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建國70年宣講活動演講稿征文27篇(6)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優(yōu)秀演講稿:改革創(chuàng)新書寫大國篇章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從過去的積貧積弱、百廢待興,到如今的民富國強、海晏河清,不過短短70年。究其根本,不過是因改革創(chuàng)新才書寫了如此壯麗宏大的大國篇章。
回首過去,披荊斬棘,改革常新。安徽鳳陽小崗村中按下的鮮紅手印,掀開了農村改革的篇章。誰能想到,如今發(fā)展勢頭良好、一片欣欣向榮的富裕鄉(xiāng)村曾經是那樣破舊不堪。而放眼全國,哪里沒有沐浴改革的春風,哪里又未曾結出甜美的果實?從兩彈一星到北斗導航,從港澳回歸到加入世貿,從中國橋到中國網(wǎng),一切的發(fā)展,都留下了改革開放的痕跡。
因為改革,這個背負著沉重歷史、曾深陷泥淖的國家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因為創(chuàng)新,這個曾經閉鎖慳塞的國家開創(chuàng)了新局勢,大力改革,萬眾創(chuàng)新。
矚目當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深圳特區(qū)發(fā)展良好,雄安新區(qū)未來可期,中國已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國70年成果為世界矚目。共享單車穿行在大街小巷,高鐵在崇山峻嶺間飛馳,孔子學院遍布世界。無論是經濟的繁榮抑或是文化的傳播,都令每一個中國人歡欣鼓舞。而每一個中國人也曾為、也正在為這獲得了新生的國家,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力量。
刀刃向內除頑疴,壯士斷腕開新局,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果決和勇氣。
展望未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縱使有強國封鎖,我們依然不畏艱險,以改革為刃拔爛樹去癰疽,以創(chuàng)新為矛展前路開新局。我們堅信創(chuàng)新的力量,因此敢于做先鋒,涉足全新的領域;我們堅信改革的正確,因為這是實踐得出的真理,是經歷磨難后發(fā)出的自強之聲。每個人都在這個最好的時代里拼搏、奮發(fā)、躍進,于是無數(shù)創(chuàng)新的點子匯聚成勢不可擋的洪流,沖破狹窄的隘關,到達光明而坦闊的大路。
風一更,雨一更,回首往昔,更堅定初心,改革鼓點不停歇。
山一程,水一程,展望將來,信來日可期,創(chuàng)新潛流不枯涸。
70年,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已然令世人矚目,而未來,我們還有無數(shù)個七十年,用遒勁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文筆將這大國篇章盡情書寫。(某考生/文)
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稿
泱泱中華,龍吟騰飛5000年;中華少年,自立成長伴國強??唇癯瘒腋粡?,少年學子,正隨國強而自強,展望新篇章。
國家的政治建設鋪就少年凌云之路。自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神州大地,國家便一直致力于仁政建設。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貧苦人民帶去生活希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給廣大公民送去幸福生活;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為全國人民謀福祉;我們堅持和平共處,堅持國富民強。當敘利亞兒童被天上導彈嚇得亂逃竄時,我們在政府撥款建的大樓里正書聲瑯瑯。我國的惠民愛民政策無一不彰顯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正因如此,我們今年才得以于和平幸福的環(huán)境中奮發(fā)向上,砥礪前行。
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搭筑少年凌云之門。建國近百年我國的經濟面貌換新顏。從落后工業(yè)國到如今的經濟強國,中國在飛速發(fā)展。當今世界以經濟實力論英雄。如果中國的經濟面貌滯留在建國水平,中國的國門會再一次被洋槍洋炮打開,中國少年則無良好成長環(huán)境可言。經濟發(fā)展帶動科技進步:和諧號的高速列車、神舟系列飛船的發(fā)射、量子信息技術的引領……無一不彰顯著中國的大國力量。正因如此,中國少年的成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與平臺,也有了更為精彩的人生舞臺。正享受網(wǎng)購經濟的我們會引發(fā)下一個經濟奇跡;科技革新的旗幟會傳遞到我們這一代,正在感受高新技術的我們會爆發(fā)下一次科技變革……經濟發(fā)展讓我們生活環(huán)境更美好,科技騰飛讓我們知識水平更廣闊,沐浴當代中國的榮光,新一代青年自會有凌云之日。
國家的文化涵養(yǎng)鑄造少年凌云之匙。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的磨礪下熠熠生輝,講究美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讓我們成了正直、友善的人??鬃咏倘苏弊鋈?、講求仁愛,王陽明教人知到、行到。新時代中國工匠精神催人做事精細;感動中國人物謝愛芳、謝海華夫婦教人世間真愛,不離不棄……青少年在諸多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下有了成人成才的良好美德。而一個有著堅定信念和理想的人,一個有著良好品格的人,怎能不凌絕頂、登凌云?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有云“少年強則國強”,而今國已強盛,中華少年們正在國家發(fā)展的兇猛浪潮中,開啟新一代的長征篇章!
