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關(guān)于感悟人生的勵志文章
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幸福就越會遠離。只有懂得節(jié)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2019關(guān)于感悟人生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心態(tài)對了,你就不累了
01
有一段視頻火了。
一位挑山夫爺爺在山路走到一半的時候,覺得累了,就挑著擔(dān)子停下來,跟著隨身攜帶的音響,很有節(jié)奏感地律動了起來。
我看完這段視頻不禁感嘆,若是心態(tài)好,生活處處是精彩;若是心態(tài)好,人生何愁沒有歡樂。
02
有好的心態(tài),可以讓困難變小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位大師,瞅見他的一位徒弟整天陷入自怨自艾中,就吩咐徒弟取一些鹽回來。
大師把部分鹽倒入一個水杯里,攪拌溶化,然后讓徒弟喝了一口。徒弟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來,抱怨說:“咸死了?!?/p>
大師笑而不語,又讓徒弟帶上剩下的鹽跟著自己去湖邊。大師又依樣畫葫蘆讓徒弟把鹽撒進水里,同樣叫徒弟喝一口湖水。徒弟喝完后,大師問:“嘗到咸味了嗎?”徒弟說:“沒有?!?/p>
于是,大師意味深長地說:“其實人生的苦痛和悲傷就如同這些數(shù)量有限的鹽,而這些痛苦和悲傷的程度取決我們承受痛苦和悲傷的容積的大小?!?/p>
若是心態(tài)寬了,再大的苦難也可輕而易舉地放下;若是心態(tài)窄了,雞毛蒜皮的事也足以讓我們愁眉苦臉。
《邪不壓正》的原著《俠隱》中有著這樣一個情節(jié),北平風(fēng)雨欲來,但里頭的老大媽異常淡定。大媽認(rèn)為,八國聯(lián)軍來,也沒覺得怎么著,小日本能怎么著?這多大事兒。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你心態(tài)好了,困難就小了,抱著“這多大事兒”的心理,任何生活的低洼也就輕輕松松地跨過去了。
天塌下來,你可以想著還有高個子頂著;
跟高考一樣的重要考試失利了,你可以想著條條大道通羅馬;
公司倒閉破產(chǎn)了,你可以在心里琢磨,如史玉柱一樣?xùn)|山再起的榜樣又要添你一個了。
“很多時候,累不累,并不取決于事件本身,而最終取決于我們對事件的心態(tài)。”《銀魂》總是那么鼓勵人心。
是的,即使面臨諸多困難,經(jīng)歷過許多不堪,你只要心態(tài)好,依然可以笑得風(fēng)輕云淡。
03
有好的心態(tài),年齡只是數(shù)字
“年齡,只是一種心態(tài)。只有當(dāng)你投降,當(dāng)你放棄時,才會真的變老?!?/p>
《敢死隊3》里的這句臺詞道出了人生的本質(zhì):年齡只是一串證明你活了多久的數(shù)字,而心態(tài)決定了你是否年輕。
八十多歲的伍迪·艾倫幾乎年產(chǎn)一部電影,每周還會跟爵士團樂隊在酒吧演出;
九十高齡的黃永玉叼著煙斗,開著跑車四處飛奔。
也許有人說,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們可以如此玩耍。
但事實是,心態(tài)好,活得年輕不是任何人的專屬。
有一對爺爺奶奶在抖音上因為玩手勢舞一炮走紅;
一位101歲的澳大利亞老奶奶以跳傘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生日。
他們老去的只是皮囊而已,那顆靈魂卻永遠豐盈明亮,如二三十歲時一樣鮮活。
悠然閑適地養(yǎng)貓澆花散步是一種生活,跳傘蹦迪玩抖音也是一種生活。
人生的精彩不只是在前半段,不要愁老之將至,沒有什么年紀(jì)就得該做什么事。
不管你處于人生的什么階段,你依然有選擇何種生活的權(quán)利。
反觀之一些年輕人就真的如《約翰·克利斯朵夫》里說的一樣:
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成了自己的影子;而之后的生命不過是在模仿自己。
有的人結(jié)婚生子后固步自封,閉塞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屢受打擊,就如認(rèn)命一般得過且過。
別讓生活中的磨難栓住你前進的步伐,別讓生活中的苦痛消磨掉你的快樂。
活得枯燥無味數(shù)年如一日,活得精彩一年勝數(shù)十載。只要心態(tài)年輕,結(jié)局未定,你我都能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都能活得精彩。
04
有好的心態(tài),歡喜無處不在
豐子愷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清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p>
幸福不過是一種理解,快樂不過是一種心態(tài)。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在任何境地都能不憂不慮,自得其樂,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蔡瀾被金庸稱為“真正瀟灑的人”,金庸在一篇文章中提及他們一起出去旅游,是如此描述蔡瀾的:
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車太顛簸,不抱怨女導(dǎo)游太不美貌。
他教我怎樣喝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樣在新加坡大排檔中吮吸牛骨髓。
我會皺起眉頭,他始終開懷大笑。
一個好的心態(tài)就是既能享受生活中的種.種驚喜,又能接納生活突如其來的意外。
一個好的心態(tài)就是,即使生活中的小煩惱接踵而來,也能把生活過成詩。
而在生活中的我們卻經(jīng)常因小失大:
因為某人的一句話而耿耿于懷,毀了一天的心情;
出門逛街因為遇到下雨,而意興闌珊,一直抱怨這雨下得真不是時候;
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因為旁邊座位傳來吃爆米花的聲音,被擾得心煩意亂。
但若是心態(tài)好的人則會隨遇而安。他們會讓閑言碎語左耳進右耳出;他們認(rèn)為既然是逛街,下雨也是一種風(fēng)景;他們會想有那爆米花的聲音,才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嘛。
忽略掉生活中糟心的一面,放大生活中的細(xì)微美好。
與其糾纏不放于當(dāng)前掃興的事,不如撣一撣身上的灰塵,一笑置之。多笑一秒,悲傷就少一秒,能有片刻的歡喜就去把握那片刻的歡喜。
05
不要管約定俗成的年齡劃分,只要心態(tài)好,耄耋之年也可以活成二十幾歲的樣子。
生命不在年齡,貴在心態(tài)好。
懂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得開,放得下。
懂得,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懂得,浮華三千,我自安然。
你若是心向陽光,無論你走到人生哪個階段,都能遇到一處清喜的水澤。
勵志文章2:感恩比抱怨更有效,尊重比責(zé)怪更重要
01
夫妻間相處
