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文學(xué)閱讀 > 勵志文學(xué) > 勵志文章 > 最新勵志文章精選5篇

最新勵志文章精選5篇

華藝1147 分享 時間:

  知識給人重量,成就給人光彩,大多數(shù)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稱量重量。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勵志文章5篇,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

  01

  已經(jīng)是夜里凌晨00:30了,寫作群里閃現(xiàn)了這么幾句話。

  今天一天都在接娃送娃帶娃的路上,白天老大要接送,還有個四處鬧騰的老二,哎....我晚上哄他倆時睡了一會,剛睡醒,改改稿再睡!

  白天實在是連手機都快摸不成了,現(xiàn)在屬于我的時間在零點以后了....我去改稿了!

  身為倆孩兒的媽媽,在孩子們熟睡后,她才能擁有自己的時間。在這有限的自我時間中,她沒有選擇沉溺在一部電視劇中,而是打開電腦開始為自己的人生碼字。燈光下她寫稿的樣子便是她為生活努力的模樣,我想在深夜里,她那雙眼睛定然是有著光芒的。

  我在心里默默對這位媽媽說:“你努力的樣子,配得上更好的生活?!?/p>

  02

  燕子是一位美麗的瑜伽好友。

  初識燕子時,驚訝于她對瑜伽的執(zhí)著,看著她年輕美麗的臉龐,萬萬想不到她已為人妻而且也有了孩子。

  只記得,為期兩天的瑜伽培訓(xùn),因為回家的路程有些遠的她不能回家,中午都是呆在教室的。

  后來每逢節(jié)假日,在我懶散度日刷劇刷朋友圈時,總能看到她“節(jié)假日不休息,依然堅持在崗”的消息,甚至到了大年三十,她依然堅守著崗位。

  她說:“街頭空無一人,不一樣的年夜飯:長這么大,還是頭一次一個人吃年夜飯…身處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兩個異鄉(xiāng)人到明天才能踏上回家團聚的旅程——回去看寶寶、陪家人、吃美食!”

  她的好消息也總是不斷,通過了“會計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成人考研初試已過,正在努力準備復(fù)試。她儼然是寶媽中的學(xué)霸。

  而對于瑜伽,她未曾放棄過,她說瑜伽于她來說就是一種釋放,每天打卡瑜伽1h跑步3km是對每日忙碌的尊重和慰藉……

  而今她依然在努力的上班、瑜伽、跑步、帶娃,還有緊張的準備著考研復(fù)試。

  她說:就像每次練習(xí)瑜伽拜日式時一樣,只要單純的面對陽光努力向上,日子就會變得單純美好!

  03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

  其中的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到:

  英國本科三年,為了考牛津,第一年第一個學(xué)期沒去過市中心。

  醒了就看書,半夜去圖書館,最開心的是我們學(xué)校的圖書館24小時開放。

  考了19張證書,兼職在讀兩個函授課程,打過10多份兼職,從酒店刷馬桶到換床單、洗盤子、賣衣服、助教、銀行拉業(yè)務(wù)、海投簡歷,要我就做。

  論文一共寫了10萬字,2849封郵件,670個學(xué)分,21個offer,19張證書,2個學(xué)位,1篇會議論文。

  感謝以前往死里學(xué)的自己,終于去了牛津。

  有這么一句話: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算數(shù)學(xué)時,太平洋彼岸的海鷗振翅掠過城市上空;你晚自習(xí)時,極圖中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斕;但是少年你別著急,在你為自己的未來踏踏實實努力時,那些你感覺從來不會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覺得終身不會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來。

  而這位曾經(jīng)“往死里學(xué)”的同學(xué)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夢想的地方——牛津大學(xué)。

  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超越別人,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為了有資格體驗更圓滿更充實的人生。等到老去那一天可以自豪的說一聲“此生無憾”!

  04

  其實大多時候,我們都是有夢想的。

  只是為夢想努力之前,我們預(yù)設(shè)了太多的困難,放棄了努力!

  我們想過放棄現(xiàn)在的安逸去闖蕩,可是有人對你說:“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哪里有現(xiàn)在的日子安穩(wěn)!”于是,我們退縮了,繼續(xù)安穩(wěn)迷失在而今的安逸中!

