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心得感想
寫心得要注重細節(jié),盡可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怎么寫好英雄事跡心得感想?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英雄事跡心得感想,方便大家學習。
英雄事跡心得感想篇1
本學期里我們學習了很多篇關(guān)于抗日戰(zhàn)爭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讀著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涌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愛國革命家----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nóng)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五次被捕,受過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后,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在楊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fā)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日軍調(diào)集重兵,發(fā)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圍剿”與屠殺,東北的嚴寒、極度饑餓和疲勞,使抗聯(lián)部隊陷入極端的困難之中。這一天,楊靖宇的部隊已經(jīng)五天沒有一點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幾名戰(zhàn)士忍受著饑寒、疲勞,與敵人奮戰(zhàn),后來其他戰(zhàn)士都犧牲了,楊靖宇仍然邊戰(zhàn)邊走。最后,楊靖宇被100多名敵人包圍時,左右開弓,打死打傷20多名敵人。他被敵人槍彈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還擊敵人,腹部又中了一彈,鮮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顆子彈流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歲!將軍死后,經(jīng)日軍解剖,發(fā)現(xiàn)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難以想像楊靖宇將軍是如何將它們咽下,是如何支撐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又是如何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猶然而升。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時生活條件這么艱苦,而楊靖宇還有這么堅定的信念,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呀!我們要保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學習上我們要克服困難,我們要像將軍那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長大后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本學期里我們學習了很多篇關(guān)于抗日戰(zhàn)爭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讀著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涌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愛國革命家----楊靖宇。
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nóng)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五次被捕,受過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后,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在楊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fā)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日軍調(diào)集重兵,發(fā)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圍剿”與屠殺,東北的嚴寒、極度饑餓和疲勞,使抗聯(lián)部隊陷入極端的困難之中。這一天,楊靖宇的部隊已經(jīng)五天沒有一點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幾名戰(zhàn)士忍受著饑寒、疲勞,與敵人奮戰(zhàn),后來其他戰(zhàn)士都犧牲了,楊靖宇仍然邊戰(zhàn)邊走。最后,楊靖宇被100多名敵人包圍時,左右開弓,打死打傷20多名敵人。他被敵人槍彈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還擊敵人,腹部又中了一彈,鮮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顆子彈流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歲!將軍死后,經(jīng)日軍解剖,發(fā)現(xiàn)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難以想像楊靖宇將軍是如何將它們咽下,是如何支撐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又是如何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猶然而升。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時生活條件這么艱苦,而楊靖宇還有這么堅定的信念,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呀!我們要保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學習上我們要克服困難,我們要像將軍那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長大后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英雄事跡心得感想篇2
她是一位女將軍,一身軍裝,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須眉。她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新冠疫情爆發(fā)后,她與自己的科研團隊,于大年初二趕赴一線,分秒必爭展開疫苗研制工作。
她是我國工程院院士,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抗擊非典、終結(jié)埃博拉病毒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信仰堅定,深藏功與名,她就是陳薇!
逆行的鏗鏘玫瑰鑄造生命的盾牌
今年1月26日,農(nóng)歷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少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2天后(1月28日),由軍事醫(yī)學研究院與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yī)療器械注冊證書。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她的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在和生命賽跑。
4天后(1月30日),緊急展開的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fā)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shù),加快了確診速度。這位1991年經(jīng)特招入伍的女少將,此前已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多年以來,陳薇一直在生物安全領域的“無人區(qū)”探索,曾經(jīng)用超過十年的時間,成功研制首個納入國家戰(zhàn)略儲備的重組疫苗。這一成果,讓她成為“生物危害防控”國家創(chuàng)新團隊的學術(shù)領頭人。
每次出征都是一場硬仗,哪一次“赴約”,不是舍命為國?
