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勵志文章精選5篇
生活好似一次行程,也許是跋涉,也許是順風,也許是逆流,也許是險灘,也許是陽光明媚,也許是雷鳴電閃,不管如何,生活的真諦就在腳步邁開的時候。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上班族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01.
我很焦慮。
怎么說呢?總是有一種一不小心,就會落于人后的惶恐。
這種心態(tài)與恐懼類似。也令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回顧自己的來路,卻發(fā)現(xiàn),焦慮也是令我成長的動因之一。
因為焦慮于在小縣城死掉,所以拼命折騰到北上廣。
因為焦慮于所有人都在進步,只有我原地晃悠,于是努力提升自己。
因為焦慮于責任擔不起,期待被落空,所以拼命站起身來,去扛起一個大人應當承擔的一切。
我想過的,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內在的焦慮,我會很容易屈服于惰性,得過且過,變成一個庸人,或者善于自我安慰的庸人。
我雖然不奢望榮耀無雙,但庸庸碌碌一輩子,還是不愿意的。
于是一直在焦慮之中,盡我所能地拼。
02.
挪威人有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
漁民在深海之中,發(fā)現(xiàn)大量沙丁魚,捕撈起來,準備上岸賣個好價。
但是,從深海返航,需要漫長的時日。許多沙丁魚還沒等到上岸,都已經(jīng)死了。
后來,有人想出絕招——
在沙丁魚槽中,放入它們的天敵:鲇魚。
當鲇魚進入魚群,每只沙丁魚都壓力山大,拼命游動,生命力爆發(fā),活力四射,直到上岸都依然活蹦亂跳。
鲇魚吃掉的,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而老弱病殘是賣不出好價錢的,吃了也不可惜。
這就是鲇魚效應。
即,在強壓面前,人的戰(zhàn)斗模式才會被激活,技能才會快速升級,敵人才會一個接一個被完敗。
也就是說,安樂令人退化,憂患令人強大。
03.
遺傳學家也以人類的繁衍歷程告訴我們:是的,沒錯。越不安的族群,生存機率越大。
比如原始時代,對環(huán)境越警惕,對生存越焦慮的人,他們也是最善于武裝自己,防御外敵,避開猛獸襲擊的人。
許多驍勇善戰(zhàn)的民族,在饑饉與喪亂中,表現(xiàn)得所向披靡,攻無不克,但在奪得政權之后,榮華富貴加身,美玉佳人在側,意志逐漸衰亡,很快就走向沒落。
現(xiàn)代社會也是一樣,“活少、錢多、壓力小、離家近、時間自由”的職位上,從沒有出過真正大有作為的人。
只有焦慮于現(xiàn)狀、不滿于自身的人,才會思變,才會創(chuàng)新,迎來新的局面和文明。
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活得最舒服的人,都是碌碌無為的人。
你很難在安逸的井底,看到呼嘯而出的飛龍。
也很難在動物園的飼養(yǎng)場里,看到日行千里的駿馬。
更難在一個闊太太身上,看到她忽然做出豐功偉績,亮瞎世人的眼睛。
生活得順風順水,人便會失去危機感,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精神短視,心智停頓,技能退化,無法應對任何大變革。
04.
時代是不會為任何人停下腳步的。
它風起云涌,席卷萬物,人人都身處它的引力之中。它發(fā)出沉默的巨響:想活著,那就努力。
有些人說,我也想努力,但我發(fā)現(xiàn),越努力,越焦慮。
我承認是這樣的。
但這是必然的現(xiàn)象。
如果你有目標,也有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勁頭,那么,焦慮就是你的影子,你擺不脫的。
因為,生存就是“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的事情,攻下這個難題,又會迎來下一個挑戰(zhàn)。
挑戰(zhàn)生生不息,焦慮無可避免。
既然如此,不如和它交個朋友。
“這樣吧,焦慮同學,我們倆看來是生死不分離了,既然如此,還是一起干點兒正事兒吧,你催促,我執(zhí)行,一起生機勃勃地活下去!”
焦慮就這樣,由壓力轉為動力,成為你的無敵法器。
05.