  你可曾記得《當(dāng)幸福來敲門》劇中的那位父親?

  當(dāng)他決定申請應(yīng)聘股票經(jīng)紀人時,他明明知道自己只有高中學(xué)歷而且沒有任何經(jīng)驗,即使是交了申請表也是遙遙無期!

  但他時刻在努力為自己尋找機會!在出租車上的一場魔方展示為他贏得了面試機會;六個月的實習(xí)期,他沒有工資可以拿,他一邊努力賣自己的儀器,一邊認真學(xué)習(xí)大量的股票證券知識,還要千方百計拉客戶;最后,他終于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了一名股票經(jīng)紀人。

  就像劇中所說的一樣,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wèi)它。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xiàn)。

  愿我們都有夢、有遠方,并為之奮斗、努力,直到活成我們自己想要的模樣!

  勵志文章2:使命的召喚

  今天讀戴維.布魯克斯的《品格之路》,里邊提到兩個詞語,引人深思。一個是“簡歷美德”;另個一個是“悼詞美德”。一個是人活著的時候,拿給別人看,貢獻給就業(yè)、工作、影響力、和認知度。一個是自己死后,希望別人在你的葬禮上談?wù)摰拿赖隆?/p>

  雖然現(xiàn)實之中,我們離不開“簡歷美德”。它是推銷自己,走向外部世界的一張名片。我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簡歷美德”打扮的漂亮一點,并且增加更多的項目和內(nèi)容,讓它看上去更加的厚重和豐富。但是在很長的時間里,“悼詞美德”超過了“簡歷美德”。

  不錯,我們工作、成長是為了更高的職位,獲取更多的財富,過上幸福的生活。以前,一直認為,這就是自己人生目標和方向。甚至,認為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觀點,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贊美,本身就值得尊重。

  《品格之路》告訴我,這不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沒有信仰,沒有關(guān)懷、沒有悲憫、沒有責(zé)任感和承擔(dān)意識,只不過是一種”野蠻“的行為罷了。而真正具有品格的人,對人謙遜,對自身的缺點有深刻理性的認識,是一路與自己人性中局限的部分斗爭的過程。

  之所以謙遜,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并不完美,我們所有的付出、努力、勤奮,并不是為了彰顯我們的智慧、能力、和榮耀,而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短板和不完美。

  42歲開始寫作,我想不是因為自我的規(guī)劃和設(shè)計,而是一種使命的召喚。上半場已經(jīng)謝幕,而自己依然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到職位、金錢、影響和所謂的外部評價。而到頭來,很多想法并沒有實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依然很大。除了這些外在的東西,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其實,我一直就意識到自己是個殘疾人。性格上的懦弱、虛榮、粗暴、短視,讓自己生活在一個無他的世界里。符合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是好的,反之就會拒絕和討厭。絕對的自戀,使自己活在一個理想中的世界,掩耳盜鈴的認為,那就是真實的世界。

  無論投資還是寫文章,暴露出太多的盲目性和偏激。自信,自戀,自嗨,整個一個“表現(xiàn)型人格”。而自己也在其中不斷的修補和完善。為什么要寫作?是真想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卻常常自我評價,那些所謂的文章,根本算不上文章,我一直在重復(fù)一個動作——鋪路,為自己鋪一條通向遠方的路。

  至于最終它會通向哪里,心里真沒譜。但總覺得,有個聲音一直在不遠的地方召喚我。寫作不是工作,不是興趣,而是一種使命的召喚。既然開始,就一定會追隨一生。

  前一段時間,幾個知道我日更的朋友,和我聊天。他們說:“你寫了兩年,文章的質(zhì)量提高了不少,要不然就投稿,或者寫本書吧!我說:“水平實在太差,還每到投稿的時候?!薄澳悄憧偛粫恢边@么寫下去,而不求回報呀!”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我想,真正的文章一定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

  前一段時間看林清玄的文章,講到了一個“賊光和寶光的故事”。說是朋友得知意大利鄉(xiāng)間要裝修,拆除一批水晶燈,就托人把有百年歷史的水晶燈全部買下。運回臺北,準備與有緣人一同欣賞。

