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時代觀后感作文650字
郭敬明的作品仍然像十年前一樣,許多不明所以的憂傷、擁有財富前對財富的意淫、擁有財富后對財富的炫耀。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guān)小時代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時代觀后感1
很多人都會問,《小時代》作為一件商品到底在售賣什么?
有人喜歡看美男,郭敬明的電影里,幾乎全是美男,且品種豐富,型男、花樣美男一網(wǎng)打盡,他們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帶著電,又透著不羈,并且都會“買一送一”地脫掉上衣,露出健碩的胸肌和腹肌,
有人喜歡奢侈品,做公主夢,郭敬明把電影色調(diào)調(diào)得很亮,構(gòu)造出一個閃閃發(fā)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到處都是名牌、豪車、帥哥,并且還在上海最中心地段建造了水晶房子。
有人喜歡看言情小說,郭敬明將近年來最流行的“總裁體”植入到電影中,讓冷酷、帥氣的混血老板,愛上小兔子一樣的女助理;讓丑女愛上型男;讓豪門戀遭遇更豪門的第三者插足,將言情小說最大畫面化。甚至,連那些不可言說的“基情”郭敬明都涉獵到了,有人說郭敬明的這部電影不真誠,在我看來,他唯一的不真誠是因為他個人愛好的原因,沒有讓楊冪、郭采潔、郭碧婷有大尺度的戲份,忽略了正常男觀眾的感受。
說郭敬明的的《小時代》是一件極其合格的商品,是因為觀眾需要什么,他就會在合法的前提下滿足什么。
整部電影構(gòu)筑了一個可以供觀眾YY的童話世界,讓觀眾充滿帶入感地花癡、驚喜、感動流淚。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虛擬的、幻想出來的,在這里面去尋找邏輯性和真實性,本身就不科學。觀眾之所以不適應,是因為在此之前,內(nèi)地拍出的偶像片、偶像劇,都是帶著《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氣質(zhì),透著一股濃濃的“洗剪吹”味道。從這個層面上講,郭敬明開啟了內(nèi)地偶像片的新時代。
做一個大膽的預測,《小時代》之后,內(nèi)地觀眾的眼淚或許不會只為“歐巴”、“歐尼醬”而流。
小時代觀后感2
《小時代》爭議點有些莫名其妙。
有人批判《小時代》故事糟糕,可是買票去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無非就是兩種,要么是沖著里面的型男美女去的,要么是來看笑話的。在電影院里,一半的觀眾在瘋狂的鼓掌、尖叫,一半的觀眾在放肆地大笑,難道,還真有人是抱著期待下一個李安出現(xiàn)的心態(tài),走進電影院看《小時代》的么?
另一種批判,是覺得《小時代》是一部毫無藝術(shù)價值的電影,這種說法是對的,但郭敬明從來就沒有說,他要模仿小津安二郎用長鏡頭,也沒說他要學昆汀環(huán)形敘事啊。他一直不避諱地強調(diào)這部電影的商品性,他沒有騙任何人走進電影院。
更極端的說法,是郭敬明在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這種說法的荒謬之處在于,青少年的價值觀不會被一部電影所誤導,同時,相比于充斥電視屏幕上的雷劇、狗血劇,郭敬明的這部電影已經(jīng)夠善良了,別忘了,電視劇才是真正無門檻的大眾文化。
曾幾何時,我們的影評人都在批判內(nèi)地商業(yè)電影不夠商業(yè)——即使講一個俗套到極致的故事,也得披上一層道貌岸然的外衣,而當真正的商業(yè)電影出現(xiàn)的時候,你們又覺得它商業(yè)得太露骨了。你們所倡導的,現(xiàn)在又成了你們所反對的,你們對內(nèi)地電影也許缺點寬容,居然要求一部純商業(yè)電影肩扛道義則與情懷——要是中國來拍《變形金剛》,你們會不會杞人憂天地焦慮紐約如何重建,被損毀的汽車該誰來賠付,以及梅根???怂沟睦俸螘r來呢?