尊重比責(zé)怪重要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強。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后,總會認(rèn)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tài)度。原本的關(guān)心,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zé)。
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責(zé)怪,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huán),家庭生活便會出現(xiàn)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即使是婚姻里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也會有各自的感受,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向親人發(fā)脾氣,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換一種說話方式,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好好說話,多表達擔(dān)心,少一些指責(zé)。
不要輕易動氣,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多為對方考慮,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就說話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語對夫妻很重要。夫妻間好好說話,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在一個家庭里,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夫妻雙方,還有孩子。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02
與孩子相處
夸獎比打擊重要
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以溫暖,也能給人帶來傷害。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嚴(yán)重,外在傷痕是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心理學(xué)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qū)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guān)自己的話,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p>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并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jīng)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xiàn)在當(dāng)下,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苯?jīng)常夸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xiàn)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
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說的是: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nèi)说男袨椤?/p>
當(dāng)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在教育心理學(xué)中,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yīng)”,在被表揚的情況下,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學(xué)習(xí)。
03
與父母相處
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yīng)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yīng)該是那樣的媽媽”,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zhì)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并把你哺育長大已經(jīng)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jīng)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后,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因為啰嗦責(zé)怪父母,其實這種啰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啰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啰嗦一個于讓他們無關(guān)的人。
英國哲學(xué)家羅素說:“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p>
《詩經(jīng)》里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奔彝バ枰活w愛與感恩的心去創(chuàng)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因為在意,你的話語有力量;因為關(guān)心,你的語氣有意義。好好說話,冷靜但不冷漠,堅定但不堅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勵志文章3:好好說話,比什么都重要
01
papi醬曾在視頻里說過:和不會聊天的人說話,感覺就是在上刑。
一句話道出說話的重要性。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人溝通交流,語言就是一門藝術(shù)。
說好了,能讓人如沐春風(fēng),而說話刻薄沒有技巧的人,不但會產(chǎn)生誤會,甚至對他人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02
語言暴力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
高考過后,四川達州的小斯同學(xué)在空間發(fā)布了多條說說之后,跳河自殺。
在他留下的長達2800余字的絕命書中,可以看到,他從小生活在語言暴力之下。
小斯的爸爸對孩子要求極其嚴(yán)格,從未看到過小斯的努力,卻一味責(zé)怪,想要以此激勵孩子。
之前答應(yīng)過得了一等獎就買電腦作為獎勵,小斯達成目標(biāo)之后,爸爸卻問英語學(xué)懂了嗎?回答學(xué)懂了,就說娃兒不要驕傲自滿,半瓶水響叮當(dāng),如果說沒有學(xué)懂,爸爸就會很嚴(yán)厲地責(zé)罵那你這一學(xué)期學(xué)了些什么?
