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網(wǎng)絡(luò)勵志文章分享5篇
勝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象山間小徑一樣,這條路有時先折回來,然后伸向前去;象山間小徑一樣,走這條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邊的人是不會得到勝利的。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2019網(wǎng)絡(luò)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余生很貴,請別浪費
人生,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事情要做,每個年齡段也都有每個年齡段的煩惱。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的去對待每個年齡段,去做好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
畢竟,人生沒有后悔的路,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不再。所以,盡量讓自己的人生少點遺憾。
我們都要學會感謝,感謝人生路上所經(jīng)歷的一切,也許,有些經(jīng)歷讓你苦不堪言;也許,有些經(jīng)歷讓你無比歡喜。
但是,無論經(jīng)歷什么,都不應該抱怨。因為,人生路上的每一場經(jīng)歷都很難得,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此時正在經(jīng)歷坎坷,那都是有你必然要經(jīng)歷的,因為美好是需要鋪墊的。
試著勇敢面對,試著欣然接受,試著讓自己大步向前,無懼無畏。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生活很艱苦,那都是因為我們把艱苦無限放大,讓自己變得不安,變得弱懦,掩蓋了其中的樂趣。
其實,只要努力一點,堅強一點,你就會發(fā)現(xiàn),艱苦不過是一時的,也不過是一種挑戰(zhàn)。
很多時候,就看你自己怎么去想,怎么去面對。往好的方向想,一切就都好;往壞的方向想,一切也就都是壞。
直到經(jīng)歷過后,你就會明白,事實上,真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
勵志文章2:終身學習是人生的一種需要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摸樣。近日,某書館開啟24小時經(jīng)營模式,不論來自任何階層的人進去讀書或者休息,書店工作人員絕不驅(qū)趕。因此,前來看書者絡(luò)繹不絕,夜如白晝。這不得不令世人感嘆:“世間嗜書者大有人在!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是人生的一種需要。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所以我們要提:”疑“,提倡:“問”,通過:“疑問”探索未知世界?!岸a(chǎn)生疑問的載體是書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人類縱深學習必不可少的媒介。
事實上 ,在讀者心中,世界上最安寧的地方莫過于圖書館;世界上最令人神交的地方,也莫過于一處可以不分晝夜閱讀的書店。讀者最求的是:古樸神靜的書香,安靜閱讀的氛圍,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還有那令人垂戀的圖書。
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各種文明書籍都可以遍覽;但它同時又是“知識危機的時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產(chǎn)品的普及化,人們拿起筆,捧起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提筆忘字,書寫如麻的現(xiàn)象更是不可勝數(shù)。所以,在面對科技產(chǎn)品的沖擊時,我們要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是人生的一種需要。
