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

韻儀1147 分享 時間:

無菌技術是指在醫(y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無菌區(qū)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的一系列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是預防感染的一項重要而基礎的技術。下面就是小編帶來的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助大家!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1

1.在開始實驗前要制定好實驗計劃和操作程序。有關數據的計算要事先做好。根據實驗要求,準備各種所需器材和物品、清點無誤后將其放于操作場所(培養(yǎng)室、超凈臺)內,然后開始消毒,以避免往返拿取造成污染機率增大。

超凈工作臺臺面每次實驗前用75%酒精擦拭,按照頂板→側壁→器械→擋風玻璃→操作臺面的順序對超凈臺內部進行徹底的消毒。然后開啟超凈臺和無菌培養(yǎng)室的紫外燈照射30min,關閉紫外,啟動風機運轉15分鐘后,方可開始實驗操作。在工作臺面消毒時切勿將培養(yǎng)細胞和培養(yǎng)用液同時照射紫外線。

2.無菌操作工作區(qū)域應保持清潔及寬敞,必要物品,例如試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暫時放置,其它實驗用品用完即應移出,以利于氣流流通。實驗用品以75 %酒精擦拭后放入無菌操作臺內。實驗操作應在臺面中央的無菌區(qū)域,勿在邊緣之非無菌區(qū)域操作。

3.小心取用無菌實驗物品,避免造成污染。勿碰觸吸管尖端或容器瓶口,思想匯報范文亦不要在開口容器的正上方操作。容器打開后,以手夾住瓶蓋并握住瓶身,傾斜約45°角取用。

4.操作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須穿戴實驗衣及手套后才進行實驗。對于來自人類或是病毒感染之細胞株應特別小心操作,并選擇適當等級的無菌操作臺。操作過程中,應避免引起氣溶膠的產生,小心毒性藥品,例如DMSO,并避免尖銳針頭的傷害等。

5.每次操作只處理一株細胞株,且即使培養(yǎng)基相同也不共享培養(yǎng)基,以避免失誤混淆或細胞間污染。為拿取方便,工作臺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則上應是右手使用的東西放置在右側,左手用品在左側,酒精燈置于中央。工作由始至終要保持一定順序性,組織或細胞在未做處理之前,勿過早暴露在空氣中。同樣,培養(yǎng)液在未用前,不要過早開瓶;用過之后如不再重復使用,應立即封閉瓶口。

6.實驗完畢后,關閉超凈臺風機,以75 %酒精擦拭操作臺面及其他實驗物品,將多余的物品拿出超凈臺,打開風機運轉15min,關閉風機并打開紫外燈照射30min。

7.定期檢測CO2 鋼瓶的CO2 壓力;CO2 培養(yǎng)箱的CO2范文參考網濃度、溫度、水盤是否有污染(水盤的水為無菌水,每周更換);定期更換紫外線燈管及HEPA 過濾膜,預濾網(300小時/預濾網,3000 小時/HEPA)。

預防是防止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生污染的最好辦法。只有預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將發(fā)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

一般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添加抗生素

2、從物品、用品消毒滅菌著手

(1)細胞培養(yǎng)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徹底,各種溶液滅菌除菌要仔細,并在無菌試驗陰性后才能使用。

(2)操作室及剩余的無菌器材要定期清潔消毒滅菌。

3、從操作者做起

(1)進無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按規(guī)定穿隔離衣。工作開始要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燒灼瓶口。

(2)操作者動作要輕,必須在火焰周圍無菌區(qū)內打開瓶口,并將瓶口轉動燒灼。操作時盡量不要談話,若打噴嚏或咳嗽應轉向背面。

(3)操作時要常更換吸管,一旦發(fā)現吸管口接觸了手和其他污染物品應棄去。實驗完畢用消毒水浸泡的紗布擦臺面。

4、防止細胞交叉污染

(1)在進行多種細胞培養(yǎng)操作時,所用器具要嚴格區(qū)分。范文寫作吸取營養(yǎng)液、PBS、細胞懸液

及其它各種用液時,均應分別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擴大污染或導致細胞交叉污染。

(2)在進行換液或傳代操作時,手或注射器、滴管等不能經過開口瓶口上方,不能觸及瓶口,以免把細胞帶到培養(yǎng)液中污染其他細胞。加液時如吸管尖碰到瓶口,則應將吸管丟掉。

(3)細胞一旦購置或從別處引入,均應及早留種凍存,一旦發(fā)生污染可重新復蘇培養(yǎng)。

5、無菌室的徹底消毒

(1) 0.1%新潔爾滅全面徹底擦洗無菌室;