從清華到軍科選對賽道,用心做事選擇、堅持、淡然、家庭,這四個詞貫穿了陳薇的一生。
陳薇是土生土長的浙江蘭溪人,1988年浙江大學本科畢業(yè),進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士。1991年清華畢業(yè),她被特招入伍,進入了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從此信守自己對這份科研工作的承諾。2003年初,陳薇赴美進修,毅然婉謝了年薪10萬美元的高薪挽留,提前回國挑起了研究室的工作重擔當年陳薇參軍想法的背后是一片反對聲,周圍的同學不僅沒有一個選擇去部隊,而且就連陳薇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夠大干實業(yè),但是陳薇堅持自己的選擇。
志當存高遠行且積跬步
部隊的生活單調(diào)而清苦,對身心都是巨大的磨練,許多同批特招的同學陸續(xù)選擇離開,只有陳薇堅持下來。無論周遭的環(huán)境如何,甚至得知與同學收入的差距在百倍以上,她從未動搖軍心。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國籠罩在非典的陰霾之下。陳薇率隊在最短時間內(nèi),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藥——重組人干擾素噴鼻劑,并獲準進入臨床試驗。那一年,陳薇同特級宇航員楊利偉等人一起獲得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殊榮。面對突如其來的鮮花和掌聲,陳薇的心態(tài)并未發(fā)生太大的改變。
在清華校風“行勝于言”的熏陶下,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早已成為她的習慣,能做實事,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才是陳薇努力的意義。
鉆堅研科、愛國如家每一步都在書寫歷史在崢嶸的軍旅歲月中,陳薇體會到:能打勝仗不僅要有勇有謀更要學會先下手為強多年前,陳薇團隊開始進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究。當時有人曾質(zhì)疑過她,沒有疫情爆發(fā),做疫苗有什么用?陳薇當時沒有作答。2014年,西非大規(guī)模爆發(fā)埃博拉疫情,陳薇團隊成功研發(fā)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個凍干劑型埃博拉疫苗。在研究期間,陳薇去了塞拉利昂孤兒院當?shù)弥袔资畟€孤兒都是因為埃博拉病毒失去親人時她更加快了自己的科研速度她希望在這世界上不要再因為埃博拉產(chǎn)生更多的孤兒在2015年,她帶領團隊研制的重組埃博拉疫苗,使中國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獲得境外臨床試驗許可。全球化的今天,病毒傳播不分國界。陳薇不僅守護著中國,同時也守護著世界!
英雄事跡心得感想篇3
阻擊疫情,人人有責。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阻擊戰(zhàn)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扼腕痛惜的現(xiàn)象:寧波一次聚餐祈福致25人感染、海南發(fā)生12起聚集性疫情、山東發(fā)現(xiàn)聚集性疫情60起……
大災當前,需要重錘敲重鼓,各地仍須加強疫情防控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
這些年來,國家持續(xù)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黨的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全國各地結(jié)合自身特點,實踐出多種基層治理的模式和體系,如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qū)“4+6”運作模式、山西長治“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杭州市域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系等。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也是疫情防控的基礎。打敗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瘟神”,需要各地健全聯(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治、嚴防嚴控工作機制,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群團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社會組織、自治組織作用,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方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基層治理的成效。江蘇省委書記被村民攔在村外、無人機喊話驅(qū)散聚集人群、杭州“武林大媽”志愿者24小時值守巡防……和在一線戰(zhàn)“疫”的白衣天使相比,無數(shù)基層防控人員同樣可愛可敬。