《小時代》為內(nèi)地純商業(yè)電影和非商業(yè)電影劃出了嚴格的分界線,爆米花以自己身為爆米花為榮,但非要有人恨鐵不成鋼,期待它化作陽春白雪。你們想得太多,太瞧得起郭敬明,因此會失望,親!。
小時代觀后感3
合上書,淚閃爍在睫毛,是第幾次看了?早已記不清。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的封面上。小時代,我在心里默念著。觀看完電影后的第一次寫的觀后感實在太過簡略,果然對其喜愛之深的我,還是不得不在潛意識的驅(qū)使下再次為她提筆寫下觀后感。最后只希望,這一系列電影,這一整套書,能真正帶給你,深入靈魂的觸動。
——題記
《小時代4》上映的前幾天,就和閨蜜約定好要一起去看。或許是因為它能給靈魂帶來的觸動,所以這是我們都極其喜歡的書及電影。
電影上映的那天,我們便早已預知了結(jié)局,畢竟對《小時代》的喜愛不是白來的。只是仍然祈禱著會有幸福美滿的結(jié)局。所以,盡管知道結(jié)局極其悲慘,盡管知道自己會淚眼嘩嘩,卻依然和閨蜜手牽著手義無反顧地走進了電影院。
《小時代》,這樣一系列讓人感動的電影,一篇文章,或許根本無法表達它所蘊含的復雜的感情。
它說,顧里是完美毒舌的黑天鵝。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愛也最心疼的,就是顧里。確實,顧里在電影的《1-3》中,一直是女王。雖然《代3》的最后,她也曾低下頭對林蕭說對不起,可不管怎樣她都是那樣的高高在上。然而她畢竟不是永垂不朽的金標本,《代4》中,看到最多的,不是顧里的刻薄,最多的是顧里的脆弱和堅強。一個女生,是的,我稱呼她為女生,因為她畢竟才剛剛大學畢業(yè)。要有多大的毅力,去面對那樣的困難?面對四個億的虧空,面對艱難的不治之癥,一個平時高貴堅強的女生,在想要哭卻依然強忍淚水,佯裝堅強的時候,必定要比楚楚可憐的小女生更要讓人心疼。
顧里,她是女王,無論自己怎樣受傷,也會在姐妹們遇到傷害時第一時間忘卻自己的傷痛,轉(zhuǎn)而去幫助姐妹們。她可以為了姐妹們低下頭去祈求幫助,卻不會讓自己的姐妹們低下頭去求得別人的幫助。并總會給她們滿意的答案??蔁o論如何,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她也需要擁抱,也需要關(guān)愛,也需要人來疼愛。
友誼,就是我受了欺負的時候,你會挺身而出的站出來,不顧自己的傷痕,去對抗欺負我的人。
它說,林蕭是平凡普通的小女生。林蕭,是整部電影的主人公。林蕭是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她會吵吵鬧鬧,然而,在從大學生邁向社會的過程中,她漸漸蛻變,由一個哭哭啼啼的小女生成長成了會獨當一面的女生。她是為愛而生的女子,她愛崇光,她愛陸燒,正如在第三部中,她不愿見陸燒只是因為他選擇了家庭,選擇了生命,選擇了一切卻都沒有選擇她。她經(jīng)不起的,只是背叛而已。
同樣,她也是顧里最好的朋友,無論何時,她都會和顧里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在顧里孤單時默默陪伴,在顧里受傷時不離不棄。她,也在得知顧里缺席時第一個站起來為顧里捐血。她是為愛而生的女子,也是為友而生的女子。她并不平凡,只是未看到自己平凡下的偉大。
友誼,就是無論我犯了多大的錯誤,你也會依然和我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離不棄地陪伴在我左右。
它說,宛如是一個神經(jīng)大條的女漢子。確實,宛如從一開始就是最大的笑點,無論何時,她都是四姐妹中搞笑擔當,可女漢子,也會有傷心的時刻。宛如,其實是變化最少的,她一直保留著最初的純真,只可惜在后來,盡管還有天真,卻也漸漸變得復雜。女漢子宛如,在被南湘背叛時,卻還是在南湘被人追債時,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南湘前而導致自己被磚塊砸傷而頭破血流。宛如,在因顧里而破相后,又得知顧里得了重病,不惜一切想要出門去醫(yī)院,母親卻將房門鎖住,于是,宛如便從二樓的窗戶上冒雨跳到了泥地里,并冒著大雨一路跑到了醫(yī)院......