學無止境,需要我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成就自我。舜發(fā)于田畝之中,而成部落首領(lǐng);左丘明雙目盡失而著《左傳》;屈原屢遭放逐而賦《離騷》;杜甫顛沛流離而著三吏三別。身處艱苦的環(huán)境并不可怕,關(guān)鍵在于你那顆不認輸?shù)男模矣跒閴粝肴ヌ魬?zhàn)自我,挑戰(zhàn)周圍的環(huán)境。將困難看作一種挑戰(zhàn),從困難中有所得,從中學習苦練心智。
學無止境,需要我們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夢想。范仲淹穿素衣食寒粥苦讀書而任參知政事,為民請命;俞敏洪經(jīng)受疾病折磨,堅持夢想,無私奉獻而創(chuàng)新東方;馬云堅持夢想,永不言敗,面對非典,金融風暴,從容應對而創(chuàng)辦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畢淑敏堅持夢想,一鼓作氣,環(huán)游北極,而著《破冰北極點》。由此可見,偉大的成就需要在逆境中堅持夢想,永不言敗,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堅持自我。
學無止境,需要我們在這浮躁的社會中,靜心思焉,堅守自我。藏區(qū)戰(zhàn)士擺脫浮躁,靜下心來,而成為生命禁區(qū)的守護者-----保護藏羚羊;雜交水稻之父擺脫浮躁,靜下心來,一頭扎根水稻之中而研制高產(chǎn)海水稻;石黑一雄擺脫浮躁,靜心思焉,而著《長日留痕》成為諾獎獲得者;費魯吉歐得到羞辱的力量,擺脫浮躁,靜心思焉而制造蘭博基尼。學無止境,在浮躁的社會中,需要靜心思焉,堅守自我。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學無止境,要不滿足現(xiàn)有的狀況,要在學習和工作中保持憂勞,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以”工匠精神“為支撐,終身學習。
勵志文章3:把人困在原地的,從不是環(huán)境
周末接到了一位老友的電話,感慨萬千,他說他最近過得很不如意,到上海打拼了七八年了,到現(xiàn)在仍然是一事無成,他在尋求各位朋友的建議,他看著在老家混得風生水起的兒時玩伴,自己卻始終無法更進一步,他想要放棄在一線城市的生活,看是不是需要回老家發(fā)展了。
我在電話中問道他為何離開,他給我說了他懷才不遇的故事:他本想要到大城市去大展宏圖,卻被現(xiàn)實捉弄得四處碰壁,學歷一般的他,無法得到領(lǐng)導的重視,項目成績平平的他,無法得到更多的資源,工作這么多年,眼看著比自己年輕的人突出重圍,成為自己的領(lǐng)導,他覺得是自己的才華不夠了,已經(jīng)不適合在大城市發(fā)展了。
掛斷電話之后,我很慚愧,我無法說出那些真實但卻殘酷的話,就像當時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類似的回答:別討論城市,討論自己,因為限制一個人發(fā)展的,從來,都不是環(huán)境。回到小城市就能出人頭地?我看未必!
曾經(jīng),很多年輕人為了夢想逃離家鄉(xiāng)來到大城市,覺得到了這里,就可以一展宏圖,結(jié)果,每天卻只是混吃等死,卻還在安慰自己:這是在為了夢想拼搏。但等到實在待不下去的時候,就開始瘋狂逃離,一邊還在高呼,大城市無法容下我高貴的夢想,以為這樣就能重新開始自己新一輪的夢想追尋。不過,逃離之后,除了工資減少,其他毫無變化,從一個大城市的普通人,變成了小城市的普通人。
就像《窮哥哥,富弟弟》那樣,本來是出生于同一個家庭、接受同樣教育的兩兄弟,卻走向了相反的人生道路,雖然環(huán)境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未來,但這卻忽略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比環(huán)境更能決定一個人的,是思想的層次,是面對事情的正確態(tài)度。
