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習資料 > 學科資料 > 地理 >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國雄1147 分享 時間:

綺麗風光,高聳的山峰,想了解這些千奇百怪的景色下面是如何形成的,那就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知識。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篇一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3、經緯度位置:4°N—53°N;73°E—135°E,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qū),相差4個小時),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zhèn)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5、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陸界線:2萬多千米

6、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8、陸上鄰國:14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9、隔海相望的國家:日、韓、菲、馬、文、印尼

10、三級行政區(qū)劃:省、縣、鄉(xiāng)三級及特別行政區(qū)

篇二

第一章

1.中國的的地理位置: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從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3.中國的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國界線20000多千米,有14個陸上鄰國(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西邊是巴基,還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國在西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4.中國四至: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5.我國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屬東海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有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韓、日、菲、文、馬、印尼)

7.東西部晨昏差異:兩地經度不同,我國東西跨經度廣,約60度,經度沒差15度,時間相差1小時

南北方季節(jié)差異:兩地緯度不同,我國南北跨緯度廣,約50度,氣溫變化幅度大

8.我國行政區(qū)域劃分

9.我國共有34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

省級行政區(qū)記憶口訣:

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

五江(疆)二寧青陜甘,江西、江蘇、黑龍江、浙江、新疆、寧夏、遼寧、青海、陜西、甘肅

重蒙臺海福吉安云南、貴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貴西四北上天重慶、內蒙古、臺灣、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門喜回歸,

祖國一片好河山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10.“三字經”法記憶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黑吉遼,內蒙古,京津冀,晉豫魯,贛皖浙,蘇浙滬,滇黔蜀,鄂湘渝,陜甘寧,青新藏,桂粵瓊,港澳臺

11.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為12.95億,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國人口的特點: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速度快

13.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內容: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

14.人口增長過多產生的負面影響:人均糧食、布匹減少,醫(yī)院就醫(yī)困難,給國家、學校、社會、家庭、資源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我國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國每年新增財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來發(fā)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財富就減少了

1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東多西少,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造成這種分布特點的原因:(1)自然原因,東部耕地多,氣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會經濟方面,東部工商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發(fā)達,城鎮(zhèn)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業(yè)、交通運輸業(yè)落后,城鎮(zhèn)少;(3)開發(fā)歷史原因:東部開發(fā)較早,西部開發(fā)較晚

16.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占全國人口的92%,其余55個民族占8%,稱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超過500萬的有9個,(記憶口訣:西北蒙、回、維,東北滿族鄉(xiāng),西南苗、彝、壯,土家、藏族廣)

17.我國在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個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18.漢族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shù)民族分布相對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

19.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數(shù)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族的潑水節(jié)、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體舞、藏歷年,(朝鮮)族的長鼓舞等。

21.個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大雜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進各民族經濟的共同繁榮;“小聚居”有利于保護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的文化傳統(tǒng)。

篇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課本圖2.2,圖2.3)

2、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長江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國第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就位于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長江流經的省份(自西向東):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最終流入東海。

4、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5、中國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6、中國淡水湖泊:鄱陽湖(江西省)。

7、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8、冬季風寒冷干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9、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

黃河流經省份共有8個(自西向東):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最終流入渤海。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達木盆地(青海)、準噶爾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13、中國各大山脈走向課本圖P26圖2.6。

人教版初二上冊地理知識點整理歸納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1、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3、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yè)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yè)用地。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qū)。

5、土地國家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6、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淡水資源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資源中,只有0.3%人類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層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資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資源分布在冰川及兩級地區(qū)。

8、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和地區(qū)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南水北調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濟津工程)。(我國降水量800mm分界線和一月份0℃等溫線位于秦嶺淮河一線)。

9、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人教版初二上冊地理知識點整理歸納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fā)展

1、交通運輸對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

2、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大,西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絡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3、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4、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長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參見課本P91圖4.6。

幾個重要城市:

北京(京哈線、京九線、京滬線、京廣線、京包線、京通線起點)。

蘭州(隴海線、蘭新線、包蘭線、蘭西線交匯處)。

株洲(浙贛線、京廣線交匯處)。

南昌(浙贛線、京九線交匯處)。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交匯處)。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交匯處)。

上海(京滬線、滬杭線交匯處)。

6、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shù)量又不大的,通常使用航空運輸。

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運輸。

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多采用鐵路運輸(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運輸或河道運輸)。

7、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tǒng)稱農業(yè)。農業(yè)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產業(yè)。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稻北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qū)兩大生產區(qū))、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qū))。

8、工業(yè)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9、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xiàn)代化的根本保證。

10、輕重工業(yè)區(qū)別:輕工業(yè)主要為生產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業(yè)主要為加工工業(yè)、資源開采及冶煉、機械制造、農藥化肥、修理工業(yè)等產業(yè)。

11、中國四大工業(yè)基地

遼中南工業(yè)區(qū)(主要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本溪、遼陽、撫順,是我國的一個老工業(yè)基地),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礦、石油、鐵。(重工業(yè))

京津唐工業(yè)區(qū)(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鐵礦石。(高新技術產業(yè))

滬寧杭工業(yè)區(qū)(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無錫)。

珠三角工業(yè)區(qū)(主要城市有廣州、深圳、中山、珠海)(輕工業(yè))。

12、高新技術產業(yè)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為龍頭的產業(yè),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從業(yè)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lián)Q代快。

13、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xiàn)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14、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是位于北京海淀區(qū)的中關村。

八年級地理學習方法

簡化地圖法:是根據(jù)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tài)、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規(guī)律。

例6、長江水系簡圖:長江干流猶如“L”和“w”兩個英文字母連接而成。從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B)的“L”形河道為上游,谷深水急,虎躍峽 (A)、三峽地段,長江干流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葛洲壩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峽東端處?!皐”河道則為長江中下游。“w”兩端分別是宜昌(B)和南水北調 東線的江都(F)水利樞紐,中點武漢市(D)則有長江最大支流雙江匯人?!皐”下方兩處轉折點是我國兩大淡水湖——洞庭湖(C)和鄱陽湖(E)、BE河段 為長江中下游,湖泊眾多。

八年級地理學習技巧

一、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lián)系起來。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首先必須問“為什么?”這樣便會養(yǎng)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么,為什么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jù)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lián)系起來了。

二、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shù)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yè)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yè)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考點知識總結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上冊地理重要考點知識點歸納2021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復習提綱2021

初二上冊地理期末總復習資料歸納

八年級地理會考基礎知識歸納總結

初中地理基礎知識點總結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知識點總結歸納

八年級上冊湘教版地理期中復習知識點總結

8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