  那些水晶燈,個個都是巔峰之作。通常在一個空間,有兩盞主燈,就會相互排斥,互相消減光芒。而這些老水晶卻不然,十幾盞放在一起,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陪襯,就像花園里的花朵,百花齊放。朋友說:那是因為,這些水晶燈的賊光消失了!當(dāng)賊光消失的時候,寶光就會升起來。

  賊光能相互搶光,不知收斂,不含蓄,不細膩,不溫柔,不隱忍。而寶光是那種自然平常,能與任何環(huán)境相容,不奪目,不搶鏡,卻也不消減自己的光芒。

  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剛開始霸氣外露,最后就會自然內(nèi)斂。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從賊光到寶光的一種磨礪。當(dāng)你能與周圍的世界共處,把自己融入其中,并被周圍的世界自然而然的接受,本身就是一種成熟。

  最近喜歡讀林清玄的文章,也可能是這個原因。文章平和中透著哲理,簡潔明了,異常的柔軟,卻能化解心中最堅硬的東西。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寶光外露。

  當(dāng)然每個人存在缺陷短板,我們要去改變現(xiàn)狀,都必須經(jīng)歷的一段英雄之旅。召喚——啟程——歷險——歸返,是英雄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基本路徑。別讓自己僅僅停駐在“簡歷美德”上,成了一個庸俗的人。除了金錢、名譽、地位,一定還有別的東西。

  聽到“悼詞美德”,這樣的詞語是時,多少有點晦澀。但卻能喚起內(nèi)心最初的渴望?!妒ソ?jīng)》中有一句話“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將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將救活生命”。正如魯迅說的:有的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p>

  其實生與死從來都是生命兩種不同形式罷了,你是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還是讓自己看上去更好一點?既然有一扇門已經(jīng)打開,義無反顧的走進去,是最好的方式。剩下的事情,交給上帝。

  勵志文章3: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1.

  

  朋友送給她一朵“沙漠玫瑰”,說是沙漠玫瑰,其實就是地衣。

  這坨雜草死氣沉沉,但據(jù)說放在水里,能起死回生,沙漠里但凡有點水,就能喚回它的生命。

  于是,她拿回這朵“沙漠玫瑰”和兩個孩子一起,放在家里的水盆中。

  第一天,“沙漠玫瑰”沒有變化,第二天,它露出了一絲生機,到了第七天,這朵“沙漠玫瑰”活了過來。

  她和孩子尖叫了起來,歡喜一個生命的復(fù)蘇,恰好,朋友在家做客,朋友見狀,冷冷地說:這不就是一塊地衣嗎?有什么好歡喜的?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每一件普通的事,從時間的長河看每一個普通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那些普通,并不普通,那些看似無比平常的事情,其實都是時光長河下的沙漠玫瑰。

  同理,從歷史的角度看每一個今天,你都會看到奇跡。

  2.

  今天姐姐帶著飯團兒來家,我從下午開始準備菜,做了幾個小時,還是炒糊了一個菜。

  我們幾個吃著飯,飯團兒就在地下爬啊爬。

  我和姐姐打開一瓶白葡萄酒說,時間好快,我們也都快三十了。一瓶葡萄酒見底,姐姐說,要走了。

  我送她們下樓,夜光照亮了前方的路。

  他們上車,我一個人坐電梯上樓,渾渾噩噩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和父親上了電梯,孩子喃喃道:“長頸鹿的脖子是長的,但是鹿的脖子不是長的”。

  爸爸問:“為什么啊?”

  孩子自豪地說:“舅舅告訴我的,舅舅還告訴我,要多看書呢?!?/p>

  電梯先到了他們的樓層,我看著他們的背影出了電梯,忽然心底一顫,是啊,飯團兒也會長大,作為舅舅,我也一定會有一天,告訴他長頸鹿的事情,而那時,我也三十好幾了。

  而那個時空的我,會感謝現(xiàn)在的自己嗎?會后悔現(xiàn)在過的每一天嗎?會為現(xiàn)在的自己驕傲嗎?