我有時候很想偷懶。而偷懶的借口,只要你想找,總是有的。
但是,只要一停,焦慮感就爆棚,令我不得安生。唉,這么煎熬下去,還不如抽出時間來做事。
這也就是許多朋友說“其實吧,工作比賦閑更令人踏實”的原因。
在這種動因之下,人就會一直在路上,一直走,一直看,一直收獲,一直成長。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意思是:如果沒有內在的監(jiān)督與鞭策,外在的威脅與壓力,任何存在都會走向衰亡。
國家如此,你我亦然。
只有在充滿挑戰(zhàn)的內外環(huán)境里,人的惰性、厭倦感、倚老賣老的陋習,才會得到抑制。而在那空出來的地方,上帝會交給你更好的東西:聰慧、斗志、年輕的心。
最后想告訴大家:歲月從不靜好,現(xiàn)世從不安穩(wěn),如果你正處于這種生活,這只能意味著——
1,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但被呵護與照料的巨嬰,代價也是慘重的。你會失去命運的主動權。如果負重者變節(jié),你會如墮深淵,毫無辦法。
說到底,所有的橋梁,都得自己過去。所有的路途,都得自己穿行。
2,所謂“無憂無慮的生活”,早已被命運在暗中標好了巨額價碼,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場提前消費,而你的余生,都將以沉重的代價,為它支付本金+利息。
勵志文章2:凡事敗于懶成于勤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從某種意義來講,也便是凡事敗于懶而成于勤!懶惰是一種惡習,一旦染上,極難改正,沉浸于這種安逸中不能自拔,最后傷害的是自己。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曾寫過一篇名叫《傷仲永》的文章,給后人以警醒。故事講的是宋朝有個神童名叫方仲永。他5歲就會寫詩,而且達到了‘指物作詩立就’的程度。按說,他長大應該才能出眾。但由于他的父親經(jīng)常帶他四處炫耀顯擺,使他不能繼續(xù)學習,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后來神童也逐漸變成了平庸之輩。由此可見,即使天資再高的人,如果后天不勤學苦練,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天才也需要勤奮,懶惰也會將天才變成普通人。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過,天才和靈感是不愿做懶漢的客人的。懶惰是人類的大敵,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就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盡管我們深知懶惰的危害,但我們總還是常常覺得來日方長,在渾渾噩噩中得過且過。懶散浸入我們的肌膚,消磨著我們的意志,毒害著我們的靈魂,最后成為懶惰的奴隸。
曾有人問寺院里的一位大師:“為什么念佛時要敲木魚?”大師說:“名為敲魚,實則敲人?!薄盀槭裁床磺民R呀,雞呀,狗呀,偏偏敲魚呢?”大師笑著說:“魚兒是世間最勤快的動物,整日睜著眼,四處游動。這么至勤的魚尚要時時敲打,何況懶惰的人呢!”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勤奮的人。勤奮能塑造偉人,能創(chuàng)造佳績,也能塑造最好的自己。龜兔賽跑中,誰都知道兔子跑的比烏龜要快,結果卻是兔子輸了。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讓兔子羞愧難當無地自容。它是賽跑冠軍,可以說是所有動物中跑的最快的,可偏偏輸給了跑的最笨的烏龜。為什么?歸根結底還是懶惰造成的,如果在比賽中,兔子不睡那一覺,贏的一定是兔子。正所謂笨鳥先飛笨鴨先行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像烏龜一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勤于思考,勤于行動,勤于一切,那么你就有贏的機會。反之,你會輸?shù)暮軕K。
依稀記的上學時學過的那篇寒號鳥的課文,那種只知道玩耍、享樂的鳥,最后活活被凍死。每天晚上它不停地叫著:“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钡鹊教炝梁?,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昨夜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太陽下面暖和!”一天天地混著,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最后,它凍死在巖石縫里。
勤能補拙是良訓,你即使沒有別人聰明,那么也不要緊,勤奮可以彌補不足,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取得一分收獲。無論你缺乏天賦、缺乏悟性,還是缺乏成功的條件,只要你勤學苦練,就能彌補一切,走向成功。
勤奮的人一定是一個勇于實踐的人。實踐增長才干,實踐出真知。所以,勤奮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以前沒有的才干,擁有新的發(fā)現(xiàn);勤奮的人,一定是一個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人。所以,不要再為失敗找借口,說什么先天不足與缺陷,只要你夠勤奮,你都會百折不撓地克服它、戰(zhàn)勝它,最終取得成功。
勤奮是所有企業(yè)家成功的法寶。任何一位功成名就之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勤奮。天道酬勤,這是一句古訓,朋友們,最好能記住!