這是宛如,她是我們的女漢子,更永遠是我們最可愛的如如。時光一直靜好,而你從未改變。
友誼,就是無論我們鬧了多大的別扭,你也會對我微笑,然后溫柔地對我說“別鬧了我們回家?!?/p>
它說,南湘是一個有蛇蝎心腸的女子。南湘,長得極美。書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南湘的美,最記憶猶新的是“......她那頭招魂幡似的長發(fā)......”當然,也描繪了她的心腸之狠。她從小生活在貧窮的家庭里,她的偽裝,她的完美,都是為了能獲得更好的前途。可無論怎樣,她在得知顧里生病時,放棄了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高管。并因同為rh-陰性血而捐給顧里。所以,無論她對顧里怎樣仇恨,無論她被怎樣說是“犯賤”,最終,她還是愛姐妹們的。
友誼,就是無論我得到了自己多么夢寐以求的東西,跟你們比起來還是不值一提,愿意心甘情愿的放棄。
《小時代》,無論怎樣,小四確實是把整四部電影和整套書做到華麗精致。盡管有人評論它怎樣拜金,怎樣無聊,怎樣撕逼??蓪嶋H上它真的是一個感動的電影,它包含著我們身上太多的影子,無論是過去的,還是從前的。這部電影真的是能觸動人心,或許我們沒有那樣一個___,但我們永遠有陪伴在身邊的閨蜜,或許她像林蕭一樣馬虎,或許她像顧里一樣毒舌,或許她像南湘一樣蛇蝎,或許她像宛如一樣神經(jīng)。可無論怎樣,我們受傷后,扭過頭來,她們永遠都會在我們身后,用不同的方式支持著我們,不離不棄。她們是我們最好的閨蜜,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最觸動人心的所在,她是虛構(gòu)的,卻又向我們訴說著最真實的友誼,最真實的世界。
所以,確實,盡管這是一個以光速往前發(fā)展的世界,旋轉(zhuǎn)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機,把城市變成地下迷宮般錯綜復雜。這是一個匕首般鋒利的冷漠時代,在人的心臟上挖出一個又一個洞,然后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兩級的迅速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了兩半。然而,感謝《小時代》,盡管結(jié)局并不美好,但真的要感謝小四送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美好的故事。在這樣一個近乎冷漠的世界里,帶給我們最真實最本真的感動。
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哭著哭著就笑了;這也是屬于我們的,小小時代。多希望在多年后,扭過頭,還能釋然地微笑,真好,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這么久,原來你還在這里,不離不棄。
黑暗無邊,與你并肩
成長無憾,為你而戰(zhàn)
i'm not happy anymore,
but i will always miss you like a darling.
-友誼天長地久-
-my dear-
小時代觀后感4
小時代1里面缺乏背景的人物,到了2中繼續(xù)缺乏背景;十里洋場只是符號,套上哪個環(huán)境都一樣,影片深陷的還是幾個枯燥人物的死磕;勵志、披露、物質(zhì)都是表象,編導表達的僅是自己內(nèi)心非常個人化的干巴巴的小矯情。名為女性視點,其實是利令智昏的孤家寡人對女性心態(tài)的想象,是君主命令姬妾所應該有、且只允許有的狀態(tài)——以對君權(quán)財富的臣服統(tǒng)領(lǐng)自己的一切行為,亦即權(quán)力財富的附屬品;因為除了權(quán)力與財富,君主往往一無所有,不讓女子們渴求這個,君主如同乞丐;影片的核心意識是,不迷戀男性肉體與男性財富的女人沒有前途;極力地渲染黑暗,急不可耐地與上一部的和美輕快區(qū)分開來,做賊心虛地告訴大家:沒你們想的這么膚淺,你們看,還有這個,還有這個……仿佛罩上撕裂、背叛、懷疑、被利益擊倒的時髦概念,影片就有了深度;仿佛從窮酸的小陽臺小發(fā)布會移駕到洋氣的大別墅大會所,格調(diào)就有了攀升;套用片中的臺詞,這是用各種高級的過程來襯托影片的結(jié)果有多低級。