  其實,從未來的角度看今天的事,從將來的位置看現(xiàn)在的人,每件事、每個人都應(yīng)該被珍惜。

  3.

  我們都以為今天只是普通的一天,其實,每天都是最獨特的一天。

  你從歷史的角度看每個今天,從未來的角度去過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天。

  我們經(jīng)常會習(xí)慣性地浪費今天,但卻不知道,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日逝去者苦苦期待的明天;你所厭惡的今天,是未來的自己再也回不到的昨天。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所以,請珍惜每個今天。

  新的一天加油鴨。

  勵志文章4:我是真的喜歡你的正能量

  馬克斯威爾說過:“想象你自己對困難作出的反應(yīng),不是逃避或者繞開它們,而是面對它們,同它們打交道,以一種進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們奮斗。”

  我們活在世上,都有諸多不如意,也會時常遇見一些自己始料不及的困難。沒有人的一生都是歲月靜好,我們更多的是觸摸著生活的暗礁,一步一步走到終點。

  大過年的晚上,從親戚家吃飯回來,路邊看見一個原來的同事,獨自坐在地攤邊吃著燒烤,面前放著兩瓶啤酒。原本是想不打擾的經(jīng)過,可是看著那個孤獨的身影,我還是走上前去,與同事打招呼。

  都說過年是喜慶的,可是人間也有憂傷還在。燒烤在小餐桌上冒著熱氣,啤酒杯里裝著晶瑩的液體,夜色很濃,燈火也很明,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沉浮。寫作久了,就有一個習(xí)慣,喜歡和不同的人談些心里話。

  坐在男同事對面,一米八的男同事看上去很消瘦而頹廢。我知道一定是發(fā)生什么,否則不會有這么深的寂寞和憂郁。我們順著原來的一點熟悉的情誼,慢慢聊下去。男同事就著啤酒的話語里,多了一些感性。

  他告訴我,自己現(xiàn)在混的很悲慘。敞開的心扉,真摯的話語汩汩而出。同事說:“老婆在半年前得病離開了人世,留下自己和一個讀初中的兒子。給老婆看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能借到的錢都借了,最后還是人去了?!笨粗菨M眼的無奈,我沒有言語,安靜地聽著。我知道很多時候,人在苦悶中,需要的只是一個認真的聽眾。

  同事接著說:“孩子正是叛逆期,很難管教。自己又當(dāng)?shù)之?dāng)媽,總是會和兒子之間發(fā)生摩擦,有時候氣急了還會動手打了孩子,過后又后悔。這大過年的,哪里也不想去,就想把自己灌醉,然后忘記所有的煩惱?!背鞘械哪藓鐭粼谒劾镩W爍,流淌出一股很凄涼的微黃。

  他說:“一個男人的家里,沒有個女人,那日子真的過得很糟糕?!边@話不用說,我就能夠懂得。來自經(jīng)濟的壓力,還有生活中瑣碎的牽絆,都牢牢地捆綁著眼前這個男人,生活的色彩黯淡無光。

  坐了一會,被觸動的我,話也多了起來。我說:“你不應(yīng)該這樣自暴自棄,眼前最要緊的是把孩子的生活和學(xué)業(yè)安頓好,你不能為了一個失去的人,而拋下眼前的生活?!?/p>

  “還有,你要多到人群中去,或者到大自然中走走,這樣才會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麗。人們都是善良的,不會因為你生活的糟糕,就看不起你。你現(xiàn)在還有一份工作和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有地方住,有一個家。缺失的是少部分,擁有的還是有很多?!?/p>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總覺得生活拋棄了自己,為什么自己就過得那么難。如果讓人們都坐下來說說自己的心酸和苦悶,那會是一部永遠也寫不完的書。人人都一樣,有著不同的困難,只是有的人咬著牙堅持著,有的人被擊倒頹廢了。