就在今年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得知了我那幫在老家打拼的同學大多都全款買了房,他們要不是在做淘寶,做代購,要不就是在引進大城市的先進思想做小資本創(chuàng)業(yè)。其實他們很多也是有著不低的學歷,但是畢業(yè)之后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最開始我們都覺得他們的回去,與放棄夢想和未來沒有區(qū)別,但是隨著他們的努力與見識,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最終,一樣獲得了成功。
也許,有些東西,我們無法依靠環(huán)境去獲得,但是憑實力,一樣可以。有些人總喜歡到大城市去,因為那有更好的機遇、更好的環(huán)境,但是不要忘了,能力才是唯一的鐵飯碗。
其實,在大城市里崛起的,除了少數(shù)的幸運兒以外,大多數(shù)都是勤懇工作的,哪有什么所謂的時運不濟,不過是能力不足罷了。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靈魂?這只是把自己的平凡歸咎于環(huán)境,忽略了能力和態(tài)度。
人生這趟旅程,只有實力才能決定能否向前,環(huán)境所影響的,充其量只是前進的速度罷了。世界上哪有什么到不了的終點,只有不敢邁出去的腳步,困住我們的,從不是環(huán)境。
勵志文章4:流淌的時光,不必眷戀太久
01
時間就像一列錯過站的火車,一眨眼就到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沿途的風景,相遇的人,都隨著青春消逝而遷徙,唯獨留下一片空蕩的回憶,伴隨著頭腦里的吉光片羽,撫慰著曾經(jīng)彌留的創(chuàng)傷。
夜深人靜的夜晚,看著空間鏈接里的文字,閱讀著別人的心情,突然回想起了好多往事:年少輕狂的叛逆,驕陽似火的愛戀,不著邊際的夢想,往事就像是一首沉靜而又浪漫的歌謠,風中的你們在微笑。
我們都是戲子,說著別人的言語,演繹自己的心酸。光陰一頁一頁的翻過去,縱使往事的城堡彌漫著溫柔的氣息讓人沉醉,畢竟也已無濟于事,回到現(xiàn)實的橋頭,站在青黃不接的路口,靜靜地說一句:時間走了。
當美麗的日子如黑色的潮水般褪去,當六月繁華的天空開始落幕,當往事的余輝映照出我不動聲色的側(cè)臉。我終于卸下了曾經(jīng)沉重的枷鎖,一手拿著深不可測的夜晚,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語。開始融入嶄新的生活,此時我仿佛一個嶄新的嬰兒,眼神出透露出無線的憧憬與驚奇。
當走在一條人跡罕至的馬路上,當命運的指針帶著我偏離曾經(jīng)的航向,當身上的細胞一層層被工作齒輪壓榨出泔水,眼淚從眼角里溢出,此時的光陰就像是沼澤地,讓青春的孩子泥足深陷:沒有安穩(wěn)的歸宿,沒有停歇的港灣,沒有堅實的臂膀,有的只是太多的無可奈何和堅持不懈。
02
時間永遠不會因為你的懷念而停下的腳步,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輛笨重的卡車,負載太多的話會影響你前進的進度。
其實,人世間好多東西都是固定的,就像是沙灘上的礁石,永遠都要承受著潮水的侵擾。
昨天,誰都知道只是過時的記憶,可這個世界卻還是人來人往,久而久之這些便在心中筑起一座橋,通向寂寞。
我們都曾經(jīng)活在昨天,展望著不切實際的現(xiàn)實。之后走到今天,承載著無可挑剔的悲歡。其實人生不過就是一場戲,因為選擇的角色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演繹
今天,對于歲月的長流,只不過是一個循環(huán)的來來往往,不過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今天是特別的,那些活在過往歲月里朝生暮死的悲喜,以及在生命里燃燒過激情,還有那些淡出時間的路人,都賦予了今天特別的意義。
勵志文章5:越是迷茫,越要學會自救
01
前段時間,一個讀者給我發(fā)信息說:我最近很迷茫,你可以給我說說怎樣能夠擺脫這樣的迷茫狀態(tài)嗎?
