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學習心得
各地白衣天使齊心,背負起請戰(zhàn)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從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裝,奔赴一線抗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觀看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學習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心得1
希望是一只美麗的鳥,它棲息于每個中國人的心靈中。
——題記
庚子年初,華夏驚聞荊楚大疫,傳染至極,聞所未聞,感染者數(shù)以萬計。
正在此刻,年至耄耋,被稱為全民偶像的鐘南山院士,在距離非典十七年后再次出山。他坐在駛往武漢列車上的餐車一角,仍全神貫注地做疫情相關的研究報告;巾幗英雄李蘭娟,她年逾古稀,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中年的王院士,他見疫情如此嚴重,義無反顧地命令道:“建立方艙醫(yī)院!”青年志愿者王煜說:“我這一輩子別的事都平平無奇,可以不提,唯獨我為抗疫英雄保駕護航,是我最為之自豪的事啊!”
你們可能不知道夏思思這個名字,她是一位剛剛結婚不久的新娘子,更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夏思思的女兒才兩歲不到,也許此刻正在家里哭喪著臉,口齒不清地問父親:“爸爸,媽媽在哪兒?”一個是被父母捧在掌心,嬌生慣養(yǎng)長大的明珠;一個是被年幼的女兒奉若神明,看作似天地一般重要的母親。她是新娘,一束鮮花,一枚鉆戒寵愛著的新娘啊!但在此刻,夏思思剃掉頭發(fā),穿著防護服,兩眼全是血絲卻不肯停下的醫(yī)護人員!
你可能沒聽到過王國輝的名字,他是一名卡車司機。他每天往返于家鄉(xiāng)與武漢之間,在半個月之內(nèi)往返千次有余,他召集村民,一字一句、堅定不移地為大家訴說這次疫情的嚴峻,呼吁大家為分擔人在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募捐物資。他一趟又一趟地為武漢運送口罩、果蔬等緊缺物資。
何止他們,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醫(yī)務工作人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抗擊疫情,保我華夏安然無恙!他們是患者的天使,是人民的希望,面對這些勇敢無畏的抗疫戰(zhàn)士,我突然想起一句話:未見天使下塵凡,乃是凡間英雄出。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心得2
在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老年患者占比較高,為了讓他們盡早康復,醫(yī)務人員全力施救,用心陪護;而在病房外,消防員們也在竭盡所能守護醫(yī)院安全。
張倩: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
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這是張倩抵達武漢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老年醫(yī)學科的張倩和隊友們負責其中61個老年患者。老人們夜間病情變化快,張倩總會提前出發(fā)去醫(yī)院。
這幾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況不太穩(wěn)定,住在同一層樓輕癥病區(qū)的老伴一直惦記。張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機錄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視頻,晚上一接班就帶給周阿姨播放,讓老兩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兒住進了方艙醫(yī)院,想起還在酒店隔離的小外孫,傅阿姨就吃不下飯。張倩查房的時候,就囑托護士給老人換上了甜味營養(yǎng)劑,在詢問病情后總是留下來,多陪著老人聊聊天。
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當年張倩備戰(zhàn)高考時遭遇非典,醫(yī)務人員舍身救人的場景感染了她,她報考了醫(yī)學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張倩的初心。
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yī)院
醫(yī)務人員奮戰(zhàn)在病房內(nèi),消防員們則全力守護著醫(yī)院的安全。這是火神山醫(yī)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練,這支由7名黨員和1名預備黨員組成的隊伍里,41歲的李長春年齡最大,曾參加過8000多次的滅火救援戰(zhàn)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隊員們進駐火神山醫(yī)院,48小時內(nèi)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調(diào)試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醫(yī)院和普通醫(yī)院在布局、建筑結構、內(nèi)部設施上差別很大,李長春和隊友們8次深入醫(yī)院,并利用無人機進行測繪,制作電子沙盤,但要想完全覆蓋醫(yī)院的每個角落,還需要加強培訓、群防群控。
消防隊還與醫(yī)院建立了24小時消防直聯(lián)直報秒級響應機制,每個病區(qū)有一位負責人,以便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從進駐以來,大家24小時備勤,收集數(shù)據(jù)5700個,制定應急預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醫(yī)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員日夜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應急救援的一線。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心得3
全國人民舉國歡慶之時,也在遭受著疫病的肆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面前,有那么一群人,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封城之際,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他們,被稱作“最美的逆行者”。
鐘南山,一位已有84歲高齡的院士,曾在十七年前非典肆虐之時領軍抗“非典”,是2003年抗擊“非典”的第一功臣,而今,他依舊披甲上陣。他是國士無雙,更是定海神針。17年前,他曾說過:“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而現(xiàn)在,他告訴我們,有信心不會讓“非典”重演。所以,不要怕,要相信這樣的無雙國士,定會帶我們平安度過這場浩劫。
今年73歲的李蘭娟院士亦是一位無雙國士,她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事件防控有重大創(chuàng)新和技術突破。作為國家衛(wèi)健委最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曾在1月18日,李蘭娟院士就同鐘南山院士等一行人前往武漢,站在了防疫最前線。在奔赴病情一線的同時,李蘭娟院士也多次接受采訪,科普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對預防方面起到了極大的貢獻。
在疫情愈加嚴峻的境況下,越來越多的醫(yī)療團隊自請前往武漢。他們不計報酬,不懼生死,在闔家團聚的春節(jié),依舊遠離家人,在醫(yī)院不分晝夜地工作。他們?yōu)榱瞬焕速M防護服而十個小時不喝一口水,有的女性醫(yī)生護士甚至剃掉了自己的長發(fā),只為了不浪費一點時間。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會有被感染的風險?不,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的處境,但是他們義無反顧,他們相信定會戰(zhàn)勝疫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是他們崇高的理想。無數(shù)的醫(y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鑄成了生命健康的長城。他們,是最偉大的白衣天使。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他們也只是平凡的人,但他們卻在做著不平凡的事。在當下時代,他們,就是最偉大的英雄。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心得4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證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沒有出入證、身份證,我不能放行的!”
