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演講稿

若水221147 分享 時間:

  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圍繞著2019五四運動100周年、建國70周年全面展開,讓大家學到了愛國精神的珍貴,跟黨走的重要意義。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砬啻盒南螯h·建功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演講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追今撫昔,巍然前行

  漸漸的,距離中國青年學子集體罷學游行示威的那個春天,已滿百年。百年之間,中國已然崛起,如今境遇早已不可與1919年同日而語。時間將思念打磨成思考,不斷追問其中意義。我們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次外交上的勝利,更是創(chuàng)新、拼搏、承擔精神的一次爆發(fā),這對于當代青年同樣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五四運動向我們展現(xiàn)的無疑是熱切的愛國熱情和青春活力。從百年前五四青年手中高舉的條幅口號一路追溯到如今各個行業(yè)青年才俊,都能切實感受到這股洶涌的青年力量。關(guān)于青年力量,臧克家曾言:“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們是青年?!卑倌暌郧暗闹袊?,在國際上處于一個極不起眼的地位,可供他人肆意剝削,玩弄。我們的國人也并非全像魯迅先生筆下那般麻木,亦有這樣一批人在當時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尋找著些許方向。在力量上,他們和當局政府實力懸殊。對比之下,沒有任何的武裝力量和革命政權(quán)為后盾的莘莘學子幾乎不可能取得這次運動的勝利。但他們居然勝了,僅僅靠自身綿薄之力喊喊口號就能成功是不切實際的,更多的,依靠的是他們身上青年力量的爆發(fā),讓國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巴黎和會在這被封建勢力層層包裹起來的中國外邊輕輕一觸,中國青年們便拼了命的要撕出個口子來!這般的熱血拼搏,極大地鼓舞了中華兒女,用青春賭明天。這腔愛國熱血流淌至今也不曾冷卻:中國建立初期,面對各方勢力不懷好意的種.種舉措,無可計數(shù)的仁人志士義無反顧的奔回中國投身祖國建設(shè)。其中,鄧稼先,錢學森等優(yōu)秀科學家盡管面對實力雄厚的國家執(zhí)意挽留,他們還是回來了。正可謂“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科學雖無國界,但學者卻有自己的國家。百年間,這種力量未曾消失,而是以更為蓬勃的姿態(tài)活躍于中國建設(shè)之中。對于我們而言,這不僅僅是生產(chǎn)力的保障,更是希望。

  反觀當下,在如今這樣大數(shù)據(jù)信息全面覆蓋的時代下,我們也正殷切期盼著更多創(chuàng)新元素的誕生與發(fā)展。世界如今已是整個兒的平鋪在各位眼前,期待著我們?nèi)?chuàng)造,而不是去重復。五四青年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該以更為飽滿的姿態(tài)活躍于中國建設(shè)之中。當代青年應當從過往歷史中攫取能量,時刻秉承著“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時俱進,不落窠臼。積極做好未來規(guī)劃,時刻關(guān)注國際動向和中國未來發(fā)展前景,敢想而不瞎想,敢做而不胡做。把握機會,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勇做先鋒,去開創(chuàng)新局面,而不做看客,過客。與其等著自己被別人卷起的浪潮席卷,何不先發(fā)制人占得先機?助力于中國富強!

  同樣,五四運動中眾多學子展現(xiàn)出的承擔精神也值得當代青年的學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的時代下,我們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了。如果面對不公而無所作為,只是消極順從的企圖適應這種狀態(tài),那么滅亡是一定的。終有一天,當你或是你的至親摯愛被推到風口浪尖時,恍然發(fā)覺我們已經(jīng)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了。如今我們無需面對百年前喪權(quán)辱國的屈辱局面,也許并沒有那么多事需要尚在校園的我們?yōu)橹甲撸l(fā)聲,但并不代表我們不該去做這些。當代青年應當胸懷天下,在需要貢獻自身力量之時,義無反顧地站出來,守護我們足下的這片熱土。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時代目標和使命,青少年力量,即中國力量;青春活力富,則中國精神富??傃灾?,正如崔衛(wèi)平先生所言: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毋庸置疑的,新一代青年的成長,正是中國建設(shè)事業(yè)必定要興旺發(fā)達的希望所在!