可是這門英語考試,小斯得了99分。
即使小斯故意考差,希望得到關(guān)心,爸爸也只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你是不是不想在那里讀了?不要浪費老子的錢!
這樣的情緒壓抑了好久,直到高考之后終于爆發(fā)。
小斯的爸爸經(jīng)營著一輛城鄉(xiāng)中巴線路車,小斯在高考完之后給爸爸售票,那天,他開玩笑問爸爸會不會給自己發(fā)工資,爸爸怒不可遏,對小斯進行了言語諷刺。
隨后,小斯消失。
一開始,父親以為兒子在跟自己賭氣,可直到看到兒子的遺體,他面對墻壁泣不成聲。
他不知道自己和孩子之間產(chǎn)生了這樣深深的裂痕,以至于兒子要用這樣決絕的方式作為反擊。
在遺書最后,小斯說:我的尸體,不用埋了,要么燒了,要么扔了,別把我拿回去。
長期的語言暴力,讓小斯終日活在恐懼之中,不管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都會遭到責(zé)罵。每次小斯想要得到親近和鼓勵,都是以對方的惡語相向收場。
這樣的相處方式,讓他感覺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最終,他選擇結(jié)束生命來逃避這樣的語言暴力。
望子成龍的想法,很多父母都會有,可是用諷刺挖苦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的內(nèi)心一步步走向陰暗和畸形,這種語言和精神上的虐待,才最為致命。
03
父母的說話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
微博某博主自我剖析了自己的個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很像媽媽。
小時候,每逢考試之前,媽媽想要勸她去復(fù)習(xí)的時候,她不會好好說,而是冷嘲熱諷地表示:你就別復(fù)習(xí),到時候抄抄同學(xué)的試卷,多抄幾分。
到了要出門考試的時候,媽媽明明想要鼓勵女兒加油考好一點,說出口的話卻是:多抄幾分,省得開家長會的時候我丟人。
明明是想要關(guān)心,表達出來的感情卻像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并且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成年之后,她盡量讓自己做到不像媽媽的性格,可是潛移默化之中,卻慢慢變成了和她一樣的人。
比如說收到男朋友送的巧克力,別的女孩子會甜甜地說著謝謝,她其實心里美滋滋的,可表現(xiàn)出來的樣子卻是狠狠地瞪著男友說:哼,垃圾,知道我減肥還送巧克力,沒有一點眼力見。
那一刻她發(fā)現(xiàn),在媽媽的影響下,自己竟然也變成了那樣的人。
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像賭氣似的將一些鼓勵、贊美和感謝宣之于口,可是在這個過程中,聽的人感覺不到你語氣里的關(guān)心和感激,他們只能聽到指責(zé)和不屑。
明明想要表揚你,卻一開口就是批評為主。這個過程,很容易打消別人的積極性。
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伴侶,都是如此。
不會好好說話,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而且會使雙方產(chǎn)生很多誤解和矛盾。
04
多年婚姻,因為一句話,而走到盡頭
作家喵姬有一次和一個女同事進行工作接洽。
在談完工作之后,她看女同事臉色不太好,就問出了什么事。
女同事講了自己出門時發(fā)生的一件事。
她前幾天因為身體不舒服,就把換洗下來的衣服放在那里。出門的時候,身體剛好一些,所以急急忙忙出門進行工作交接。
老公看到衛(wèi)生間一堆沒洗的衣服,就問她怎么這么多衣服都不洗。
女同事好脾氣地回答:前幾天不是身體不舒服嘛,所以就放在那里了。
她老公繼續(xù)說:那你現(xiàn)在把它洗了啊,又準(zhǔn)備出去做什么?
女同事已經(jīng)有點生氣了,說:我現(xiàn)在約了人,你要看不慣就把衣服扔洗衣機洗了。
老公一句話成功燃起了她的怒火:就知道出去玩,家里的事都不干,我娶你何用?
