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知識點大全
三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數(shù)學(xué)基礎(chǔ)階段,如果基礎(chǔ)不牢固,后面的學(xué)習(xí)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注重三年級數(shù)學(xué)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小學(xué)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知識點大全,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學(xué)數(shù)學(xué)三年級上冊的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 時 分 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4、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常用時間單位:時、分、秒。
6、時間單位:時、分、秒,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60。
1時=60分 (60分=1時) 1分=60秒 (60秒=1分)
7、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8、計算一段時間,可以用結(jié)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
第三單元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zhuǎn)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zhì)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zhì)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zhì)量或載質(zhì)量一般用“噸”作單位。新課標第一網(wǎng)
8、常用長度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0分米=1米)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分米)
1厘米=10毫米(10毫米= 1厘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公里)
10、質(zhì)量單位 :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
1噸=1000千克 (1000千克=1噸)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二、四單元 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1、最大的幾位數(shù)和最小的幾位數(shù):
最大的一位數(shù)是9, 最小的一位數(shù)是0
最大的二位數(shù)是99, 最小的二位數(shù)是10
最大的三位數(shù)是999, 最小的三位數(shù)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shù)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shù)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數(shù)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shù)比最小的四位數(shù)小1。
2、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3、兩個三位數(shù)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有可能是四位數(shù)。
4、加法公式:加數(shù) + 加數(shù) = 和 和 - 另一個加數(shù) = 加數(shù)
5、減法公式:被減數(shù) - 減數(shù) = 差 被減數(shù) - 差 = 減數(shù)
差 + 減數(shù) = 被減數(shù) 被減數(shù) = 差 + 減數(shù)
6、口算時: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問題中出現(xiàn)“大約”、 “大概”、“約”、“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 等詞語時,都是用估算。
第五單元 倍的認識
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一個數(shù)÷另一個數(shù)=倍數(shù) 例如: 36是4的幾倍? 36÷4=9
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A,求這個數(shù)。 用除法計算: A÷倍數(shù)=這個數(shù)
已知一個數(shù)的5倍數(shù)是35,求這個數(shù)? 35÷5=7
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用乘法計算:一個數(shù)×倍數(shù)= 結(jié)果 例如: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單元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1、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方法: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多位數(shù)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數(shù)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在乘法里,乘數(shù)也叫做因數(shù)。
3、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數(shù)相乘還得這個數(shù)。
4、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有可能是三位數(shù),也有可能是四位數(shù)。
第七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或正方形時,拼成的圖形長和寬越接近(或長、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四邊形的特點:有4條直的邊,有4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
4、正方形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
5、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6、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寬=長方形的周長÷2- 長 長=長方形的周長÷2-寬 邊長=正方形的周長÷4
7、在一個長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第八單元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1、 分數(shù)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shù)就是分數(shù)。
2、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shù)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shù)就大。
3、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數(shù)字編碼:1、身份證號共18位,第7個數(shù)字開始到第14個(共8個)表示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倒數(shù)第2位的數(shù)字是用來區(qū)分性別的,單數(shù)表示男生,雙數(shù)表示女生。
2、郵政編碼共6位,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第三位表示郵區(qū),第四位表示縣(市),最后兩位表示投遞局(所)。3、其他編碼:觀察各組成部分及順序,找到相應(yīng)排列規(guī)律。
小學(xué)三年級數(shù)學(xué)口算題
42×3= 1700-800= 90÷3= 180÷3= 300÷5= 930÷3=
800÷4= 60-15= 900÷3= 450÷9= 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50×7=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三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應(yīng)用題
1. 用一根2米長的木料鋸成同樣長的四根用來做凳腿這個凳子的高大約是多少?【書本第6頁第6題】
2米 = 20分米
20÷4 = 5(分米)
答:這個凳子的高大約是5分米
2. 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書本第10頁第6題)
12時 - 8時 =4(小時)
80×4 = 320 (千米)
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時能到達
3.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3臺6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書本第12頁第2題)
2噸 = 2000千克
600×3 = 1800(千克)
答:沒有超重
4. 有5臺機器分別重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兩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書本第13頁第3題)
2噸=200千克
一臺裝:
600+400+800=1800(千克)
另一臺裝:
1000+700 = 1700(千克)
答:一臺裝1800千克,另一臺裝1700千克就可以一次性運走
5、一個地球儀85元一個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 (書本第17頁第2題)
85+48= 133(元)
答: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133元
6、有公雞59只母雞77只小雞85只
(1)公雞和母雞一共有多少只?(書本第17頁第3題)
59+77 = 136(只)
答:公雞和母雞一共有136只.