這是一個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簡單聊了幾句,對他的大概情況有所了解。
32歲的他,半個月前辭職了,從北京出發(fā),想要騎行去深圳,和我聊天的時候正好在蘇州休息。
我問他為什么想要騎行去深圳。他說:很迷茫,以為自己獨自走出去,就可以找到答案,結(jié)果走了一半,依然很迷茫。
在他那樣尷尬的年紀,沒有女朋友,沒有安定的家,也沒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干什么。
他以為,只有自己走出去,多出去走走看看,最后都會找到答案,結(jié)果并不盡然。
對于他這樣的問題,我著實沒有辦法給出答案,因為有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深陷其中。
曾經(jīng),我和他一樣,當被現(xiàn)實中的很多東西迷亂了雙眼,自己不知道如何抉擇,不知道應該怎么辦的時候,我就會選擇出去旅行一下,放空一下自己,一個人獨自去想明白很多問題。
我曾以為,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我找到答案,其實不是,當旅行結(jié)束之后,依然需要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繼續(xù)之前面對的所有問題,工作上的,生活上的,感情上的……
這一切問題,并不會因為你出去走了一圈,就解決了。
只是說,當你出去走了一圈之后,你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了,看待現(xiàn)實中事物的角度可能不一樣了。這樣小小的不一樣,可能會讓你面對問題時候的心境不一樣。
02
小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向老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想要從別人那里知道答案。那時候,我們提出的任何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會竭盡全力的幫我們解答。
隨著我們年紀慢慢長大,我們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復雜,這時候,別人的方法似乎根本就不能解決我們?nèi)魏螁栴}了。
難過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給幾個朋友訴訴苦,可是說完之后,還是得自己去獨自面對那一些列問題。
我猶記得四年前的一幕場景:
那時候父親生病,我每天給家里打電話,偶爾問問情況,然后在叮囑幾句要注意些什么。
那段時間父親的情況特別不好,我給他打電話,讓他去醫(yī)院看看醫(yī)生,平時應該要注意多休息,別累著。
電話那端的父親,沒有覺得安慰,沒有覺得寬心,反而是勃然大怒:“我不去醫(yī)院,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你就不要再啰嗦了”。
我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掛了電話,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你是想方設(shè)法的為了對方好,但是如果對方并不領(lǐng)情,和你建議的是相反方向去奔走,那么,無論你怎樣努力,沒有在同一方向去努力,你的努力都是白費。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放松了很多,我不再有任何負擔。
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去解決,無論別人給你怎樣的建議,如果你自己不想去解決,那么誰也幫不了你。
03
曾經(jīng)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從別人那里得到答案,其實別人給你的答案不一定能夠解決你的問題,你自己的問題,需要你自己去解決。
三年半之前的那次失戀,整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跌入谷底,那時候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么任其墮落;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沒有第三種選擇。
22歲,人生才剛剛開始,人生還有一萬種可能,我不甘心,我選擇置之死地而后生。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經(jīng)歷過了才知道,醫(yī)生可以給你開藥,心理咨詢師可以給你心理輔導,但是只有自己才是一切問題的解藥。
近半個月的狀態(tài)一直不佳,身體一直反復過敏,從最開始的三五天一次,到現(xiàn)在的每天蕁麻疹發(fā)作。
去了多次醫(yī)院,以為是吃藥的問題,停了藥依然有,以為是吃東西的問題,即使只吃青菜半夜也會發(fā)作。
昨天晚上,又被蕁麻疹折磨了幾個小時,我在網(wǎng)上看了很多消息,看了知乎上那些曾經(jīng)和蕁麻疹戰(zhàn)斗了幾年的人的回答,我終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所在。
慢性蕁麻疹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的抵抗力下降,藥不是解藥,每天青菜白開水也不是辦法,而是自己的心態(tài),規(guī)律的作息,以及適當?shù)倪\動才是根治這個問題的最佳良藥。
我坦然接受我的身體,我也清楚知道,我只有自救。
在半夜被癢,被痛折磨得睡不著的時候,這樣的感覺,除了我自己能夠體會,沒人能夠幫我去承擔這樣的痛苦,即使是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都不能。
如果我自己不下定決心去改變,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可能這個問題會一直纏著我。
無論何時,學會自救。
04
很多人說迷茫的時候該怎么辦?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越是迷茫的時候,越要有事可做。
就好比你蹬自行車,前面有一個坑,如果你不用力蹬,你就很可能在這個地方栽跟斗。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坑,你停下來,車就可能倒,你只有不停地蹬,才能越過每一道坑。
生活一直都是這樣,它不會讓你過得太安逸,當你覺得生活順風順水的時候,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來一點波瀾。
但是生活也是公平的,一點小小的打擊,可能就是給一個警鐘,應該好好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對待自己的情緒,對待自己的心境了。
如果不是這一次小小的事件,我可能還會繼續(xù)熬夜工作,不分晝夜地看書,不探索接納自己的情緒,還在和自己賭氣……
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和解的過程。
學著與自己和解,了解自己的身體,接納真實的自己,做適當?shù)囊?guī)劃,從現(xiàn)在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