勵志文章3:工作更需要踏實的人
所謂的職業(yè)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么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里學的專業(yè)有關。大多數(shù)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yè)一點關系都沒有。從22歲大學畢業(yè)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yǎng)成了怎么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guī)律并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xiàn)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致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誰愿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shù)新手,在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jīng)歷,為以后的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為今后發(fā)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jīng)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為長遠發(fā)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tài)。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是這種情況。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在聰明和踏實之間,我更愿意選擇后者。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系。
勵志文章4: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可以做卻沒有做
最近忙得昏天黑地,處理完一大堆的文件后,點開聊天工具,才發(fā)現(xiàn),一天前,雪宜給我發(fā)了條信息還沒有回復。
“最近你是不是很忙呀?總看你不在線?!?/p>
“最近忙得腳不沾地,看,你昨天發(fā)的信息,我現(xiàn)在才有空回。昨晚又通宵了,一會兒早點下班。”我回復她的信息。
“一直想找你聊聊,最近一直好迷茫,你說,我要不要換個部門啊?據(jù)說新的部門,都是特別辛苦的,他們都加班到十一二點,要是換一個新部門,又特別累,那還不如不換了;可是現(xiàn)在的部門,一點意思都沒有,那么點事情,做來做去,都是實操性的,一點高度都沒有,又學不到東西。怎么辦,我好糾結啊!”
看著她打出來的一長串字,我的內心咯噔一下,這又是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內心躁動不安,又擔心未知未來的可怕,不敢嘗試,蠢蠢欲動的糾結者。
回家打開郵件,學弟最新的一封郵件,顯示是一個小時以前,我剛下班那會兒發(fā)過來。
“姐,今天好多同學出去校招面試了,好多人回來說有些企業(yè)還不錯,競爭激烈,而且研究生的就業(yè)率,其實也沒想象那么好,我要不要先去跑一跑校招招聘會?還是先準備著考試?好糾結啊,現(xiàn)在。感覺每天看書,都看不進去,要是明年考不上,我又沒有去參加校園招聘,最佳的找工作的時期就這么過去了,到時候會不會找不到好工作?”
他的狀態(tài),跟我之前大四快畢業(yè)時候的狀態(tài)差不多,那個時候,我不也是這么抱著不甘心的心理,用著不專心的態(tài)度,在考研這條獨木橋上,橫沖直撞,最后還壯烈犧牲了嗎?
我可以給出什么建議?告訴他,別著急,專心做一件事,總能把這件事做好?可是當初的自己,不也是經(jīng)歷了慘痛的失敗,才明白,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時候,已經(jīng)是對自己不抱太大的希望了。給自己找退路,是在失敗的時候,給心里留一點小安慰——天資不夠,別拿努力來湊。
我們害怕去嘗試,因為我們害怕失去。不去嘗試,至少現(xiàn)狀不會太差。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要是換個環(huán)境,會不會比現(xiàn)在更差?要是換個工作,會不會比現(xiàn)在更累?
于是,我們就開始自己嚇唬自己:會的呀,如果改變了現(xiàn)狀,你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你要放棄現(xiàn)在的一些約定俗成,更會導致你可能要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圈子更新,不相適應。然后,好不容易鼓起的那點勇氣,就被自己無情地拍熄在腦海里。在不久之后,沉浸在自己每天完成的一成不變的工作里,對自己說:瞧,這樣多好!
那么,我們人生最壞的結果,是過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樣子?還是,我們都沒有努力去嘗試過,就覺得一定不會成功?
