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班主任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淖鲂腋5陌嘀魅涡牡皿w會,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做幸福的班主任心得體會篇1
在假期里我讀了陶繼新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演講錄,在反復研讀,細細品味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于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yǎng)性,來源于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為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圣賢書,讀經(jīng)典的文本,在古人經(jīng)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自己的心情又豁然開朗了許多,在忙碌的現(xiàn)實生活中,能如陶先生那樣,用一份淡定的心情去潛心研學,從容應世。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
陶老師說,“在我的記憶里,就一直沒有和書疏離過”“以書為伴,以讀為樂”“讓讀書成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審美追求,特別是高品位的閱讀,甚至是背誦,幾乎沒有停止過?!碧绽蠋熖貏e注重了對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為數(shù)十年不斷地對經(jīng)典作品的廣泛涉獵,潛心地鉆研,陶老師才具有了溫溫爾雅的大師一樣的儒家風范,除此之外,陶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記者工作的熱愛,更是養(yǎng)成了一種優(yōu)秀的品格,寵辱不驚,泰然自若。
這本書是陶老師的講演錄,共分三部分,按主要內容我把它歸納為三個大問題,即為什么要讀書?讀什么書?怎樣讀書?最主要談談怎樣讀書。
首先讀書得與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學相長”,這學就包括讀書。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只關注教材文本與教參文本,“沒有超越教材和教參的屬于自己精神文化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jīng)驗,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原封不動地拿來,可課堂上卻往往捉襟見肘,破綻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夠,不能盡得其妙矣。而一個文化積淀很厚的教師,他也會看教材和教參,但“他更關注課外更大范圍的文化”。由于讀書他有了屬于自己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旁征博引,縱橫捭闔,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無論是特級教師還是教壇新星都是把讀書與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來滋養(yǎng)教學,從而使他們的教學也登堂入室。
其次讀書要和寫作結合起來。用陶老師的話說就是“讓讀寫成為生命成長之雙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寫是相互促進的。大量的閱讀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而時常練筆則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內化閱讀的內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閱讀更有品位,使寫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讀書不能看熱鬧,要學會思考。陶老師認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閱讀主體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只有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讓閱讀深入我們的內心,滲入我們的靈魂和血液,這樣的閱讀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閱讀。
但是光讀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為“沒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閱讀,僅僅是在表面行走,難以抵達心靈的深處”,也就難以融入我們的靈魂和血脈之中。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五彩世間中,需要做一名真正的幸福教師,就要如陶繼新老師那樣,在我們的生命中多一份從容和淡定,少一點名利和紛爭。這樣你的靈魂才能安靜,只有靈魂安靜的人才會真正擁有幸福,才會做出驕人的成績。
做幸福的班主任心得體會篇2
翻閱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于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yǎng)性,來源于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為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圣賢書,讀經(jīng)典的文本,在古人經(jīng)典的思想里遨游。
陶老師認為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因為我們教師肩負著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yǎng)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fā),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xiàn)生命的飛躍?!?/p>
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xiàn)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xiàn)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jīng)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說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說這怎么行?二則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說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為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里的水都臭了,還怎么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么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yè)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
既然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那么教師應該讀什么書呢?那就是“取法乎上,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讀書應有所選擇,經(jīng)典能不斷滋養(yǎng)人的精神和心靈;而非經(jīng)典的書不但不能滋養(yǎng)生命,反而會損害和破壞已有的文化積淀,產(chǎn)生負面作用。所以讀書要“有舍有得”。舍棄那些三流的“下品”,選擇那些一流的“上品”。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想這好書就應該是經(jīng)典。
簡單地說,怎樣讀書就是讀書的方法和原則。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讀書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知道怎樣讀書。
首先讀書得與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學相長”,這學就包括讀書。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只關注教材文本與教參文本,“沒有超越教材和教參的屬于自己精神文化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jīng)驗,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原封不動地拿來,可課堂上卻往往捉襟見肘,破綻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夠,不能盡得其妙矣。而一個文化積淀很厚的教師,他也會看教材和教參,但“他更關注課外更大范圍的文化”。由于讀書他有了屬于自己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旁征博引,縱橫捭闔,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
其次讀書要和寫作結合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寫是相互促進的。大量的閱讀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而時常練筆則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內化閱讀的內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閱讀更有品位,使寫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最后,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讀書不能看熱鬧,要學會思考。陶老師認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閱讀主體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只有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讓閱讀深入我們的內心,滲入我們的靈魂和血液,這樣的閱讀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閱讀。
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深深地啟發(fā)和激勵著我,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我將在“流淌著智慧的光華,搖曳著思想的要義”的經(jīng)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拓寬生命的維度,尋找生活的幸福。
做幸福的班主任心得體會篇3
補缺補差、追繳作業(yè)、調節(jié)糾紛,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謂“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更可悲的是,班主任嘔心瀝血,猶如春蠶蠟燭,盡情地揮灑著青春。但期望值與收獲卻成反比:學生并沒有感恩戴德,甚至視“師”如仇。如此一個悲壯角色,幸福從何言之?
