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

梓炫20 分享 時間:

視野是指人的頭部和眼球固定不動的情況下,眼睛觀看正前方物體時所能看得見的空間范圍,我們稱為靜視野眼睛轉(zhuǎn)動所看到的我們稱為動視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1

唯有提升自己,方能看見更廣闊的天空;唯有提升自己,方能拓寬視野;唯有提升自己,方能看到更光明的未來。

“坐井觀天”這個故事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它講述的是:一只青蛙在一口井里待著,他所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他認為世界也只有井口那么大。后來,他遇見了一只小鳥,小鳥告訴他世界很大,天空很大,好像沒有盡頭。當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里面的青蛙很蠢??扇缃窦毤毾雭?,我們很多人也就像那只青蛙一樣,愚昧無知。只會根據(jù)自己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去判斷一件事,但從未想過自己的經(jīng)驗是否足夠。如果我們不提升自己,就永遠不會有進步,不會看到事情的兩面性。就像青蛙如果沒有遇見小鳥,或是他沒有跳出那口井,他永遠都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外面的風景有多美。這就是無知,是知識的欠缺。

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的落后是因為清朝的閉關(guān)鎖國。清朝的統(tǒng)治者認為自己的國家已經(jīng)足夠強大了,不需要與外界交往了,這就是統(tǒng)治者的愚昧無知了。再拿唐朝來說,唐朝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它與外界交往,不斷吸收外來的文化,不斷進步。這也告訴我們,提升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最黑暗的時光是因為缺少了知識,缺少了見識。而如今的中國不斷吸收外來的先進的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光明的未來就在眼前。

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拓寬視野,而視野的大小又決定了我們能看見事物的多少。所以我們要想看見更美的風景,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視野。讓我們以更完美的姿態(tài),來更全面的認識這個美好的世界吧!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2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歸來不看岳。”今天,我看到了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和我心中的第五絕:落日。

下午,我們們來到了黃山腳下,準備登上這座上高山。

“快跑,快點呀!”剛開始,同伴們體力充足,一個個爭相往上爬?!翱炜?”有人指著一棵造型奇特的松樹,原來是迎客松,地勢使松樹改變姿態(tài),讓人感覺像是對大家表示歡迎。同伴們手成筒狀,大聲喊道“黃山——你——好!”但傳來的回聲卻說道:“你——好!”大家哈哈大笑。

爬過半山腰,怪石和溫泉倒也見到了。美是美,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又爬了一陣,同伴突然拍了拍我,指著四周?!把?,云海!”我驚喜地說。果真是云海。一片潔白的海洋,時而云卷云舒,時而波濤洶涌,使人喪失了再向上爬的欲望,只想待在云海旁邊。剛升起這念頭,就被我放棄了,我還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呢!

終于爬上了山頂,我興奮地向四周看了看,卻有些失望。也算是“凌絕頂”了,卻沒有“眾山小”的感覺,看來爬山的累是白遭了。

或許奇跡總會在絕望時降臨。

我拍拍身上的灰塵,站起來,想要離開的時候,意外見到了夕陽西下的落日之景。我第一次明白了“夕陽無限好”的贊嘆。金色的余暉灑向四面八方,你的手上,他的身上和我的心中。這光芒洗去了所有疲憊,帶來了新的希望。煩躁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高遠的境界,令人向往。

生活中難免有失落,但同樣有著期待中的美好和意料之外的驚喜。黃山之旅,不虛此行。這次,我開闊了眼界。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3

如今社會中,最注重的便是開拓視野。

古代晚清政府政策中的閉關(guān)鎖國是極大的失敗,由于對外部世界的進展盲目不,對于自己實力又過于自大,對于外部先進思想與科技通通排斥,認為有過而無及之,這才導致了恥辱的近代史。開拓視野即是采納,對于問題的采納。至于判別正誤,又另當別論。

