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南瓜是什么意思
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為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冬至吃南瓜是什么意思,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冬至吃南瓜是什么意思
在鹽城,人們把冬至的前一天叫“小冬”,把冬至當天稱之為“大冬”。因為從這天算起,真正的冬天即已來臨了,要再歷經三個月的時間才能迎來春天,所以本地亦有“大冬大似年”之說。
在鹽城,人們冬至時節(jié)為了消災避禍,在大冬這天早晨日出之前,家家都要喝南瓜湯,一般人家還會用赤豆和南瓜共煮,以湯代粥;也有的人家,常以南瓜和面粉相和做南瓜餅,據說這樣可保一年內頭不疼;還有的地方,這天時興吃湯圓,謂之“過冬吃湯圓,過個太平年”,以圖吉祥。
老鹽城人之所以在過冬時吃南瓜,有一個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在范公堤西有對姓相的老夫妻,平時愛種南瓜,而且長得又大又好。每年秋天,老夫妻都要收藏一屋子的南瓜,但他們這樣把南瓜當寶貝,別人卻并不當一回事。
直到有一年災荒起,饑餓的人們才想起了相爹爹的南瓜,老夫妻毫不吝惜,用此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特別是餓得頭昏眼花的人,吃了相爹爹的南瓜,一個個頓時神清氣爽。由于這一天正好是冬至,于是冬至吃南瓜的風俗也就這么沿襲下來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冬至節(jié)的重要性在今天不如古時,但其豐富的節(jié)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現在鹽城西鄉(xiāng)仍有冬至早晨日出之前,喝南瓜湯、吃南瓜餅的風俗習慣,還有人家會用赤豆和南瓜煮粥吃,或者食用以蔬菜為餡料的“菜繭子”。
冬至文化內涵是什么
1、人們最初過冬至節(jié)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古人認為從冬至的那一天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后來一般春節(jié)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都會選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24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都是十分的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的活動。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來過起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到今天。
3、冬至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從而轉向動。這個時候科學養(yǎng)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以此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jié)飲食適合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的食品。
4、各地在冬至的時候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傳統(tǒng)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的意思。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關于冬至的故事(一)
吃餃子習俗追溯到東漢時期,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原為醫(yī)官,告老還鄉(xiāng)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xiāng)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舍給鄉(xiāng)親吃。鄉(xiāng)親們服食后,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關于冬至的故事(二)
相傳六朝梁武帝時,南京舊名尚為建康城。有一日,一老者獻樹種給梁帝,稱樹種從南疆深谷中采得,已聚天地靈氣,若悉心照顧,必可福佑大梁。梁帝觀之,曰:“不過一柏樹種?!辈恍牌湔f,隨手將其種于宮苑中。兩三年內,雖然無人照料,樹種依然生根發(fā)芽,郁郁蔥蔥。數年后,靈氣凝聚,竟生為樹靈。
梁帝信佛,廣建寺院,勞民傷財,不理國事,一心出家,民間哀聲哉道。梁帝自己不吃葷,不許百姓吃葷,也不許民間以葷祭祀。諸神見貢品皆為素食不悅,奏玉帝,云其不敬天神,玉帝聞之亦不悅,故使建康城大旱三年,以示懲戒。
樹靈不忍見百姓受苦,冬至日,化為一少女,名姣,教百姓偷偷以面皮為衣,裹肉其中,捏成各種形狀,作食祭祀;又耗自身靈力放棄成仙,為建康城求雨。玉帝感念其犧牲,使建康城恢復風調雨順。一時之間,百姓間廣為傳唱,供奉為神。梁帝聞其神力,又見其美貌,欲納為妃,操縱其神力一統(tǒng)天下。姣不愿,梁帝怒,遂殺之,不欲為他人所得。
姣死后,玉帝為其不公,設侯景叛亂,將梁帝餓死臺城,并許姣位列仙班,為民間掌管五谷。姣真身所附柏樹亦守護建康城千余年而不倒,兵火戰(zhàn)亂不損其分毫。傳至現今,是為六朝松。百姓感謝她,將她發(fā)明的食物命名為餃子,在其出生的冬至日食用,并在冬至日虔誠祭祀神明祖先,以示恭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