我開始整理我要告訴雪宜和學弟的話:每一步選擇,只要做了,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終究會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成功。
考研期間,蠢蠢欲動的時候,我隔壁的一個學霸妹子曾經(jīng)看到我好幾天焦灼不安,她走過我身邊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與其看著別人去做,不如自己做個了斷。要是像你每天這樣心不在焉的準備,研究生也不用考了。你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沒有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雖然當時非常氣憤,被人看穿,又無力反駁。
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在專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便收拾行裝,跟著大家一起去面試。當我穿上西服,踩著黑皮鞋的時候,我暗暗告訴自己,既然選了這條路,就要孤注一擲的去完成得最好。沒有考研計劃的壓迫和緊張,沉下心來準備面試題目和搜集企業(yè)資料,與朋友探討面試經(jīng)驗和簡歷細節(jié)。意想不到的是,面試出奇順利,拿到offer的時候,正好學霸同學也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在曾經(jīng)的考研教室里,她帶著厚厚的鏡片,笑著看著我說:恭喜你,做到了你選的那條路。
我緊緊握住她的手,說:謝謝你那時候點醒我。
我跟雪宜說:其實,最重要的是問問你自己,是想要安穩(wěn)枯燥的生活,還是想要一個更明確的未來。沒有人會有那么好的精力,去盡善盡美過好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們平凡人,終究不能太貪心,做好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價值,妄想做好每一件事,總是得不償失。
糾結的時間,還不如好好想想,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每一種別人的人生,或者朋友圈里的生活,都是經(jīng)過了百般修飾,增光加亮以后,篩選出來的精致,如果你把它當做你的人生參考,我只能說你太傻。
換個部門,也許會碰到百般困難,重頭開始積累專業(yè)知識,也許會碰到不好的同事,被百般刁難。可是,如果僅因為擔心未知的困境也許會比目前更差,還不如窩在現(xiàn)在的舒適區(qū),做自己的山大王,那么錯過的,也許就是另一個人生。
我給學弟講了我自己的經(jīng)歷,沒有再收到他的郵件。不久之后,他給我發(fā)了一條微信:
姐,我沒有考上研究生,也錯過了最佳的企業(yè)招聘期。我現(xiàn)在特別后悔沒有聽你的話,認真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我想要兩個都好的結果,終究因為太貪心。雖然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的確沒有之前同學們找到的那么好了,待遇也差了好大一截。現(xiàn)在我不再糾結了,既然是我自己種下的因,我承擔的果,但是,我的人生也還剛開始,一次錯了,不代表以后還會這樣?,F(xiàn)在,我會努力的在現(xiàn)在的崗位上做好自己,也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你說的那句話: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收到這條短信的時候,我正好經(jīng)歷了一場艱苦卓絕,據(jù)理力爭的資源探討會,心累得不想說話,但是最終也因為準備充分,在最后緊要關頭,扭轉局勢,爭取到新的預算。長舒一口氣,看著最后一句話,像是夏日里的一杯清涼飲品,產(chǎn)生了強大的共鳴。
抬頭看看外面車水馬龍的世界,想起一句話: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是我本可以。去做就好了,如果不去做,這個遺憾,可是會抱憾終身的!
勵志文章5:那些逆襲成功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我爸最愛和我講的一個故事是關于他的同事林先生的,二十多年來,我聽了不下上百次。
四十多年前,林先生被分配到爸爸所在的廠礦成為了一名工人。那是一家大型國企,穩(wěn)定,待遇尚好。廠礦里的工人們和我父親一樣,上班時出苦力干活,休息或下班時大家聚在一起打撲克牌、下象棋,其樂融融。
可以說,能分配到這里工作,大家都很知足,而林先生卻顯得格格不入。大家都在打牌、下棋時,林先生總是在休息室的角落看高數(shù)、背英語單詞,他這樣的舉動難免遭人嘲笑,可他依舊我行我素。
他的親弟弟倒是很合群,沒事兒就跑來廠礦找大家玩。爸爸說,印象中林先生訓斥過一次弟弟,大意是這么好的時間不抓緊學習,以后有你后悔的。
沒幾年恢復了高考,林先生如愿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后面的故事,你大概也猜得到:大學畢業(yè)后他去了牛津讀博,畢業(yè)后留在英國的一所知名高校任職,成為研究領域里首屈一指的人物。而他的弟弟,以工人的身份一輩子都在那個廠礦,苦熬到退休,拿著微薄的退休金度日。
這類逆襲的故事你肯定也聽過不少,但真正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時,才會由衷感嘆:在同樣的時代和家庭背景下,像林先生和他弟弟這樣“相似”的兩個人,同時身處低谷,為什么后來的命運會如此截然不同?
2
志向高低決定平臺高低。
一個人逆襲成功,因素有很多,努力、決心、能力……但首先取決于你有什么樣的志向,因為志向決定了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平臺。“低谷”對有些人來說是平地,對有些人來說則是深淵。對于一個認識到自己正身處低谷、想走出它的人來說,必須懷有比這個低谷里最厲害的人還遠大的格局。
這就好比和大媽比賽看誰能在超市里搶到更多的打折雞蛋,如果你的志向僅限于此,即便是冠軍,也只是贏得了一場和大媽搶雞蛋的比賽??扇绻愕闹鞠蚋静辉诖耍銐焊鶅翰粫哌M超市。
所以,不要為了競爭而競爭、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你所有的競爭和努力首先應該指向為自己設置一個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目標。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現(xiàn)在是一個便利店的店長,而你從小熱愛寫作,有一定文筆基礎,想成為一個作家,那么可以怎么做?
也許你會說,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先打好基礎,比如增加閱讀量、鍛煉文筆,從長計議慢慢來。但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活在一個作家的狀態(tài)里”:有每天固定的寫作時間,有自己固定的作品輸出平臺,積極約稿和投稿,自己弄一張電子名片去介紹和展示自己,像一個真的作家那樣去寫出有深度和新意的文章。
3
每一個華麗的逆襲都離不開傻傻的堅持。
設定好高于目前身處平臺的目標后,最主要的就是堅持——不是順境中按部就班的堅持,而是那種不會因為環(huán)境變化、他人質疑而動搖、改變的堅持。
在這方面,我只服劉備。因為他在人生落魄到賣草鞋時,心里想的依舊是如何匡復漢室,而非如何成為草鞋界的一哥。
縱觀劉備的一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大半生都在東奔西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48歲時都沒有占據(jù)片瓦之地、沒有基業(yè)。要知道,那個年代60歲已經(jīng)是高壽了,劉備的狀態(tài)就相當于現(xiàn)在一個人奮斗了大半輩子,到了六七十歲還沒有什么產(chǎn)業(yè),然后賊心不死地說要干掉阿里巴巴、超越馬云。
聽上去傻得可以,可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份矢志不渝,他才會在賣草鞋時慧眼發(fā)現(xiàn)了關羽、張飛,打著小算盤“謀劃”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拜把子桃園三結義。之后,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成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這一系列的故事才會發(fā)生。
4
不過,當我們下定決心去堅持某件事情的同時,也別忘了告訴自己:堅持未必就會有回報。
我有一個朋友辭職創(chuàng)業(yè),每天都是除了閉眼睡覺的四五個小時外時刻都在拼命的狀態(tài)。很不幸,他沒能成為“風口上的豬”,第一年虧了十幾萬;快到山窮水盡時,他聽到了馬云著名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的豪言壯語,又死撐了一年。
結果,一年后——他再次虧十幾萬。最終,他成為馬云那句金句里“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的對象,沒能看到后天美好的太陽。
現(xiàn)實不是熱血漫畫,本來毫無存在感的小角色,很難在作者畫了兩集特刊之后,就一下成為眾人關注的主角;現(xiàn)實也不是童話故事,鮮少happy ending?,F(xiàn)實是,有可能你付出很多努力和堅持后依然沒有回報。只有認清這個現(xiàn)實還愿意往前走的人,才有可能真的實現(xiàn)逆襲。
“傻傻的努力和堅持”并非提倡蠻干,而是堅持做一件事應該包含預判、嘗試、反饋、調整、深入等等這些動作,形成螺旋上升的軌跡。
對于“逆襲”這件事,從精神層面到實戰(zhàn)層面,我喜歡的兩句話可以概括得很充分。
第一句是《黑客帝國》里的一句臺詞,“我不知道結局,真的不知道,我只是相信而已”;
第二句是五月天的阿信在一次采訪中說的,“人要稍微為難自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