開拓視野,也是開拓思想。就例如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李大釗、胡適等先進分子中,有哪一位不是出國留學,開拓自己的思想,否則他們?nèi)栽趯懼岣陌斯晌某磷碛诟嗟恼J知中。當人類在開拓思想時,是對一類物體的一種新認知,人腦在思索問題時,有極大多數(shù)會追隨自己的思想,這好比為什么人類在最危急的時候,最容易信神。

開拓視野,便是開拓認知。如今高等院校便極為重視游學,重點在一“學”字,其主要目的為,使你的思想不再被囚禁于地球上的其一點,而是去見證許多有意義的地方。古人的智慧中也有強調(diào)這一點,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曾派120多名學生到美國學習,讓他們吸取那里的先進科技在那里學習,對于先進科學的認知。

強調(diào)開拓視野,并不代指一味去相信,要有選擇性的開拓視野。例如孫中山曾去英國,在那里說道“別人都說英國是先進的代表,我雖然看到了英國的民族、英國的民主。然,人民生活卻不如意,我決定在我的主義中再添一民主,如今已完成吾三名民主義的創(chuàng)作?!睂O中山并不是一概去模仿英國的制度與社會,而是在開拓視野之后,擇決出好、剔除壞,這正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開拓視野,不僅要開拓思想,更要開拓認知,同時還要善于選擇,從既有經(jīng)驗的泥潭中拔除出來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4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吧,這則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次,幾個盲人根據(jù)自己的觸覺來判斷大象形狀,第一個盲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說大象形狀是跟一條繩差不多,第二個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形狀跟一個圓筒差不多,第三個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的形狀跟一個扇子差不多。

這則故事讓我們感到忍俊不禁,但殊不知,我們很多人像里面的盲人一樣,眼睛好像被以往的經(jīng)驗遮住擋住了,只是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來判斷一個新奇的事物。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少年,我們本來就不盲,但遇到一個新鮮事物總會主觀判斷,所以我們要開闊視野,積累經(jīng)驗。

很多有名的作家就會了積累經(jīng)驗,而去到了個個艱苦的地方。。

杰克·倫敦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素材,他不怕艱苦,游走各個貧民窟,同窮漢們一起生活,最終寫成巨著《深淵中的人們》;托爾斯泰為了《戰(zhàn)爭與和平》寫的更加真實,親自上戰(zhàn)場遺跡考察;徐霞客為了寫成《徐霞客游記》,走訪各座名山,歷經(jīng)各種危險;法布爾到處觀察昆蟲,不怕苦,不怕累,最后終成巨著《昆蟲記》。

為了使筆下有真情實感,這些大作家一直在開拓自己的眼界,這也難怪他們的文章有著巨大的感染力,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莎士比亞說過:經(jīng)驗是一點一點觀察得來的結(jié)果。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不能因為只懂了一點皮毛,而就認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不能只滿足于現(xiàn)在所獲得的知識,而是應該到處走走,開闊我們的眼界,從而獲得充足的經(jīng)驗,這樣,我們就能見怪不怪。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5

有人說:“經(jīng)驗是認知新事物的鑰匙?!闭\然,在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前,經(jīng)驗或許可以幫我們打開一扇認識的無知之門,以不至于我們連臆度都不敢。然而有的人不經(jīng)意間放大了經(jīng)驗的作用,甚至陷入夸夸其談的境地。殊不知,認知新事物需要經(jīng)驗,更要不斷豐富經(jīng)驗。

一條很想了解陸地的魚兒,聽了好朋友青蛙對外界的描述后,把人想象成用魚尾巴走路的魚,把鳥想象成長著翅膀的魚,更是把牛想象成頭上長角的魚……魚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只可惜它囿于視野的狹窄,并不能認知真實的陸地。它的世界里只有魚。

一只安坐井底的青蛙,終日仰著頭,看著那一方送來光明的井口,若有所思:聽小鳥說天空無比遼闊,而我所看到的天空怎么只有一方井口那么大?它不知道,井口局限著它的視野。或許它生就在井底。它毫無經(jīng)驗。

