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觀后感
像國測一大隊那樣,廣大共產黨員用忠誠和奉獻不斷鑄就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觀后感5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1
2015年是我國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40周年。參加當年珠峰測高任務的國測一大隊6位老隊員、老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國測一大隊的光輝歷程和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奮斗足跡。
習近平回信說,40年前,國測一大隊的同志同軍測、登山隊員一起,勇闖生命禁區(qū),克服艱難險阻,成功實現了中國人對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確測量。黨和人民沒有忘記同志們建立的功勛。習近平稱贊,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
老隊員郁期青在與共產黨員網《同學》工作室記者回憶總書記的回信時,用三個詞來形容當時的心情:意外、激動、振奮。他說:“總書記對我們工作業(yè)績的肯定,我們感到非常溫暖?!?/p>
他們?yōu)樾轮袊臏y繪工作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僅有約1/3的地區(qū)進行過精度較低的測繪。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堅持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他們拉著駱駝、牦牛、架子車,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大地控制測量。
他們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測珠峰、兩下南極、36次進駐內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qū)、48次踏入新疆腹地,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他們用生命踐行使命
老隊員邵世坤說過,在他們這代人的心中,使命和生命是同等重要的。他們心中裝著的都是黨的事業(yè),想的都是為國爭光的榮耀與驕傲。
三次參加珠峰測繪工作的郁期青,曾在高寒缺氧、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工作了200多天。他回憶說:“當時剛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不久,就做好了這樣的思想準備,就是哪怕千難萬險,也把這個任務完成好。”于是,臨出發(fā)前,他把自己僅有的行李箱,放到朋友家,并且交代,一旦自己回不來,就把這個箱子交給自己的家屬。測量任務后期,郁期青得了肺水腫,在醫(yī)院搶救治療了200多天。
1960年4月底,31歲的共產黨員、技術員吳昭璞帶領一個水準測量小組來到新疆南湖戈壁,當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一天早晨,裝滿清水的水桶漏了,離這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吳昭璞把僅有的水囊遞到一位年輕隊員手中,讓隊伍撤離找水,自己留下看守儀器資料。3天后,隊員們找到吳昭璞時,看到他一米七的身子干縮到不足四尺,帳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圖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資料卻整理得整整齊齊,他的衣服嚴嚴實實蓋在測繪儀器上。
在國測一大隊隊史室的墻壁上,有一份名單。這是從1954年到1989年,犧牲在野外崗位上的測繪隊員,有46人。他們的遺骨,大多永遠留在了荒野測區(qū),連塊墓碑都沒法安置。
他們薪火相傳,精神永續(xù)
在國測一大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凡是苦活兒、累活兒、危險的活兒,共產黨員、老隊員先上,新隊員后上。在這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們用優(yōu)良的作風影響和帶動著這支隊伍的成長。
正因為如此,六十多年來,一批批新隊員來到國測一大隊,踏上前輩們沒有走完的山山水水。他們不僅繼承了老一輩測繪工作者的優(yōu)良品質,而且務實創(chuàng)新有沖勁兒,不斷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的測繪事業(yè)奉獻著。
正如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所說:“忠誠奉獻是這個隊伍的魂,6000米永遠是氧氣不足的,新疆的戈壁灘永遠是風沙大的,這是改變不了的。所以說改變的是人的裝備,不變的是人作業(yè)的精神和作風?!?/p>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2
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測繪路旁,駐扎著中國經濟建設的一支野戰(zhàn)軍隊伍。自1954年成立以來,這支隊伍的幾代人滿懷理想和激情,投身祖國的測繪事業(yè),測天量地,只步為尺,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
他們成立于國家百業(yè)待興之時,在國防和經濟建設急需測繪依據的時候披掛出征。從珠峰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年輕的隊員們在風云莫測的土地上負重攀登、艱苦跋涉,一次又一次填補了祖國大地的測繪空白。
他們總是出現在國家的高峰險灘,冒著高寒缺氧的危險,用生命將測量覘標矗立于珠峰之巔;深入昆侖山腳下的無人區(qū),填補了西部地區(qū)地形圖的空白;穿越茫茫南湖戈壁和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行中國地殼運動觀測;輾轉東海之濱、在南海暗礁,完成海島礁測繪……
