朋友敏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在眾人羨慕的眼光里嫁了一位有錢多金的老公,不費吹灰之力就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資生活,成為鄰里鄉(xiāng)親們嫁女兒的示范和榜樣。
我們這些相貌平常,靠早出晚歸、辛苦工作來賺取生活費的人自然是不敢與之相提并論的,忙忙碌碌的生活,生活層次的不同自然形成一道溝壑,阻隔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后來,從別的朋友那里陸陸續(xù)續(xù)聽說,她的日子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光鮮亮麗,自從結(jié)婚生子后,她深居簡出,擔(dān)任起了全職主婦的角色,因為家庭條件和背景的不同,她小心翼翼的迎合著自己的愛人,生怕自己一個不留神令愛情的小船擱淺。
這幾年,她愛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年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外面,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淡。而她,除了照顧孩子,其余的時間,都消磨在做家務(wù)、追肥皂劇、打麻將上,上午一圈麻將,下午再來一圈,日子看似清閑,其中的瑣碎和無味可想而知。
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浮光掠影的塵世,當(dāng)愛情褪去華麗的外衣,轉(zhuǎn)化為日常而瑣碎的生活,僅僅靠孩子,靠那些曾經(jīng)許下的虛無縹緲的諾言,是不足以將一段感情永遠保鮮的。
愛,不是“將就”和“委曲求全”,不管為了任何人,都絕不能放棄成長和進步,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錯過能使自己變得更加美好的機會。
你若美好,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溫柔相待。
把生命,開成一朵花吧,不管風(fēng)來,還是雨過,不管那個人在或不在,都要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愛你,但不會仰仗你,不會依附你。
你的人生,必須自帶光芒。
勵志文章2:不怕麻煩,才能擁有高配人生
1.你看到在朋友圈曬照的,看不到熬夜做攻略的
柚子去過很多國家,墨西哥自駕、芬蘭住冰屋、巴厘島潛水……她像一本活的旅行指南,跟她在一起很長見識。
很多人都想做有見識的人,不可否認,旅行是特別好的增長見識的機會。然而去同一個地方,跟團游所獲得的知識和見識,與像柚子這樣精研攻略,自己規(guī)劃旅游線路,連只有當(dāng)?shù)厝酥赖睦蠠羲?,都能被她從谷歌地圖上找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
跟團游,我們只是帶上放松的心情,往往根本記不住玩了什么。而柚子,是從決定了去哪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一場漫長的學(xué)習(xí)與探索。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密集的技能短訓(xùn)班。
她通常提前半年確定旅行線路,著手準備。訂最便宜的機票,最有特色的民宿酒店,了解目的地的風(fēng)土人情,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目的地的資源,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比如去法國參加一個糕點短訓(xùn)班,去巴厘島考潛水證,去日本學(xué)園藝。