經(jīng)驗可以幫助我們對新事物形成一定的認識,但有限的經(jīng)驗也往往局限著我們對新事物的認知。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喂養(yǎng)了許多鳥雀,每天饒有興味地欣賞其啁啾,聊以自娛。他極為驚異地發(fā)現(xiàn),那些鳥兒借助呼吸之氣,能隨心所欲地叫出各種聲音,好聽極了。一日晚間,他在家聽到附近傳來一種聲音,十分悠揚,遂臆斷為一只小鳥,出去捕之。路上,遇見一位牧童,正在吹著一根木管,同時手指在上面按動著,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開,使木管發(fā)出了那種響聲,宛然啁啾鳥語,不過發(fā)音方式迥然不同。他驚詫不已,并在好奇心驅(qū)使下,送給牧童一頭牛犢,換取了那支笛子。他通過思索意識到:假使牧童未從此地路過,他將永遠不會曉得,自然界有兩種產(chǎn)生聲音和樂音的方法。

年輕人生活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他只欣賞過鳥雀的聲音,所以當他聽到那悠揚的笛音時,只能憑借有限的經(jīng)驗認為那是鳥雀在歌唱。我相信他從此知道了拓寬視野,豐富經(jīng)驗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經(jīng)驗很重要,但要想真正地認知新事物,就必須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經(jīng)驗。否則,我們只能靠有限的經(jīng)驗去主觀想象。

當伽利略開始研究彗星的存在時,視野還不夠開闊,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的他也只能說:“我不能準確地斷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我只懂得它會以某種不同于我們?nèi)魏我芏鹊姆绞叫纬?。?/p>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币策@不正是在教我們要不斷地拓寬視野,豐富經(jīng)驗嗎?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6

人生苦短,生命無常。譬如飛蛾,破繭而出,誕下新的生命就會消亡,平均壽命只有9天;譬如蜉蝣,朝生夕死,于是,一天便成了蜉蝣的一輩子;譬如曇花,夜晚綻放,凌晨凋零,于是短短幾個小時成了曇花的一輩子。人生又何嘗不是呢,匆匆數(shù)十載歲月,我們都不知道未來的每一天會發(fā)生什么,趁我們還年輕,勇敢地走出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世界很大很精彩,不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卑微的活著,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才能增加人生的寬度和厚度。如果說生命的長度是一定的,那么生命的體積就完全取決于自身的寬度和厚度,比如兩只青蛙,一只在井底,一只在田野,雖然他們都是青蛙,但是他們生命的寬度確實天差地別。井底的青蛙認為天空只有桌子那么大,而他的世界也局限在哪一口深井中。反觀生活在田野的那只青蛙,他能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看到遠處的高山,看到丘陵平原,甚至可以去江河里游泳,那么他的生命的寬度自然與井底那只青蛙不同。所以對于人生的規(guī)劃,長度是不由我們自己控制的,但是對于人生的寬度和厚度,卻應該由我們自己掌握,當生命在不斷向前流淌的時候,我們應該逐漸拓寬掘深,將我們自身的價值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來,離幸福也會越來越近。