這里是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合慶鎮(zhèn)勤昌村塘東街的設卡道口,由于連接著蔡路集鎮(zhèn),行人車輛來往不斷。守在這個道口的志愿者們看上去特別年輕,戴著“疫情防控巡查員”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較真兒”的眼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勤昌村的青年志愿者團隊,6名團隊成員都出生在2000年前后。疫情期間,這些年輕人主動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把守“道口”檢查關,哪怕親戚朋友,但凡進村,都要掏證件、測體溫。6個年輕人做事認真,被同村長輩們親切地稱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僅居民小區(qū)就有1.3萬余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織牢織密基層防控網(wǎng),志愿者們數(shù)十天如一日,為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為千千萬萬的市民帶來溫暖。
“各位旅客,健康云填寫過的請打開手機短信,憑短信出站,請把帽子摘下,前面測量體溫!”拿著電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趙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隨著返程客流增加,上?;疖囌疽咔榉揽毓ぷ鲏毫Τ掷m(xù)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車站進出口協(xié)助開展進站乘客體溫檢測、疑似患者轉運等工作。
抗擊疫情,上海市一批批醫(yī)療隊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出發(fā)前,理發(fā)成了醫(yī)務人員的“剛需”。已堅持義務理發(fā)30余年的“全國最美志愿者”殷仁俊帶著“愛心剪”團隊來到醫(yī)院,為即將上前線的醫(yī)療隊員理發(fā)。面對愛美的女性醫(yī)護人員,殷仁俊一遍遍詢問,頭發(fā)剪這么短行不行?男隊員希望越短越好,殷仁俊干脆剪起超短發(fā),“包他們一個月無后顧之憂”。
華東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志愿者團隊,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在滬家庭子女提供一對一專門輔導,包括學科輔導、作業(yè)指導、課程學習、讀書交流等,還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學習活動。
居家隔離期剛滿就報名社區(qū)防疫志愿者的黨員黃瓊芳,一脫下警服就換上志愿者馬甲的社區(qū)民警朱慧敏,甘當?shù)揽谑刈o者的虹橋高鐵站雙語志愿服務分隊……連日來,一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團隊堅守基層防疫一線。截至3月4日12時,上海市各級志愿服務組織在“上海志愿者網(wǎng)”發(fā)布6936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覆蓋道口監(jiān)測、社區(qū)排查、心理援助等崗位。招募上崗志愿者超過20萬人,累計服務超過800萬小時,人均服務40小時以上。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心得5
“疫情結束后希望國家給年青人樹立正確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讓年青人一味的去追演藝明星,演藝明星是強不了國的。而國家的興衰要靠教育,科技,醫(yī)療!所以要樹立全民崇尚醫(yī)生,科學家,教師,軍人!因為是他們在支撐民族脊梁!”李蘭娟院士如是說,她的一席話在我心海中激起了陣陣波瀾?!盎钪褪菫榱藙e人生活得更好?!边@是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雷鋒同志的名言。是啊,為人民服務不求回報,這才活得有價值。當這場疫情來勢洶洶地到來時,站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既不是娛樂明星,也不是網(wǎng)紅,而是軍人,醫(yī)護人員們……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他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但1月18日傍晚,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還有很多醫(yī)護人員主動申請去到治療第一線。除夕夜,陸海空三軍醫(yī)療隊馳援武漢,海軍軍醫(yī)大學150名醫(yī)護人員冒雨從上海出發(fā),一位軍人接受采訪時說“人民有難,軍人當先!為了人民的健康,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他們都是用生命在和新冠狀病毒博弈吖。然而那些所謂的偶像娛樂明星,除了韓紅姐姐累得病倒外,有些明星捐的款項相對于他們的收入來說真是九牛一毛啊!大多數(shù)都是在豪宅中喝著紅酒享受人生,有的還出國旅游……同學們好好想想,誰是中國真正的明星,誰是民族真正的脊梁,誰才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呢?歷經(jīng)滄桑的中國曾經(jīng)一度是弱者。擁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就因為中國的落后而毀在英法聯(lián)軍的手中。帝國主義強盜攻進圓明園,把能搶的都搶走了,能運的都運走了,拿不動的都給毀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圓明園燒成了一片廢墟……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了。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袁隆平培育了高產(chǎn)雜交水稻、王選研發(fā)了漢字激光技術后印刷業(yè)騰飛起來、成功建造有六個世界第一的港珠澳大橋……可這些輝煌的成就是誰創(chuàng)造的呢?對!還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們,他們才是當之無愧的“明星”,是我們的最美偶像。如果以前你問我:“你的偶像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大聲地說:“TFBOYZ!”他們那富有朝氣的形象和舞姿深深地吸引著我。他們的每一首歌我都會吟唱,每一段舞蹈我都想學習。但是現(xiàn)在,居家的這些天里我通過電視、手機認識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帶領大家一起走出恐懼,他們不是天天上熱搜和封面的明星,而是用自己的學問,智慧,勇敢擋在我們的面前的白衣天使們、戰(zhàn)士們……所以我要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將來成為像李蘭娟、鐘南山等抗疫英雄那樣的人……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眹业膹娛耐性谝淮忠淮纳倌晟砩稀N覀兪亲鎳幕ǘ?,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奮勇向前,讓自己成為將來的“最美偶像”吧!
觀看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學習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