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五篇

家榮221147 分享 時間:

  培訓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一)

  2018年12月5日,我參加了在洛陽市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蘇教版教材培訓,并且有幸見到了教材的主編侯正海教授和黃為良教授。侯正海和黃為良以鮮活的例子和精湛的理論為我們闡述了教材編排的意圖,從中我受益匪淺。

  侯正海老師以“素養(yǎng)立意的運算教學”為主題為我們闡述了小學階段運算的重要性。他從運算教學的歷史背景,結合教學大綱,讓我們明白運算技能和運算能力的區(qū)別,運算技能是基礎,運算能力是運算技能的遷移和應用,也是我們數學老師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今后我會努力鉆研教材,以運算能力的形成為主線,重視發(fā)展數學思維,以理解算理-內化算理-概括法則-內化法則-遷移應用為步驟,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爭取提高學生素養(yǎng),達到數學的最終目標遷移應用。

  黃為良老師以“圖形認識教學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辨析與思考”為主題,用十幾個具體而鮮活的例子,讓我們更加明白數學

  的嚴謹性和連貫性。今后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教材,鉆研教材,更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爭取使自己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準確無誤。

  本次教材培訓只是一個指引,今后我會仔細鉆研教材,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加強自身學習,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二)

  2018年12月5日,我參加了中小學教研室蘇教版數學教材培訓,有幸聆聽了侯教授-運算教學和黃教授-圖形的認識,通過兩位教授對課標的新解讀,深深感受到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

  侯教授首先講了運算教學的歷史背景,然后重點講解了小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性。提出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重新審視小學計算,糾正一些錯誤的想法和做法,繼承我國傳統計算教學的精髓,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一、改變計算教學過于依賴情境。二、改變“走形式”的算法。三、改變不重視口算速度的現象。

  黃教授講了圖形的認識,通過線段、點、以及圖形,把題目很簡潔的表現出來,把他們之間的關系揭示的非常清楚。利用圖形的描述分析問題,借助圖形直觀的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多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直觀認識,采用學生喜歡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制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征,形成空間觀念。

  生活即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因此我們應加強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以講為主。課堂成為教師的舞臺,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學習,教師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yōu)橐龑д?、組織者和合作伙伴。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槲乙獙W、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fā)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guī)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平時能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總之,這次培訓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給我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理解,對我今后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yōu)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三)

  2018年12月5日,在洛陽市洛龍區(q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美茵校區(qū)進行了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培訓,經過集中和分散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后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yōu)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了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們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著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一個好老師要專業(yè)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數學課程的理念主要體現在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運用新學到的科學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靈活運用。結合班級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領學生貼近生活,走進自然,經歷知識、能力形成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習興趣,享受學習、享受生活、享受校園生活的快樂。

  總之,這次培訓對老師們啟發(fā)很大,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為教師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四)

  9月7號8號,我有幸參加了在德州十中舉辦的山東省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培訓研討會。通過這次學習,我對以后的數學教學感受頗多。膠州市教研員孫鳳武老師對教材進行了仔細的講解與剖析。

  孫鳳武老師提出教學的兩個維度:1.教材內容2.如何去教。一年級數學到底干什么,如何將簡單的知識放大化!

  對每一冊教材進行仔細剖析,告誡老師備課一定要備足,對教材一定要理解到位。

  于老師提出,老師教學要做到心中有數,知識版塊要清晰。

  一定要重視情境圖的信息,要學生多描述。三個環(huán)節(jié):抽象--模型--推理,必不可少,重視課上及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最后觀摩了北園小學曹寧寧老師的一堂課(植樹問題),對我啟發(fā)很大!曹寧寧老師的課堂巧妙的預設,精彩的生成,理智的篩選,睿智的駕馭課堂,實現了高效的數學課堂,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這次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解決了我教學中的一些疑惑,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把握教材,爭取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

  最新數學教材培訓心得(五)

  這次參加了關于小學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這次培訓讓我更加了解到《新課標》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感受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后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適當調整知識結構,提供清晰的線索和步驟。

  新教材根據教材實驗結果和教師們的普遍意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如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部分內容大幅減少,部分內容移到第二學段。

  循序漸進的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課改通過教材修訂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準確,易懂、可讀性強,版面設計清爽美觀,圖文并茂配合恰當,裝幀精美,教師能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教材。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5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