(2)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xué)問題并解決
①問題:公雞、母雞和小雞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 = 221(只)
答:公雞、母雞和小雞一共有221只.
②問題:公雞比小雞少多少只?
85-59 = 26(只)
答:公雞比小雞少26只.
③問題:公雞和母雞一共比小雞多多少只?
59+77-85=136-85= 51(只)
答:公雞和母雞一共比小雞多51只.
7、京廣中心大廈高209米它比中央電視塔約矮196米你知道中央電視塔有多高嗎?(書本第19頁第4題)
209+196 = 405(米)
答:中央電視塔有405米
8、從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我們已經(jīng)走了348千米到麗江還有多遠?(書本第23頁)
517-348 = 169(千米)
答:到麗江還有169千米
9、副食店運來410千克雞蛋上午賣出152千克下午賣出17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書本第125頁第2題)
410-152-174=258-174=84(千克)
分步式(方法2):
賣出的:152+174 = 326(千克)
剩下:410-326 = 84(千克)
答:還剩84千克
10、科技園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離去下午又來了403位游客這時園內(nèi)有多少游客?全天園內(nèi)來了多少游客?(書本第25頁第3題)
(1)852-265 = 587(人)
587+403 = 990(人)
(2)852+403 = 1255(人)
答:這時園內(nèi)有990名游客;全天園內(nèi)來了1255名游客
11、小明家、小紅家和學(xué)校在同一條路上小紅家到學(xué)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學(xué)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紅家有多遠?(他們兩家和學(xué)校的位置可能有幾種情況?)(書本第26頁第6題)
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學(xué)校的同一側(cè):
312-155 = 157(米)
第二種情況:在學(xué)校的兩側(cè):
312+155 = 467(米)
答:小明家到小紅家有有兩種情況
在學(xué)校同側(cè)時是157米
在學(xué)校兩側(cè)時是467米
12、一套運動服135元一雙運動鞋48元媽媽給了售貨員200元應(yīng)找回多少元?(書本第27、28頁)
用了的錢:135+48 = 183(元)
找回:200- 183 = 17(元)
【或:200-135-48 = 17(元)】
答:應(yīng)找回17元
13、客輪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開船時客輪上有多少人?(書本第30頁第6題)
205-79 =126(人)
126+128 = 254(人)
答:再開船時客輪上有254人
14、用900個雞蛋孵小雞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雞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書本第33頁第2題)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337+118=455(只)
(2)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337+455 = 792(只)
(3)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900-792 = 108(只)
15、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5+3)×2 公式:(長+寬)×2=長方形周長
=8×2
=16(米)
答:這個花壇的周長是16米
16、一塊方形手帕的邊長是2分米用90厘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2分米=20厘米
20×4 = 80(厘米)【正方形周長=邊長×4】
80厘米<90厘米
答:用90厘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
或 2×4 = 8(分米) 90厘米=9分米
8分米<9分米
答:能圍一圈
17、用2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長:2厘米 寬:1厘米
(2+1)×2=3×2=6(厘米)
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6厘米
18、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多少米?
(1) (6+3)×2 (2)18-6 = 12(米)
=9×2 【長方形周長-長】
=18(米)
答:籬笆長18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12米.
19、有29片扇葉每臺電扇裝3片這些扇葉夠裝幾臺電扇?
29÷ 3 = 9(臺)......2(片)
答; 這些扇葉夠裝9臺電扇
20、一個正八邊形的邊長是3厘米用一條彩帶圍一圈后還多出來2厘米這條彩帶有多長?
3×4 = 12(厘米)【邊長×4=正方形周長】
12+2 = 14(厘米)
答:這條彩帶共14米長
93÷3= 24×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