一個人除了會讀書,還要“走路”。從表面看起來,讀書與走路是不太相干的是兩件事,但是把二者放在一起,就有了一定意義,知識是一片廣闊的海洋,沒有人能胸懷所有的真理。在人生這條綿延之路,有人走出了輝煌,有人也走出了慘淡,但是不論是誰,走出一步便少了一程。詩仙李白,浪跡江湖,吟出千古佳句。蒲松齡寄情于聊齋,享譽后世。陶淵明耕讀于田園,步入人生的至高境界。所以,既然人的壽命有限,我們就該滿打滿算,精打細算,盡可能去享受生命的全部內(nèi)容,把一生的路走穩(wěn)走好,這樣一來,讀書和走路就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學問就是路,而腳下就有學問。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我們生而為人,即是匆匆過客,也是隱忍的行者。冥冥之中總有力量牽引著我們前行,我們微笑著走過生命的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雨一更。因為心系遠方,所以我們奮勇前進。汪國真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边h方于我們是奮然前行的動力,一旦遠方已被內(nèi)心圈定,這一程,如果沒有艱難險阻的牽絆,沒有暴風狂卷的阻止,那么生命便算不得完整,遠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美好總要經(jīng)歷許多困難才能觸碰,所以我們走的路都是為了奔向遠方,開拓視野也好,增長見識也好,都是為了向著那個目標努力著。心系遠方誠然可貴,但路在腳下,踏實付出更為可貴,生而為人,我愿做一個虔誠的行者,心系遠方,不求解脫,路在腳下,始于此刻。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我們應該走出來,看看你遇見的人,你遇見的事,他們會給你很多啟示,而且沿途經(jīng)過的風景也會給你帶來愉悅,與其做一粒微塵,不如放手一搏,走自己想走的路,獨立地決定自己的事情,為自己的生活喝彩,不要做個井底之蛙,要去拓展人生的視野,這樣,你才會贏得更多的快樂與成功,收獲幸福的人生。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7

當蘋果落在地上,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當愛迪生經(jīng)歷千難萬險發(fā)明了燈泡;當達爾文的進化論出現(xiàn)。從人們的眼光所及的視野去看,可能都會看到他們的偉大成就,忘記了他們的苦難。

在這個趨向于領(lǐng)先全球的社會中,人們飽嘗困苦,想落得個好下場。試問,誰能一帆風順,馬到成功?在歷史的促進下,人們從教育中學到的就只有“失敗是成功之母?!薄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等等類似于這樣的視野。

但這樣的視野真的好嗎?難道真的沒有人不失敗就成功的嗎?我想,可能真的會有。那些通過刻苦努力奮斗而來的人,不就是嗎?難道還能說他們是通過失敗而取得的成功嗎?答案顯然是錯的。

在這個趨近于全球化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人越來越多,而視野廣闊的人也越來越多。

例如:大牌明星不止步于接戲,而是創(chuàng)作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公司,他們的前途明亮,錢途更是一路通順。他們在我眼中,并不是失敗而獲得的收獲,而是努力。

而這些努力又是怎樣來的呢?我想,可能是他們的視野廣闊,遍及大江南北的朋友,隨手就是“一大把”。

不過,如果沒有最強大的大腦也不會有明星們今天的成果。

例如:最強大腦綜藝節(jié)目里的90后全球腦王,想必他的大腦回路就像深邃的漩渦,讓人捉摸不透,也猜測不了。

而腦王的知識儲備必將是廣闊的。

在這個明顯注重于強者勝,敗者亡的社會,視野廣闊的人想必都會有個開朗的個性。他們專注于自己喜歡的某一件事情,從而專心去實現(xiàn),勇敢的完成自己給自己留下的“任務”。

視野的廣闊取決于自己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如果一個人,他努力了沒有效果,那么這個人可能就存在一定的身體能力問題,也可能是腦力的問題。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要從此過上美好的生活,使得他不斷前進,不斷進取,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

如果一個人沒有努力過就獲得了成績,那么這個人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因為不付出的力量,怎能會獲得很好的成就呢?

