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jié)的由來傳說有哪些

淑燕4435 分享 時間:

中元節(jié)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一直以來在民間享有重要地位。那么有關于鬼節(jié)的由來傳說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鬼節(jié)的由來傳說有哪些,歡迎查閱!

鬼節(jié)的由來傳說

鬼節(jié)傳說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逼咴滦∏镒魑锍墒欤v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并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jié)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jié)。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zhàn)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鬼節(jié)傳說二

一九六六年夏,喬口魚場安排我在團頭湖馬轉坳看守攔魚設奮,團頭湖是望城縣第一大湖,水面一萬多畝,在馬轉坳閘口建有一處大型攔魚設備,場部安排我和老陳在此看守。馬轉坳水閘建在兩面是水的湖堤上,周圍數里渺無人煙,我與老陳住在堤背面一棟小屋里。

有一天,老陳回家去了,我一個人獨守孤屋,入夜,小屋又悶熱又無電,酷熱難熬,我在湖堤上用兩張板凳搭塊竹板乘涼,浩月當空,清風徐來,銀波閃閃,萬賴無聲,倒還十爽意。不一會,我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我被一陣水的響聲驚醒了,我睜眼一看,只見從水里鉆出一個女人,披頭散發(fā),她不停地搖著頭,月光下,只見她長頭發(fā)上甩出的水滴如銀珠四濺,這個女人身無寸紗赤身裸體,一對大奶子顫巍巍的,她從水面向堤上走來,口里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當時,剛從夢中醒來的我還以為是做夢。我翻身坐起,我死死地盯著她,一動也不敢動,不想她竟筆直朝我走來,伴著我在竹床上坐下,她肌膚白嫩全身冰涼,頭發(fā)上的水珠灑了我滿身,她口里仍不停地喃喃念叨:“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p>

我一時嚇懵了,手邊連根棍子都冒得,我把竹板一掀,她摔在地上,口里仍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p>

我連忙跑進小屋,哆哆嗦嗦點亮煤油燈,關緊門窗。死死盯著堤上的女鬼。我生怕女鬼推門進來。還好,女鬼在湖堤上重新搭好竹床,躺在月光下不停的念著:“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p>

我睡又不敢睡,出又不敢出去,我悶在小屋里汗淋夾背,女鬼在堤上清風得意。直到天大亮了,女鬼才亭亭玉立地站起來,在我小屋門上敲了一陣門,我不敢理她,她走了。

后來,我跑到幾里外農家問過,原來這是一個經常赤身裸體到處游蕩的女瘋子,年僅二十來歲,長發(fā)披肩十分漂亮,只是我以前沒見過而已。啊!原來是一條美麗的美人魚,我至今還經常記掛她,不知她病好了么,她過得還好嗎?

鬼節(jié)傳說三

目連是佛主的徒弟,他很掛念已經去世的母親,他用天眼通去察看生活在地府的母親,卻發(fā)現母親成了惡鬼,吃不到食物。

目連心痛母親,就用法力將一些飯菜送到母親面前,可飯菜一到母親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jié)”。

而這個感人的鬼節(jié)傳說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鬼節(jié)的來歷與傳統(tǒng)

傳統(tǒng)“中元節(jié)”是農歷7月15日,它是源自佛教典籍,講的是目蓮在陰間看到去世的母親受餓鬼糾纏,無法進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蘭盆經》,準許他每年7月15日設素筵給母親享用,以后傳承開來。

傳說在這天的`晚上,每個家庭的祖先們都會“回家”看望活著的親人,所以每家每戶都會為逝者焚燒包袱、靈屋、元寶等,所以民間也把中元節(jié)稱作鬼節(jié)。

“中元節(jié)”這個名字和道教的‘三元說’有關,所謂‘三元’,就是指一年之中三個最重要的月圓日,也就是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

中元節(jié)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產物,一直以來在民間享有重要地位。在老北京,中元節(jié)是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在上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jié)遠比“七夕”、“清明”熱鬧。不僅北京如此,全國各地都如此。

現在在農村一些地區(qū)的人們還是保留著燒紙錢過中元節(jié)的傳統(tǒng),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人們祭祀祖先的方式也有所變化,有許多方式來表達對死者的懷念,比如擺放肖像,保存遺物,不一定要燒紙錢和放河燈。而且這些活動對環(huán)境要求高,在街道、綠化地帶、房屋等公共空間都有限制。還有現在很多人都不信神信鬼了,但是對已逝親人的思念還是在的。

中元節(jié)的文化內涵其實是包含了對亡靈的懷念,也有民俗學家提出,提醒大家注意中元節(jié)這一民族文化傳統(tǒng)。是要凈化人的心靈,讓我們對祖先心存思念、崇敬甚至還有一種畏懼。我想,如果把這些情感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其實首先就是一個“孝”字,孝順父母,善待父母,這也是我們一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這一點是應該永遠不被遺忘的。

鬼節(jié)祭祀的鬼魂

一種是惡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殺死、溺死,燒死,吊死等鬼魂,民間稱為枉死鬼。惡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現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類對死亡恐懼的直接反應。原始人對兇死者的鬼魂是相當恐懼的,往往對其進行不同的喪葬儀式,沿及至今,民間還有兇死者不得輪回轉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說法。這類鬼怨氣最重,常常出來為禍人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又在惡鬼里加入了道德觀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過昧心事,死后也要打入惡鬼行列。佛教“盂蘭盆會”主要就是超度這些惡鬼,讓其減輕罪孽,化解怨氣,從而減輕痛苦。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親人,這類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體現。在原始社會,善鬼的概念與惡鬼是幾乎同時出現的,人們認為,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鬼魂非但不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在冥冥之中成為本氏族或后代的保護力量。這種思想對中國鬼文化的祭祀和喪葬習俗有很深遠的影響,比如清明節(jié)和鬼節(jié)的祭祖活動,通過儀式,招回死去親人的鬼魂來享用祭品,并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鬼節(jié)的由來傳說有哪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5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