(2)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種廣譜滅菌劑菌,其水溶液和氣休對各種細菌、芽孢及真菌等微生物均有殺滅作用。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的溢出的處理:

1 小玻璃瓶及其他容器等被傳染性物質污染的破碎物品,以及培養(yǎng)物等濺灑的傳染性物質,應當立即佩戴手套用布或紙巾覆蓋。

2 在上面倒上消毒劑,并使其作用適當時間。

3 清理破碎物品及污染物,再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域。

4 用于清理的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

5 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材料被污染,在妥善轉抄或拷貝后,應當將其棄入污染廢棄物容器。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2

24種器械名稱及用途 一、手術刀:由刀片和刀柄組成

用來切開組織和解剖組織,可根據手術部位和性質的不同而更換大小不同的刀片,據需要采用不同的執(zhí)刀方式:抓持式、執(zhí)筆式、執(zhí)弓式、反挑式。 二、手術剪:分為組織剪和線剪

組織剪用以分離,解剖和剪開組織;線剪用來剪斷縫線,剪開敷料和引流管等。 三、血管鉗

主要用于鉗夾血管或出血點,以達到止血的目的,也用于分離組織,牽引縫線,夾持和拔出縫針等。

組織鉗:用于牽拉闌尾等不易滑脫,不易損傷組織。

巾鉗:固定布巾用。

敷料鉗:夾持敷料 四、持針器

用來夾持縫針縫合,也可用于拔針和打結。 五、手術鉗

分有齒和無齒兩種,用于夾持、提起組織以便于剝離、剪開或縫合。無齒鑷用于夾持脆弱組織如血管、神經和黏膜等。有齒鑷用于夾持筋膜、肌腱等韌帶組織。 六、拉鉤

分手持和自動兩類。手持的又分皮膚拉鉤、甲狀腺拉鉤、闌尾拉鉤、S形拉鉤。

用于牽拉開手術表面的組織,充分暴露操作部位,以便進行手術。甲狀腺拉鉤用于較淺部位牽拉暴露,主要用于甲狀腺手術中。闌尾拉鉤用于較小的腹部切口如闌尾。S形拉鉤用于腹部深部手術。自動拉鉤用于盆腔、腹部手術,可自行固定牽開。 七、吸引器

用于吸取胃腸道內容物,胸腹腔及膿腫內液體內液體等,血液。 八、縫針

用于縫合各種組織幾貫穿縫扎,分為圓針和三角針。

圓針用于縫合一般軟組織如胃腸道,血管和筋膜等。三角針讓用于縫合皮膚及軟骨等。 九、縫線

分為不吸收和可吸收兩類。不吸收的如絲線,可吸收的如腸線。用于縫合組織或結扎血管等,腸線僅用于不應留有異物的傷口。

1

實習二 打結法 實習日期:3月14日

一、各種打結法

臨床上結的種類:方結、三重結、外科結、張力結,其中方結用得最多。 打結方法分單手打結法、雙手打結法和持鉗打結法。

1.方結:結扎較牢固,為外科手術中最常使用的結扣,由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單結重疊而成,適用于較少的組織和較小的血管以及各種縫合的結扎。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3

【目的要求】

1. 認識無菌術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性。

2. 熟練掌握外科無菌操作的原則和方法。

【學時安排】 4學時

【教材與參考書】

1. 吳在德主編外科學第六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 吳在德主編外科實習醫(yī)師手冊第三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3. 郭曉惠主編臨床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北京大學出版社)

【實驗教具】

1. 無菌毛刷、肥皂或肥皂水,酒精或新潔爾滅的泡手桶,無菌小毛巾。

2. 干手套,消毒手術衣,消毒液,消毒器械,各種手術鋪巾、模型。

【實驗方法】

1. 帶教老師講解和示范。

2.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練習。

【實驗內容】

第一部分 手術人員術前準備

一、 傳統(tǒng)的肥皂水洗手法:

1. 做好洗手的準備——手術人員換上手術室準備的清潔衣褲和鞋子。剪短指甲,去除積垢。手部、前臂有破損或感染時不能參加手術。

2. 先用肥皂作一般洗手,再用無菌刷蘸肥皂水刷洗手和臂部,從指尖到肘上l0cm處,兩臂分段交替刷洗。

3. 同樣的方法和順序共進行三次洗刷,每洗一遍約需3分鐘,三次共需約10分鐘。

4. 取無菌小毛巾擦干兩手、前臂、肘關節(jié)和部分洗刷過的上臂,注意對摺毛巾的技巧和擦干順序。

5. 將雙手,前臂和肘部浸泡在70%的酒精桶內5分鐘或1:1000新潔爾滅(浸泡5分鐘),或1:2000洗必泰(浸泡3分鐘),浸泡范圍應達肘上6cm處。

6. 浸泡好的雙手必須上舉,不可下垂,保持雙手上舉,作拱手姿勢。

二、新型滅菌劑的刷手法:

1. 碘爾康刷手法的操作技巧:

2. 滅菌王刷手法的操作技巧:

3. 目前應用的消毒液品種很多,還有如活力碘、碘伏等,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三、穿消毒手術衣

1. 取出消毒手術衣,提住衣領二角并輕輕拋起,兩手迅速插入袖管,兩臂前伸,讓巡回人員幫助穿上。

2. 向前稍彎腰,使腰帶懸空,兩手交叉,提取腰帶向后遞,由巡迥護士在身后將腰帶系緊。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4

[目的]

1、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qū)域不被污染。

2、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防止交叉感染。

〔評估〕

1、操作項目、目的。

2、操作環(huán)境是否整潔、寬敞、安靜。

3、無菌物品的存放是否合理,有無過期。

〔計劃〕

目標/評價標準:

⑴患者明確無菌操作重要性,愿意配合。

⑵無菌物品、無菌區(qū)域未被污染。

⑶無交叉感染。

用物準備:

⑴無菌持物鉗:常用無菌持物鉗有三叉鉗、卵圓鉗和長、短鑷子四件。 ⑵無菌容器:常用的有無菌盒、罐、盤、及儲槽等。

⑶無菌包:包內有無菌治療巾、敷料、器械等。

⑷無菌溶液、啟瓶器、彎盤。

⑸無菌橡膠手套。

⑹治療盤、小手巾、小紙條、簽字筆。

〔實施〕

(一)操作步驟:

1、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用于取用和傳遞無菌物品。

⑴衣帽整齊、洗手、戴口罩,檢查有效日期→將容器蓋打開→使鉗端閉合垂直取出,使用保持鉗斷向下→用后閉合鉗端,垂直放回容器,浸泡時軸節(jié)松開,液體在軸節(jié)上2—3CM;并每周更換,使用頻率較高,應每天更換一次。

⑵注意事項:A不可在蓋孔中取、放持物鉗;B不可觸及容器上緣及液面上的容器內壁,防止持物鉗在空氣中暴露過久;C禁忌夾取油紗布,以及用來換藥或消毒皮膚。

2、無菌容器的使用:用于盛放無菌物品。

⑴衣帽整齊、洗手、戴口罩,查滅菌日期→取物時,打開容器蓋,平移離開容器,內面向上,置于穩(wěn)妥處或拿在手中,用完后立即蓋嚴→手持無菌容器時,應把住容器底部。

⑵注意事項:A防止蓋內面及邊緣觸及手及任何非無菌區(qū)域。

B避免容器內無菌物品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3、無菌包的使用:

⑴衣帽整齊、洗手戴口罩。A、包扎法:將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一角蓋住物品左右兩角先后蓋上,并將角尖向外翻折,蓋上最后一角,以“十”字形包扎好,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好。B、開包法:查包的名稱、滅菌日期,將無菌包平放在寬敞平坦、清潔、干燥的操作臺上,揭開系帶,卷剛在包布下,按順序打開無菌包,用無菌鉗夾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準備的無菌區(qū)內,如包內物品未用完,按原來的折痕包好,注明開包時間。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5

無菌操作基本技術

1.在開始實驗前要制定好實驗計劃和操作程序。有關數據的計算要事先做好。根據實驗要求,準備各種所需器材和物品、清點無誤后將其放于操作場所(培養(yǎng)室、超凈臺)內,然后開始消毒,以避免往返拿取造成污染機率增大。

超凈工作臺臺面每次實驗前用75%酒精擦拭,按照頂板→側壁→器械→擋風玻璃→操作臺面的順序對超凈臺內部進行徹底的消毒。然后開啟超凈臺和無菌培養(yǎng)室的紫外燈照射30min,關閉紫外,啟動風機運轉15分鐘后,方可開始實驗操作。在工作臺面消毒時切勿將培養(yǎng)細胞和培養(yǎng)用液同時照射紫外線。