身邊的故事——紀念建國70周年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 趙燕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片刻也不停留。光陰荏苒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六十九年的時間,迎來她七十歲的生日。從一開始的步履蹣跚,到今日從容的在世界舞臺上大步流星,這一路上雖然有時跌跌撞撞,有時不被人理解,但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放棄過努力。
當七十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一個嶄新的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屹立于世界東方。我恨我不能早生百年,不能親眼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不能在現(xiàn)場隨著人潮歡呼雀躍,不能體會脊背挺直揚眉吐氣的那一瞬間,可時至今日,我依舊為偉大的祖國感到無盡的自豪與驕傲。我們的祖國歷經百年滄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濘中脫身,在一路風雨中艱難前行,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奮發(fā)圖強。從建國時的一貧如洗,到建國初期的國民經濟恢復,從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到八字方針,從十年浩劫,到國民經濟的恢復,從兩年徘徊時期,到改革開放,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終建立。這一條社會主義道路,前期我們走的艱苦卓絕,但終于守得云開得月,經濟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飛速提高,而且在科技、教育等領域有了重大突破。由無名小輩成為在世界多極化中重要的一極,這些成就背后的努力,只有國人才能感覺得到。
我作為一個踩著二十世紀尾巴出生的一個幸運的小孩,有幸跨越世紀見證祖國的發(fā)展。九十年代的一輩人是幸福的一輩人,我們沒有經歷過先輩們枕戈待旦,也沒有經歷過先輩們的貧窮和饑餓。我們是被上帝眷顧的一代人,出生于世紀之交、希望之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享受著九年義務教育。在我這有限的經歷中,我見證了社會無數(shù)的變化,交通工具在變化,飲食習慣在變化,服裝潮流在變化,科技在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升,科技在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更新,最重要的是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強。
我的爸爸媽媽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便經歷了,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常常吃不到飯,有時只能靠樹皮、菜根充饑,最低標準的生存也成了很艱難的一件事。常聽爸爸講起他小的時候,日常的溫飽有時都很難滿足,只有在春節(jié)時才能吃上白米白面,日常的衣服都是縫滿了大大小小的補丁,也只有在新年時會添上一件新衣。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食品、面料、以及一些日用品只能憑借票據(jù)交換。一時間,各種票據(jù)如糧票、布票涌入百姓家,成了百姓們生活的支柱,票據(jù)也成了那個年代的一個標志。如今,花花綠綠的糧票、布票已經被網(wǎng)上支付所取代,輕輕松松一掃,便完成了支付過程。在網(wǎng)絡極度發(fā)達的今天,網(wǎng)上購物越來越普及,足不出戶商品就會送上門,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在父親看來,糧票的消失代表了一個時代退出了舞臺,那艱苦的童年是他一生不能忘記的回憶,也是不愿再回去的一段時光。這些困難的經歷使得父親更加懂得糧食的珍貴,自幼我和哥哥便被父親教育不能浪費,一點一滴都是別人辛勤勞動的結晶。父親對于時代的發(fā)展感到欣喜,有時也會感慨時間過得如此之快,時代發(fā)展的如此迅速,以至于有一部分人會淹沒在時代的浪潮里。
父親出生于的年代,教育資源匱乏,教育環(huán)境簡陋。據(jù)父親回憶,他上小學的時候,用的作業(yè)本是自己用黑紙裝訂的,課本是找前幾屆的學生借來的,一個教室坐著兩個班的學生甚至兩個年級的學生也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蛇@并沒有減少父親對知識的渴望,父親熱愛文學,總會利用空余時間不斷充實自己,他對于學習的熱愛,連我都自愧不如。父親自幼便天資聰慧 ,學習成績也一直是名列前茅,可就是在中考中發(fā)揮失常,中考失利,父親與當?shù)匚ㄒ灰凰咧惺е槐?。爺爺家里四個孩子,生活清貧,日子過得很拮據(jù),一個學期兩元的學費對這個窮苦的家庭來說并不輕松,供父親復讀一年的計劃不得不放棄。父親的求學生涯止步于中學,這成了父親一生的遺憾。但他奉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對于一切新事物都有著無法阻攔的求知欲。父親的求學生涯早已結束了四十多年,但對于自己的學習用品一直寶貝似的珍藏著,那已經破舊到看不清原貌的本本可能承載了太多父親隱藏在內心的無處訴說的感情吧,有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敬畏,對青春的回憶。當他捧著這個舊本本的時候,洞察世事的眼睛里似乎閃爍著光芒。
父親對于歷史、軍事頗感興趣,閑來無事喜歡拉著我談論歷史趣事,文學趣聞,如數(shù)家珍。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兒童們享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了更加堅實的保障。他常常感嘆我出生于一個幸福的年代,能夠得到黨和國家無微不至的關照,能夠接受好的教育,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言語表情間充滿了辛酸艷羨之情?,F(xiàn)在的我們享受著優(yōu)質的師資,高端的教學設備,在干凈整潔的教學樓圖書館中學習,對比起父親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這幾十年的飛速發(fā)展讓我們像是生活在天堂,能夠無止境的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當然,他也時時刻刻告誡我要珍惜這在他心中無比崇高的學習的機會,那是他畢生的夢想。
父親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于做人。立德修身,勤儉守信,一直是我家立身處世的人生信條。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上對君子人格評判的最高標準,父親對我和哥哥的要求亦是如此。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在新時代,為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而拼搏努力,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是青年一輩人生的最高信仰以及人生終極目標。
父親的前半生經歷了祖國的蕭條時期,也見證了祖國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因此,格外關注國家政策方針,科研成就每當國家取得重大成就時,他總會歡呼雀躍似七八歲的孩童。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國產航母遼寧號的建造,天眼的建成,國產大飛機首飛,作為一名熱愛祖國中國人,父親心中充滿了自豪與驕傲之情。
先輩們用肩膀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艷陽天,用雙手為我們開拓了一條康莊大道,用智慧為我們尋找了一條社會主義道路。作為紅旗下長大的一輩,我們更要不斷提升自己,樹立堅定正確的理念,為人民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雖然這一路上艱難會有,痛苦也會有,但是只因我們生在華夏,長在華夏,根在華夏,便注定了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讓我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對祖國母親最真摯的情感: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泱泱華夏,美哉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