有一次我去找柚子,她正在搶半年后的特價機票、預(yù)約米其林三星餐廳。通過各種軟件進行比對,像搞科研一樣。
我不禁感嘆,你可真不怕麻煩啊。她說,當(dāng)然了,怕麻煩什么事兒都干不好。
2.工作狂與生活狂有同樣的
我身邊有另外的朋友,逃離北上廣,去云南追求品質(zhì)生活。我問她是不是沒事兒就發(fā)呆,她說我每天都很忙。
她租的房子就是普通民居,天空很藍,但房子很破。每天她都琢磨怎樣讓房子看上去更像她自己的。光是一扇木門,她就涂了五遍油漆,最后終于達到自己想要的顏色。
這還不夠。她找來木器、漆器工藝書,對照著,拿細砂紙慢慢打磨,硬是把一扇涂完油漆不到半年的門,做成了歷經(jīng)幾十年風(fēng)雨的樣子,特別有味道。
她還在房前屋后種了香草,自己做純露、手工皂,承包了一片差點被荒廢的蘋果園,希望等香草漫山、蘋果成熟的時候,就能站著把錢賺了。
我去小住,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完全變了一個人,皮膚黑身材好精神爽。她以前是個工作狂,現(xiàn)在變成了生活狂。
“來云南,本來是想過悠閑的生活。不過,跟悠閑相比,我更喜歡現(xiàn)在的狀態(tài),自愿學(xué)習(xí)、愉悅身心、日有所得?!彼f。
3.好的生活從來不能怕麻煩
今年我自己也規(guī)劃了一個旅游線路。說實話,很多次都想放棄,因為實在太麻煩了。但柚子一直鼓勵我,她說,我能做到的事,你一定也能。
跌跌撞撞地一路逼自己走過來,回頭去看,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已經(jīng)在一個之前完全不熟悉的領(lǐng)域成了半個專家。
臺灣演員張震,拍《赤壁》熟讀三國,拍《深海尋人》考了潛水執(zhí)照,拍完《一代宗師》,拿了全國武術(shù)八級拳的一等獎。我相信他做這些,不僅僅是為了演好角色,而是他對于自己的規(guī)劃,就是不斷開拓知識邊界,增長見識。
他所理解的品質(zhì)生活,也一定不是呆在家里喝杯速溶咖啡,而是即使呆在家里喝咖啡,也要了解咖啡豆的產(chǎn)地,不同品種咖啡的口感區(qū)別,不同水溫、淬取方式,對于咖啡的影響。
品質(zhì)生活是建立在知識的拓展、復(fù)雜的學(xué)習(xí)基礎(chǔ)上,而不是靠錢堆出來的。
同樣是帶孩子去高級餐廳吃飯,有人跟孩子強調(diào)的是這份烤牛排比一般館子貴10倍,這個果汁比依云水還貴。孩子能明白的品質(zhì)生活,就是花錢。
另外一些家長卻事先做足功課。不提價格,而是告訴孩子,這個酒店的裝修配色,高級在哪里;有哪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裝飾與服務(wù);哪一片海域出產(chǎn)的生蠔可以做刺身;什么緯度的水果最甜。
這樣一頓飯吃下來,孩子所理解的品質(zhì)生活,與審美、知識積累、努力、敏銳的感知有關(guān)。
4.我們的見識是被勤奮養(yǎng)大的
我們說到高品質(zhì)的生活、有見識的姑娘,很容易只看到結(jié)果。
一個人,有出眾的紅酒知識、園藝知識,懂茶道、香道,很會玩,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我們說,哇,這個人活得好有品質(zhì),我想過他那樣的生活??墒?,無論你有多少錢,這樣的生活都不是擺在你面前,拿來即可的,而是靠積極拓展知識邊界得來。
我所見到的有見識的人,沒有一個是怕麻煩的人。生活品質(zhì)很高的人,也沒有一個是懶人。無論增長見識,還是追求生活品質(zhì),都需要花費精力與氣力,拼的是誰鉆研得更深。那些怕麻煩的人,其實他們所能享受的只能是自己的懶散。
