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的優(yōu)秀觀后感心得總結范文精選

莊宇221147 分享 時間: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2019閃亮的名字觀看心得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托,是實現(xiàn)大學生價值引領的骨干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他們,用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既營養(yǎng)又對味的方式,創(chuàng)新學生工作方式,做好高校思政教育。

  這是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是離大學生最近的人,能與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幫學生排解煩惱;他們在思政教育的最前沿,能幫助學生撥開迷霧、找準方向;他們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輔導員。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10位輔導員,感受他們的“最美”風華。

  “全面覆蓋,各有側重”是任雅才多年來總結出的工作原則,她將個體深度輔導與團體專題輔導相結合,給予學生“私人定制”般的成長規(guī)劃建議,形成15萬多字的手記材料。

  在本科生入學教育中,她通過主題班會和戶外素質拓展,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探索;在新生報到當晚,她指導學生撰寫《寫給四年后的自己》,鼓勵學生在成長的新起點思考怎樣才能成為四年后理想的自己;為保持生涯規(guī)劃的延續(xù)性,她與學生約定每學期寫“悄悄話”,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階段性問題。班里一名男生從小向往綠色軍營,卻因父母反對而猶豫不決,在與任雅才反復溝通后最終下定決心將獻身國防的志愿付諸實踐,成為學校當年參軍入伍的三名學生之一。

  在她帶的研究生班里,她將班級建設前置到學生錄取之時,比入學提前三個月組建班級聯(lián)絡群,開展班徽、班旗、班級口號、公眾號等文化建設,指導學生梳理自傳、撰寫規(guī)劃。她組織兩年制專業(yè)碩士召開“如何制作簡歷”主題班會,為三年制學術碩士剖析如何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班上有名女生對學前教育有畏難心理,聽到小孩哭鬧就手足無措,運用生涯規(guī)劃的理論和方法幫她認清自身優(yōu)勢、重拾專業(yè)自信,并順利簽約心儀已久的幼兒園。

  任雅才用點滴行動詮釋著“四有”好老師的內涵,用愛聯(lián)結輔導員的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做到了青年學生的知心人。

  2019閃亮的名字觀后感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

  17年的工作經歷,讓李睿慢慢地從“青椒”成了“資深”,成了學生和同事口中所說有他在就很安心的“睿哥”。

  輔導員,一年365天手機不關機,這份工作著實辛苦,但他卻常說自己幸福。做老師的,把學生的大事小情記在心上,把學生的點滴小事匯成幸福,10年、20年、30年……這種平凡的堅守,不容易;送走一屆屆畢業(yè)生,看著他們志在四方、捷報頻傳,這種靜待花開、桃李天下的感受很幸福。

  強化學生的奮斗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一直是他工作的重點。他積極整合資源,以“課程思政”為導向,推動實踐育人平臺建設,引領師生對接國家戰(zhàn)略、服務社會發(fā)展、涵養(yǎng)社會責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濟的實干精神,“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傳統(tǒng),鼓舞他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他的足跡從云南到黑龍江,從福建到新疆,七萬多里路,近三個“長征”的距離。

  百年校慶前,組織學生記者176人次分赴47座城市采訪了409位校友,助力編撰了《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杰出校友第一輯》,線上線下的校友風采展示激勵著師生,引領著對社會責任的認知,對社會生活的關切。為讓信仰在教師心中扎根,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他積極投身理論宣講,推進工作實務,凝練品牌項目,提升育人實效。

  17年來,李睿秉持著“同心砥礪,陪伴學生成長”的理念,激勵自己潛心做好鑄魂育人的工作,助力學生成長,陪伴他們追逐夢想。

  2019閃亮的名字觀看體會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

  “與其理性的說教,不如感性的示范。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實踐中,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想必我已經找到答案,一部話劇,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課。”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汪雨申深感繼續(xù)在校園里打造精品“原創(chuàng)文化”的重要性。

  “我的祖國給了我生命和智慧,如果我的愛能對祖國有一點點貢獻,我將百死不辭,畢生有幸?!鄙虾=淮笤瓌?chuàng)話劇《錢學森》全國巡演期間,劇中的這句臺詞一度在青年學子中成為流行語。這部根據(jù)交大1934屆校友錢學森生平事跡創(chuàng)作而成的“熱劇”,帶給無數(shù)青年學子心靈的觸動和震撼,而它的幕后制作人正是汪雨申。自2001年留校任教,汪雨申在這條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一走就是18年。