  我自顧自地幫著同事安排著,我說:“你可以把孩子的外婆接過來同住,讓老人家照看著孩子,你自己好好把工作做好,多掙點錢,給她們一份好的生活?!蹦型骂D時有些明白了,生活不能這樣過下去,這樣會害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最后,在一杯啤酒里,同事露出了少有的輕松。我給他講了在微信公眾號中看到的一篇關(guān)于智障人當(dāng)快遞小哥的故事。有的人缺了一條腿,有的人聾啞,而這些人正在和生活搏斗,他們對工作的艱辛甘之如飴,而我們身體健全,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再難過的坎兒,都會在時間的河流里成為過去。失去的東西,再留念也沒有辦法挽回。既然這樣,還不如把眼前的生活經(jīng)營好,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面相更多的是慈愛。

  走進人群,融入生活,不管發(fā)生了什么,都不要把自己埋汰。挺起胸膛,眼望前方,腳步堅定,邁過去,生活的困難就會被拋在身后。

  說了一會話,和同事告別。同事說:“和你說會話,心里舒暢多了。我是真的喜歡你的正能量?!焙芏鄷r候,我們真的需要給予生活一份正能量,讓它帶著我們奔跑,擁抱。

  勵志文章5:你覺得很難,是因為頭腦里選項太少

  自從回單位上班,以前制定的學(xué)習(xí)計劃,養(yǎng)成的各種日常習(xí)慣,全部被打亂。突然之間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開始時,也產(chǎn)生深深的焦慮,不過現(xiàn)在正在適應(yīng)和調(diào)整。

  是改頭換面,拋掉以前的自己,積極適應(yīng)現(xiàn)在的工作?還是為了所謂的理想,勇敢于從循規(guī)蹈矩的工作中跳出來,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這真不是勇氣和膽識的問題,而是如何最優(yōu)選擇的問題。

  人到了四十多歲,早已經(jīng)過了“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年紀”,自己身后是整整一大家子。你得考慮孩子上學(xué)的問題,你得考慮父母養(yǎng)老的問題,你的保證家庭這個系統(tǒng),始終處于運轉(zhuǎn)良好的狀態(tài)。

  自由和安定的生活從來都是自相矛盾。你想要一份確定穩(wěn)妥的生活,你就必須放棄部分自由才能獲得。你想要無拘無束,信馬由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你就必須承擔(dān)不確定帶來的麻煩。

  孤注一擲不是不可以,但年齡越大,成功的幾率就越小,這是通理。時間有限,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機會的頻次也會相對少一些。

  精英日課的作者萬維鋼有三條建議:

  1、年輕時代要大膽探索;

  2、隨著年齡增長,要學(xué)會利用已有的信息,專注于收獲;

  3、慢慢變老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活其實越來越好。

  看了「得到」的專欄作者林欣浩對于“等號”的解釋,你就會明白,生活不是平面的,生活是多維的。等號不是只說明兩邊一樣,等號的意思是,有些東西根本不重要。

  1+2=2+1,說明總數(shù)重要,次序不重要。你家3個人,我家3個人,加起來6個人,說明規(guī)模重要,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不重要。比如考個好專業(yè)不等于有保障,是說收入重要,你的愛好不重要??吹竭@段話后,我傻眼了,這不就是說:夢想不重要,活下來才重要么?

  有人一定會問我,你昨天還在說:活出想要的自己,為了夢想,甚至可以丟掉眼前的幸福。今天的觀點怎么會突然翻轉(zhuǎn)?其實有些事情看似矛盾,當(dāng)你逼近真相時,你會發(fā)覺生活并不是二元的,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YES和NO,一定還有其他選項。

  菲茨杰拉德有一句話: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且還能正常行事,就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本拖裎?,一直覺得自己所生存的地球是圓的,而自己腳下踩著的土地是平的。羅胖在2017跨年演講,徹底顛覆了我這種淺薄的認知。

  羅胖說:這種認識是錯的,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其實是破碎的,并且被抽象成一個一個的殼,一個殼里的人完全不知道另外一個殼里的人都干些什么。羅胖把這種思維方式叫:多元思維。就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大多數(shù)人的頭腦里只裝著兩個選項。而具有多元思維模型的人,頭腦里會裝著三個以上的選項。