建隊64年來,他們先后六測珠峰、兩下南極、36次進駐內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無人區(qū),48次踏入新疆腹地,足跡遍布全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徒步行程近600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
他們先后承擔完成了國家大地控制網、高程網、重力網建設與維護,開展了國家基本地形圖測繪、海島礁測繪、應急救災與災后重建測繪,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的測繪產品。
他們是國家測繪事業(yè)的一支尖兵鐵旅,也是長途往返的候鳥,一年出去10個月,回來待兩個月,綠葉發(fā)時出征,樹葉黃時歸來。
他們是一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英雄團隊,也是天涯思親的游子,也惦記著故鄉(xiāng)的云故鄉(xiāng)的風,還有故鄉(xiāng)泥土吹來的芬芳。
他們是自然資源部下屬國測一大隊。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3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經將近80高齡,從一名江南書生到成為千里跋涉的測繪者,從1956年進隊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測繪生涯,他的足跡踏遍昆侖山、祁連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并隨著1965年底中科院開始組建科學考察隊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環(huán)境下全程參與珠穆朗瑪峰的科學考察,和團隊成員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頂部,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確高程為海拔8848.13米,打破了長期以來為外國壟斷的珠峰科學勘測。
在荒涼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險峻的高山、蒼茫的荒原,他親身經歷了生死相依的戰(zhàn)友,因雪崩墜崖、沙漠干渴、突發(fā)疾病、土匪襲擊等等原因,為測繪事業(yè)獻出年輕美好的生命。長期極高山區(qū)的野外作業(yè),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珠峰測量從北坳下來,因為又連續(xù)爬過幾座雪山,嚴寒缺氧體力透支太多,他從重感冒轉成肺水腫、胸膜炎并發(fā)癥,體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醫(yī)院搶救治療了200多天方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卻也從此落下了動脈硬化、胸膜粘連的后遺癥。
老先生平時樂觀開朗,很樂于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練,還常常拿出過去的老照片分享給大家看。惟有當我們夸他身體狀態(tài)好時,他回了一句“里面都是問題”后,像是回憶起什么似的,停頓了一會,勉強笑了笑說,還好。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4
國測一大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是位性格開朗、身體壯碩的“70后”,愛好是每天早晨出門行走3公里。作為國測一大隊的中堅力量,隨著中國測繪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他們這一代測繪人的足跡更是遍布祖國的山川沼澤、河流荒原,從珠峰之巔到東海之濱,從炎熱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從地溫高達70攝氏度的火焰山,到最冷時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區(qū)……無不留有他們負重前行、縱橫千里的身影。
“我們在一個標注自己去過哪兒的APP上做標記時,別人都是標注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是標注沒去過哪兒?!崩顕i聊天時自豪地說,“我們現在很多人就中國臺灣沒去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那里進行測繪工作?!?/p>
國測一大隊成立64年來,共產黨員發(fā)揮著無法替代的先鋒模范作用。荒漠高山,抑或激流險灘,國測一大隊承擔的每一個重大測量任務中,臨時黨支部總是建在最前面,黨員總是沖在最前面,走得最遠、爬得最高的都是共產黨員。作為黨委副書記,李國鵬介紹說,目前國測一大隊隊員50%都是黨員,他們組成了測繪隊最可靠的中堅力量。我們要繼續(xù)像習近平同志回信中說的那樣,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5
等待嘉賓前來錄制節(jié)目的過程中,接到通知,國測一大隊作業(yè)組長、黨小組組長聶晶,因遠在外地進行測繪工作,任務緊急趕不回來,將臨時委派應急測繪中心技術負責人張德成作為年輕隊員的代表前來。
隊員張德成是個很陽光開朗的年輕人,剛剛結婚不久。從山東科技大學畢業(yè)后來到西安,他進入單位的第一份任務就是遠派西部地區(qū)幾個月。被問及到西部地區(qū)進行測繪工作的相關事情,他不曾提過任何的辛苦與不適,倒是帶著“80后”特有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饒有興趣地講了一個故事:
他們在西部地區(qū)進行測繪時經常晚上要住帳篷,有一天早晨醒來,剛打開帳篷門,看到帳篷外一位駱駝君好奇而探究地盯著他們看。于是,趕緊鉆回帳篷,大家從里面把帳篷移走了。
講完故事,似乎又想到當時的情景,他自己先笑開了。對他來說,日常的出差奔波,似乎是家常便飯,沒什么好說的了。
像老隊員郁期青說的,國測一大隊在技術設備和安全管理方面做得越來越好,近20年已經極少發(fā)生隊員犧牲殉職的情況。但是,高山戈壁、沙漠荒原沒有變,“一年出去10個月,回來待兩個月”的常態(tài)作業(yè)也沒有變。看著和導演交流話題時,流著淚卻語句堅定支持愛人測繪事業(yè)的兩位隊員妻子,突然禁不住心頭一酸……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國測一大隊先進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