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讀后感I讀書筆記I讀書心得I簡介
《西方哲學史》一書是英國哲學家羅素引以為豪的一部作品。從古希臘的神廟,到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從法國大革命到十九世紀的思潮,涵蓋內容驚人,而作者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簡潔詼諧,引人入勝。
伯特蘭·羅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整本書中有很多哲人的思考,其中的幾位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古希臘,蘇格拉底的博聞強識自不必多說,博學者未必智慧,但博學而慎思的蘇格拉底稱得上智者。有一次和朋友去做客,朋友到了人家后發(fā)現蘇格拉底沒有跟來,著急的回去找卻發(fā)現原來蘇格拉底在想一個問題,竟不知不覺忘了走路,呆立雪中一動不動,朋友很是震撼,連忙帶他回去取暖。
我也為這個老者深深震撼,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對真理和正義的堅持,在后來面臨死亡的審判時,他選擇了真理,他倒下了,而一代代渴求真理的哲人們繼承了他的勇敢和抗爭精神。
他的弟子柏拉圖最為人們熟知,我們記得他烏托邦的向往,記得他和老師折麥穗的愛情釋疑,記得他的博愛的心懷。在我們向往著柏拉圖式的愛的時候,哲學似乎有了它浪漫和溫柔的一面,多么神奇!
向后翻著書,時間在指尖流逝,下一個時代的天才如一顆最亮的星星躍然出現在哲學的天空—亞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繼承并發(fā)展了前人的成就,他的成就如此之大,以至于千年之間無人匹敵,然而這卻也成就了他最大的錯誤。
這是權威之于人們的危害,因為無人反駁,反駁者必不得好下場,于是文藝復興前的歐洲顯得停滯不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中,正義不包括平等,在追求善良的時候,非理性的感情也被看作是魯莽而不應該的,青年因此變得保守而缺乏愛和浪漫的情懷。
在亞里士多德之后的世界,歐洲哲學的發(fā)展和其宗教的發(fā)展密不可分,猶太教的出現,以及后來直至現在歐洲的主流宗教——基督教的開端,都給這種哲學染上了神秘主義的色彩,宗教和教皇的權利因此擴大,也開始了國家和教皇的權利爭奪。
“德國是教皇的奶牛”當時情形是一個典型的表現。但古老宗教對人類的發(fā)展顯現出一些阻礙,路德的宗教改革應運而生,這期間總的來說即是教皇的沒落,國家權利的強化。
下一個出現在哲學史上的是意大利的哲學家們,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佛羅倫薩,富商、貴族和平民的斗爭,造成了一個比較自由的氛圍,藝術家和哲學家得以呼吸自由之空氣,而少擔心權威的壓迫。
后來的美蒂奇家族和崇尚人文的宗教的幫助,使這場少數藝術家和哲學家的運動得以成氣候。這些新生代的學者崇尚科學和人文,勇敢的挑戰(zhàn)亞里士多德的權威,科學上,很多的成就竟然都來自對亞里士多德的反抗,這種對科學的態(tài)度沒有隨著文藝復興結束而消失,反而成為了后來世界進步的巨大動力。文藝復興學者的人文和仁愛似乎和亞里士多德前的古希臘遙相呼應,社會中一股青春力量蓄勢待發(fā)!
這是屬于科學和人文的時代,人類開始認識到個體存在的意義,古已有之的關于國家和個人的關系開始被一些激進的哲學家討論:
孟德斯鳩的分權制衡至今占據政壇主角,盧梭和伏爾泰的論戰(zhàn)愈演愈烈,啟蒙運動萌芽,從此,世界開始向另一個方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騰飛。有太多故事要說,這個時期是那么富有色彩,哲學家們的論戰(zhàn)此起彼伏,絕不比后來牛頓愛因斯坦的世紀爭論遜色。
笛卡爾是這個時期的先行者,“我知故我在”尤在耳畔回響,懷疑一切,否定一切,不破不立,這種精神驚天動地,笛卡爾另起爐灶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哲學體系,這是繼亞里士多德后一個新哲學體系,笛卡爾有科學的嚴謹求實,兼具人文情懷,文筆平易近人,他奠定了一個新哲學時代的基調。
萊布尼茲是笛卡爾的繼承者,微積分的發(fā)現讓他名揚數學課本;斯賓諾莎尤其給了我更深的印象,他才華橫溢,品德高尚。簡單的一生中,斯賓諾莎這種高尚的道德讓他更加與眾不同。
經驗主義和浪漫主義是下一段優(yōu)美旋律的演奏者?!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小平的實證思想是我對經驗主義的第一次接觸,而大洋彼岸的學者亦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洛克、貝克萊和休謨的實證精神對近代西方各國的憲法都很有影響。一切以事實說話,制定出一套實用的體系。
理性之眼幫助人們看到了更遠的世界的美好,于是世界欣欣向榮。盧梭的出現,掀開了浪漫主義運動的大幕,對個人力量的相信,對英雄的崇拜和叛逆精神的滋養(yǎng),開啟了一個充滿激情和戰(zhàn)斗的哲學課堂,盧梭、拜倫盡情揮灑,世界仿佛被英雄的精神感召。浪漫與輕浮卻無法分離,浪漫者總是崇尚意志而輕視知識,權力意志是他們的極端向往。
理性和激情的爭斗從未停止,人們在爭論中成長,哲學也是,世界飛馳不停,哲學家輪番登場,功利主義的邊沁,共產主義的馬克思,依次出現在了這個舞臺上,他們已經被歷史永遠銘記,歷史的大車踏著時間的洪流,浩浩蕩蕩亦從容不迫地行進,人類的未來無限美好亦荊棘滿地!
哲學著作大多沉悶難懂,《西方哲學史》卻仿佛有一股魔力,把我們帶進哲學世界,這里沒有冰涼的說理論述,反而充滿了哲學家們對美好的向往,上善若水,形而上的追求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