  現(xiàn)在想想,很多人的痛苦其實來自于選項太少,或者無法選擇,最終才導(dǎo)致看似走投無路。不知道從哪本書里看到一個“終極思維模型”,就是干一件事情之前,不僅要想到理論上的失敗或者成功。假設(shè)你失敗了,最慘的情景會是什么樣子?有了個這前奏,你就有了免疫功能,會在做事時,應(yīng)對和抵御隨之而來的各種恐懼。

  這就像是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xué)題,當(dāng)你本身的基數(shù)不大時,即使歸零,你的損失也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當(dāng)你的基數(shù)很大,并且依然希望繼續(xù)下去的時候,就要使用概率論,權(quán)衡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成功的概率,減小失敗的概率,把做事的風(fēng)險降到最低。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獻給現(xiàn)在》。有幾位朋友留言說:“讀你的文章熱血澎湃,可真要落實到行動中,哪有那么容易。”

  我不否認,我們都生活在現(xiàn)實中,頭頂同樣的藍天,腳踏同樣的土地,呼吸同樣的空氣,每天都對照標準的北京時間。仿佛很難從一個局限里從容的走出來,被生活所困,被工作所累,我們只不過是活在自己的夾縫之中。這是生活的真相嗎?

  其實多元思維模型的本質(zhì)就是加權(quán)擇優(yōu)。不是讓你扔掉原來已有的東西,比方工作,觀念,朋友,家庭,理想,事業(yè),正是這些基礎(chǔ),才構(gòu)成了生活的主體和現(xiàn)有的思維框架。畢竟,它不是一件衣服,不喜歡,可以輕易換掉。而應(yīng)該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通過改變方式和策略,不斷累加和迭代,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笑來老師在專欄里,提出過一個關(guān)鍵的思維模型:把生活和工作并聯(lián),把工作和成長并聯(lián),把成長和復(fù)利并聯(lián)。007不寫就出局的創(chuàng)始人覃杰,也提出了:工作加寫作,越寫越富有。不是把生活和工作單擺浮擱,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確實會因為工作,找到某種存在感和成就感。

  特別是李笑來提出的“把工作和成長并聯(lián),同時打兩份工?!钡乃枷?,極大的影響到了我。是呀!無論是生活、還是干工作,或者身處各種復(fù)雜關(guān)系,都是一種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漸進的過程。同樣要花時間和精力,與其無法逃避,整天怨天尤人。還不如換一種心態(tài)和面孔,本著成長自己,打磨耐性,修煉自律。就會在單調(diào)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少樂趣。

  去年駐村扶貧的時候,我就明白,一定會被調(diào)回公司上班。大片的時間將無法掌控。自己制定的計劃或者中斷、或者擱淺、由不得自己。那怎么辦?是為了工作而放棄成長和夢想,還是為了成長和信念而丟掉現(xiàn)有的存量?

  當(dāng)時,我反復(fù)思考這個問題,怎么辦?一定不能被困住,一定還有其他最優(yōu)的選項。這幾天上班,一直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一是適應(yīng)現(xiàn)有的工作,二是如何保持精進的狀態(tài),繼續(xù)學(xué)習(xí)和成長。雖然時間的總量是一定的,除了上班,還要睡覺吃飯,如何使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先用減法。最近一段時間,一邊逐漸適應(yīng)工作,一邊把以前制定的學(xué)習(xí)計劃大部分刪減。規(guī)定自己每天除了上班,要做且必須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寫作。其他事情,都要為這件主要的事情讓路。

  等工作熟悉以后,再用加法。利用一切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逐漸增加選項。不無法掌控的時間,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優(yōu)化和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效率?;蛘咄ㄟ^觀察和人際交往,在工作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按照時間的劃分,早晨05:30時到08:00時,有2.5個小時可以自由支配。中午如果能合理安排,除了睡覺,也能擠出半個小時。下午19:00時到晚上23:30時,有4.5個小時可以自由支配。精打細算,一天下來竟然有7.5個小時,可以自己掌控,還不算節(jié)假日和周末的空閑時間。

  而現(xiàn)在上班最大的好處,可以把書本上那些學(xué)來知識,活學(xué)活用到工作中去。把工作當(dāng)成成長試驗田,把學(xué)到的觀念、思維方式、心理學(xué)理論、及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用到工作上。使生活更幸福,工作更努力,成長更持久。

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