  盡管我們有太多無法言喻的過往與苦痛,但我們的民族已然站立起來!作為當代青年,務必敢于正視,敢想,敢說,敢做,敢當,在接下來的每一個百年,去開拓,去拼搏,去創(chuàng)造,去承擔。堅定不移的做好自己,同時心懷他人。去愛這個世界,但也隨時做好與其戰(zhàn)斗的準備,一如百年以前。

  弘揚五四精神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在新世紀的陽光和五月的鮮花播灑進每一個人的心靈的時候,我們又迎來了五四青年節(jié)。這是我們青年人的節(jié)日。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回蕩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為了驅(qū)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fā)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運動”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偉大的“五四運動”的精神。在這種精神里,有著青年人關(guān)注國家命運的責任和使命,有著青年人振興民族大業(yè)的赤膽與忠心。

  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振興中華的責任,已落在我們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傳到了我們青年人的手中?!拔逅摹钡木?,需要我們青年人發(fā)揚光大。可是要弘揚“五四”精神,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還是在拼搏中進步?在學校里,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場面,有的同學經(jīng)常遲到、甚至曠課;有的同學穿拖鞋,有的同學偷偷地躲在學校的某一個角落吸煙,有的同學帶起了耳環(huán)染起了發(fā);還有的同學一到上課就睡覺……這些不良的行為不僅嚴重地危害到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更為重要的是,這也影響到學校的形象,是一種嚴重破壞校風校紀的行為。

  這些不良習慣為什么會產(chǎn)生呢?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在生活方面完全沒有自覺性,不能約束和控制自己,隨心所欲;也有的是因為有的同學認為學校的紀律太嚴,完全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也有同學認為那是酷的表現(xiàn)……,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不良習慣都是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表現(xiàn)。我們在學校里,只有在校風校紀的約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學業(yè),如果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的惡習,今后走向社會,是很難立足的。如果這些不良習慣不及時改正,就會誤入歧途,小錯就會釀成大錯。

  我們每個人在這里求學,都有一個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個志向,如果說學校是一片沃土的話,我們要在這里把我們的耕作變成果實,實現(xiàn)我們的追求;如果說學校是一支拐杖的話,我們要拄著這支拐杖攀登高峰,實現(xiàn)我們的志向;如果說學校是一只展翅飛翔巨鳥的話,那她會承載著我們的希望去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我們要學做一個文明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勤學的人,一個守紀的人,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一個高尚的人”。

  我們這群熱血青年們,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shè)者,讓我們現(xiàn)在就開始努力做好自己,回報社會,弘揚五四精神!

  弘五四之正氣,揚青年之風采

  一百年前,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導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拉開了帷幕,為我們打響了民族覺醒的一槍。一百年后,民族復興,國泰民安,當年的“五四精神”乃是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使命。我認為,揚五四之正氣,傳青春之理想、活力與奮斗,正是弘揚當代中國力量的關(guān)鍵之一。

  毛澤東曾說模范青年的準繩定要有永久奮斗一條。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中華之青年一代為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從來都未放棄過努力奮斗。從“精忠報國”,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到現(xiàn)在的“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擔當,中華之青年若是一葉小舟,奮斗之精神則是被緊握手中的船漿”。余光中感慨:“青春的力量無可抑制,即使是地獄也能變成天堂”。地獄已成為過去式,奮斗者的天堂已近在眼前。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臧克家曾如此振聾發(fā)聵:“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們是青年!”青春的力量不是電光火石般短暫的,但它卻能發(fā)出火焰般的光亮。相信自己的青春力量,就算有人不屑一顧,就算這看似特別渺小微芒,也不要無端地妄自菲薄。聰者觀雪,智者見白,力量與思想并非一定有對錯之分。當年的“五四之光”曾給予中華大地一方希望之源,如今的青年力量也未必不可作為星星之火,呈燎原之態(tài)。不要太過在意他人對自己飛行姿態(tài)的批評,相信自己的力量,是飛行時的最佳風向。

  “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鋒,而不是做過客、當看客?!薄翱纯汀笔窃?jīng)的中華民眾中的一大群體。事不關(guān)己則不聞不問,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仍駐足遠望。運動會中,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魯迅先生認為那些“非跑至終點而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些競技者仍肅而不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青年人不應做“中途而止”的競技者,也不應做那些“見之而笑”的看客,而是以百年前的李大釗、陳獨秀等為榜樣,成為擲地有聲的青年。

  今年適逢五四運動一百年紀念之際,先烈的浩然正氣仍在百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輝。五四之精神是一筆永不過期的財富,而傳承與發(fā)揚五四精神仍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侃命。弘五四之正氣,揚當代青年之生命與力量。趁起風時揚帆,終將前行不止。

2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