女同事氣得手都抖了:“我身體剛好就吩咐我做這做那,你自己沒有手腳?什么叫就知道出去玩,你之前的衣服是誰洗的?飯是誰做的?孩子是誰帶的?你要覺得娶我沒用,大不了離婚不過了!”
多年婚姻,因為一句話,而快要走到盡頭……
談話不歡而散,而女同事因為這件事影響了情緒,整個工作交接的過程,都沉浸在憤怒的情緒里。
多年夫妻,一件洗衣服的小事,卻因為老公不好好說話,變成了爭執(zhí)。而在這爭吵過程中,老公也輕易地給妻子扣上了“只知道出去玩”的帽子,將她從前的辛苦一筆勾銷。
夫妻之間爭吵,我們常常忘了分寸,用最傷人的話語來傷害對方。
殊不知,別人能夠?qū)δ惆菀淮蝺纱?,是因為愛你,可是每說一次,就像用釘子在樹上釘一個洞,就算時間長了,疼痛忘了,可是那個傷口還在。
05
再氣,也不要說出傷人的話
愛情保衛(wèi)戰(zhàn)有一期請了一對情侶,其實兩人已經(jīng)分手幾個月了,男孩想要復(fù)合,女生堅決不同意。
兩人有7年的感情,早已經(jīng)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關(guān)系,可就算這樣,女生也不再愿意復(fù)合,原因是男孩每次爭吵,都會挑最狠的話來說。
兩人戀愛同居后,只要一爭吵,男生就會咆哮著對女生說要她滾。
第一次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女孩子沒有離開,等男生氣消了之后,她很鄭重的告訴對方,自己很珍視這份感情,今后,不管有多生氣,希望雙方都不要說出傷人的話,這是對感情的不尊重。
男友答應(yīng)了??蛇^不了多久,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們這一對,就在分手、男方求復(fù)合的狀態(tài)中拉扯了幾年。
當(dāng)最后一次,男友再次把女孩的行李扔出來,要她滾時,女友終于在地上撿起自己的行李,說一句: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在無數(shù)次糾纏中,她消耗了太多的耐心,就算這次原諒,他還是會再犯,既然這樣,不如放手。
那些感情,早在一次又一次惡語中傷中變得千瘡百孔,在你一次次因為說狠話而贏過了自己的愛人時,有沒有想過,這樣給你帶來了快樂嗎?
語言不僅僅是表述的載體,更應(yīng)該是表達愛意的方式,當(dāng)你把語言當(dāng)成武器,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其實,你無形之中就成為了一個施暴者。
她能原諒你一次,兩次……
但有一天,她終于攢夠了失望,離開的背影,必定是決絕的。
06
在親密關(guān)系中,不管是家人還是伴侶,切記不要做對方的差評師。
這個世界上沒有偉人,沒有完人,只有凡人,誰都會犯錯誤,誰都有毛病讓別人挑,如果總是盯著別人不好的地方,用諷刺挖苦的方式去戳別人的痛處,這樣又有什么含義呢?
正因為親近,更加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每一次的惡語傷人,看似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可是長期把一些負(fù)面情緒積攢起來,到真正爆發(fā)的那一天,往往是無可挽回的后果。
多少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稍有不順心就嘲諷挖苦,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可是那些說出口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精神虐待;
多少夫妻,在漫長的歲月里,互不欣賞、互相打擊,用盡一生的時間做對方的差評師,他們的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差評中消耗殆盡,換來一個沒有溫度的婚姻。
吵贏了道理輸了感情,有意義嗎?
猶太法典上有這么一句話:應(yīng)該由心來操作舌頭,而不是由舌頭操縱心。
在那些傷人的話出口之前,先想一想,你是不是還在乎家人的想法,在乎另一半的情緒。
家庭不是戰(zhàn)場,好好說話,比什么都重要。
勵志文章4:一輩子不長,什么最重要?