在視野廣闊的社會中,競爭者多到數(shù)不過來。在天藍水清的地球中,人們應該往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停下腳步“守望”歷史。

當蘋果落在地上,農(nóng)民會撿起,送到商店掙錢;當歷經(jīng)萬難千險的時候,不退縮,不放棄,這樣就對自己問心無愧了;當進化了的社會,不間斷的涌向新潮,走向創(chuàng)新,我們終將逝去青春,獲得更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看向遠方,不能停止不前。

雖然,失敗就是成功之母,但人們就必將走向失敗再次獲得成功嗎?顯然,并不是。就算“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我們是會長大的,成長后的我們肯定會有不盡相同的看法。

如果我認為,“盲人摸象”是一種視野廣闊的想法,你們會不會也這么認為呢?因為,在盲人的角度看,他們想象了,認真的體會了,所以他們的視野隨即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角度。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盲人,看不到,就產(chǎn)生了一種想象能力。

在平凡的社會中,想象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發(fā)掘的出來的。就像這一句話一樣“想象不是誰都有的,可是聽從卻是誰都可以的?!?/p>

廣闊的視野能帶來不同的思想態(tài)度,而視野的廣闊能帶來創(chuàng)新的目標,更加有效的物質(zhì)。所以,在地大物博的國家里,人要想生活,將要有廣闊的視野來充當未來的支柱。

初三開闊視野議論文作文篇8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河南看望姥姥姥爺,在那里,我體驗了鄉(xiāng)村生活,也更開闊了大視野。

“出發(fā)嘍!”經(jīng)過了昨天一天的準備,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爸爸媽媽的帶領(lǐng)下,我們一起向河南進軍。我們經(jīng)過7個小時的顛顛簸簸﹑長途跋涉到達了目的地。走著一條稀泥混合的羊腸小道,我像一只剛出籠的小鳥,左瞅瞅,右瞧瞧,好奇地打量周圍,連地上的小花小草也左瞧右看,興奮地奔跑、跳躍。那高興勁,都甭提了,就像“珍珠泉”里的小泡泡,一串串冒出來。陽光透過小樹射進來,像金子灑進來,把我的心情染得金燦燦的。走過了這段小道,就到了姥姥家,一股清新空氣馬上撲來,甜甜地鉆進我的心田。不用說,看著這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心早已經(jīng)過一次大自然的洗禮,所有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進了院子,就在農(nóng)舍前瞧見了一個奇怪的東西,我興奮地叫起來:“媽媽,那是什么?”我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似的,又指著那個奇怪的東西。媽媽笑著說:“那個是壓水機,把那個鐵桿向下壓,就會噴出水來,但你要小心那個鐵桿掉下來!”我走向壓水機,看見那是個有著水管的、有鐵棍、小零件的東西。我擺好架勢,把鐵棍用力一壓——?。〔粌H沒壓出一滴水,鐵桿還真掉了。呵呵,這下可出洋相了。但是,這個我從來都沒見過的東西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它可是我出游后的第一個大發(fā)現(xiàn)。

走進屋里,門后面,有一根竹桿,竹桿下是繩子系著的木棍,這個東西有些面熟。充當解說員的媽媽告訴我:“這是高蹺呀,你試試,可好玩了?!蔽衣犃?,馬上走向高蹺,這個東西,我平時只在電視里書籍里見別人踩過,還從沒自己體驗過。我把竹桿靠在墻上,兩只腳小心翼翼地踩上,還沒把腰挺直,我就摔了下來。哥哥也來了,只見他踩上來,腰挺直,抬著頭,像正常走路一樣輕松,毫不搖晃,真厲害!

再來廚房,看!灶臺下,不是煤氣臺,而是需要柴生火的灶臺,當媽媽做飯時,我就在下面生火?;饎傊?,我就加了許多柴火,這不,剛加進就冒出了滾滾濃煙,整個廚房都是煙,好嗆。大家都笑我:“城里女孩呀,燒火都不會!”我羞愧地低下頭,笑了笑,但這燒火還真讓我開了眼界。

河南,也許它不繁華,也許它不富裕,也許它不喧鬧,可它就是極富個性的城市,它那樣獨特,卻也能帶給人美的享受。它脫離了城市那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的街道和鱗次櫛比的樓房,有一種樸實無華的感覺,比起城市,那番自然就襯出她的美。

這次去河南,讓我體驗了樸實無華的鄉(xiāng)村生活,也更開闊了大視野,真是兩全其美,一舉兩得!

94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