工作做不好的人,當(dāng)了全職太太照樣不合格;連玩都不會的人,工作其實也很難做好。
那些能把一輩子過成幾輩子的人,沒有一個真正的懶人。
是不斷探索的激情,造就了有見識的人、高品質(zhì)的生活。世界上所有你看著很好的東西,背后都藏著用心與熱愛。
好的生活,從來不能怕麻煩?;钪褪且患闊┑氖?,只有不怕麻煩的人,最終才能戰(zhàn)勝生活的瑣碎,成為它的主人。
勵志文章3:吃得苦中苦,未必方為人上人
01
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叫《苦難不值得迷戀》。
作者講述父親從小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教育自己,總是把好吃的放在冰箱里不吃,好衣服放在柜子里不穿,好東西都要留壞了再用,以至于長大后的他,總覺得壓抑難受才是正常的,追求舒服就有罪惡感。
連一只牙刷杯也用了好多年,杯口已經(jīng)磨得起毛,就在他某一天刷牙的時候,被鏡中自己酷似父親的臉龐陡然驚倒,由此深深的反思對苦難的迷戀,發(fā)現(xiàn)這種思想是一個天大的謬論。
這篇文章讓我陷入深思。
吃苦作為一種美德被代代傳頌著。而吃苦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其實苦難本身并不值得贊美,值得贊美的是能夠戰(zhàn)勝苦難的能力,以及戰(zhàn)勝苦難之后獲得的幸福。而在沒有戰(zhàn)勝之前,苦難應(yīng)該是敵人,是魔鬼,吃苦應(yīng)該是一種恥辱。
我們讀書時候,最先會背誦的古文恐怕就是孟子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很多人背著背著忘了開頭:天將降大任于斯人。
于是,只有少數(shù)人等到天降大任,而大多數(shù)人在受苦的漫長過程里感動了自己,竟忘了最終的目的,錯將吃苦本身當(dāng)成了高貴的姿態(tài)。
殊不知你雖然吃著苦中苦,卻只是人下人,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里的萬骨。
更無可救藥的,是那些天未降他大任,他卻甘愿自討苦吃的人。
02
我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學(xué)習(xí)回來,生活觀發(fā)生了很大改變。
她說國外的一個媽媽可以同時帶幾個小孩,而我們一個小孩要全家上下幾代人來帶。國外的家庭生活里做家務(wù)根本不算個事,吃食簡單健康,烤箱鑲在廚房里,垃圾自動粉碎。洗碗機,洗衣機,全都自動到烘干那一步。
國外的女人不會因為自己變成黃臉婆而擔(dān)心丈夫出軌,即使丈夫變心,也不會用“我為這個家吃了這么多苦”作為籌碼,逼迫對方回心轉(zhuǎn)意。
國外的男人也不接受那種犧牲自己的愛,你若要愛我,先愛你自己,否則你所謂的吃苦,我并不領(lǐng)情。
她準備改變自己家的格局。
于是裝了熱水器,買了全自動洗衣機,甚至托人帶了國外的洗碗機。她想,這樣母親再也不用在繁重的家務(wù)中委屈抱怨,父親也不用為了躲避那抱怨而心煩逃避。他們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了。
然而一個月后她回家,發(fā)現(xiàn)母親仍然堅持用冷水洗洗涮涮,仍然一刻不停的拾拾掇掇,絮絮叨叨。她問母親為什么不用她買的東西,母親說,人活著就得吃苦,這點活都干不了,這點苦都不能吃,活著還有什么用?
她生平第一次對母親發(fā)了脾氣,她說,你白白吃的這些苦才是沒有什么用!
你不做這些事情,省下的時間陪陪我和爸爸,關(guān)心一下我們的情感需求,我們都會比現(xiàn)在幸福多少倍!你整天說吃苦吃苦,你吃的都是無用苦,做的都是無用功!