  輔導員、學生話劇社團指導老師、校辯論隊的總教練、校藝術教育和高水平藝術團負責老師,這些都是汪雨申的多重身份標簽。他“身兼數(shù)職”,忙并快樂著。由他指導的社團“陽光劇社”“思辨學社”等學生社團連續(xù)多年獲評上海交通大學五星社團;他組織排演的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錢學森》自2012年公演以來,在校內以及全國巡演13輪39場,觀眾人數(shù)累計超過6萬余人次,該劇曾在2013年獲得中國校園戲劇節(jié)最高榮譽。

  在具體的工作中,他都緊緊圍繞著“育人”這個高校的中心任務,從理想信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審美素養(yǎng)等方面挖掘學生潛質,努力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堪當大任的“全方位一流人才”。

  2019閃亮的名字觀看學習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

  “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對工作懷有一顆事業(yè)心、對學生抱有一顆責任心”是張金學多年來的工作理念。

  32年來,他忙碌于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每學期召開全院學生成長輔導分析會;定期組織全體輔導員召開案例研討會;牽頭成立學業(yè)警示學生工作小組。對于學習基礎弱又因“富氧”影響受到學業(yè)警示的藏族學生,他因材施教,制定出一套“富養(yǎng)”幫扶方案,全方位由副書記、輔導員、班導師、學生黨員干部進行“4+1”定點幫扶,藏族學生們不僅解除了學業(yè)警示,還積極進步,涌現(xiàn)了成為學校藏族學生入黨第一人的學生典型。

  他倡導設立“東方紅”講堂,組織建立馬列網和形勢與政策教育網,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推送到全校學生身邊;主持組建“在一起微漫工作室”, 推出系列漫畫,關注大學生身心健康;指導建立輔導員團隊個性化新媒體平臺,開設“在一起成長”專欄,針對學生成長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疏導,成效明顯。

  為響應國家倡導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號召,他在學院倡導設立“中藝創(chuàng)新基金”,籌集資金近10萬元,鼓勵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和學科競賽。

  為引領學生扎根中國大地開展社會實踐,他親自擔任指導老師,連續(xù)6年組織近300名學生赴貧困山區(qū)開展“山那邊”暑期文藝支教活動。團員們不僅給孩子們教授知識,還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培育了他們創(chuàng)新的觀念。他探索實踐形成大學生黨建工作“五環(huán)節(jié)”“三必談”“八模范”工作模式,把好了黨員發(fā)展入口關,提升了發(fā)展黨員的質量。連續(xù)4年來他所帶的多名學生黨員骨干志愿去新疆、軍營等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人生華章,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

  2019閃亮的名字觀看有感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五四運動百年。為切實引領青年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在讀的“大學生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和10名“最美大學生”。

  “作為一名輔導員,既要用真情、真誠、真愛走進學生的心靈,又要點燃學子理想信念的燈?!睆氖螺o導員工作以來,陳小花始終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一盞心燈,照亮學子前行的路。

  陳小花對學生愛得深沉,但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講原則、重引領的大愛。在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陳小花經常要面對學生思想上的困惑。曾經有學生在網上看到質疑革命英雄的文章,自認為思想認識打開了“新的視野”,轉發(fā)給陳小花進行“理論”。陳小花深入細致地向該學生講解歷史虛無主義背后實質,并邀請其訪談老一輩革命家,共同參觀革命舊址接受教育。在她的努力下,學生不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扮演起學生身邊正能量的“小喇叭”,成為校園輿論監(jiān)管員。

  “一名合格的輔導員,既要做懂實踐的理論家,也要做懂理論的實踐者?!彼浴岸碚摰膶嵺`者,會實踐的理論者”自勵。在工作授課之余,她積極開展學術研究。目前已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核心11篇),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團中央課題2項,省級重點資助課題2項,廳局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2項,參與各類科研課題10項,研究成果高達20余萬字。

  她不僅自己在輔導員崗位上奉獻不已、探索不止,而且還用實際行動為輔導員群體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孜孜以行。2019年,她成為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主持人。此外,她主持的廣東省名輔導員“陳小花工作室”吸納來自全省10余所高校的輔導員,努力培養(yǎng)一批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工作專家。

4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