01
讀一行禪師的《生命即當(dāng)下》,感觸于其中的一句話:我們嫻熟于為生活作準(zhǔn)備,卻并不擅長于生活。
細(xì)細(xì)想來真的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這世間,從懵懂無知到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為了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不斷準(zhǔn)備著、努力著,可是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總是充斥著各種無奈,得到是幸運,得不到才是生活常態(tài)。
與世界交手多年,慢慢開始接受一個有些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很多東西注定永遠無法如自己所愿,不過這也不一定就是壞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高處不勝寒,有取舍,才更接近幸福。
人活著,活的不是開頭,也不是結(jié)尾,而是中間的過程。
所以,別太傻,更別太執(zhí)著,學(xué)著在這個浮華的世界慢下來,分辨出自己真正需要珍惜的東西吧。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02
珍惜生命珍惜擁有
聽歌的時候看到一條熱評,很扎心:
2008年那天,我和她正在開視頻,突然……那一刻,我永遠不會忘記。我讓她快跑,她說她家住在7樓,她最后說了三個字:“我愛你”,我就那樣看著她離開了我,我卻無能為力,是我太無能,也許,這輩子只愛她一人,哪怕,不會再有她……
誰也無法預(yù)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只有經(jīng)歷過生死,才明白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幸運。
“改天一起吃飯”、“等我有錢了一定買給你”、“下個月我一定去找你”……
可是時間從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牢靠,因為人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世事無常,有些人說了“再見”,可能就真的沒機會再見了。
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都敗給了一個“等”字,生命來來往往,來日真的并不方長。
等來等去,明日復(fù)明日,等來了后悔,等沒了健康;等來了遺憾,等沒了愛情;等來了下一次的“等”,卻也等沒了余生更多的可能性。
人總是容易在失去之后才后悔當(dāng)初沒有好好珍惜,可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后悔藥可以買,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我們這一生,其實一直都在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在這趟駛向告別的單程車上,誰也不知道誰會在哪一站下車,和誰在哪個路口分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珍惜當(dāng)下的擁有。
前路漫長,終有一別,但愿在你我相逢的這些日子里,少留遺憾,多些感恩和開懷。
02
珍惜感情珍惜陪伴
在后臺看過這樣一條讀者留言,他的父親突患急病,好在搶救及時,奪回了一條命,當(dāng)他處理完緊急工作趕到醫(yī)院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睡著了。
他看著病床上的老人,突然覺得心里特別酸。
這是個曾經(jīng)一個人扛一車貨都不嫌累的硬漢,是個在自己心里嚴(yán)厲又不茍言笑的男人,他一直覺得父親是硬朗的,他從沒想到會有這么一天,親眼看到他的消瘦,他的脆弱,他的無助和他的蒼老。
他說自己那一刻突然后悔了,后悔這么多年只顧打拼,卻忽略了本該最重視、最需要自己照顧的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人和人之間,再深再濃的關(guān)系,也不過就是一時的緣分,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不好好珍惜,最后只會空留遺憾和永無法彌補的悔恨。
不止是親情,友情、愛情也都是如此。
一段好的關(guān)系,少不了雙方共同做加法的努力,如果有一方總是冷落,甚至是漠視,那就成了一把雙刃劍,傷了自己,也傷了心里有你的人。
常問問自己:錢賺多少是多?房子多大是大?車子多好是好?你現(xiàn)在執(zhí)著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真的讓你感到幸福和快樂了嗎?
就像林語堂說的:“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幸福并非擁有一切,而是盡情享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不是一種長久的狀態(tài),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瞬間。
與其太執(zhí)著于一些表象和外在的東西,不如尋求內(nèi)心的富足,有幾個懂你陪你的朋友,有一個寵你愛你的伴侶,還有始終在你身邊呵護你、守候你的親人,這才是幸福感的源泉。
所以,就別讓愛你的人空等待了吧,趁時光正暖,趁一切剛好,好好珍惜擁有的感情,好好珍惜,身邊的陪伴。
03
珍惜自己珍惜當(dāng)下
一行禪師在《生命即當(dāng)下》中寫:生命的意義就在每個當(dāng)下,每個呼吸,和每一步腳下的路。
話雖簡單,意義卻很深遠。
我們處在當(dāng)下的時刻,和過去告別,和未來相擁,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心,讓生活盡可能如自己所愿。
其實“舒心”二字,是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態(tài)度,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才更能夠把生活過得精彩和無畏。
珍惜你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懂得取舍,不與爛人爛事糾纏;
珍惜你正在吃的每餐每飯,專注生活,不多想、不亂想,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
珍惜占據(jù)你大部分生命的睡眠時間,一個健康活力的作息,是對自己最好的照顧;
時刻記得: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當(dāng)下,最重要的人就是你心里最重視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你當(dāng)下正在做的事。
一輩子,也就匆匆忙忙幾十年,真的不長,但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少留遺憾,做更好的自己。
做一件事,就專注地去做;愛一個人,就認(rèn)真地去愛。
不辜負(fù)自己,也不辜負(fù)歲月,如此,安好。
勵志文章5:最好的相處:欣賞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
人活一輩子,遇見的人太多太多,可最終真正知心知底的人只有那么幾個。
生活中不乏酒肉之徒,日常談笑風(fēng)生,稱兄道弟,遇事便冷眼旁觀,最后只能慨嘆一句人心不古。
其實,最好的相處,不是有人懂你說出口的話,而是在你沉默的時候,在你不辯解的時候,有人懂你說不出的那些心事。
01
欣賞對方的好
更要懂得對方的苦
蘇軾曾因在詩詞中暢論政見,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幾度遭貶,內(nèi)心憂悶。
一日蘇軾退朝回家,飯后捧著肚子慢走,對著眾姬妾問道:“你們說,我這肚子里裝的是什么?”