不必詬病它較第一部對男色更為變本加厲的渲染,或角色們統(tǒng)一分配的兩個字的名字,以及如定做般的雷同的長相,那只是導演的個人趣味;也不想譏諷臺詞里終于吐出了幾個大牌,那也只是導演喜歡“有質(zhì)惑”的東西——電影的核心在人物,人物可以曇花一現(xiàn),惜字如金,也可以膚淺輕飄,歹毒卑劣,但背后一定得深藏掌故:隱秘的過往,浩瀚的心性,滴水藏海,各含千秋,水有源,樹有根,使觀眾見一葉而知天下秋。而此片人物毫無靈魂可言,不是我們周邊實實在在的人,那一個個端著氣、憋著勁擠出來的臺詞,沒有骨肉只有皮相的堆砌,松弛的人物反應,以及前后不一貫的人物言行,怎么看都是傀儡,像學?;騿挝晃乃囃頃男∑烦髴?,尚不如給低幼孩童看的卡通角色鮮活。熒幕劇作本是虛幻,任意發(fā)揮,詩無達詁,都無可厚非,只要能模擬真實,就能觸動人心;但無論怎樣開脫,郭的智術(shù)短淺、導功薄弱都難辭其咎。
郭或許是個天才,并非指寫書或拍片,他是一個頑強的野心家與活動家。文化產(chǎn)品只是其表現(xiàn)形式與實現(xiàn)手段。一朝偶成,無限利用。他有足夠的狡猾辨識他必須要做的屈伸,也有充分的柔韌去做到常人做不到的妥協(xié)。他的嚴肅可以在無聊的荒土里培植出一個意義,他的認真可以在膚淺的王國里挖掘出一片深沉。他把面上的東西做得有聲有色,盡態(tài)極妍,就如同他的書和他的臉:把一切心思花在雕琢現(xiàn)象,把所有觸角放在風聲前沿;用百分之百的心機去人造感動,量產(chǎn)情懷,用近乎病態(tài)的刻意去捏造隨意,批發(fā)自然;以精準無比的洞察,去鉆國情的空子,用責無旁貸的狠辣,去凍結(jié)特定人群轉(zhuǎn)瞬即逝的無知。全情投入,變化無窮,但求利己——這是當下社會分娩出的最得時代真?zhèn)鞯奶?,遺傳了它最強的基因:殺雞取卵,成王敗寇;趨炎附勢,層層奴役。他與他的一切都是最恰如其分的商品,典型得除了商品屬性別的一無所有,毫無重量,絕對純凈;正如他那過于懂事、耳聽八方、拳打腳踢的一攬子買賣,都堆在面上:太太小姐,物質(zhì)虛榮,應有盡有……除了靈魂——那份自由自在、鷗鷺忘機的赤子之心,以及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的深情體察,而這幾乎是對藝術(shù)的全部要求。
腦殘粉說看了才能評,輿論們說不看也知道。其實對于這樣一部與文化靈魂毫不沾邊的吸金機器,心意昭然若揭——愛屋及烏的明星衍生品,隨書推出的小玩具,只要稍有知覺的人,看后的評價與不看的評價都應差不多。人們看后大驚失色道“原來我們冤枉它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看了再評是歸納法,不看就評是演繹法。好比我一聽說羅玉鳳要參加亞洲選美小姐大賽,就知道她肯定拿不了獎。這是我的判斷。你也可以說我沒有去看賽況,沒等結(jié)果公布,是主觀臆斷。但這是基于我對羅玉鳳的了解,有經(jīng)驗可循,恰恰是出于理智??吹焦疵骶椭馈缎r代2》爛,就有如看到James Cameron就知道《Avatar2》好一樣。關(guān)于片子是否爛,有事后總結(jié),也有事前估計,都是一種方法。如果我們每見到一次火都非得摸一次才知道會被燒傷,那人類根本發(fā)展不到今天。
卡神的終結(jié)者第一部1984年,第二部1991年;阿凡達第一部20__年,第二部至今還在磨劇本。如果高效,也有高質(zhì)量,甭說兩年出四部,一個月出四部也行。精彩的東西觀眾想看都來不及。慢工出細活,快工出渣貨——當然這是指通常情況,觀眾渴望例外,可惜郭敬明不是,他要趁熱打鐵,一部接一部……我們的領(lǐng)導人說過,“打鐵還須自身硬”。就算是米田共,也沒有這樣的拉法,但唯有這樣的拉法,郭才買得起法拉。硬著頭皮賺,鐵著菊花拉——重賞之下,必有拳勇,暴利之下,屎如泉涌……
青春片多了去了,正能量的有《三傻》、《怦然心動》,負能量的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拽才華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亮誠意的有《那些年》和《致青春》;能量可正可負,才華有高有低,但凡一點可取,皆可成為佳肴;可一坨米田共無論怎樣包裝,都不可能當做糧食。
小時代在香港臺灣地區(qū)的票房全部慘敗,放在歐美想必一樣——人均富裕、國民素質(zhì)普遍優(yōu)秀的國家,這種片子必然冷遇,反之則5億。有人狡辯稱爛片是電影大工業(yè)的開始,是佳片的先頭兵,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好吧郭敬明,在這個不談絕對、只談相對、現(xiàn)實最大的病態(tài)當下,姑且只能“黑暗無邊,與你病先”了。
小時代觀后感5