她說,她還有更狠的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她看透母親之所以這樣自苦的原因,是因為她各方面的見識跟不上父親的腳步,感情上也不能跟父親做到琴瑟和諧,往往說幾句話就被嫌棄了。
而她不愿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更不肯去提升,她只是固執(zhí)的用干活來填補那些尷尬,用吃苦來標榜自己的付出。
原來這才是有些人甘愿吃苦的真相啊!因為他們不能創(chuàng)造更高層次的價值,所以只能用最低級的,近乎自虐的吃苦來占領(lǐng)道德的高點。
03
我想起心理學(xué)里一個關(guān)于受虐狂的小故事。
講一個患有奇怪遺傳病的家族,每個人生下來都只有兩根手指,為了維持生計,他們祖祖輩輩在馬戲團扮演小丑??墒峭蝗挥幸蝗?,竟奇跡般地沒有遺傳兩指病,這本來是天大的好事情,然而他們世世代代都只會扮演小丑,這個正常的孩子沒了特有的兩指,沒辦法繼承祖業(yè),竟無路謀生,最后,他只好砍去了多余的八根手指。
這個故事是說,受虐狂的心理就像小丑世家的演變,在一種畸形病態(tài)中久了,漸漸的適應(yīng)了,漸漸地生長出對抗畸形病態(tài)的辦法,一旦畸形病態(tài)消失了,他們將沒有適應(yīng)常態(tài)的能力,只能摧毀常態(tài),返回到病態(tài)中。
反觀很多人所謂的吃苦,其性質(zhì)與此類似。
他們吃的苦,并不是為了成功和幸福而暫時的忍受,并不是天將降大任之前的必經(jīng)之路,而是因為沒有戰(zhàn)勝苦難的能力,看似高尚實則無奈的選擇。
即便后來被動走出了苦難,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享受非苦難境遇的本事,只好繼續(xù)保持受苦的姿勢,才能活得有安全感。
記得魯迅先生批判過國人的奴性。我們的社會里總是不乏想做奴隸而不得的人,和暫時坐穩(wěn)了奴隸沾沾自喜的人。
我想,時下很多年輕人也依然難逃厄運吧。被人用“做人就要多吃苦”的道理催眠久了,也學(xué)了自我洗腦。
明明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情非所愿,明明看到所有的功勞苦勞都是替他人做嫁衣,也不敢去反思去反抗,就像那個被詛咒的小丑,明明可以長出健全的翅膀追逐自由,卻只能削足適履般的討好生存。為此放棄了最初的夢想,覺得被人牽著走的感覺,至少是在路上。
勵志文章4:確立生活的秩序感,每一天都輕裝上陣
-01-
我大學(xué)有個室友,每次心情不好時,洗完衣服心情就好了。當(dāng)時我多希望自己的臟衣服能有幸成為她的情緒撫慰劑。
她憤怒或生氣時,會拿幾條臟褲子去水房洗,將褲管平整地鋪在水龍頭下的平臺上,撒上洗衣粉,用毛刷一下一下用力刷,正面刷完刷反面,一條褲子刷干凈刷另一條,當(dāng)她晾完后,我看到她那張陰轉(zhuǎn)晴的臉。
我有次問她,為什么洗個衣服都能洗出治愈感。
她說,洗刷過程中的秩序感讓她心安。
聽著頻率統(tǒng)一的聲音,做著穩(wěn)妥律動的動作,她該發(fā)泄的負面情緒,該厘清的混亂思緒,該平復(fù)的潰瘍心情,伴隨著洗刷衣服這個連貫且有序的動作,完成了令她滿意的撥亂反正。
-02-
我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我有個朋友說健身令人上癮,一個拉伸做到位,身體復(fù)原,再做下一個拉伸,多次重復(fù)后,身體里分泌了令人愉悅的內(nèi)啡肽;
●我有個同學(xué)說閱讀讓人平靜,一頁翻開,從上至下地看完,再翻開下一頁,半本書翻完,之前的糟心事都被打上了馬賽克;
●我有個同事說畫素描很解壓,尤其是處理投影部分或者明暗交界線的時候,手臂來回滑動,畫作完成以后,陰影從心里轉(zhuǎn)移到紙上。