一妾答:“都是文章”。蘇軾不以為然。
又有一妾說:“滿腹都是見識”,蘇軾仍不太滿意。
唯有朝云一句“學(xué)士一肚皮不合時宜”,正中蘇軾下懷,惹得他開懷大笑。
朝云最懂得蘇軾的苦楚,也正因為懂得,朝云方能在眾姬妾陸續(xù)散去之時,于二十三年間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始終如一地陪在蘇軾身旁。
而蘇軾亦感念朝云,在墓上筑六如亭紀(jì)念她,亭柱上的楹聯(lián)題的正是: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心若相知,無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語也憐惜。懂你的苦,知你的好,最好的相處,莫過于此。
02
最好的關(guān)系
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老子言,知人者智。能知曉他人的難處,并適時伸出援手的人有大智慧。
著名的史學(xué)大師顧頡剛有段時間經(jīng)濟窘迫,每月助教薪水開頭只有50元,又有一妻二女。
胡適得知顧頡剛這一不易之處,便每月從自己私人的錢中撥出30元,幫助他渡過難關(guān)。
因為胡適適時伸出援手,顧頡剛得以專心于古史研究,為中國歷史地理學(xué)學(xué)科的發(fā)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
后來胡適在遭受猛烈批判時,顧頡剛不懼風(fēng)險,在自傳中記錄這段往事,感念胡適對他的幫助與情誼,默默支持著胡適渡過難關(guān)。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卻難,關(guān)鍵時刻的援手,往往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亦幫助了自己。
03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人與人相處,最容易犯的問題,便是習(xí)慣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別人。
自以為一切都為對方做到極致,對方卻完全無動于衷甚至反感,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而非不愛。
一對漁民夫婦,兩個人相親相愛,一輩子都沒有紅過臉,沒有吵過架。
妻子非常賢惠,每天都從丈夫打回來的魚里挑一條最大最完整的,斬去頭尾,特別精心地烹飪中段,今天紅燒,明天清蒸……
裝在大盤子里給丈夫吃,而自己就在廚房里簡單地把剩下的魚頭魚尾燒一燒,吃過就算了。
幾十年過去了,有一天,老先生在黃昏暮色中深深地嘆了口氣,他對妻子說:
“我這輩子沒對你提過任何要求,現(xiàn)在再不提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你什么時候能給我做一頓魚頭呀?我這輩子最喜歡吃魚頭?!?/p>
妻子一聽,頓時淚流滿面:
“我從當(dāng)姑娘起,就認(rèn)為魚肉是這世界上最好吃的。為了愛你,我把魚肉都給了你,魚頭我自己吃?!?/p>
世間最大的誤區(qū)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
然而,在我們漫長的一生里,又會遇見幾個懂自己的人,就算是遇見了,又會有幾個真正愿意懂自己的。
這樣的人,如果遇到了,只需一人便足夠了。
真正的懂得,不是相邀,也不是牽引,更不是逼迫,而是實實在在自然而然的明白,這樣的明白,無關(guān)風(fēng)月,無關(guān)功利,甚至無關(guān)風(fēng)雨也無關(guān)晴天。
懂得,所以選擇以你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愛你。
懂得,所以能夠以更善解人意的方式處理事情,以最恰當(dāng)?shù)姆绞绞刈o最親近的人。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相關(guān)文章:
3.關(guān)于2019經(jīng)典勵志的抒情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