2. 無菌操作工作區(qū)域應保持清潔及寬敞,必要物品,例如試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暫時放置,其它實驗用品用完即應移出,以利于氣流流通。實驗用品以75 % 酒精擦拭后放入無菌操作臺內。實驗操作應在臺面中央的無菌區(qū)域,勿在邊緣之非無菌區(qū)域操作。

3. 小心取用無菌實驗物品,避免造成污染。勿碰觸吸管尖端或容器瓶口,亦不要在開口容器的正上方操作。容器打開后,以手夾住瓶蓋并握住瓶身,傾斜約45°角取用。

4. 操作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須穿戴實驗衣及手套后才進行實驗。對于來自人類或是病毒感染之細胞株應特別小心操作,并選擇適當等級的無菌操作臺。操作過程中,應避免引起氣溶膠的產生,小心毒性藥品,例如DMSO,并避免尖銳針頭的傷害等。

5. 每次操作只處理一株細胞株,且即使培養(yǎng)基相同也不共享培養(yǎng)基,以避免失誤混淆或細胞間污染。為拿取方便,工作臺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則上應是右手使用的東西放置在右側,左手用品在左側,酒精燈置于中央。工作由始至終要保持一定順序性,組織或細胞在未做處理之前,勿過早暴露在空氣中。同樣,培養(yǎng)液在未用前,不要過早開瓶;用過之后如不再重復使用,應立即封閉瓶口。

6. 實驗完畢后,關閉超凈臺風機,以75 %酒精擦拭操作臺面及其他實驗物品,將多余的物品拿出超凈臺,打開風機運轉15 min,關閉風機并打開紫外燈照射30min。

7. 定期檢測CO2 鋼瓶的CO2 壓力 ; CO2 培養(yǎng)箱的CO2 濃度、溫度、水盤是否有污染(水盤的水為無菌水,每周更換);定期更換紫外線燈管及HEPA 過濾膜,預濾網(300小時/預濾網,3000 小時/HEPA)。

預防是防止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生污染的最好辦法。只有預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將發(fā)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

一般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添加抗生素

2、從物品、用品消毒滅菌著手

(1)細胞培養(yǎng)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徹底,各種溶液滅菌除菌要仔細,并在無菌試驗陰性后才能使用。

(2)操作室及剩余的無菌器材要定期清潔消毒滅菌。

3、從操作者做起

(1)進無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按規(guī)定穿隔離衣。工作開始要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燒灼瓶口。

(2)操作者動作要輕,必須在火焰周圍無菌區(qū)內打開瓶口,并將瓶口轉動燒灼。操作時盡量不要談話,若打噴嚏或咳嗽應轉向背面。

(3)操作時要常更換吸管,一旦發(fā)現吸管口接觸了手和其他污染物品應棄去。實驗完畢用消毒水浸泡的紗布擦臺面。

4、防止細胞交叉污染

(1)在進行多種細胞培養(yǎng)操作時,所用器具要嚴格區(qū)分。吸取營養(yǎng)液、PBS、細胞懸液

及其它各種用液時,均應分別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擴大污染或導致細胞交叉污染。

(2)在進行換液或傳代操作時,手或注射器、滴管等不能經過開口瓶口上方,不能觸及瓶口,以免把細胞帶到培養(yǎng)液中污染其他細胞。加液時如吸管尖碰到瓶口,則應將吸管丟掉。

(3)細胞一旦購置或從別處引入,均應及早留種凍存,一旦發(fā)生污染可重新復蘇培養(yǎng)。

5、無菌室的徹底消毒

(1) 0.1%新潔爾滅全面徹底擦洗無菌室;

(2)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種廣譜滅菌劑菌,其水溶液和氣休對各種細菌、芽孢及真菌等微生物均有殺滅作用。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的溢出的處理:

1 小玻璃瓶及其他容器等被傳染性物質污染的破碎物品,以及培養(yǎng)物等濺灑的傳染性物質,應當立即佩戴手套用布或紙巾覆蓋。

2 在上面倒上消毒劑,并使其作用適當時間。

3 清理破碎物品及污染物,再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域。

4 用于清理的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

5 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材料被污染,在妥善轉抄或拷貝后,應當將其棄入污染廢棄物容器。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實習總結及體會通用范文2000字

實習工作總結匯報五篇2000字

五篇藥廠實訓報告2000字范文

關于手術室進修心得體會范文5篇

血透護士進修心得體會范文5篇

護士個人實習總結精選

骨科實習心得

醫(yī)院實習心得體會簡短范文5篇

2020抗疫情醫(yī)院護士個人工作總結五篇

護士實習自我總結的范文

無菌技術的實訓心得體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79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