當前,全國即將迎來“返崗、返工、返學”高峰節(jié)點,疫情防控正處于不進則退的重要關(guān)口。
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很多行之有效群防群治案例,如2月4日杭州市明確要求全市所有村莊、小區(qū)、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
守住自己門,管住自己人。城市內(nèi)部的封閉式管理從最基層處定位流動人員,從最根源處強化管控,無疑是一種量化細化的閉環(huán)管控有效舉措。
英雄事跡心得感想篇4
當我讀到邱少云這位革命少年時,眼前便出現(xiàn)他活活被烈火焚燒的情景。他明知只要拍打幾下,火苗就會被撲滅,可他沒有,因為他深知,只要動一下,他們所有人都會暴露,這次行動也意味著失敗。
那時,邱少云所在的部隊得知日軍要從這里經(jīng)過,他們必須派出一部分人前去埋伏,邱少云想都沒想就跟隨他們?nèi)チ恕?/p>
邱少云他們都埋伏在日軍即將通過的路邊上的一片草地中,當一切準備就緒,正好從遠處傳來了一片“咚咚咚······”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邱少云一些人也越來越警惕起來。當敵人快要進入埋伏圈的時候,狡猾的他們好像事先就知道邱少云會來埋伏一樣,用噴火器噴出火來,用來清掃道路兩邊的雜草。就在這個時候,邱少云突然被大火燒到了,一開始,只有褲腿著了,他知道,自己千萬不能動,一動就全完了,所以邱少云只能忍受著熊熊烈火的殘害······直到他被燒死的那一刻,他還是一動不動!埋伏成功了,勝利的果實是輝煌的,在這歡慶的時刻,每一位中國人都沒忘記他們的英雄——邱少云!
戰(zhàn)爭時期有多少人像邱少云一眼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wèi)自己的祖國,比如:王二小、劉胡蘭……
英雄事跡心得感想篇5
黨課有“味”方能“圈粉”
近期,“黨課開講啦”活動在各級黨組織中如火如荼地開展。開展好活動,需要不斷增強黨員教育的政治性、針對性、實效性,努力提升黨課的“味”,方能在黨員中“圈粉”“吸睛”。
常憶來時路,深學新思想,提升“黨味”。黨課姓“黨”,要始終把保持濃郁而醇厚“黨味”放在第一位,不斷傳播信仰之火、深植思想之根、補足精神之鈣、提振奮進信心。要講好來時路上的火紅革命故事,講好先賢人物、先烈人物的英雄故事,以有溫度的紅色歷史,引導黨員追尋初心、獲得力量、堅定信念,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把深學習作為黨課的“必修課”,旗幟鮮明地學好講透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zhì)、豐富內(nèi)涵、實踐要求,大張旗鼓地學習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持續(xù)經(jīng)常地開展黨章學習研討,不斷增強黨員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真正讓新思想鑄入靈魂、新部署融入日常、新要求落到實處。
多講微故事,善借活教材,提升“新味”。“故事最能打動人心。”講故事是講好黨課的重要“法寶”。要多用情感濃度深、精神濃度高、語詞濃度亮的話,講好微言大義、生動鮮活、喜聞樂見、沁人心脾的故事,把“高大上”的理論和“抽象化”的概念轉(zhuǎn)化為讓黨員樂意聽、聽得懂、能記住的“大白話”,才能讓黨課真正令黨員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吧磉吺伦钅芙逃磉吶??!币嘤命h員“看得見”的“身邊事”來展現(xiàn)講授內(nèi)容,比如講好身邊黨員戰(zhàn)疫、戰(zhàn)貧的故事,使黨員聽得進、受觸動、有共鳴,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教育、增強黨性。要轉(zhuǎn)變黨課形式,變“書記講”為“大家講”,鼓勵每位黨員上臺講“微黨課”,真正把自己“擺”進去,把“小黨課”變成黨員人人參與的“大講堂”,激發(fā)黨員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情。
跟著黨員走,瞄準問題治,提升“實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黨員,查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黨課才有十足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黨員心中落下來、扎下根。要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nèi)的勇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社會治理等大事要事,緊緊抓住黨員群眾渴望解決的揪心事、煩心事,選準課題,下功夫把問題摸準、癥結(jié)找對、方子理清,通過黨課主動回應黨員思想上、工作上的疑難困惑,為真正解決問題掃除思想障礙、提供除病良方,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真正入腦入心、入言入行,才能不斷提升黨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