那時朋友和我都算文學小青年吧,都覺得郭敬明寫的東西還不錯,只是,朋友的審美大概一直停在那個年齡段了。所以,我可不是那種“沒看過郭敬明憑什么說不好”的,相反,用朔爺?shù)脑捳f,他做的菜我吃了好多盤。
最開始是得了新概念一等獎,但讓郭敬明紅起來的是好像是20__年10月刊《萌芽》上的那篇《幻城》,當時覺得寫得真好啊,感人,唯美,緊湊,呵呵……在那時的萌芽論壇上這篇小說討論得熱火朝天。然后看到長篇《幻城》,以為寫得還行但不如短篇,后面接了一個古龍小說般的故事,但這本書火了,后來聽說內(nèi)容和日本某漫畫高度重合。再后來《夢里花落知多少》大火,沒出書前班上居然有人把每期《萌芽》上的連載復印下來釘在一起,然后說是抄了《圈里圈外》,也看了,說實話,郭改得確實更貼近學生群體讀者,但是大量雷同是必須承認的,不道歉還裝得很委屈挺沒皮沒臉的。再之后看過《夏至未至》和半本《悲傷逆流成河》就沒看他寫的任何小說,覺得已經(jīng)很爛了,不知道是他越寫越爛還是我的審美開始發(fā)生變化。
拉拉雜雜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丫的說“沒看過他的書就沒資格說不好”和“這是我們的時代你老了看不懂”的人都算了吧,我看過他的書可能不比你們少。還有,哥覺得自己是還很年輕的,就算成了你們口中的老,小朋友們,你們也會長大的嘛,到時候再看看45度仰望天空淚流滿面是個什么傻逼樣子。
《小時代》(包括1和2 )要說價值觀有多大問題其實倒也未必,雖然電影里充斥著對物欲沒有遮攔的向往,對物質(zhì)的展示總帶著一種不漏聲色的得意洋洋,雖然里面的人物除了不停穿梭于各類精致美好的器物之間好像沒干太多其他事,但你也很難說這是一部赤裸裸的表達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電影,就像一些人說的,追求美好的生活并沒有錯,而且,郭同學的粉絲們甚至可以辯稱,里面展示的種.種物欲只是某一種勵志,因為人物都只在堅持這自己的夢想和希望,再說了,人物的命運還是很慘的,你怎么就只看到那些名牌沒看到人物的努力、倒霉和可憐呢。
拋開對電影敘事上的欠缺不談,來看看這份夢想和希望吧,電影通篇都沒有告訴大家這些夢想要如何實現(xiàn),會有什么樣的困難,里面主角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家里本來有錢或碰到已經(jīng)有錢的,再加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光鮮靚麗的俊男美女,與其說這是夢想,到不如說是幻想,考慮到這部電影的目標觀眾主要是十四到十八左右的初高中生,這份幻想更只是一個供少年人做夢的美麗肥皂泡罷了。而那些自以為的悲慘和憂傷,那些好像有多了不起的痛苦和悲情,大概也只能在這個年齡段得到共鳴,因為這個時候的人比較容易產(chǎn)生某些奇怪的情緒,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情緒,也是喜歡放大痛苦兼有輕微被迫害妄想的情緒,可能有些人的這種情緒會一直保留,比如我的那位朋友,但大多數(shù)人到后來就會明白,這樣的情緒是多么的空洞和淺薄。
當然,制作這樣的文化商品也不是不可以,高高在上的票房和郭敬明的暢銷小說都說明青少年市場有強大的需求,畢竟,年少時,誰又不喜歡做夢呢。可能只有等到他們慢慢長大開始走上社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并不像曾經(jīng)的夢幻那么美好,甚至有可能四處碰壁,才會慢慢夢醒。
而郭敬明,十年過去了,他的作品仍然像十年前一樣,許多不明所以的憂傷、擁有財富前對財富的意淫、擁有財富后對財富的炫耀……先不談抄襲的那段公案,我相信十年前他筆下的文字也是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流露,是他情緒的真實反映,但到了今天,經(jīng)歷了如此之多的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創(chuàng)作同樣的東西,只能說已經(jīng)醒過來的他在繼續(xù)裝睡做夢,因為這樣才能有那些少年們源源不斷的追捧,他們才會掏錢買他的書,現(xiàn)在,又多了電影票。從商業(yè)上說,對,這無可厚非,但是,也總令人忍不住想感嘆一句,“騙”小孩錢,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電影小時代觀后感作文650字相關(guān)文章: