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_為什么要過元旦
元旦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每年的一月一日,在元旦的時候,會有一些活動來慶祝節(jié)日的到來,那么元旦是什么節(jié)日呢?為什么叫元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脑┦鞘裁?,希望能幫到大?
元旦是什么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公歷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謂“首”;旦,謂“日”;“元旦”意即“首日”?!霸币辉~最早出現于《晉書》,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起為農歷1月1日,1912年中華民國起為公歷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
為什么要過元旦
元旦,即公歷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為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中國的元旦歷來指的農歷正月初一,有現存文獻記載,“元旦”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統(tǒng)一歷法,規(guī)定以陽春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又規(guī)定元月為正月,把元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是并不稱為“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在就職誓詞中,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共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陽歷,元旦為西紀元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便把農歷1月1日稱為“春節(jié)”,陽歷1月1日稱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列入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