我想起以前看過一本名叫《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的土耳其小說,書中有個居住在紐約的原菲律賓移民莉莉婭,遭遇了一系列生活的塌方事件——與癱瘓老公的冷戰(zhàn)和對峙,同兩個領(lǐng)養(yǎng)兒女間的誤解和排斥。
當(dāng)她在喪偶后拿著遺產(chǎn)回到菲律賓重新生活時,最后的精神支柱也被瓦解,絕望的她到廚房里一遍一遍地試驗一款叫“舒芙蕾”的脆弱甜點以尋求慰藉。
她把自己長時間地安放在廚房里,準備食材、攪打雞蛋,滿懷期待地打開烤箱門,全神貫注地盯著蛋糕,一秒一秒地數(shù)著這個蛋糕能撐幾秒會塌陷,塌陷了再重來。
重復(fù)制作舒芙蕾于她而言,是在一種生活坍塌后,重建另一種生活的有力承載。
我由此看出,所謂的上癮、平靜、解壓,以及治愈,秩序感都功不可沒,它是拯救壞情緒的良方。
-03-
以我自己的經(jīng)驗來看,秩序感曾多次把即將淪陷的自己打撈起來。
當(dāng)我陰差陽錯地沒被暗戀的學(xué)校錄取后,面對缺乏能見度的未來,我意識到自己的支點在慢慢渙散。
內(nèi)聚力的重拾從夜跑開始,我戴著耳機聽著動感音樂,一條腿落地時換另一條腿邁出,一步一步踩準節(jié)奏,一呼一吸吐故納新,一圈一圈跑完預(yù)設(shè)額度。
當(dāng)我工作壓力很大或生活面臨兩難抉擇時,給自己做頓青椒土豆絲能化解我的煩憂,除了我本身愛吃土豆之外,最關(guān)鍵的是我很享受切土豆絲的過程。
刀工欠佳的我為了避免割傷自己,必須專注于每次的手起刀落,把整個土豆一刀一刀切成薄片,再堆疊起來切成細絲??粗麄€土豆由片變絲,心里升騰出成就感。
夜跑也好,切絲也罷,都是一些難度系數(shù)很低的小事。但在做這些小事的過程當(dāng)中,我體內(nèi)的力量逐漸積少成多,頭腦的思緒越發(fā)脈絡(luò)清晰。
焦躁被沉淀,痛苦被緩釋,目標被聚焦,當(dāng)這一件小事做完之后,我積攢夠了沖擊真正挑戰(zhàn)的能量。
-04-
和自己過招多年,漸漸總結(jié)出心法,我覺得秩序感對于身處困惑低落的境況中的我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為:
● 秩序本身能讓人更容易預(yù)知下一步的狀態(tài),在這一個小時空里,只要我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每個單調(diào)小步驟,就能完成這件事本身,生活中其他難題的原理也遵守這個邏輯;
● 秩序感對于生活難題有移情作用,抽離于難題本身,心無旁騖地專注于當(dāng)下,喚起身體里的節(jié)奏感,把散落的信心一點點拼貼起來,以局外人的心境來看待一切,更容易邂逅靈感,解決困境。
一個有秩序感的人很少慌張迷亂。
一個人生活的瓦解,最初是從生活細節(jié)上透漏端倪的,所以在情緒洼地的人更要以某件小事作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地構(gòu)筑起生活的秩序感。
事態(tài)越是失控,內(nèi)心越是崩潰,人越需要從小事上的秩序感中,汲取出一股向上的精氣神。蓄勢待發(fā),然后扶搖直上。
勵志文章5:擁有很多的人,未必就幸福
擁有很多物品的人,未必就幸福。這是我在巴西內(nèi)陸的貧困地區(qū)旅行時收獲的體會。一個收到一支便宜圓珠筆的小孩子,如同收到寶物一樣,邊將它緊緊握在手里,邊飛奔回家,這個孩子的臉上顯露出了已失去很久的高興表情和幸福表情。
可以說,我們對待便利生活的態(tài)度,也和許久未露出高興表情和幸福表情的孩子一樣。雖說便利、舒適和金錢物品一樣都是好東西,但一旦這些成為“理所當(dāng)然的東西”,沒有它們時,它們便會成為大家發(fā)牢騷、抱怨的對象。自動門、電梯、扶梯等,便是說明這一點的最好例子。在手動開門、走著上下樓梯的時代連想都沒想過的不滿和抱怨,如今正在社會中橫行。
我們周圍有的是想自己用手開門卻開不了的人、想自己上下樓梯卻走不了的人,而我們卻忘了擁有健全手足的可貴,常常因覺得麻煩而討厭使用它們。或許我們必須時不時地提醒自己“所謂‘可貴’,即難得擁有的意思”。