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擁有絕對權威,要求學生“不能……”、“不要……”,用各種規(guī)章制度約束學生,還美其名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跋埋R威”外加“追窮寇”是班主任兩大“法寶”。正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于是班級中時常演繹著“警察與小偷”的故事。班主任這種“唯師獨尊”的觀念,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緊張,班級工作自然也就四處碰壁。新課程理念中,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顯然,班主任要在工作中體驗“職業(yè)的尊嚴和內在的歡樂”,那就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
相信每位班主任都憧憬著一個美妙的境界:師生彼此信賴,猶如親密的朋友,攜手共進。其實,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p>
一、對待學生同知心朋友一樣貼心
班主任熱愛、關心學生和理解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地、出色地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課前、課后與學生相遇,給予問候和關心。此時班主任不必刻意去進行思想教育,寥寥數(shù)語,學生的學習情緒、生活情況、身體狀況都可以去關心一下。善待學生的失誤,不要簡單叱責,而是朋友般地和學生一起商討如何改進與發(fā)展,這無疑是溝通師生感情、加深相互理解、增進師生情誼的好方法?!?/p>
二、真誠地尊重,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青少年學生都有人格尊重的強烈要求,一個有民主意識的班主任就應該真誠地、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說有辱學生人格的話,不做輕視學生人格的事。不管是平時相處還是批評教育,都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人格的尊重。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尊敬老師、服從老師,樂于接受老師的指導乃至批評教育。
三、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
這樣我主要講的是“差生”,這里所說的“差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體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為、心理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做這些“差生”的轉化工作,關鍵是感化,目的是轉化。感化要注意方法。只有在人情人理的教育中,使學生體驗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賤,才能使其拋棄惡習。學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純真無邪。老師對他們如何,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反饋過來,不掩飾,不偽裝,好主是好,惡就是惡。班主任的喜怒哀樂可以激發(fā)起他們的愛與憎。愛的回報是學生聽你的,信任你,積極地按你意見辦事,憎的回報則是對立,反抗,惡作劇。?
四、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我認為在抓班級建設,建立良好的班風過程中,班主任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必須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認識到個人在班級建設中有著不可推御的責任,學生有了這種責任感,就會產(chǎn)生極強的內驅力,激發(fā)一種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漸變?yōu)椤白月伞保纬闪己玫陌囡L班貌。集體活動是學生個體為實現(xiàn)與個人目標一致的共同目標而參加的共同活動,活動本身有著極強的目的性,它是實現(xiàn)的重要途徑。集體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已的機會,使他們聰明才智得以發(fā)揮,特長得以展示,使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得到滿足,同時也為學生架起了橋梁,使他們由相識到相知、相容、相助,活動激發(fā)了他們拼博向上的勁頭,他們的人格受到尊重,參與意識、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強。因此在校期間我總組織學生上好每一堂班會課,每一次課外活動及學校組織的每一次集體活動課,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促使學生的成長。
五、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每一高一新生入學時,我都會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他們的家庭及學生其他情況。從學校環(huán)境來看,盡管當前素質教育觀念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但它離真正全面落實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應試教育仍像一個惡魔緊緊地束縛著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手腳,使他們的精神得不到解放,學習工作生活變的畸形、乏味。從家庭小環(huán)境來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_政策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一個家庭一個孩兒,有的家庭甚至是兩代人照顧一個孩兒。于是中國的“小皇帝”族誕生了。他們承受著過多的呵護、過重的寄托,自然也產(chǎn)生了許多壞的習慣和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據(jù)有關專家介紹,現(xiàn)在高中學生存在的身心健康問題非常之多,如:運動時間普遍減少,室內活動普遍增多,睡眠時間普遍不夠,學習壓力普遍加大,身體素質普遍下降,心理問題普遍上升等等,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我擔任班主任已經(jīng)有兩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很多,也學生到了很多,班主任工作很繁瑣,但也很快樂著,同時也被感動著。作為一個班主任的幸福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對你的認可,信任及喜愛。我希望在我以后的班主任道路上,將這份幸福感一直能持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