有一句川柳(一種詩歌形式,音節(jié)與俳句同樣是17個音節(jié))是這么說的:父母和金錢,切勿以為一直都會在你的身旁。其實,不會一直在你身旁的不只是父母和金錢,還有生命以及你生命已走過的每一刻。除了這句川柳以外,一期一會(譯注:一期一會,指在一定的期限內(nèi)對某事、物、人只有一次相遇、遇見的機會。
通常此“一定期限”特指某人一生的時間,也就通常解釋為一輩子只有一次的際遇)也表達了人與人相逢的可貴。這種可貴源自“或許無法與他再次相見”的危機感,對于無法保證明天是否活著的我們而言,“一期一會”的想法絕不夸張。
當(dāng)然,生而為人的我們,不可能在面對每一件瑣碎小事時都保持這種心境。但是,我還是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能擁有“將某事當(dāng)作第一次、唯一一次、最后一次”的緊張感。以一日一生的心態(tài),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有人曾和我說:“請以失敗一次后重新再來的心情過好每一天吧!”俗話說,人生不可重來。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會說“請把今天當(dāng)作重新再來的機會好好生活”吧!讓我們一直以“正式表演”的心情,以“再無以后”的緊張心情生活吧!
有一個初產(chǎn)便難產(chǎn)但最終死里逃生的畢業(yè)生,在給我寄來的賀年卡中,如此寫道:“我們?nèi)胰谌艘J真地過好接下來得每一天。”這應(yīng)該是只有實際體會過生命的分量和短暫的人才能說出的話吧!我舉這個例子,并不是說大家都有必要經(jīng)歷這樣的危險,而是說,我們有必要意識到“這樣的危險實際上與我們今天的生活并非無緣”這一點。畢竟不論誰都不能保證今天不是最后一天。
當(dāng)我們將這不可替代的一天視為珍貴的一天并不再抱怨時,小小的幸福便會從我們的心底涌現(xiàn)。為此,我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多留意身邊已存在的“可貴的東西”。
希望自己無論是看日出日落、掛在空中的明月、星光閃耀的星空,還是看發(fā)出鳴囀聲的小鳥、一盆花草,都能懷著一顆感激之心。實際上,面對星光閃爍的星空—即使星空中出現(xiàn)了數(shù)十年才出現(xiàn)一次的星星,我們別說懷有感激之情了,甚至連看一眼的欲望都已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
這也是其中一名畢業(yè)生在經(jīng)歷長期病床生活后寫給我的一封信。他說:“終于得到了外出許可,當(dāng)我在隔了好久之后再次走在地面上,我內(nèi)心充滿了感激。在今天的我看來,所有普通的東西都散發(fā)著光芒?!?/p>
“看所有普通的東西都閃閃發(fā)光”,實際上,這才是我們收獲小小的幸福的秘訣。高價寶石、貂皮大衣、奢華的住宅和車,我們身邊也應(yīng)該有因擁有這些原本就閃閃發(fā)光的東西而覺得幸福的人吧!但是,擁有這樣的寶物,也伴隨著失去的危險和被盜的擔(dān)心。
既不會被盜走也不會毀于火災(zāi)中的寶物、無須和他人比較的自己特有的寶物、在平凡的生活中熠熠發(fā)光的寶物,其實是你那看所有普通的東西都閃閃發(fā)光的“眼神”,你那顆恭敬地將所有東西都視為寶貝的“心”。
即使我們說人的幸福與這個人在生活中是否擁有熱愛的東西,是否擁有視為寶物的東西息息相關(guān),其實也不為過。
真正的愛,并不是指你為誰都能愛上的東西付出的愛,而是指在別人誰都不屑一顧、誰都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上,你所傾注的愛。
小小的幸福,就存在于你不斷深化這種愛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